为了拯救濒危的小鸟,我们决定偷走它的蛋
颜值这个事,放在什么年代都是几家欢喜几家愁:终生没拍过彩色照片的呆萌大熊猫活成了国宝,奶凶的兔狲、高冷面瘫大方脸藏狐成了网红;忧伤者则如智商爆表的众多乌鸦,因为一身黑衣和单调沙哑的嗓音成了“扫把星”的代言。
在鸟类世界中,有一个小家伙无愧于天生萌物。它身形小巧,个头仅仅和麻雀相当,最瞩目的特征是状如勺子的嘴,这便是它名字——勺嘴鹬[yù]——的由来。
勺嘴鹬。图片:韩乐飞
自带餐具的萌鸟
勺嘴鹬是丘鹬科滨鹬属的一种小型涉禽,平均体长15厘米。繁殖期时,勺嘴鹬的头部和胸部呈红色,腹部白色,背部主要为黄褐色;非繁殖期时,其头部和胸腹部呈现白色,背部为灰色。
繁殖期的勺嘴鹬。勺嘴鹬主要在俄罗斯东北部繁殖,春秋迁徙季节途经日本、韩国和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在中国南部沿海和东南亚等地越冬。图片:慕童
非繁殖期的勺嘴鹬。图片:北京小关
鸟类喙部的形状,和它们的取食方式、生活习性有着非常大的相关性。麻雀和鹀[wú]有着厚实的小嘴,它们擅长啄食谷物;啄木鸟的喙呈锥状,它们可以轻松凿开树皮,寻找树木内的昆虫;太阳鸟的嘴长,尖端下弯,这有利于它们取食花蜜;猛禽的喙尖锐带钩,有利于撕开猎物。
鸟嘴形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们吃什么食物。图片:Tyler Lang;汉化:物种日历
勺嘴鹬的嘴呈扁平勺状,取食方式和那些戳鱼吃的长嘴水鸟不同。我们在观察勺嘴鹬时,常常可以看到小家伙们喜欢在滩涂上的小水坑取食。它们把勺状嘴探入到泥水中,像扫帚扫地一般左右摇晃着脑袋踱步前行,用宽扁的嘴从水中过滤出软体动物和甲壳动物等食物。
寻寻觅觅的勺嘴鹬。图片:北京小关
萌物不好命
勺嘴鹬一副天生萌样,但在鸟类研究者和观鸟爱好者之外,能叫出它名字的人可能寥寥无几。更重要的是,勺嘴鹬的处境并不乐观,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其繁殖数量已显著减少。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对勺嘴鹬的保护等级评估是极度濒危(CR)——在目前的评估体系中,极危的下一个等级就是“野外灭绝”(EW)。
一个物种被评估为极危,这意味着如果现在还不采取有效的保育措施,这个物种在未来几十年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可能就会走向灭绝。
研究数据显示,1976年全球勺嘴鹬约有2500对繁殖对,2000年下降到约1000对,2009年只剩下120~200对(一共约360~600个体)。图片:JJ Harrison
研究认为,栖息地被破坏是勺嘴鹬在过去几十年间数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勺嘴鹬繁殖地的冻土层减少,使得它们偏爱的繁殖生境减少和退化,繁殖后代的机随之减少。
勺嘴鹬的迁徙路线长,因此每一站迁徙栖息地都对这个物种有重大作用,这也引出了目前勺嘴鹬保护问题中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比如韩国新万金防潮堤近40000公顷的大型填海计划、中国黄渤海地区的填海造陆,会直接摧毁勺嘴鹬迁徙依赖的海岸滩涂——据测算到2020年将至少损失70000公顷,大约相当于1000个故宫的占地面积。
卫星照片下的韩国新万金海堤。它全长33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海堤。图片:NASA
此外,工业污染造成了滩涂底栖动物群落的衰退,进而导致勺嘴鹬食物短缺。在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至今每年还能发现不少非法设立的鸟网,它们虽然不是为了捕捉勺嘴鹬,却也可能因误捕造成勺嘴鹬死亡。
江苏盐城,边防人员正在拆除鸟网,解救小鸟。根据模型分析,如果任由那些威胁因素继续发展,到2070年勺嘴鹬将至少失去57%的栖息地。繁殖机会减少、迁徙途中栖息地丧失和食物短缺,让勺嘴鹬这种平均寿命仅6.3年、繁殖成功率只有约每巢0.7只的物种,数量逐年减少。图片:东方IC
“方舟”与“偷蛋”
“方舟计划”(Ark Population)和“偷蛋计划”(head-starting)是目前两个主要的勺嘴鹬保育项目。
2010年,有科学家通过数据推算,如果不采取任何保育措施,勺嘴鹬这个物种,有可能会在5~10年内灭绝。因此在2011年和2012年,科学家们在俄罗斯远东的繁殖地搜寻勺嘴鹬的巢,将其中一些卵带到英国一个保护区的人工环境下孵化。现在,至少有24只勺嘴鹬生活在这个保护区,这些勺嘴鹬不再回到出生地,但它们顺利生育的下一代,将在条件合适的情况下送回到俄罗斯的繁殖地去继续生活。若是未来真的有不幸发生,保护区的这些勺嘴鹬可能就是这个物种最后的希望。这就是所谓的“方舟计划”(Ark Population)。
人工条件下出生的勺嘴鹬宝宝。图片:慕童
“偷蛋计划”(Head-starting)由世界水禽与湿地基金会(WWT)等众多合作方共同参与。“偷蛋”这个听上去很不正经的名字,是保护者对这个项目的戏称。那么,如何通过“偷蛋”实现对勺嘴鹬的保护呢?
首先,科学证明人工孵化和饲养的勺嘴鹬幼鸟在出巢后有很强的“独立性”,它们在第一次南迁时,不依赖亲鸟的引导,第二年它们仍旧会自主回到出生地。于是科学家们在繁殖地搜寻和收集勺嘴鹬产下的卵,再带到人工环境下孵化并饲养,在人为干预的情况下孵化率和幼鸟存活率能提高5倍以上。而在野外,繁殖的成鸟被偷了第一窝蛋后一般还会产下第二窝,因此一对鸟在一年内就能产下更多的后代。
野外繁殖出的小勺嘴鹬。图片:慕童
偷蛋计划的第一年(2012年),人们放生了9只;2016年增加到30只;2017年,总数达到141只。这些小家伙会被带上脚环来标明个体。近年来,科学家们和众多观鸟爱好者在勺嘴鹬繁殖地、迁徙地和越冬地都有发现通过“偷蛋计划”繁育的勺嘴鹬。这也直接证明了这乍一听似偷盗鸟蛋、实为保护项目的成功。
结缘勺嘴鹬
自2013年来,每年秋季带人去江苏海边观赏勺嘴鹬,成为了我的经典活动之一。你或许觉得,只看照片这勺嘴鹬嘴的形状如此特别,找到它有啥难的。然而有时候,我们需要在几百米外,用单筒望远镜在成千上万只相似度极高的鸻鹬群中,去寻找一只如同麻雀般大的勺嘴鹬,这真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海边观鸟。图片:张肖
如果你想去野外看看勺嘴鹬,可以在春秋迁徙季节,带着单筒望远镜,前往江苏弶港的海边,试一试能否在野外找到它们。这里有几个误区和小窍门:
找勺嘴鹬,只关注嘴形是一个绝对的误区,勺嘴鹬就算近在身边,从侧面看嘴形也远远没有脑补的那么明显;
除了勺状嘴,还要留意它繁殖羽和非繁殖羽的羽色区别,在8月份,有可能两种状态的个体同时出现;
当然更重要的还有勺嘴鹬典型的觅食行为和生境,前文说过它喜欢去小水洼,左摇右晃地摆着头寻觅食物;
以及还有一点要格外注意,去之前一定要查好涨、退潮的时间噢。
随着勺嘴鹬繁育项目的顺利开展,它们的保育计划似乎在向着一个良好的方向发展。在短期内,人工繁育和野外放归可以从一定程度上较为快速地恢复勺嘴鹬种群。然而,无论繁育项目如何成功,这都不能根本地解决勺嘴鹬的生存困境。因为根本的解决方式,是要恢复勺嘴鹬失去的栖息地,让它们在野外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
保育勺嘴鹬的道路是艰难的。勺嘴鹬的命运究竟会走向何处,现在我们不得所知。今天,我自己能做的是给大家介绍这个可爱的小家伙,并讲述一个有关它们的并不那么美好的故事。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勺嘴鹬,也希望在未来,我们还能一直看到这个小家伙。
小可爱的正面照。图片:北京小关
本文是物种日历第5年第298篇文章,来自物种日历作者@北京小关。感谢胡若成和“勺嘴鹬在中国”为本文提供的资料。感谢慕童老师提供图片、校审文字。
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
把禾花雀吃到极危,只要十几年
什么怪鸟,举着“大饭勺”满天飞
游客赶海拾贝,但鸟儿为此挨饿
本文来自果壳,欢迎转发
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guokr.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