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v8是怎么实现更快的 await ?

点击上方“IT平头哥联盟”,选择“置顶或者星标

一起进步~

作者:Edvard

最近 v8团队发表一篇博客Faster async functions and promises, 预计在 v7.2版本实现更快的异步函数和 promise

文章内容看起来不是很容易理解,背后的原理比较隐蔽,不过博客提到的一些ECMAScript 标准文档中的操作、任务,实际上都有已经实现的 built-inapi, 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我们比较熟悉的语法、api 来理解其中的原理,

也许本文有些说法不够准确,欢迎纠正

Example

首先看下博客开篇提到的代码:

  1. const p = Promise.resolve();



  2. (async () => {


  3. await p;


  4. console.log("after:await");


  5. })();



  6. p.then(() => {


  7. console.log("tick:a");


  8. }).then(() => {


  9. console.log("tick:b");


  10. });


node v10 的执行结果为准, node v8 的实现是不符合ECMAScript 标准

优秀的程序员总是能以简单的例子解释复杂的原理。代码很简单,但是执行结果可能出乎很多人意料:

  1. tick:a


  2. tick:b


  3. after:await


如果你已经猜对了,本文的关键内容你已经掌握,不用往下看了:)。

为什么 after:await会出现在 tick:a之后,甚至是 tick:b之后? 要理解其中的原理,我们可以做一个小实验。

将 await 翻译成 promise

v8博客中是以伪代码的方式解释 await的执行逻辑:

我们可以用 promise语法写成:

  1. function foo2(v) {


  2. const implicit_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 {


  3.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 => res(v));


  4. promise.then(w => resolve(w));


  5. });



  6. return implicit_promise;


  7. }


按照同样的方式,可以将文章开头的代码转换成:

  1. const p = Promise.resolve();



  2. (() => {


  3. const implicit_promise = new Promise(resolve => {


  4.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 => res(p));


  5. promise.then(() => {


  6. console.log("after:await");


  7. resolve();


  8. });


  9. });



  10. return implicit_promise;


  11. })();



  12. p.then(() => {


  13. console.log("tick:a");


  14. }).then(() => {


  15. console.log("tick:b");


  16. });


经过一些琐碎的调试,发现问题真正的关键代码是这一句: constpromise=newPromise(res=>res(p));

Resolved with another promise

了解 Node.js 或浏览器的事件循环的童鞋都知道,resolved promise 的回调函数(reaction)是放在一个单独的队列 MicroTaskQueue中。 这个队列会在事件循环的阶段结束的时候被执行,只有当这个队列被清空后,才能进入事件循环的下一个阶段。

我们知道一个 promise 的 .then 回调的返回值可以是一个任意值,也可以是另外一个 promise。 但是后者的处理逻辑可能有点反直觉。

在深入之前,我们简单说一下 promise 的几种状态:

  • 我们说一个 promise 是 resolved 的,表示它不能被再次 fulfill 或 reject, 要么是被 fulfill,要么被 reject(这两种情况,promise 均有一个确定的 non-promise result), 要么遵循另外一个 promise(随之 fulfill 或 reject)

  • 我们说一个 promise 是 unresolved 的,表示它尚未被 resolve

当一个 promise(假设叫 promiseA。方便引用) 被 resolve,并且去遵循另外一个 promise(叫 p) 时,执行逻辑和前面两种 resolve 情况非常不同,用伪代码表示则是:

  1. addToMicroTaskQueue(() => { // 任务A


  2. // 使用 .then 方法,将 promiseA 的状态 和 p 绑定


  3. p.then(


  4. resolvePromiseA, // 任务B


  5. rejectPromiseA


  6. );


  7. });


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

  1. 首先,我们在 MicroTaskQueue添加任务A,该任务在 ECMAScript 标准 中被定义为 PromiseResolveThenableJob

  2. 任务A,主要目的是使 promiseA 遵循 p 的状态,将两者的状态关联起来。

  3. 由于我们例子中 p 已经是 resolved(状态为fulfilled)的,所以立即将 resolvePromiseA任务B 添加到 MicroTaskQueue

  4. 在 resolvePromiseA 执行后,promiseA 才是 resolved (状态为 fulfilled,值为 p 的 fulfilled value)

我们可以看到,从 newPromise(res=>res(p)) 到该调用返回的 promise 真正被 resolve 至少需要两次 microtick——在我们的例子中,是遍历了两次 MicroTaskQueue

这个时候,我们终于可以理清楚开头代码的执行顺序:

01月28日更新,之前微任务队列里面的任务没有考虑顺序,这里做一下修改,以下队列里的任务是顺序有关,从左往右,左边的先执行

1、当代码执行完后

  • MicroTaskQueue有两个任务: PromiseResolveThenableJob, tick:a

2、开始执行 runMicrotasks()

  • MicroTaskQueue变成: resolvePromiseA, tick:b

  • console: tick:a

3、 MicroTaskQueue没有清空,继续执行队列中的任务

  • MicroTaskQueue变成: after:await

  • console: tick:a, tick:b

4、继续执行,清空 MicroTaakQueue

  • console: tick:a, tick:b, after:await

未来更快的 v8

借助我们更熟悉的 promise,我们基本知道了现阶段的 await的执行机制,这样我们就能很好理解为什么 v8 博客中提到的改进可以使 await 执行更快:

newPromise(res=>res(p))替换成 Promise.resolve(p)

根据MDN文档, 当 p 是一个 promise 时, Promise.resolve(p)直接返回 p,而这是大概率事件。

因此,我们减少了 promise 之间状态同步需要的两次 microtick,那样,上述代码的输出结果就是:

  1. after:await


  2. tick:a


  3. tick:b


2019.02.12 更新

之前提到 Node.js 8 的实现不符合标准,其实是 V8 6.2 引入的一个bug

  1. const promise = new Promise(res => res(p))


某些情况下(如 p 已经 resolved)V8 没有严格按照 promise-resolve-functions 的第13步执行。

文章开头的例子代码,虽然优化后的执行结果和 V8 6.2 一样,但是背后的逻辑是不一样的,附上对比图:

- end -


用心分享 一起成长 做有温度的攻城狮

每天记得对自己说:你是最棒的!


好文阅读

如何撸一份高薪架构级的工程师简历

各种资源免费共享:简历模板、面试题等

浅谈easy-mock 最好的备胎没有之一

涨姿势 , JavaScript 玩转多线程编程~

人人都是艺术家!谈谈那些奇怪又有趣的字符~

该如何以正确的姿势插入SVG Sprites?

页面可视化配置搭建工具技术要点

规范化测试流程,看这篇就够了~


都看到这里了,给个“好看”再走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