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电子竞技的梦想,应该得到支持吗?

L君 Stoooges三士渡 2020-08-18


01

我是一个很爱打游戏的人。


从一开始的红警、帝国,到后来的魔兽、CS,再到如今的英雄联盟、王者荣耀,随着游戏的更新换代,我也见证了大家对打游戏这件事的态度的转变。如今电竞、游戏直播已经成了日渐成熟的产业,年轻小将们在刀塔、英雄联盟赛事中屡屡夺冠,大主播们在直播平台上日进斗金。于是乎,把游戏作为职业这回事,也能够被拿到桌面上供新老两代人讨论了。


老派是这样说的:沉迷游戏对身体不好,还会成为孩子逃避现实的借口,不应该鼓励。


新派则说:老一辈的想法过时了,搞电竞照样可以成为孩子的梦想。


从一个老玩家的角度来看,这两者其实是一种对立统一的态度,单独拿出来看,都不太对。



02

稍微了解过游戏设计的人,应该能很轻松地发现,电子竞技之所以常被拿来和体育运动比较,是因为它们确实有相像之处,甚至在我看来,电子竞技和围棋、国际象棋、桥牌这样的棋牌运动几乎没有本质差别。


同样是智力游戏,同样是虚拟的、按照一套规则设定的游戏。要说不同,只是在考验的方向上有不同,对大脑神经的刺激区域有区别。


但要说打游戏是逃避现实,沉迷下棋算不算逃避现实?沉迷音乐算不算逃避现实?沉迷书画呢?沉迷电视剧呢?


我们似乎很少指责后者们,甚至有时候还会做出五十步笑百步的行为,比如一天到晚搓麻将的老母亲回家责骂成天打游戏的儿子。


要说游戏对身体不好,一动不动地在棋盘前坐几个小时,对孩子的身体就好么?小小年纪长时间地练琴,对身体就好么?练琴就算了,练体操、练举重呢?


既然围棋、音乐可以承载少年的梦想,运动员也可以成为职业,那电子竞技为何不能?我觉得完全可以。


03

可如果有人问我:如果让你自己搞电竞,或者你将来的孩子要走电竞之路,你会赞成么?


我一定回答:不赞成。


假如这话来自于年龄较长的一辈人,我们八成会觉得这是因为刻板印象而瞧不起电竞。可作为一个游戏爱好者,我恰恰也是这么认为的。


因为我了解这个行业,知道搞电竞的难度。在我的认知里,搞电竞、拿冠军的难度,和摘取奥运金牌、当电影明星这些事情的难度没有什么两样。


我记得游戏行业的老从业者黄旭东上一个节目时说,现在的电竞专业学校、电竞俱乐部基本已经成了网瘾戒除中心,寒暑假让孩子来试一下职业电竞选手是什么水平、按什么强度训练,假期结束99%的孩子都绝口不提电竞二字了,比什么杨永信电击疗法管用多了……



这个事实比较生动地揭露了电竞行业的现实:那就是从概率和风险角度看,这个行业和影视行业、体育行业是很类似的。影视和体育行业是很难出头的行业,是比较鲜明的金字塔形的结构。


我大学的时候曾经学过机械工程,我身边的朋友现在也有很多是工程师、码农,这个行业就是相对扁平的结构,一个干得好的工程师,跟干得不好的,差别不会特别大。诚然,在绝大多数公司内部,工程师之间也有层级,收入可能差几倍、十几倍,但最多也就是这样。


但影视业、体育行业呢?业务能力好的和业务能力差的,运气好的和运气差的,顶尖的和底层的,收入可能差上几百上千倍。别看这些行业里最顶尖的那一帮人很风光,但一万个干这行的人里,未必能出一个这样的人。打游戏也是这个道理,凡是热门的、竞技性强的游戏,能打到前几名的人永远是万里挑一。



曾经我也对自己打游戏的实力很有自信,但当我遇到过真正的高手们之后才想通一个事:以读书为例,我在学校里能考到第一么?考不到。那我怎么能有把握,自己可以在这个游戏里的一千个人、一万个人里当第一呢?


电竞这种极端金字塔行业的残酷在于,如果你没法出头,你就几乎一无所有,甚至没法喂饱自己。我看过一个早年电竞选手的采访,他说当时队伍出国去打比赛,拿赛事奖金,第三名小亏,第二名回本,第一名才有的赚。而这的前提是,他们的队伍已经在国内的选拔赛里杀出重围,才有了出去打比赛的资格。


相比之下,念书就包容得多,起码不太会出现“没法出头就一无所有”的情况,顶多就是在念一些不那么好找工作的专业时,被问上一句:你以后怎么办?


当父母的考虑最多的,通常就是这句“你以后怎么办?”

青年时期的我们一般不爱听这话,因为这话和那些教人追逐梦想、不忘初心的文章比,确实俗了点。但这个世上,和我们说话最俗的,往往就是最亲的人。


如果有个孩子将来对我说,“我就想当明星”,我回答:太好了!追逐你的梦想吧,孩子。你干什么我都支持你!


那这个孩子肯定不是我的。


04

离开校园之后越久,我越发理解,很多时候选择一条路,一旦走远,想回头是非常艰难的。在大多数的情况里,人会发现自己身不由己,最后只能一直走下去,走到人生荒废,走到身边刀剑林立。


当然总有一些人,他们能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我们觉得不可能成功的路,他们却走成了;我们觉得他们摇摇欲坠的时候,他们稳稳地站住了;我们觉得他们已经无路可走的时候,他们腾挪自如,轻松转身。这样一小部分人是存在的,他们聪明、坚强,是天生的人才,也是父母的骄傲。


但问题在于,我们是这样的人么?我们的孩子是这样的人么?他们是否足够聪明、足够坚强,甚至运气足够好?


我想,哪怕是最开明的父母,也会说上一句,不一定。他们也会有焦虑、犹豫的时候。


我拿自己模拟了一下,在我有了孩子以后,我会尽可能鼓励孩子尝试一些新的道路,但是在他尝试的时候,我会观察、判断,也会评估他的能力,我会好好规划他未成年阶段的成长。但当我发现不合适的时候,我也一定会表态,甚至纠正。


当然,我的观察可能不准,判断或许有误,但我的心态一定是负责的。并且哪怕条件再宽裕,我也不会无条件地说“孩子,追寻你的梦想吧”。我会尊重他/她的选择,但尊重不意味着我将无条件地支持(哪怕我也会有犯错的时候,但不会犯错的只有上帝)。



05

那如果孩子真的选择了“剑走偏锋”、“不走寻常路”呢?


我想我会尽量按韩寒说的,给孩子结一张网,如果孩子掉下来,这个网可以接住他。


我接触过一个非常土豪的家长,给了孩子极大的选择空间:孩子说我长大了想当厨子,父母说行啊,要当就当一流厨子,于是花钱请了五星酒店的法国厨师来给孩子当家教。后来孩子说,不想当厨子了,天天做饭没意思,我想盖房子,于是父母就联系我们想送他去国外学建筑。


有钱就是这么任性。任性到哪怕你在房顶上跳舞,我也不担心,因为哪怕你掉下来了,这个网也能接住你,让你不至于面对一个惨淡的人生。



王朔以前也这么说过。他说他的孩子不需要成功,成功是什么,不就是赚了点钱,然后让一帮傻x知道了么?孩子爱干什么就干什么,开心快乐就行。


可问题在于,王朔可以这么说,普通人能这么说么?如果孩子不得不为了生计整日发愁,他会快乐吗?如果孩子为了生存,不得不从事最枯燥和劳累的工作,他能开心得起来么?


普通人的角度是现实的,这也是为什么听了王朔的少,听了龙应台的多:


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


另一个残酷的角度就是,不是每个父母都负担得起那张网。孩子能拥有选择的权利自然最好,但如果没有,就不得不接受被迫谋生的生活。



06

追求梦想、心怀勇气是一件值得佩服的事情,但不应该是一件义无反顾的事情。有些人容易把勇气当借口,好像在说“我都在追梦了,你为什么还要说我?”而实际上,只有搞水氢车弄得妻离子散的民科才会把这话挂在嘴边,真正在实现梦想的人,往往是很实际的。


拿商业化程度相当高的职业网球来说,有记者做过采访,世界排名一百名的女子选手,收入刚刚能维持自己的参赛和训练费用,略有盈余,再往后排名的选手就是入不敷出,而相同排名的男子比女子选手还低一点,除非有良好的赞助商(虽然赞助往往也是和排名挂钩的)。在黄金年龄打不出成绩,是必须要选择放弃的,原因很简单,玩不起了。


纵使拿邹市明这样的拳击手来说,哪怕名利双收、台上万人喝彩,可从台上下来,太太和孩子也总是忍不住眼泪,要摸摸他受伤的眼睛。


这就好比有人在悬崖上走钢丝,有人会赞美他们的勇敢,有人赞美他们的执着,但他们的亲人想的一定是:掉下来怎么办?


其实,我并不想以一个步向油腻之年的人的身份来贬低梦想。曾有着电竞梦的我和其他人一样,都品尝过热血的滋味,也享受过肆意的过程。


但我仍然想说,梦想并不一定都能实现,它也有可能会破碎,也要付出代价。成就梦想固然需要勇气,但面对并接受它的破碎,坦然地收拾自己往后的人生,同样需要勇气。


我也并不认为父母都应该压制孩子的梦想。但我们应该理解他们的患得患失,理解他们的尊重但不支持。替别人洒脱,很多时候并不是因为观念先进,而是因为你不像他的亲人那样爱他。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