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写作完美主义」关进笼子,需要几步?
我常常会在拖延患者的口中听到这样的话:“我太追求完美了,导致我迟迟不敢动手写文章”,或者“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对做事的要求很高,所以我写作很低产。”
过去,我也喜欢用这套说辞来合理化拖延,直到我发现了一个问题。
按理来说,如果我擅长创作完美的东西,那我就自然可以说:“嗯,我是一个完美主义者,因为我习惯性地会去追求完美。问题是我写的东西从来没有让我百分之百满意过,更称不上是完美了,我又怎么好意思说自己是完美主义者呢?”
这就引发了我的另一个思考:这世上真的有百分之百完美的产物么?还是说我应该认清现实,意识到创作可能只是一个不断与自己和解妥协的过程?所谓的“完美主义”也许只是我臆想出来的概念罢了。
这个想法一开始给了我很大的打击,但后来我发现一旦创作跳脱出了完美的限制后反而变得更自由了,于是心情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如果说,完美主义让我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拥抱不完美则让我学会了克服拖延、减缓焦虑。
那么,我们该如何把“完美主义”这头恶龙关进笼子呢?
第一步:五分钟启动法
万事开头难。有多少人在还没开始做事前,就已经被“这件事太难了!我根本没法完成!”的想法所打败?我明白你想要把事情做到最好,但别让这种焦虑剥夺了你做事的动力。事实上,当你开始做事后,你通常会发现它没你想的那么复杂。很多时候,真正阻碍我们前行的只是我们脑海中的假想敌,不是客观世界的真实写照。
当我们再碰到这种情况,与其在脑海中盘算一场周全的计划,不如暗示自己先做5分钟试试,能完成就是好样的,如果继续做下去就更棒了。这个方法可以延伸到各种场合:如果你想出门跑步,你就先换上运动鞋在房里跑一圈;如果你想写文章,你就先写一个段落试试…
斯坦福大学前哲学系教授John Perry在《拖延的艺术》中建议我们活用to-do-list:在困难的任务前面,先写几条简单的任务,这样能帮自己找到高效做事的感觉。打个比方,如果你明天想早起干一件大事,那你就在to-do-list上写一些简单的任务:睁开眼睛、把闹铃关掉、从床上坐起来。这样你一起床就能勾选掉三个任务,信心满满地开启新的一天。
第二步:允许生产垃圾
如果说,完美主义是我们拖延的症结,那我们不妨用一种相反的心态去克服拖延:允许自己产出垃圾。还是拿写作来举例子,当你脑海中有一些零碎的、模糊的想法时,落实到纸上的最快方法就是多写一点。哪怕写得很烂也没关系,因为一旦你手上有内容,后续就有改善的机会。
《白宫风云》、《社交网络》、《新闻编辑室》的金牌编剧Aaron Sorkin在编剧大师课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有人问米开朗基罗:“您是怎么雕刻出大卫这么伟大的雕像的?”艺术家回答道:“我仅仅是去除了多余的大理石,大卫就诞生了。”
Aaron Sorkin认为,写作跟雕塑很像——去除糟粕的部分,留下的就是精华了。假设他要写一个100多页的剧本,他会先写到300-400页,再删减至100多页。在他看来,「修改」比「从头开始写文章」更容易,毕竟解决问题要比发现问题简单的多。比起盯着空白的电脑屏幕不知所措,修改一篇草稿更有目的性。
第三步:养成长期习惯
职业作家每天都会要求自己产出一定量的文字。村上春树就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写出10页稿纸,每页400字。哪怕他没有灵感,也要强迫自己写10页纸。村上认为写作是体力劳动,专业作家也要拥有强健的体魄。因此在写作之余,他每天都会雷打不动地跑步或游泳一小时。
海明威也是一个极度自律的人,他每天早上六点半准时起床,站在窗边的打字机前一直写到中午十二点半。和春上村树不同的是,海明威每天只写500字,而且是站着写。为什么要站着写作呢?海明威解释道,因为站着写很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效率,他会逼迫自己言简意赅地向读者阐明意图。
虽然我们不是职业作家,但我们可以像这些大师学习,养成一个持续输出的习惯。假如我每天只能写800字优质内容,一旦超过这个量,文字质量就会下降,同时我的任务是每周至少写一篇1800字的文章,那我就会有计划地分四天把它完成,再把3000多字的文章删减至2000字左右。
第四步:降低操作难度
人不是机器人,我们的自控力不可能一直都在线。当你完成不了目标时,你也不必太过自责,把预期降低就好了。如果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每天输出800字,但我今天整个人特别不在状态,那我就只写8个字。因为我知道,如果我一周能保证3-4天是保持800个字的产出,只要我把时间线拉的足够长,那么偶尔有几天写8个字,平均下来依然是一个很可观的文字输出量。
除了减少任务,我还会把任务穿插着做。我是早起型人格,一大清早脑子特别清醒,所以我就把烧脑的工作留给上午,下午做一些机械化的、不用动脑的事情:看新闻、查数据、做图表…如果你是夜猫子,深夜工作效率更高,那你就反向操作。总之,混合做事能提升工作效率。
我还发现人在放松环境下的创造力更高,所以我经常会挑一些奇怪的时间点,打开手机备忘录随意敲下一些想法,比如:餐厅上菜前、地铁通勤中、洗完澡吹头发的时候…当我不再把写作当成一种正式的任务,我反而能创作出松散的文字。
虽然我们理想的状态是一口气做完所有事,但挤牙膏更可能像是我们的创作常态。因此当我们面对挑战难以下手的时候,不妨拥抱现实的不完美:要么降低自己的预期,要么降低操作的难度。
只要你坚持不间断地去做事,时间长了自然能解决所有问题。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在稳定的情绪中,游刃有余地达成目标。
Reference:
https://writingcooperative.com/aaron-sorkins-top-13-writing-tips-6f724708ea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