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会跳芭蕾舞的斯坦福学生不是好博主——当你关注名校博主时,究竟在看什么?
“名校博主”随着自媒体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地被人熟知——“剑桥学长”、“哈佛学姐”等虽然分享的不是升学类或者教育类内容,却常常在创作内容或自我介绍中提到他们的母校。
“名校博主”这个细分标签的火热,离不开“自媒体”行业最近一段时间的爆发式增长。以美妆个护为代表的一系列产品,要打品牌、推新品,离不开博主的推荐:KOL(Key Opinion Leader,常常被投放方称呼为“头部博主”)引领潮流, KOC(Key Opinion Consumer,区分于更顶端的“头部博主”和更底端的“长尾博主”,他们被称为“腰部博主”)打出声量。
博主测评和种草已经成为了品牌方的一种广告销售渠道:品牌举办的酷炫活动会邀请博主,新产品会寄送给博主试用,而博主则得到产品带货的佣金和提成……白热化的行业竞争把渠道费用的“蛋糕”越做越大。
在博主面前徐徐展开的,不仅仅是可以制作成图文的产品和活动,一个分享兴趣爱好的在线社群,而是一项值得拼搏的、立体诱人的工作。在只要动动手指就可以拥有自媒体平台的今天,成为博主的门槛变低了,但成为头部博主的难度更大了——毕竟,不是每个美妆爱好者都能成为Michelle Phan那样划时代的头部网红。博主们努力发掘着属于自己的流量密码,力求从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相对稀缺的名校标签和身份便成为了他们流量变现之路上的垫脚石。
这可能也解释了为什么大家总是习惯性把“内容创作者”和“美妆博主”联系在一起。
01
自带光环的名校标签
当油管上的名校博主思路还局限于“跟我一起在耶鲁图书馆学习”、“跟我一起在普林斯顿大学过一天”、“我是怎么备考考上斯坦福法学院”时,光是美妆这个内容的细分领域,就有不少高频率更新的博主。其中不乏剑桥毕业的@易烫YCC和美国顶尖名校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的@徐闹闹。
剑桥毕业的@易烫YCC 在微博拥有481万粉丝,她经常在微博分析明星的妆容和有代表性的时装风格并且亲身示范。
从策略定位来说,名校背景可以为自己的虚拟身份增加辨识度;从内容产出的角度来说,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求学生活经历,既可以创作出真实可信而有趣的内容,也可以借着“当学生的甜酸苦辣”这一话题拉近和粉丝的心理距离,给自带高大上氛围的名校毕业生打造一种平易近人的气质,形成反差。
当代网友滑动手机屏幕时,在一个博主身上停留的时间可能只有几秒钟。为了在瑰丽磅礴的互联网海洋中留下面目鲜明的自己,博主们纷纷将自己的特长和属性细节化、具体化、特色化,如:
“加州理工毕业刚开始学芭蕾舞一年内就已经能用足尖鞋参加比赛”;
“哈佛毕业和各国外交官谈笑风生后与法国男神在纽约幸福地恋爱”;
“CMU毕业走在时尚前线家产丰厚对买衣服独居匠心”等。
博主们争相叠加着一个又一个令人艳羡的标签。那些以流量起步、拼内容成长的博主,他们在平台上呈现出的经过用心编辑和严谨节选的那一部分“自己”,本身就成了他们制作的内容。就连偶尔流露出的脆弱和真情,都是为了打造更完美、动人、受欢迎的形象。
仰慕者或许能从这些博主身上得到前进的动力,但这些经过精心编辑和修饰的内容,又何尝不是在传递一种有失偏颇的真实呢?如果粉丝仅仅为了追求博主展现出的那种光鲜亮丽,不去全面认识真实的世界,在错误的方向上努力,最终耽误的是自己的人生。
02
“名校”博主现象的背后
如果说名校博主变现是一种向下取悦的关注度收割,那为自己的魅力和意见背书则是虚拟空间中平行或向上社交时不避讳名校身份的动机。
许多年前,笔者曾在一位标榜自己剑桥本科生身份的微博大V评论区留下了不赞成的意见。从来不透露任何真实生活信息的笔者被当作一个求而不得因爱生恨的迷妹,而在微博亮明名校生身份、持相同观点的朋友则受到了这位大V的打听。
哭笑不得间,这件滑稽的事情也触发了笔者不禁思考:如果说网络世界并不如她看上去的那么平等,那在这种虚拟的不平等中,有更多关注度、有更多吸引力的博主就真的越靠近雪山之巅吗?当现实生活中的容貌、年龄、金钱、都被隐去,我们在网络这座雪山的“位置”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有些人会选择用自己在现实社会的身份和背景为自己虚拟世界的言论增加分量,而有些人则更喜欢让自己网络世界和真实生活完全分隔,以求安心、新奇、真诚。或许有些人认为网络是现实世界的增强,有些人则觉得在线社交是线下生活的补充。
以异国恋有趣日常和明星模仿视频出圈的@徐闹闹在小红书超过有51万粉丝。
令人深思的一点是,一些摆明自己名校背景的博主,在网上发布了许多自己专业领域、或专业领域周边知识和洞见与大家交流——比如在新浪微博实名冲浪的耶鲁法学院教授@张泰苏 和大学青年教师日常的 @老徐快别打星际了。而相对这种以自己专业内容、或专业技能为中心发散出的分享,不管是斯坦福毕业的美妆博主,还是普林斯顿的模特,他们的名校背景和他们的内容创作并没有直接关系。
对于从牛津辩论社的一个视频出圈又逐渐涉猎模特和表演领域,在微博坐拥34万粉丝的@塞西Cecilia 就在一个视频中表示,“没有一份工作可以满足你人生中所有的追求,”而除了投资人、家教之外,自媒体博主的身份可以帮她结交不同行业的朋友,让她的人生有了很多精彩的不同面。
而作为信息消费者的笔者则不禁思考,如果名校标签有任何意义的话,它除了能说明当事人洞悉名校录取口味并享用了顶级的教育资源,还意味着什么呢?而如果挂着名校的标签却分享着与之毫无关联的内容,订阅者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心态和兴趣,才会被这样的博主吸引呢?
03
从获得流量到驾驭流量
流量变现看似轻而易举,但从“获得关注度”到“驾驭关注度”,并不是所有博主都走得一帆风顺——一些当事人可能自己并没有想到,名校身份在让你被羡慕也会让你被质疑。
在bilibili坐拥将近30万粉丝的@Sukiyaki安东 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之后去了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Juris Doctor项目就读。她一直都在勤奋地制作洛丽塔服饰风格的视频,也接到了不少店铺的合作邀约。而当争议落在她身上的时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名校标签没有对她的名声起到维护的作用,反而被人质疑“蹭名校热度”。
坐拥微博497万粉丝的@大概是井越,曾经在圣安德鲁斯大学读哲学,他的毛绒伴侣小箱儿也有自己的微博
@大概是井越 作为国内最早开始拍摄VLOG,将日常生活制作成短视频的自媒体人。到2022年,他已经成为了国际品牌的短视频投放大户,与他合作的品牌包括加拿大鹅、东方树叶、京东数码、Gucci、Burberry,而他也鲜少提及自己圣安德鲁斯大学哲学硕士的背景。
说到最早将美国法学院Juris Doctor 项目带到大家面前的的博主之一,很多人都会想到@赵丹喵。她也有过发布本人生活照、把本科学校、在美就读的法学院、在美国工作的律所名称和生活所在城市都分享给大家的人生阶段。而像她自己在《我承认,我滑雪是因为恐惧自己的生命毫无意义》这篇文章里写道的,“西部的天开始蒙蒙亮时,一股清晰的冲动,让我在半个小时内隐藏了所有的微博,删除了自己的一切信息。”
而世界上的确有许多才华横溢的年轻人在可以吃自媒体红利蓬勃发展的时期缄默不言。
笔者最近为了准备一篇介绍Art Portfolio的文章,在国外常用的视频平台追踪了许多有舞蹈和音乐方面的才华并且成功入读名校的年轻人。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会在自己提交的补充材料视频上标注【Accepted】供后来人参考,但是极少会在入学之后继续更新。对于既有内容、又有标签的他们来说,打造一个面目清晰、内容充实的博主形象岂不是手到擒来?但他们没有这么做。
针对名校博主的质疑,粉丝群体往往会采用这样的说法对博主进行回护:“这只是他们的生活,你却觉得他们在炫耀。”名校身份对于流量博主来说固然是个加成,但如果没有把重心放在打造优质的内容上,反而陷入名校的光环自我陶醉,那结局很可能就是人还没毕业,名校头衔还没被消费完,订阅者就先取关了。
而他们如果没有与自己所处的背景、优渥的条件和名校声誉保持距离并有所反思,那么在步入社会之后,名校光环褪去之时,他们作为内容创作者对自我认知的反哺,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