滤镜大粉碎!录取率不到RD的一半,这样的早申还香吗?
“早申很香”已经成为一个公开的秘密,它战线短、上岸早,有些学校的早申录取率甚至是RD的6倍!而从最近几年的申请趋势中不难看出,早申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大学和学生的选择。
但今天主页菌要提醒大家,早申很香,却并不一定适合所有人。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跟风入手的早申,甚至会让你整个大学都在后悔中度过。
如果你存在以下四种情况,那一定要慎重考虑是否申请早申了…
01
达不到学校的学术要求
早申录取率比较高并不意味着一定会被录取。你依然需要过人的学术表现、课外活动、申请文书,才能打动招生官。以常春藤名校为例,在决定是否参加早申之前,不妨评估下自己的学术指数(Academic Index)排名。
什么是学术指数?
在招生过程中,藤校以及其他精英大学会「将学生的各项成绩合并为一个单一的分数」,以快速评估一个学生是否具备被录取所需的学术资格。
尽管各大学并不会公开他们是如何计算学术指数的,但《A Is for Admission》一书给出了一个参考:一般而言,学术指数考虑两个主要因素:GPA和/或班级排名、SAT/ACT成绩。大学会根据你每一项表现赋予20-80分,将两项成绩相加得到总分数,以此再分成一、二、三级。(不过,随着标化成绩可选政策的推出,学术指数的计算方式也有新的变动。)
如果你觉得学术指数不好评估,其实找出来目标大学每年公布的被录取学生的平均GPA、SAT/ACT成绩区间和中位数等,也能大概了解自己的水平。
大多数情况下,如果你的学术背景不符合所申请的大学的标准,参不参加早申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你的录取概率并不会因为早申人数少、录取率较高而增加,甚至还有可能因为申请池中的学霸太多而面临更惨烈的对比。
02
材料准备过于仓促
一般来说,RD的截止日期在每年12月-1月,有些学校甚至更晚。即便是从高三开学再开始准备,你也有3-4个月的时间可以慢慢打磨文书、修改申请系统,一点一点地交出一份完美的申请。
但早申大部分在11月就会结束,留给申请者的准备时间也会少1-2个月,你需要在这个被大大压缩的时间周期里准备出文书、推荐信、课外活动列表等资料。当然,还有些拖延症严重的同学,还想在DDL的前一周再开始写。
但是早申的竞争是非常激烈的,有任何一点准备不足都可能被拒。而且招生官们能看得出来你的申请是经过充分准备的,还是仓促拼凑的。所以要么不做,要么做就做到最好,与其慌慌张张主打一个“重在参与”,不如花更多的时间好好打磨自己的申请,争取在RD一击即中。
03
不是100%确定你想上那所学校
早申是有约束性的,一旦学校下了Offer,就意味着你只能选择它。问问自己:
“是不是完全爱上了这所学校,如果被录取,绝对会去入读。”
“是不是已经做了充分的school research,至少能够说出五个明确的、具体的为什么这所学校适合我的理由。”
“是不是参加过线上线下的访校,或者通过已经掌握的信息,确定自己将在那里度过愉快的大学时光。”
如果没有100%确定这所学校就是你的第一选择,或者还在观望其他学校的同学,主页菌建议再慎重考虑下要不要参加该校的早申。
你可以参加大学的宣讲会、找在读的学长学姐聊一聊等方式加深对学校的了解。我们之前也写过带你做school research的文章,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一下。
04
学校的早申录取率比RD还低
如果说前三种情况都与申请人有关的话,那么这一点就要看学校的表现了。
相信很多同学参加早申的原因之一就是录取率更高,有些学校的两轮次差距甚至可以达到5-6倍。
但总有些学校会让人大跌眼镜。
比如乔治城大学Class of 2027的早申录取率只有11.7%,而RD与总录取率却分别都有13.3%与12.8%;
如果说乔治城大学的早申录取率虽低,但总的来说相差不算太大,那南加大Class of 2027的表现可谓是“拦腰斩”——RD录取率为13%,早申录取率只有5.9%!
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你还会参加该校的早申吗?
最后,是否参加早申是一个需要综合自身条件与目标学校进行考虑的事情。跟风凑热闹不可取,只有认真准备每一轮申请,才能拿到梦校的Offer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