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主编寄语 | 好理论的特征

白长虹 南开管理评论 2021-05-29

美国学者劳伦斯•纽曼在《社会研究方法》一书中论及理论与研究的关系时,引用学生们的讥讽语言,把理论称为“专门术语纠缠在一起所形成的迷宫”和“与现实世界毫无关联的抽象摘要”。的确,管理学术界存在着一些不良倾向,如使用晦涩艰僻的术语论述原本很简单的事物,又如自创一些莫名其妙的概念。有人认为,复杂的理论才是好理论,深奥难懂的论述才能表现出理论水平。于是,人们在追求理论水平时,如社会学家霍曼斯所说,“满脑子被理论所占据,却很少有人尝试澄清到底理论是什么”,忘记了理论研究的目的。

 

人们学习理论的目的是为了认识现实世界,理论研究的目的则是为更好地认识现实世界提供思想工具,即在分析、解释乃至预测方面取得更有效的理论成果。由于研究者的学术素养、动机及所在领域的学术脉络各不相同,研究成果自然良莠不齐,因此如何构建理论也成为学术界的议题。1989年10月,《美国管理学会评论》为此发行专辑,卷首的概述性文章为安德鲁•范德文教授所作,他以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的名言“好理论莫过于实用”作为标题(Nothing Is Quite so Practical as a Good Theory),立意不言自明。

 

勒温所说的好理论,是指能够使人理解、解释和预测现实的理论。虽然社会科学的学科构成丰富,各学科领域的理论形态会存在一些差别,但至少对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教育管理等实践学科而言,学者们的理论追求是一样的,理论的作用主要在于解释现实的变化,从而使实践者能够理解和预测变化趋势,使他们的行动选择有所依归,这也是勒温的名言被反复引用的原因。需要强调的是,对于“实用”一词,不能简单地将其理解为有用或可操作性,而应该从更积极的方向上扩大其含义。如果理论不仅能够解释现实问题,还能够照亮实践的前景,反映新的变化,为探求未来提供有益的知识和信息,那么这种理论才是最实用的。

 

在有关理论构建的讨论中,学者们曾对理论的标准或理论研究的原则给出过各自的论述。这些论述可以被归纳为好理论的四个特征,即真实性、融贯性、有效性和简约性。

 

第一,好的理论必须建立在真实经验的基础上。无论对理论证实还是证伪,都必须以可被观测到的真实资料为基础,这是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在当前的管理研究中,这一原则却或多或少地被忽视了。当前管理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之一,是一些概念的操作型定义偏离了测量这些概念的目的,致使操作型定义失去效度。操作型定义是学者们使用的观测工具,如果观测工具不准,研究成果的真实性自然无法得到保证。由此看来,对一些重要概念操作型定义的持续改进,使之既方便使用又具有准确性,仍然是理论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第二,好的理论必须具有融贯性,即理论不仅具有内在的逻辑一致性,还要和其他已被大家接受的理论相符合。对于像工商管理这类经过长期发展的学科来说,理论体系所涉内容异常丰富,已经分化出越来越专门的学科分支和专业。如果这些专业“老死不相往来”,就会像明茨伯格所形容的那样,各专业“发展自己的内容,树立自己的偏见,而且在最大限度上,扩展自己的意识形态”,学生们学会的只能是“对于互不相干的种种观点的顺从接受”。事实上,管理理论的融贯性如今已经遭遇严峻挑战,为了对这种挑战做出积极回应,需要学者们对一些企业管理的重大现实问题从各自的专业方向上共同展开研究,不仅使研究成果与以往的理论脉络相衔接,还要努力与其他专业的研究成果相互支持,重塑管理理论的融贯性。

 

第三,好的理论必须在实践中表现出有效性,即理论能够用于实践,为实践行动提供更多启示,为解决问题提供更多思路,为探索未来提供新的知识。为了构建出好的理论,研究者需要深入了解管理实践,知晓管理决策过程的逻辑关系,并以适当的形式把这种逻辑关系呈现在理论成果中。如果在研究中只是把研究变量简单地与企业绩效、创新绩效等因变量相关联,忽略了其他重要变量在决策过程中的逻辑关系,这种成果就很难为管理实践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第四,好的理论应该遵从简约(Parsimony)原则,纽曼在他的书中把这一原则解释为理论应该具有最低程度的复杂性,没有多余的组成部分。实际上,简约原则的含义并不简单,有些学者认为自然的简单性是科学理论简单性的客观基础;也有学者认为因为现实世界的构成不遵从简单原则,自然界中没有简单性。例如,物理学家、哲学家马赫就认为自然界不会遵从最简单的途径,反而是人的思维具有经济倾向。为此,他提出了与简约原则相同的“思维经济原则”。他认为,实现思维经济的途径包括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数学描述方法,也包括提出一些内容广泛的理论,使得对理论的精简成为可能。最后这一点显然与研究选题有关。理论研究还是应该关注大问题,而不能一味地追求小题大做。如果选题过于琐碎,理论内容也不可能广泛,更不可能遵从简约原则。正如加里•哈默在《管理大未来》一书指出的,“枯燥和琐碎的小问题只能产生枯燥和琐碎的小答案”。

 

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构建好的理论,以自己的研究成果服务管理实践,这是每一个管理学者应有的情怀。为实现这一初衷,管理学者们当然需要锤炼研究工具,深入管理实践,在知识共振、知识共融、知识共创的过程中实现理论升华,从而为管理实践奉献好理论。本刊期待更多的学者投身于此类学术研究活动中,并有更多好的理论成果问世。


编辑:严莉

审核:王学秀


精彩回顾

主编寄语 | 案例研究:求实还要求真(2019年第三期)

主编寄语 | 管理中的迷信与科学(2019年第二期)

主编寄语 | 新百年 新篇章(2019年第一期)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