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山东为什么简称“鲁”? || 二马汉字评书

2017-11-29 范登生 二马看天下



资料记载,鲁国是周朝初期分封的诸侯国。话说周武王灭殷之后,就把少昊之墟封给了周公,国号为鲁。周公因为辅助成王的缘故就没有前往封地就国,于是让嫡子伯禽前往封地就国。伯禽也就成了鲁国实际的开国君主。伯禽出发之前,周公告诫他应该谦恭下士,不能因为傲慢而失去民心。伯禽到达封国之后,把曲阜作为自己封国的都城,然后依照周国的制度进行治理。因为要去除当地的旧习俗,伯禽前前后后用了三年时间才初步稳定局面,然后返回成周报告政绩。而鲁国的邻居齐国却只用五个月就返回成周报告结果了,这是因为齐国采取了和鲁国完全相反的政策。齐国的封君简化了周的制度,并依照当地风俗来治理封国,于是很快就稳定了局面。周公一度认为鲁国将来会不如齐国,因为它的政策不如齐国让人民感到满意。伯禽在位四十余年,坚持使用周礼治理鲁国,又加上成王赋予鲁国“郊祭文王”、“奏天子礼乐”的资格,鲁国因此在立国之初就奠定了丰厚的周文化基础。而在后来“礼坏乐崩”的时代,鲁国则成为了典型周礼的保存者和实施者,世人称“周礼尽在鲁矣”。

鲁国始封时疆域较小,“封土不过百里”,后来陆续吞并了周边的极、项、须句、根牟等小国,并夺占了曹、等国部分土地,成了“方百里者五”的大国。国力最强时其疆域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定陶一带,其统治核心区大都位于今山东省济宁市境内,亦包括泰安南部宁阳,菏泽东部单县郓城,临沂平邑等市县。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其国力之强,使得国人和夷狄之民“莫我敢承”、“莫不率从”。这种情形一直延续到春秋。

鲁桓公鲁庄公鲁僖公时期是鲁国最为强盛的时期,一度与齐国争夺东方的霸主,鲁僖公更曾领导诸侯抗衡过楚成王晋文公。直至战国初期,仍有数个诸侯国向鲁国进贡。

鲁国先后传二十五世,三十四位君主,历时873年。鲁顷公二十四年(公元前256年),鲁为楚所灭。然而鲁国的礼乐传统经孔门师徒的弘扬更加深入人心,它并没有因为鲁国的灭亡而丧失。

由上述分析可知,山东之所以简称“鲁”,源于周朝初期分封的诸侯国。齐国纳入山东版图后,也称之为齐鲁之邦。后来简称“鲁”而不简称“齐”,我认为当是沾了孔子的光。毕竟孔子声明远播,无人可及。故有“江南千山千水千才子,塞北一天一地一圣人”的说法。

造字之初“鲁”字的本义与鲁国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而是表示吃鱼。

“鲁”(lǔ)字是个有声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上边就是一条鱼,下边是一张进食的嘴巴。两形会意,“鲁”字本义为张开嘴巴吃鱼。后来引申出多种含义,因为吃鱼时怕被鱼刺卡住喉咙,说话必须小心翼翼,而且混沌不清,由此引申出迟钝、笨拙、莽撞、粗野等义,故有鲁笨、鲁拙、鲁莽、鲁钝、鲁直、鲁夫、鲁人、质鲁、愚鲁、粗鲁等说法。因为鱼类味道鲜美,故有美食美味的含义。后来,“鲁”字借代为姓氏和国名。

请看古籍中对“鲁”字的解释:

许慎《说文解字》“鲁,钝词也。从白鮺(zhǎ)省声。”即说话迟钝而不清晰。《广韵》“鲁,钝也。又国名。伯禽之后以国为姓。出扶风。”《释名》“鲁,鲁钝也。国多山水,民性朴鲁也。”《诗·鲁颂谱》“鲁者,少昊挚之墟也。”即国名。《论语》“参也魯。”即迟钝朴实。《左传》“鲁人以为敏。”即愚钝。《前汉·地理志》“周兴,以少昊之虛曲阜封周公子伯禽为鲁侯,以为周公主。”



作者:范登生,二马看天下特邀专栏作家

责编:恬恬

推荐阅读

感谢您的关注和阅读,

欢迎其他友情组织或个人转载分享

尊重作者,尊重原创

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二马看天下(EMKTXWTT)”

谢谢!

微信号:EMKTXWTT

以文会友,以文载道

贯通正能量,打造新思维

如果您喜欢,请点赞,您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