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孝德:生态乡村贡献给时代的是诗意栖居的生态生活

衡荣农业 2021-04-06
张孝德

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乡村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文明传承促进会副会长。华夏三亲启蒙教育项目发起人和总策划,凤凰耕读书院院长,耕读大学校长。

生态乡村给我们贡献的是什么?

十九大提出振兴乡村战略,各地都围绕着振兴乡村做文章,我不知道在座各位,当你们想到乡村时,你们的脑海中浮现的是什么样的画面?我在全国各地开会,接触到很多人,感觉人们想到乡村,就只有凋零和萧条,甚至还有一些人会把乡村定义为愚昧的、落后的。那我们的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五千年乡村文明,真的是这个样子吗?

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是,我发现我们这个古老文明的乡村,其实奉献给我们的,不仅仅中国人,也是现代西方人都梦寐以求的、一种奢侈的生活方式。这是一种怎样的生活方式呢?是诗意栖居的生态生活。


当今工业文明出现了什么问题?

当我们带着认知去解读乡村价值的时候,有一个大背景需要我们去思考:当今的工业文明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十九大提出生态文明,许多人把生态文明解读为环境保护,没问题,生态文明建设确实是环保,但我希望大家思考的是,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的环境危机是一个看得见的表层危机,而真正需要我们每个人内省的危机是生活危机和生命危机

环境危机的本质为什么是生活与生命危机?

近代工业文明确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物质,比如我们会场用到的所有物品,都是工业文明技术进步给我们带来的,但是我们今天要一分为二,全面的认识这个文明不仅仅给我们带来这些享受的东西,还带来一系列负面的东西。这些负面的东西是什么?我把它描述为五大中毒现象:

   

GDP中毒:中国今天的GDP按照常规经济学来讲,有一个假定的前题,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就等于幸福,等于福利。我们今天需要反思这个经济学的假定,经济增长带来的财富引起了“负财富”效应,联合国和环保部有一个数据,我们的GDP中大约有4-5%无效的GDP、带毒的GDP。

GDP中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我们还面临着空气、水、食物这物质层面的严重中毒。

整个华北地区的地下水超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土壤重金属严重超标,香港早在90年代就开始不敢吃来自于广东的水果……我想追问在座各位一个问题,我们活着的必须品是什么?第一个必须品不是食物,是空气,离开空气,我们5分钟就停止呼吸;第二个必须品不是食物,是水;第三个必须品才是食物。除此以外,其他的东西只影响我们活得好与坏,而不影响到生死问题。这就是工业化的代价——造成我们活着的三大必须品,在今天的中国严重中毒。

空气中毒衍生出严重雾霾的问题,北京、上海、广东里的大城市肺癌发病率提高了10倍。人体各种癌症在医学上早有记载,唯独肺癌是工业文明以来,十八世纪以后才有记载的。

我所讲的这些中毒现象,仍然是物质层面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用许多数字来描述我们经济增长的成就,其实我们还有另外一组数据也伴随着财富的增长而增长。我国忧郁症患者接近1亿人,(2009年6月13日,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杂志发表了北京回龙观医院流行病学研究中心主任费立鹏对我国4省精神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结果显示,精神障碍患病率高达17.5%,抑郁症的患病率为6.1%,据此推算,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已经达到9000万。)我国的忧郁病患者原本集中在成年人群体,但最近的数据显示,我国有3000万儿童患有潜在忧郁症。

从中国精神疾控中心得出的数据,我国精神障碍者有1.6亿。我国的离婚率在提高,我国的自杀率也在提高。我国今天自杀率占死亡比例的4.8%,发达国家的自杀率比例高达6-7%。我们不是讲现代化吗?现代化的指标不应该只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单纯、好的经济指标,还有以上我所讲到的精神中毒指标,这些坏的指标也是需要我们关注的。

在这么一个背景下,我们怎么解决这此问题呢?按照工业文明的思维方式,会将这些问题全部交给科学家来解决。

我们回顾一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什么东西变得越来越好?是不是也有一些东西变得越来越糟糕?我们会发现,凡是没有生命的物质变得越来越廉价,越来越精美,甚至很多物质都增加了智能功能。但是凡是有生命的物质却变得越来越糟糕,从土壤中的微生物,到植物,到动物,一直到人类本身,这不仅仅发生在中国,全球都面临着这样的危机。

难道生命的科学技术没有进步吗?有,我们的转基因科学就是典型的生命科学,某些科学家描述生命科学的未来,人类可以创造生命。人类可以创造生命了,但为什么上帝造的生命却面临着危机呢?

当我提及这些问题的时候,很多人会问:“你是不是反对搞工业文明?”我并不是反对搞工业文明,工业文明对人类有贡献这一点是可以肯定,我只是说我们今天需要反思,西方的技术+市场经济创造出来的所有东西,不是让生命更文明的,他们只是创造了一个生产文明,这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不文明。

从经济角度来看,我们生产过剩了,为了解决生产过剩的问题,在经济学界有一个常规的做法——刺激消费。但难道我们原本的消费就不过剩吗?刺激消费真的不是在消费人类本身吗?其实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审视一下自己,即使没有外来的刺激,我们的消费依然是过剩的。我们今天的消费已经不是在满足生命需求,而是在满足着欲望。

现代生活里,无论我们多么的理性,但围绕着我们的广告,我们城市建设的样式,包括我们所有的现代生活中硬的和软的文化,都表现出一点,就是我们已经被设计,被激发出欲望:去消费、去消费、再消费。消费的结果解决了经济上的生产过剩问题,但却让我们进入了一个现代慢性高发的时期。


   

这些病不是凭空出现的,这些都是消费过剩引发的病症。但没关系,虽然你在吃苦了,但是你为今天科学技术的进步作贡献,当病症越来越多,科学会创造出另外一套技术,告诉你怎么吃,怎么锻炼,吃什么药,吃什么营养……这又衍生出一个为解决现代慢性病的医药体系、科学技术创新体系。这个庞大的体系在我们经济增长中表现为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增长。

在这个背景下,我要追问的是,我们不是要搞生态文明吗?如果生态文明环境问题的解决,我们不考量生活方式的变革,而单单从生产领域来解决当今人类的污染问题,是无解的。我们会发现陷入这样一个悖论:一方面我们高消费、高能耗,造成了自个身体的污染,造成了环境的污染,然后我们就要花很大的财富在结果上来解决污染。

这个污染的模型不就是今天的西医思维——就问题解决问题吗

在一个地方堆着一堆垃圾,垃圾把苍蝇招来了,我们发现苍蝇就是问题,苍蝇是我们要消灭的对象,于是我们制造出各种杀害昆虫农药,但苍蝇还是不断来,因为这个地方还有垃圾。没问题,我们可以制造出更高级的农药。就算农药解决不了苍蝇的问题,我们还可以创造出转基因,让昆虫断子绝孙。一套多么复杂,多么有逻辑的体系就这样成型了。

只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需要那么复杂,我们只要把垃圾处理掉,苍蝇就不会再来。

为什么十八大要提出生态文明呢?因为我们发现整个西方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就是这样一种“就环境治理环境”的模式,这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我们需要一种智慧——东方思维

按照中医的思维,环境问题只是问题的结果,而不是问题的根源。就像我们眼睛出问题了,眼是肝的表,是肝脏有火,把肝火解决了,眼睛自然就会变好。十八大提出生态文明,是基于我们遇到了什么危机?是生产”文明“了,但生活越来越不”文明“。不文明的生活是降低我们生活的幸福度,危及我们生命的重要原因。

所以,生态文明时代是一个生活方式革命带领生产方式变更的时代

西方的工业文明,给人类最大的贡献是解决了食品、物品供给短缺的问题,但是,却让我们误认为有了钱,谁都会消费;有了财富,我们都可以变得幸福。今天严酷的事实告诉我们,并不是这样的,无论是富人家的后一代,还是穷人家的孩子都同样患着消费过剩的病。所以,学会如何消费、如何生活,比学会如何赚得财富还要难。这个问题是我们现阶段需要研究的。


   

为什么今天我们的生命领域出现了问题?

我们从宏观哲学的角度来看,二元对立的哲学思想支撑着今天整个西方的工业文明。

纵观500年以来的工业文明史,战争一直伴随着文明进化的全过程。从十五世纪以来,西方人在殖民地大屠杀一直到两次世界大战,战火延绵不断。其实从哲学角度看战争,则可以发现,以对立思维、以战争来解决问题的思维,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同时也存在于近代以来的科学领域中和经济领域中。在经济领域,通行的优胜劣汰丛林竞争规则,其实是按照战争思维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只不过这种竞争式战争比殖民战争要文明一些,不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但其原理是一样的。

近代以来的西方科学家也是以这种战争的思维来解决科学领域的问题,比如在病毒世界,抗生素的发现是对人类贡献很大,但研究抗生素思维,与制造原子弹的思维是一样的,抗生素是以杀害其他病毒生命为目标的科学。可以说近代以来,科学家是以战争的思维和模式希望把界定为生命中敌人的病毒全部杀死、杀光。然而实践证明,这场战争我们人类没有取得胜利,就像人类制造出原子弹的结果,不是谁胜利了,而是核武器给人类带来的灾难是自身的火并。

人类与病毒之间的战争,病毒与人类的博弈,也是一场没有结果的战争。目前科学对病毒的杀害,导致了出现了超级病毒。什么是超级病毒?就是一个是专门吃抗生素的病毒。

同样的,在如今的化学农业领域,其实也是一次人类与其他植物和动物之间的另类战争。按照战争的对立思维,我们为了满足人类需要的粮食,将粮食之外的所有植物都看作是敌人,于是我们发明了农药,如今伴随着科技进步,开始从农药升级到转基因。什么是转基因?从战争的原理来讲,转基因就像现代战争中原先用的化学武器升级为核武器一样,转基因作为一种科学,确实属于高科技,但在科技技术不断升级的背后,其二元对立的哲学、思维方式是没有变的

这个生命世界的战争在我们的人类身体内部也同样进行着。今天按照西医思维治理癌症的医学,也是以战争的思维进行。在现代医学与癌细胞的战争中,我们发现人类同样没有胜利,最近30多年来,治疗癌症的成本增加了25倍,但是痊愈率没有多少提升。我认为癌症的问题不是技术的问题,是技术思维的问题,癌细胞是病的结果,不是病的根源。我们只与癌细胞打战,用战争的思维去把癌细胞杀死,结果我们发现许多病人不是死于癌细胞,而是我们在杀死癌细胞的时候,同时把身体内的其他细胞杀死,让肝脏、肾脏衰竭而死

在生命领域,把认为是对人类生命有危险的敌人杀死的战争,是否使人类作为最高贵的生命生活的很好?我们现在饱受恶果,不是人类的胜利,而是在生命与生命的战争中,人类自身也面临着繁衍的危机。

英国科学家的研究:20世纪40年代,成年男性每毫升精液中平均含精子1.3亿个,20世纪90年代初,下降到8700万个;到了2007年,又下降了29%,少于2000万个精子的男性比例多达15%。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自从进入工业化快速发展以来也出现同样的问题。根据我国研究人员从1981~1996年的一项长期跟踪研究结果:我国男性精液数量正以每年1%的速度下降,精子数量几乎减少了一半。1960年,因不育而前往医院咨询的男性只占8%,而今已高达40%。70年代,男女不育症患者比例约为3比7,而90年代已经上升到了1比1。

西方的科学技术不是神,不是所有问题都能够解决的。根源于数理化的西方科学技术体系,从产生的第一天就不是为了解决生命问题而形成的,西方的工业文明是为了利用石油、利用煤矿、利用矿产,为研究死生命而形成的科学体系。

在哪里可以找到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的秘密所在?原子世界。可以说,今天的科学技术就是原子科学。在原子的这个世界,西方的科学家发明了化学,认为化学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这个原理用于我们的社会,就造成了我们今天会场里大量堆积的人造化合物。科学家在原子以下的世界发现正电和负电具有生产电的功能,把这个原理应用于发电机就生产出我们今天使用的电,这叫做能量。科学家也发现,这个正电和负电还有一个功能——成为信息的携带者,这就形成了今天的信息。人类广义的物质存在不就三大类吗?物质、能量、信息,我们的会场全部有了。

这就是工业文明给我们带来了物质的文明,我们应该感谢!问题是西方科学家用这种研究死生命的科学来研究生命,突然发现生命无法研究。惟有把一个活的生命变成一个可以解剖的死生命,然后把这个死的生命再用化学的思维去研究,得到了这么一个结论,就是今天遍布全球的,在任何食品袋上,都会告诉我们这个食品能不能吃,这个食品包含了A、B、C、D、氨基酸等等。这就是今天,统治整个人类的生命科学,用化学思维研究的生命科学。把活的生命变成死的生命,变成化学反应的生命科学。按照这个生命科学构建了今天世界食品的标准体系,然后我们按照这个标准,每天都在忙着吃,形成了一大批演讲的理论,告诉我们应该吃这个,应该吃那个,这就是科学。

我认为这样的科学绝不科学。它只是解释了生命系统中最低端,最不重要的那一部分——生命是食物。对于这个问题大可不必搞什么创新,也不要求助于院士,他们不知道。三千年前《黄帝内经》,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告诉了我们,生命的最高存在状态是精气神足,生命是灵性的。我们吃营养品能吃出精气神来吗?

按照《黄帝内经》,以五脏六腑为中心的经络系统是神与气的内化体系,气血的蕴化是形成精神的前提,什么东西能够让我们得到这种气血蕴化的营养呢?我们的老祖宗三千年前是以这种思维告诉我们如何吃: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五”者是五种精华,五种食品,五种颜色来滋养我们的五脏六腑。食物到底好不好?我们吃得到底对不对?就看这个食物是否包含我们人体五脏六腑所需要的精华。我们今天所吃的许多食物,按照工业化的标准,有营养没能量,有美味没精华。所以今天按照这个标准吃出来的人缺少了精气神。

生态文明时代,我们想解决人类遇到的生活和生命的危机,就要进行一次科学的革命,而这个科学不需要过度创新,而是要重新反思,老祖宗留下的东方生命观东方营养观东方生活观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提出传统文化的复兴,这个文化的复兴在今天的理论界,今天的高端学界有着很大的抵触情绪。因为他们认为复兴中华文化就是复兴封建主义,是让我们往回走。他们认为我们应该推行民主主义,跟着西方往前走,这才叫现代化。我觉得从生命的角度来讲,那并不叫现代化,我们需要让生活和生命收到赞美、感到幸福、受到保护,这才是新的科学、新的现代化。

生态文明时代是一个生活方式的革命,当我们开始寻求什么幸福生活的时候,我觉得我们需要重新读懂我们的乡村文明。


我们五千年的古老乡村文明里,确实没有生产出飞机大炮,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否定中国的五千年文明,认为我们的老祖宗什么事也没干。其实我们的文明在另外一个领域发育,在另外一个空间探索,我们的老祖先用他们的智慧探索的恰恰是今天工业文明没有解决的,创造出另外一种东方的生活样式。这种东方的生活样式在哪里找?不在今天的城市,而是在乡村。

我们对十九大的报告可以有多种解读,但是我觉得十九大报告最需要我们关注的是,对中国五千年乡村的称谓发生了变化:把近代的“农村”变回了“乡村”

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过程中,我们乡村的称呼一直就是“乡村”,但是近代以来,我们给乡村改名了,由“乡村”改为“农村”。有人质疑不就是一个名字吗?改不改有那么重要吗?我们要知道,我们把“乡村”改成“农村”是按照西方的经济学而来的,经济学的理念告诉我们,我们有一、二、三产业,按照单纯的经济学思维,乡村只有一个功能就可以了——为城市生产粮食,所以顾名思义把中国五千年乡村的称谓变成了“农村”,由此就有了管理农村的农业部。

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乡村真的只有一个功能,就只有生产粮食吗?不是的。到底我们乡村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十九大要重提“乡村”的概念,而舍弃“农村”呢?

甲古文里乡村的“乡”是非常形象的:中间器皿的两边跪坐着两个人,器皿里堆着的是食物。甲古文的“乡”告诉我们,中国的乡村首先不是一个生产的地方,而是一个生活的地方,是一群人在一起生活,有共同的血缘关系,有共同的文化,有共同的语言和风俗,这才叫“乡村”。

   


到底我们老祖宗留下的乡村是怎样的一个生活样式呢?我为这种生活样式找到了一副对联“耕读传家久,诗书续世长”,其实这副对联在我们今天的江南地区依然存在。这副对联不是告诉我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目标,而是告诉我们一种生活样式——耕读,“耕”解决物质财富问题,“读”解决精神问题,我们古代的生活是物质和精神均衡的生活方式。那我们要读什么书呢?“诗书续世长”让我们读的是诗书。《诗经》在中国古老的文化里表达的是思想、文明、哲学和艺术,这些就是三千年前我们老祖宗过着诗意生活的证据。

这种诗意生活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我做了一些概括:

   


中国古代的乡村是一种有信仰的道德生活:我们今天的生活是物质丰富的生活,但是人作为人,人的最高需求,最关心的是生死,而解决生死的问题是信仰。

中华民族是没有统一宗教的国家,但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是有统一信仰的民族。我们的信仰不是基督教,不是大乘佛法,我们信仰的是天、地、人。所以在中国古代社会,每一个家庭的中堂都供奉着五个字:天地君亲师。这种信仰不是今天说教,告诉你应该信什么,或者搞什么政治教育,而是中国古人用很智慧的方法,把这种信仰融化在乡村的空间建筑结构中,融化在日常的生活中。

当我们去了解中国古代乡村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乡村把最好的风水和最好的空间首先分配给祠堂、宗堂。而我们现代的城市人却在自己房子的最中间放上了电视,放上了沙发,把它打造成主人最舒适的地方。中国几千年文明并不是这样的,我们在最好的空间里供奉着“天地君亲师”,供奉的是我们的老祖宗。直到1949年的,我们革命了,不再相信神,换成了毛主席像;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自由了,那个空间供奉着观音菩萨像,或者其他的神像。我们的农民永远把这个位置保留给神和老祖先。这个保留有意义吗?我觉得非常有意义。我不知道在座各位受到的是什么教育,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从小我父母亲告诉我的,不要胡说八道,头顶三尺有神明,我们所言所行都有老祖宗在看着,天在看着,所以孔子告诉我们要慎独。今天我们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这叫现代思维,现代文明,在那个空间里你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说,是胡说八道的地方。

这种有信仰的道德生活要是没有了乡村的承载,终会断绝。

我们今天都在讲自由,真的,我觉得自由很好,所以当人民的着眼点只在自由的时候,就会发现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没有自由。是!中国古代没有自由,但中国人有一种比自由更高的状态,叫“自在”。

什么叫“自在”?慎独自在的圣贤生活。在乡村,我们的文化发源于天地,把天地文化变成我们可读的圣贤书,老子、孔子的书就是把天地的运行规律变成了人文。《道德经》”道“即天地运行的规律,”德“就是按照天地运行规律而行,《道德经》就是让我们过一种遵循天地的生活,这种方式得到的不是自由,而是比自由更高的“大自在”,我们的活动空间不再局限于地球,而是在宇宙这个大空间里。

我们今天的企业家是以身养财,为了财富牺牲了生命。中国每年有30多万人死于心肌梗塞,其中占很大比例的是企业家。中国古代告诉我们要以财养身,但是我们在资本经济的前提下,我们的目标是为了财富而献身。鸟为食亡,人类对财富的追求和动物是一个层次,这就叫做资本主义。

养老最好的地方是在城市吗?像养鸡养猪般住在阁楼里,每天在十字路口跳舞吗?人老了就要落叶归根,最好养老的地方是我们出生的地方。儿时成长于乡村,成年闯荡世界,年老了就把积攒的财富带到自己的乡村,成为一名乡贤,过着一种天伦的生活。

我们最高的生活状态是天地同寿的神仙生活,如何天地同寿?《黄帝内经》告诉我们要道法自然,法于阴阳。人的生活有不丗的层次,最高层次是真人——100%道法自然,和宇宙100%的契合,类似于我们今天辟谷状态;第二个层次是至人——道法自然接近80%,这类人可以长寿;第三个层次是圣人——生活在世俗社会中,要有人间的男女饮食,但是能够像孔子所讲的,格物致知,能够在物质与精神间找到平衡;第四个层次是贤人;第五个层次是君子——道法自然的生活刚刚合格,达到60分,过着平常人的生活;最往下走就是小人;而最低层次的就是畜牲。所以中国古代所讲的“圣人”,不是单纯的一个伦理标准,而是道法自然的生活标准。

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不是我们今天所理解的那么狭隘,三纲五常的概念。当我们读的时候,不要作为一个封建儿子来解读我们老祖选的经典。我们的《诗经》是古人诗意生活的样式;《易经》是化解生活困惑的指南;《道德经》是幸福生活的哲学;《孝经》、《中庸》、《论语》、《大学》是幸福生活的伦理学;《黄帝内经》是让生命健康、崇高、长寿之道。所以中华文明文化是生活的文化,中华文明智慧是生活的智慧。

如果我们把中国的传统文化真正学会了,按照这样的样式生活,未来的中国不需要医生,未来的中国不需要有环保部来解决污染。

生态文明在中国的状态,不是要不要赶超美国的问题,而是我们要活出自己诗意栖居的生活样式。在中国五千年的乡村,我们的先人曾经这样活过,没有飞机,没有汽车。今天,我们是要把中国古代的这种生活样式和现代工业文明的新能源、互联网加起来,过一个更高级的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生活,而这个新时代的过程中,孔子讲的格物致知最难的不是控制我们的眼睛,控制我们的嗅觉,而是管好我们的嘴。

我们如何吃?吃什么?这关系到我们生命。

最后 ,希望我们在座的生态文明同仁,我们就从自我开始,从吃开始,吃出健康,吃出文明,吃出幸福!

而我认为我们有着最好吃的、最有能量的地方,不在城市,而是在乡村!


热文推荐

扎根于中国传统的有机农场:人与自然不再分道扬镳

有机农业开启生态文明时代

基于有机农业的乡村社会可持续发展模式

垃圾分类

村落与有机农业

我为什么不看好“现代化”

国际有机农业的发展

面向生态文明时代的哲学与科技范式革命


扫一扫 

有机农产品

轻松带回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