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须小心!禁限塑新规推行,“可降解”暗藏“伪降解”……

冯雅君 中国城市报 2022-05-21

2021年伊始,“塑料吸管”“塑料袋”“一次性”“禁用”“可降解”等关键词频频排列组合,出现在新闻报道和社交网络中。此类话题的广泛传播和讨论热度,或直接或间接地回应着人们对新一年的环境治理改善新期待。


这份期待始于一年前。2020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生态环境部公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规定到2020年底,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城市建成区的商场、超市、药店、书店等场所以及餐饮打包外卖服务和各类展会活动,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全国范围餐饮行业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


同年7月,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扎实推进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并以附件形式给出《相关塑料制品禁限管理细化标准(2020年版)》,包括不可降解塑料袋、一次性塑料吸管、一次性塑料餐具等9个品类。


伴随着新年倒计时,北京、上海、西安、兰州等多个城市全面开启禁限塑模式,变化随之出现在了城市的各个角落。

“可降解”概念深入大街小巷

记者随机走访了北京几家饮品店,其中都可茶饮为顾客提供4种类型的吸管,均有“可降解吸管”标识;瑞幸咖啡为顾客提供纸质吸管;蜜雪冰城则提供粗、细2类吸管。“细的是可降解塑料的,粗的是纸的。纸吸管用得更多,可以喝带珍珠或果肉的饮品。”蜜雪冰城店员小何告诉记者。


在北京首航超市南顶路店,每处人工收款和自助收款柜台都张贴有“关于更换可降解购物袋通知”。该通知自2021年1月1日起执行,每个大、中、小号购物袋的定价分别1元、0.7元、0.5元,自助收款处还安排了工作人员协助顾客交费和取用,避免私拿多取。


然而,根据记者观察,该超市内绝大多数顾客都使用了自带的布袋或手拉车,个别顾客循环使用了之前保存的塑料购物袋。“我来超市一直是用大布兜子或者拉个车,因为知道自己要买很多东西,用塑料袋怕漏。”家住南顶路附近的居民关兰花说,“小区其他邻居基本也这样,现在正好响应了国家的环保政策。”


距离该超市不远的一条路上,整齐排列着售卖各种早点、小吃的餐饮店铺。记者随机走进一家早点铺,发现店内依然提供各种尺寸的塑料袋供顾客外带食物。“当然知道现在不能用普通塑料袋,我们家的袋子都是环保的。”店员李先生告诉记者,店内塑料袋均从淘宝采购,“只买写着‘可降解’的。”



北京都可茶饮店内提供的可降解塑料吸管。


在淘宝“可降解塑料袋”的搜索列表页,记者发现一些标题并未出现“可降解”“环保”等关键词的塑料袋商品夹杂其中。此外,很多店铺为了引流,为店内塑料袋商品全部添加“可降解”“一次性”“食品级”等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实际上分别对应店内不同商品,顾客如果不和客服仔细沟通确认就下单,很容易误买成普通款。


“目前国内电商平台的塑料类商品还缺乏规范的分类和命名标准,电商标题和介绍中明确写着是‘可降解塑料’的,往往也藏着很多陷阱。”零废弃联盟塑料部门负责人岳彩绚对记者说。


“可降解”有可能是“伪降解”

2020年12月31日晚,有顾客在某网店一款塑料袋商品页面下留言:“第一次买可降解的袋子,为了少产生垃圾,以后会一直买这种环保的袋子。”


在该网店的展示图中,这款被顾客好评的塑料袋大字标注了“环保可降解袋”,标题关键词同样显示“可降解塑料袋”“环保袋”。然而,在图中袋子一角却出现了“HD-PE”的材质标注。记者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HD-PE”为高密度聚乙烯,是一种不可降解塑料。


另有众多电商页面标题中写有“可降解”的塑料袋商品,在图片和文字介绍中均找不到“可降解”的任何相关信息,转而以“食品级材料”进行概念偷换。据了解,“食品级”只是国家对于商品原材料安全性的一种标准规定,并非是环保认证。以不可降解塑料聚丙烯(PP)举例来看,工业级聚丙烯由于在生产的不同阶段受到过污染,因此在常温或高温下会溶出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相比之下,食品级聚丙烯在正常情况及高温情况下均不会溶出有害物质。


更有电商店铺将概念偷换运用到跨材质商品销售中。长时间以来,纸吸管被消费者吐槽“很快就泡烂了”“有一股纸味儿”,但某店铺的一款纸吸管得到了一致好评“吸管泡不烂”“没纸味”。经记者与店家反复确认,发现所谓“纸吸管”实为食品级PP材质,被告知“可放心使用”。


“即便店家详细说明了袋子的降解方式,也要提防另一种情况——伪降解。”岳彩绚说。


记者联系了网上一家面向各类店铺批量定制塑料袋的印刷厂,工作人员小铭介绍,目前在卖的可降解塑料袋分为光降解和生物降解2种,其中生物降解塑料袋又细分为玉米基生物降解和全生物降解2种,价格依次递升。


“理论上我们所说的‘可降解塑料’,是指在一定条件作用下,最终完全分解变成二氧化碳或甲烷、水及其它生物质的塑料。”岳彩绚说,“然而现实中很多所谓的‘可降解塑料’其实是一种混合材料,就是把传统塑料和各种降解添加剂或生物基塑料混合在一起。”


据介绍,网上流行的“光降解”塑料和“热氧降解”塑料多为在传统塑料中加入添加剂,整块塑料在光照或氧气条件下可分解成碎片,而部分“生物基降解”则是将普通塑料和生物淀粉混合。至于这些分解剩下的碎片或塑料该如何进一步分解,就不得而知了。


北京瑞幸咖啡店内提供的纸吸管。


少了合适的处置条件,

“可降解”同样不可解

“需要注意的是,没有任何一款塑料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无条件地降解。即使是可以完全分解的全生物可降解材质,仍需要在后期垃圾处理的时候满足一定的温度、湿度和时间条件;如果不能满足,那么可降解塑料和不可降解塑料就没有任何区别了。”岳彩绚告诉记者。


据了解,根据不同降解环境,生物可降解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可堆肥降解、土壤可降解、海水可降解3类。目前市面上可买到的生物可降解塑料都属于可堆肥降解塑料,即需要在58℃以上、细菌充足的商业堆肥设施里待够180天才可降解。


换句话说,如果将需要堆肥降解的塑料和普通塑料或者普通生活垃圾混在一起,用同样的方式进行处理,无法达到最初使用环保材料的目的。


2020年4月,海南省在重点行业和场所率先开展“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试点工作,为之后的全面禁塑奠定基础;同年10月,岳彩绚所供职的零废弃联盟作为第三方机构,与海南省生态环境厅开展合作,对当地的禁塑试行情况进行调研评估。


“目前全国各地对于可降解塑料的使用都处在探索阶段,很容易出现偏重强调推广前端替代环节,而相对忽略了建立后端的回收机制和堆肥处理设施。”岳彩绚表示。


2020年11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下达《降解塑料的定义、分类、标识和降解性能要求》等3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的通知,规定了降解塑料的术语和定义、分类和标志、降解性能要求、试验方法。此外,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中,也提到“规范塑料废弃物回收利用和处置”,但尚未对可降解塑料制定细化处理方案。


“其实塑料制品任何形式的替代,不管是可降解的还是纸的,都是一次性的,都会消耗资源、产生废弃。”岳彩绚对记者说,“未来我们希望能够找到更多源头减量的方法,比如推广自带可长期使用的杯子、袋子、吸管等,实现消耗和废弃量的大幅降低。”


版面欣赏

■出品:中国城市报

■作者:冯雅君

编辑:杜汶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