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年轻人追捧的“微信遗嘱”是否具备法律效力?律师这样解答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华遗嘱库上线“微信遗嘱”小程序留言功能。数据显示,在2020年,中华遗嘱库共收到近7万份“微信遗嘱”。受访律师表示,“微信遗嘱”不具备法律效力,订立遗嘱时最好对遗嘱进行公证或由律师帮助订立遗嘱。
数据显示,留下“微信遗嘱”的人群中,大多数是年轻人群体,他们的年龄集中在20岁至30岁之间,占比38.7%,其次是20岁以下的人群,占比27.4%,该人群中有不少是在读学生。
受年轻人追捧的“微信遗嘱”是否具备法律效力?太琨律全国创始合伙人、律师朱界平在接受中国城市网记者采访时介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三十三条规定,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民法典》规定的立遗嘱方式共有六种,包括自书遗嘱、代书遗嘱、打印遗嘱、以录音录像形式立的遗嘱、口头遗嘱、公证遗嘱等。其中,打印遗嘱和录像遗嘱是《民法典》中新设的两种遗嘱。
“可以看出立遗嘱必须遵守法定原则,应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和形式制定才有效,个人不能随意创设遗嘱模式。”朱界平认为,从“微信遗嘱”这个称谓来讲就非法定,因此“微信遗嘱”不具备法律效力。
值得注意的是,朱界平也提醒,假如“微信遗嘱”能够达到在实质上符合法律所规定的六种遗嘱在形式和程序上的一致,则有可能被认定为有效。
此外,朱界平认为,“微信遗嘱”有一项“情感遗嘱”功能,此功能只是为了让立遗嘱人寄托对家人的希望等内容,不涉及生前财产在死后的分配问题。这类遗嘱并非法律上的遗嘱,是否有效没有法律实际意义。
随着人们遗嘱观念的变化,遗嘱越来越被大众所接受,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提前立遗嘱做好财产规划。数据显示,在2017年,共有73位80后在中华遗嘱库订立遗嘱;到了2020年,80后订立遗嘱总人数达到503人,短短4年间,翻了将近7倍。
订立遗嘱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朱界平介绍,一是应当在遗嘱中指定继承人和受遗赠人,二是应当明确遗产分配的具体办法或者份额,三是在遗嘱中处分的财产只能是属于个人有权处分的财产,四是要注意立遗嘱的形式。
“最常用的是自书遗嘱,采用代书遗嘱、录音录像遗嘱、口头遗嘱方式需要特定的条件才能有效,而且比较容易产生纠纷。”朱界平建议,最好由律师帮助订立遗嘱或对遗嘱进行公证。
■出品:中国城市报
■作者:邢灿
■编辑:杜汶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