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手记|王毅霖:AI与“火山灰”
学术文章这种事,就像老父亲种的地瓜,数量少,并且基本是自己种自己夸。(好在我也经常帮忙夸!)
我常说,思想是有重量的,有时甚至有压垮躯体的危险。另一位朋友则说理论的度数很高,经常很上头。
父亲每年为我种地瓜,只供我和少许亲友吃。父亲种地瓜十分的讲究,从选种要个头适中、育种要第一代的藤条,到收成要掐算潮汐的时间等等,俨然是一门不小的学问。由于不打农药,每临收成之际,总有众多小精灵不打招呼地优先提取,因故一向产量不佳。老家坐落在古老的火山喷发地带,地瓜就种在火山泥之中,朋友为我家的地瓜取了个有趣的名字——火山灰。
小时候,地瓜是吃怕了,长大后,却一直很喜欢。奈何每次煮地瓜,家里的小朋友总是表示抗议,那位少年对于我这种怀念小时候味道的情怀充满着不屑。
至于父亲退休后每年种地瓜这事,我总是担心这活太过粗重,会不会太过辛苦。母亲却解释说,现在种地不比以前,现在种地,是一堆人以在地头聊天喝茶为主,稍稍动动锄头什么的,往往只是茶余话后的放松运动。于是,田地的劳作俨然成为一种轻松且有氧的社交活动。这种解释实在令人瞠目结舌。
Al呼啸而来,且正在以惊人的进化速度,宣告一个崭新时代的来临,对文化艺术亦产生前所未有的冲击,艺术生产的生态在不断地被飞速消解与重构。
圈里有一个质疑的声音,觉得AI的方向是不是搞错了,“我们希望机器人帮人类扫地、洗碗,是因为人类要去写诗、画画。现在出现的是AI都去写诗和画画了,我们人类还在扫地、洗碗。”
这种情况引发了这样的思考,不知道数年以后我辈写起学术文章,会不会像老父亲今天种地瓜的感觉。以及,未来的艺术理论者,又会不会对于今天的学术模式充满着不屑等等……
本微信公众号系《东南学术》杂志官方微信,如无特殊说明,本微信内容均来自《东南学术》杂志,版权所有。
微信号 : dnxs0591
● 扫码关注我们 ●
2024-02-29
2024-02-27
2024-02-26
2024-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