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死亡公路上没有爱情,只有故事

2018-01-21 晓通 刺猬公社

导读

这种连续三天加固定地点的拍摄形式并不新颖,观众会买账吗?


刺猬公社 | 晓通


20岁的少年大梁,从新疆出发独自骑行进藏。来到川藏线上这家四川饭店时,他的单车轮胎是这样的——



一辆老旧的摩托车,后座两边挂着两堆包裹,驾驶它的是70岁的老埃。在后座堆积如山的包裹中,84岁的陈灿中坐在里面。两位老人从广东湛江骑摩托来到丙察察,准备从这里穿过西藏。



48岁的巫老师,利用暑假时间,独自骑单车进藏。不搭车,不住店,晚上在野外生起篝火休息。为了不让家中80岁的母亲担心,他对母亲“撒谎”说自己是假期外出学习。



他们原本只是平凡无奇的普通人,但却因为踏上了川藏线,走进了位于丙察察的这家四川饭店,他们的故事便开始交汇。


恰好,一支纪录片拍摄团队在四川饭店里进行了为期3天的拍摄,所以,他们的故事被剪进了一部28分钟的纪录片——《三日为期·死亡公路上的解忧驿站》。



《三日为期》是一档互联网观察式纪录片,每一集会选择一个固定地点,连续三天不间断拍摄,最后剪辑成为20多分钟的纪录片。


没有宏大的主题,也没有剖析和讨论,影片仅仅是按照时间的推进,真实而客观地记录和展示着普通人的故事。而这一点,也是《三日为期》导演周晓萌拍摄这部纪录片的初衷。


第一集《死亡公路上的解忧驿站》在优酷首播,播放量难言惊艳,但下面的留言,却会让你感觉像在看网易云音乐的评论。



也许有的观众看到《三日为期》的影片形式会觉得眼熟,因为这种三天时间连续拍摄的纪录片形式很容易让人想到日本MHK电视台的纪录片系列《纪实72小时》。


《纪实72小时》是日本NHK电视台2006年出品的一档纪录片节目,形式也是选择固定场所,三天拍摄时间,最后剪辑成20多分钟的影片。

 

在选题方面,《纪实72小时》的很多选题都是看起来没有人关注的事物,比如一家普通的便利店,一个长途客站,一家餐厅等等。可是就是这种平常无奇的场所和地点,却打动了很多中国观众。


比如在《根室:温暖便当的冬季物语》这一集中,拍摄团队就在一家便利店中拍摄了三天,用镜头记录下了有着不同故事的顾客。


从大阪调职到北海道的29岁业务员,也算是一种“北漂”


从外地来的打工族,每天工作到深夜来买打折面包的渔夫,把过世的妻子照片放在副驾位置来买食物的老人,都是这个便利店的顾客。


《三日为期》的节目形式就借鉴于此。在开始拍摄之前,周晓萌和团队成员曾经大量研究过《纪实72小时》的作品,甚至写信给《纪实72小时》团队,向他们表示感谢和致敬。

 

可是经过研究之后,周晓萌发现,《纪实72小时》的内容虽然打动人,但是如果用这种模式在中国拍摄一部纪录片,或许未必能有观众买账。

 

《纪实72小时》之所以能收获中国观众的喜爱,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中国观众对于日本文化的陌生,而正是因为陌生感才使得很多中国观众会对影片中展示的那些日常场景感兴趣。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那就是日本本土观众对于内容有着足够的耐心,可以接受这种平缓叙事的风格和语言。以至于外人眼中平凡无奇的生活场景也能获得观众的关注。



陌生感和耐心,如果把同样的内容放在中国展示,这两点好像都有些奢侈。“我们会比较担心,如果去除了对陌生事物的好奇感,观众会有耐心看完这20多分钟吗?”

 

后来,周晓萌发现了《纪实72小时》真正能流行10年的原因,并不在于表述形式,而在于他们要拍的内容。

 

“很多节目在拍摄之前都是有一个‘目的’在前的,被采访的对象并不是主角。”周晓萌告诉刺猬公社(ID:ciweigongshe),“他们自身的故事并不是拍摄者看重的东西,拍摄者想要的是通过他们来说出一些东西。”


带着过世妻子的照片一起来便利店买东西的老人

 

剔除形式上的创新,这才是真正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我们采访到的每一个人,他们本身就是主角,我们关注的就是他们的喜怒哀乐,而不是说让他们去评判另外一个东西,或者通过他们的眼睛去看另外一个东西。”

 

其实在拍摄《三日为期》之前,周晓萌曾导演过人物主题的纪录片,相较于《三日为期》,那个纪录片系列更为不管是主题还是制作都非常华丽精致。

 

“但是你会发现,那种类型的题材,比较难跟观众产生互动。”周晓萌说,“它给人的感觉就是我只能在下面看着,然后仰望,鼓掌。”


想离观众近一些,这是周晓萌做《三日为期》的初衷。

 

从《三日为期》的选题不难看出制作团队的偏好。从川藏路上的四川饭店,到广州女团GNZ48的演出剧场,还有街机厅、拳击馆、地下酒吧等等,大多都是非主流的人群,或者亚文化的代表场所。

 

场地千差万别,但是影片关注的点一直没有变,那就是人。“我们在做《三日为期》之前一直抓的关键词就是人文和时代。”周晓萌说到。


越是在不同寻常的地方,越是能发现一些不普通的人,或者普通人不普通的一面。


在《死亡公路上的解忧驿站》这一集中,48岁的巫老师在野外生起篝火,在火光的映照下,反思起自己性格中软弱的一面。



我以前觉得自己是个英雄可以拯救世界,小时候怀揣着仗剑走天涯(的理想),后来长大后自己的能力和社会比较,真的不是我想象的那样。


坐火车的时候,我是最反感加塞的。可是我一看到加塞的时候,当时想制止的时候,突然我就不想制止他了。恐惧了。可是在平常我是真的反感在网上口诛笔伐,网上侠客。可是现实当中我特别的懦弱。就是键盘侠。


山东青岛的个体商户李鑫,带着从国外放假回家的女儿自驾进藏,在饭桌上一边吃饭,一边漫不经心地说到:“就这一个孩子,出去了就出去了,没办法。”女儿在一旁已经擦起了眼泪。

 


对于他们的故事,影片没有任何的评论或者分析,仅仅是将他们的故事展示给了观众。可是就是影片中这些人的故事,却带给了观众更直接的打动。

 

真实是纪录片的原则要求,但是在导演对于影片的剪辑和后期处理却影响到影片的表达。对于剪辑,周晓萌记得在拍摄前曾有一位非虚构写作的前辈给团队成员上课,前辈告诫说:“拍纪录片的人,你的镜头已经在冒犯别人了,所以你的文字和剪辑需要把尊重还给他们。”


这一点被周晓萌记住了。


在影片第一集中,有一处细节,单车轮胎坏掉的少年大梁在四川酒店大厅吃自带的糌粑,两位自驾游的女士看到他的食物感到很好奇,就用筷子夹起大梁碗中的糌粑吃起来。这是影片展示个观众的。

 

影片没有展示给观众的是,两位女士在夹取大梁的糌粑前,并没有征得他的同意,而是直接将筷子伸进了大梁的碗中,并且说“这不是我们昨天拿去喂鸟的东西吗?”但是这个细节被周晓萌剪掉了。

 


“我会担心这个细节对于那位女士有些不友好。”作为导演,周晓萌会担心影片播出后对于片中人物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她其实是无意的,而我会担心节目如果展示出来,会不会有一种不好的引导,感觉是在蓄意塑造这种矛盾的感觉。”

 

在《三日为期》整个系列的拍摄过程中,周晓萌面临过很多次这样的取舍情况。有很多被采访对象都会在采访之后跟导演提出某一句话不要用,或者某一些镜头不要用类似的请求。

 

“大部分都是出于对形象的考虑。”对于采访对象这样的请求,周晓萌无一例外都会尊重对方的意见而把镜头减掉。


计划骑摩托穿越丙察察的老埃和陈灿中


相较于艺术作品,定位于互联网观察式纪录片的《三日为期》更接近于一款产品。不管从宣发推广还是制作定位来看,《三日为期》都像是纪录片这种影片形式在互联网环境中的一次尝试。

 

在周晓萌看来,《三日为期》这种类型的纪录片可以算作一种“新纪录片”。“区别于传统意义上大家对于纪录片的印象,就是必须要很长,然后又有一个宏大的主题和使命。”

 

既然是产品,就免不了考虑商业化的问题。但是在第一季中,并没有任何任何品牌植入或者赞助。其实在拍摄之前,曾经有金融和交通类的互联网巨头想要和《三日为期》进行合作,但是周晓萌并没有接受。

 

“我们担心这些品牌无论以什么样的形式进来,都会破坏掉这种客观观察的感觉。”周晓萌的担心还是在于商业化对于一个刚刚诞生的品牌的影响。“当你倡导一种真实的感受时,这种破坏力会更强。”

 

但是周晓萌坦言,并不是完全不考虑商业化的问题,也许第二季或者以后就会尝试。等到“有一定的粉丝基础”,并且“大家都知道这是什么东西”之后,才进行商业方面的尝试也未尝不可。


这一年的拍摄经历,改变了周晓萌很多。

 

“对于很多事,我以前会觉得我不管,或者我不在乎,但是现在我在面对很多事情时都会保持一个开放的心态,不会抗拒它。”周晓萌说。“当你结束一个新事物时,一开始不要对它下定义。”

 

对于观众而言,周晓萌会不会期待《三日为期》可以产生同样的影响呢?周晓萌笑着说:“这就得看节目做得好不好了。”

 

“能不能让观众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就是检验这个节目好不好的一个指标。”



晓 通

关注内容产业的新鲜事

微信号:NEXT0117

添加时烦请注明姓名、机构、职务


刺猬公社是聚焦内容产业的垂直资讯平台,关注领域包括纸媒和数字出版、互联网资讯和社交平台、视频音频平台、影视文娱、内容创业和自媒体、二次元,以及VR/AR和人工智能等未来内容发展方向。

内容产业报道第一平台

微博 @刺猬公社

合作、转载事宜请联系微信号yunlugong

投稿邮箱ciweigongshe@126.com

网站www.ciweigongshe.net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