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EAT大家说 | 15位建筑师眼中的包豪斯
一百年前,包豪斯诞生于工业化时代的背景之下,短短十四年的存在时间,却留给世界两笔最珍贵的财富:一则是建立了完整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另一则是构画了为大众生活而设计的社会理想。一百年后,在我们当下所处的这个更加变动不安的时代, 面对在现实世界中不断涌现的新事物,包豪斯又能够在中国当代建筑的语境下,留下哪些价值和反思?十五位活跃在中国当代建筑领域的代表人物给出了他们的答案。
借着本月包豪斯的话题顺便带来我们的线上新栏目“IDEAT大家说”,在这个平台你可以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看法。无论你是设计圈的专业人士还是设计爱好者,来直面真实的生活。届时我们会定期抛出时下“棘手话题”,欢迎大家加入讨论,为有些无趣的生活“加点料”💬💬💬!
▲一百年前,包豪斯教员们(左起:Josef Albers, Hinnerk Scheper, Georg Muche, László Moholy-Nagy, Herbert Bayer, Joost Schmidt, Walter Gropius, Marcel Breuer, Vassily Kandinsky, Paul Klee, Lyonel Feininger, Gunta Stölzl 和 Oskar Schlemmer)齐聚在德绍校舍屋顶,脑洞大开,开启了一个革新时代。此刻,十五位杰出的“学生后辈”各抒己见,为长命百岁的包豪斯续写新一篇章。
庄子玉
▲德国科隆RSAA 事务所合伙人及主持建筑师
包豪斯主张建筑应该适应现代大工业生产和生活需要,让建筑成为制造业生产链条和产品体系上的一环。而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新一代的语境,一种消费主义价值观的盛行,这是比社会化大生产再进一步的状态。因而,我所思考的关于包豪斯对当代中国的启发,体现在对建筑产品化的探索,不只是参与建筑设计,还要衔接运营和传播,把控建筑的“全生命周期”以及用户体验。
▲鼓楼7号院屋顶活动空间 ©苏圣亮
▲铜陵山居,山中的小建筑 ©苏圣亮
何崴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三文建筑创始人
包豪斯的产生不是偶然的,那个时代的建筑师,特别是年轻一代建筑师在大工业生产商为代表的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支持下,锐意进取、敢于实验,在批判古典主义的基础上,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当下也处于一个不断变更的时代,新技术的涌现、新学科的出现、新观念代替老观念……世界日新月异,中国的建筑师能否保持一颗锐意进取的心至关重要。
▲位于峡谷谷底的安龙游客中心 by 三文建筑
▲悬崖上的熔岩美术馆 by 三文建筑
我个人在德国经历了近7 年的学习和工作生涯,期间也在包豪斯学院短暂求学。我认为,包豪斯最富魅力的地方在于,它将艺术与技术,手工艺和大机器生产结合在一起,将建筑、城市看作是最大的工业设计。因此,建筑、城市与艺术,特别是建筑与所在时空的艺术从来都不是分离的,它们本就是一体。建筑师不只是一个工程师,他更应该是一位艺术家,他的设计既要理性,也要有感性,还应该具有先锋性和实验性。
郭锡恩&胡如珊
▲如恩设计研究室Neri&Hu联合创始人
包豪斯运动中所倡导的那种跨学科设计理念在今天看来依然深具价值,甚至更为重要,尤其是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被割裂的世界里,越来越多的人只专注于一件事,却没有人对整体的创造负责。
▲阿那亚艺术中心 by 如恩设计研究室
▲吉隆坡阿丽拉孟沙酒店,整齐的方格结构贯穿建筑外立面和室内空间 by 如恩设计研究室
董灏 & 蓝冰可
▲Crossboundaries 建筑事务所联合创始人
我认为站在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包豪斯的最大价值或意义,应该是让设计的力量惠及普通人民。包豪斯一直怀抱为大众设计的社会理想,尊重和重视人的需求。无论是从材料的使用还是工艺的应用上,包豪斯均做了实验性的推进。因此,包豪斯对于当下时代的启发,不应该停留在一种风格特征的表面,它要求我们更深刻地去思考下面三个问题——设计与权利的关系:从中心向多元发展;设计与人的关系:从少数人向大众发展;设计师与社会的关系:能否把这个职业融合到更广阔的社会需求中,以赋予这个行业更强的生命力?
▲Crossboundaries 新作北沙幼儿园,“小屋”式组团带给孩子熟悉温暖的感觉和探索的乐趣©Wu Qingshan
▲北沙幼儿园©Wu Qingshan
孙大勇
▲PENDA 槃达建筑设计事务所联合创始人
我们今天谈论的包豪斯和百年前的包豪斯可能是完全不同的事情。今天大家把包豪斯当成了一种风格和一种符号,这是非常肤浅的,也是非常危险的。100 年前生产力是由手工艺向工业化转型,今天是由互联网向人工智能转型。如果说包豪斯为我们留下了什么价值,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立足当下,开拓创新的精神。包豪斯体系融合了哲学、艺术、美学、工艺、生产等综合科目,最终为设计服务,当下建筑设计也应该走出圈子,综合不同的学科研究,创造具有引领时代方向的作品。
▲槃达建筑提交的包豪斯博物馆竞赛方案中,建筑可通过两个旋转平台发挥可变性。
▲“灵活包豪斯”,包豪斯博物馆竞赛方案模型展示 by Penda
我们事务所之前参加过德绍包豪斯博物馆的竞赛方案,方案中大胆利用动态的结构让建筑空间可以灵活适应功能需要和城市环境。在继承包豪斯传统几何美学的基础上又创造了新的可能性。这个方案当时也得到了评委们的激烈讨论,尽管由于多种原因没能中选,但是也代表了我们对待包豪斯的传统和创新的态度。
宋小超&王克明
▲MONOARCHI 度向建筑联合创始人
包豪斯的目标是培养既有深刻艺术修养又有强大实践技艺的人,其创造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能融合两者为一体的“建筑”。包豪斯对诸如材料、形体、色彩等等的艺术探索和理论分析,结合各种作坊的实操训练,以及在设计中注入的人文关怀才是包豪斯态度的基石。如同波德莱尔定义了艺术的现代性一般,包豪斯为现代设计孕育了创新力。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建筑师如今依旧继承着包豪斯的价值体系和设计遗产。可以这么说,包豪斯像是一个开源的母体,摒弃了传统的冗余与地域的束缚,留下了多样性的未来延续至今。建筑设计并不单纯是一种物质空间的设计,它更多是关联到社会的各种层面的,是一种系统性的设计。包豪斯用创造性与多元化,挑战传统和枯燥的现实,这种思想怂恿着每一代建筑师不断的突破。
▲杭州崇文学校宿舍立面©夏至
▲南立面,巨型牛腿柱支撑起架空层 ©夏至
柳亦春
▲大舍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 主持建筑师
在我看来,在理解包豪斯的关键词中,“设计”也许甚于“建筑”。尽管包豪斯将建筑列在建造与设计的最高位置——“所有创造性活动的终极目标是整体建筑……”但包豪斯的贡献,首先在于它是将所有创造性活动汇集在一起的工作,它把实用艺术所涉及的所有学科,如雕塑、绘画、工艺品和手工艺等,都统合为建筑设计的基础,强调相互间的融合。我认为这在对于建筑的深入理解上也会造成片面的结果,但是它的确开创了一个时代,而且对中国目前的社会经济与文化生活的状况特别具有现实意义。中国目前文化创意与人工智能、数字科技等技术如何结合并提高生活中设计的质量,特别需要包豪斯式的整体性艺术与设计思维。
▲台州当代美术馆 by 大舍建筑 ©田方方
▲无数浅拱勾勒的台州当代美术馆 ©田方方
▲筒仓艺术中心by 大舍建筑 ©田方方
俞 挺
▲Wutopia Lab 创始人
包豪斯是现代主义建筑重要的、不可绕过的一个基石,但现在如果单纯地去讨论包豪斯的价值和意义,我认为是一个对历史过于纯化的思考,它可能会对历史记录者有所帮助,但是这种纯化了的概念对当代中国建筑发展其实意义不大。目前中国当代建筑秉承了现代主义建筑、中国传统建筑以及许多其他思维方式,正在酝酿着一种新的思考和实践。
▲“八分园”美术馆 by Wutopia Lab
▲Aranya儿童餐厅 by Wutopia Lab
我们肯定包豪斯在早期现代主义建筑发展中发挥的价值和作用,但是毕竟距今已经百年,它的许多观点和基于当时社会环境产生的策略已然失效,即便是美学形式遗产,其实现在也已经不适用了。唯有创新,再创新,才是向那个时代的先辈致以最高的敬意和发扬思想遗产的最佳方式。如若想要超越他们,我所秉持的是一种全球本地化的思维,就是要以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世界文化技术潮流的改变,但行动上要立足于本土文化。
袁 烽
▲同济大学教授、创盟国际创始人
包豪斯学校的成立带来的是一种全新的可能,一种从建筑工艺的视角重新审视新技术赋予建筑,及与建筑相关的艺术及其他领域的一种可能。随着人工智能、信息系统、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技术正在重构着我们的思维方式,重构着机器与我们的关系,也促使我们重新反思建造技术与形式风格的关系。我们正迎来一个新的手工艺时代,我称之为赛博手工艺时代(Cyborg Craftsmanship),这个时代的主体已由包豪斯时代的人运用机器工具变成了人机协作。在此背景下,应该有一批人站出来反思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实践——我们为什么而建造?我们应该如何建造?
▲竹里社区文化中心 ,通过一个月木结构工厂化预制、52天现场安装及机器人等先进产业化手段装备而进行的乡村木构产业化实验性探索。©韩力
▲仅用百日工期打造的一个可以承载人工智能技术集中展示的城市公共展览空间——上海西岸人工智能峰会B馆 by 创盟国际建筑设计©田方方
包豪斯理念中通过引入机械生产而对手工艺的呼唤,重新定义了人如何通过工艺的方式来控制机械生产的思维。在当下,当批量化的机械定制与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演化出的是一种“增强(Augmented)”的手工艺,更能体现人的定制化需求以及建筑与人、环境和自然的密切关系。包豪斯思想不但没有结束,反而在延伸。这种延伸体现出了科技和技术的发展,对建筑学已经、正在、将产生更重要的影响。重新反思包豪斯、论述包豪斯对中国建筑的未来还是十分必要的。
李虎&黄文菁
▲OPEN 建筑事务所创始合伙人
包豪斯在当下对设计教育、对建筑实践、对每个人的生活,依然具有启发性的意义,或者说,我们依然做得远远不够。包豪斯所倡导的艺术和设计教育,是一种把艺术与设计的边界拓展,把艺术与手工艺结合,把不同的艺术类型融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的方法,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学习方式。而且,引入最优秀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筑师参与教学,无论是在方法还是师资上,今天在世界范围内恐怕没有一个学校与之可以相提并论,甚至接近。
▲阿那亚沙丘美术馆 by Open建筑事务所 @倪楠
▲油罐艺术中心 by Open建筑事务所
同时包豪斯把设计和艺术的边界拓展到日常生活,不再是曾经服务于权贵阶层的“高雅艺术”,这对后世设计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也是现代性精神的核心体现。好的设计产品的批量生产,摒弃装饰的日常生活,追问事物的本质的设计,这些在今日习以为常的现象正是因包豪斯运动的倡导兴起的。而放眼当下,我们依然还要努力。
王子耕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师、镜像建筑工作室主持建筑师
包豪斯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是开启了现代设计教育,其目标是成为融合建筑、工艺与艺术的学校,消除艺术家、工匠与工业之间存在的界线。这在当时是一种先锋性的尝试,所留下来的并不只是包豪斯的形式,而是关于社会革新、整体性设计、设计工业化和生活状态的艺术性融合等内容的整合。其中的一些内容,包括对社会的艺术介入的关注,对艺术阶级的消除或者弥合,对新的媒介的应用等等,以及对“现代”这个观念的理解:设计以及设计活动如何脱离开一种简单的意识形态的追溯,去向它的更本源的方向发问...... 这些包豪斯留存的思想理念,在今天看来仍然是先进的,并且值得借鉴。
▲王子耕作为2018威尼斯双年展“Steel Home Still”展览的主策展人之一同时进行了展陈装置设计。
▲王子耕受邀担任姜文导演《邪不压正》 影片的营造顾问。
今天我们所讨论的包豪斯已经变成设计领域的主流思想了。但是在当时,那些先驱是实验性的、边缘的,没有被社会所消化和包容的一批人。今天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应该看到当时的先驱们身上的实验精神,对材料,对工艺、对教学方法、对媒介、对社会介入等等方向上的不同尝试,不要让设计成为一种资本跟品位的附庸,否则它不会创造新的价值,也没有书写进历史的可能。
读者福利
读了这些设计师的分享,
对包豪斯你有没有新的认识?
快来留言告诉我们
就有机会获得神秘礼品一份!
评论区等你哟!
百年包豪斯
思想开源的母体
✍
采访→Crystal、BH
编辑→Crystal 花比傲
本文为《IDEAT理想家》版权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告知转载事宜,侵权必究。
Join Us
一键关注,获取更多智慧生活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