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荒岛,留住厦门遗失已久的旧书香
老岛最喜欢边查书时,边听着熟悉的闽南语歌
1.
走进厦港酒家旁边那栋蓝色矮楼,翻过一峦又一峦的书山,途经嵌在书堆里的收银桌,穿门而入,是另一个被书填满的房间。
除了成摞成摞的书,房间里还有一张书桌和一把木椅,每天老岛就坐在这儿,用铅笔给成百上千本旧书标价。
这件事他做了很多年,相关的采访报道垒起来也有一小叠,却没有哪一篇曾提到他真正的本名。好像所有人都习惯叫他一声“老岛”,只记得他是小渔岛·荒岛图书馆的岛主。
老岛
从一开始,小渔岛就有别于传统书店。这里不贩卖畅销新书,只卖从四处收集而来、又或是岛民捐赠的古旧书籍;这里也不只卖旧书,还能借书、换书,只要你拥有岛民卡,就能毫不见外地将这里当做自家图书馆。
这样的共享概念,让媒体断言“拯救书店可向‘荒岛图书馆’取经”。但是七年过去,厦门的荒岛图书馆并没有变多。
在“拯救书店”又或者说是“书店求生”的这条路上,小渔岛走得比外界想象的更艰难一些。
这种艰难源于对书近乎偏执的追求,而这种偏执则始于这里的主人,老岛。
小渔岛书店内景
2.
2010年7月3日,小渔岛·荒岛图书馆正式开馆。老岛把《扭秧歌》杂志的随刊海报贴在门口,上面印着“为年轻时吹过的牛逼奋斗终生”。
他就是那种人,把吹过的牛逼都当成梦想念念不忘。
从小就想当老师的他,中考只报了中师,结果落榜后连高中都没得读。后来边打工边自学,拿到教师资格证,如愿以偿当了十年老师。
后来海报破了,老岛又打印了一张新的贴在窗户上
因为曾梦想着创办一份纸质媒体,所以2009年他把老师的工作辞了,计划到厦门开一个图书策划工作室。也是在厦门,老岛阴差阳错买了一本《城市画报》,遇到“荒岛图书馆”。
这种分布在城市里的民间公益图书馆,号召人们将二手书捐赠到荒岛图书馆里供陌生人借阅,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图书的知识共享价值。而且,只要捐赠满20本书的人,就能得到一张岛民卡,在图书馆里自由借阅书籍。
出于对共享阅读理念的认同,原本就拥有“书店梦”的老岛很快就向《城市画报》发出申请,希望能参与这项计划,一个月后,有了位于民族路145号的小渔岛·荒岛图书馆旧馆。
刚开业时的小渔岛旧馆,更像一个书房
刚开馆时,这个不到30坪米的书店里只有一张桌子、两个书架,再加上一台电脑。书架上那少得可怜的两三百本旧书,还是老岛一个人坐着公交车,一家家上门、从豆瓣书友那里回收过来的。
即使是这样,刚开业时小渔岛还是更像一间书房,而不是一个书店。
但老岛只花了短短一两个月,就把这里变成了名副其实的“荒岛图书馆”。不仅有志愿者帮忙日常管理,还有许多人将自己看过的书捐赠到这儿,寄卖寄存。
他把这些成果,都归功于那台电脑。
@林单调 为小渔岛画的插图
3.
那几年,专注年轻人“精神文明建设”的豆瓣炙手可热,大批文艺青年聚集于此,混迹在各种千奇百怪的豆瓣小组里。
名为“荒岛图书馆@小渔岛书店”的小组虽然只有寥寥一千多组员,却足以帮老岛找到自己需要的人——捐书人、读者,和志愿者。
一直到2017年以前,小渔岛的店员都是来自天南地北的志愿者,他们通过同学或是网络知道这里,出于对书籍的热爱,愿意每周花一天时间在这里与书作伴。
而这些志愿者所做的事,也绝不仅仅是整理图书、接待读者、打扫卫生这么简单,他们可能会成为小渔岛读书会的策划、主持人或是参与者,甚至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组织举办各种与书相关的沙龙,就好像这个岛为大家所共有。
小渔岛里的推荐书单
曾有志愿者说老岛“很直接地相信别人,很放心地把事情交给他们去做,却往往有许多意外的收获。”
显然,只要和书有关,他并不在意小渔岛上发生的一切到底由谁发起。这似乎也符合岛主的称谓,毕竟荒岛始终不荒,因为它拥有岛民。
小渔岛的微博上常常会更新“书店小事”,里头有贪看书舍不得回家的小男孩,也有诚恳又认真的九十岁爷爷。
每一个曾经造访过小渔岛的人都跟这里的书一样,带着故事来,又带着故事回去。
小渔岛的留言本,早被岛民们填满了
4.
旧书店的迷人处,大概在于每一本书都带着专属故事。
经营七年来,小渔岛收过的最大一批旧书有五千六百本,装了满满六十七箱。书的主人从大学开始购书、藏书,其中有一大部分是十年前他在湖南长沙,从一家将要倒闭的人文书店里买过来的。十年后,它们被回收到小渔岛,重回书店,继续流通。
这些旧书和其它同伴一起,被安放在熙熙攘攘的书架上,各有各的位置。有时是按照出版社,也有时是按照作者,还有像“寻找那年那月出生的杂志”这样的归类,邀人一起来找跟自己同年同月生的书。
店里还有个小柜子,装满各种各样的民国书籍,都是老岛从四处淘来的宝贝。
不过最特别的,可能是那一堆关于厦门的书籍,这些书大多是老岛从废品收购站拾来的。去年三月,他曾遇见一堆流落到废品站的《鼓浪屿建筑丛谈》,当时买了一百本,摆在店里一个月也只卖出两本。
可他一点不急,说:“挺好的书,还是决定把剩下的1400本全部买来,卖到老吧。”
店里不知有多少书,是老岛这样“捡”回来的
5.
五年前,因为藏书越来越多,小渔岛搬到现在这栋蓝色矮楼里。那时小渔岛在厦门已经小有名气,按理说老岛应该能清闲不少,可事实却恰恰相反。
荒岛图书馆最初的构想,是完全依靠捐书、借书实现资源共享,这种类似乌托邦的形式,其实从一开始就没有为盈利留出太大空间。
为了能够继续走下去,小渔岛从一开始只接受捐赠、寄卖寄存,到如今以低价收购旧书,也对外开放租书。
店虽拥挤,但每一本书的摆放都有分类
但这还是不够,每隔两三天,老岛就要到废品收购站去淘一回书。那是个鲜为人知的宝地,常常能找到各种各样被人丢弃的旧书。
这也是老岛从没有假手他人的一项工作,如今小渔岛里四万余册旧书,全凭他一双眼细细挑出有价值的那些,再一一标价。
对他而言,所谓的“价值”并不是旧书原价几何,又或是品相多好,而是书的内容是否足够经典,在时隔数十年后的今天,依然值得一读。
这些辗转来到小渔岛、又被有缘人买走的旧书,就是这里的唯一收入。
全国六百多家大大小小的荒岛图书馆,有的做艺术空间、有的做咖啡厅,像小渔岛这样纯粹以书为生的,几乎没有。
其实如果小渔岛的面积能够更大一些,老岛想做的事还有很多。
比如设立一些书房,在里面分别放满某个作家喜欢的书;比如在小渔岛里定期举办读书会,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总要借人家的场地,偶尔才能办一回。
老岛说,2021年可能是小渔岛的一道坎。因为到那时,小渔岛的租约期满,而他负担不起那日益飞涨的店租。
到时他会带着这四万多本旧书,另寻一块地继续经营小渔岛。因为一本书能来到这世上,就应该让它善终。
艺术西区送福利
50份小惊喜
免费送给你
参与方式
点击右下角“写留言”
说出“你和小渔岛之间的故事”
我们将随机抽取50位幸运儿
送出小渔岛10元抵用书券
截止时间
11月30日中午11:00
后台回复“小渔岛”
即可获得门店地址
沙坡尾首个吃喝玩乐资讯圈已上线!
进入艺术西区,点击菜单栏“混圈子”
32+商家全场九折的玩家卡免费领取中……
艺术西区 | 原创发布
----------------
欢迎分享
记者 / 郭小只
图片由 小渔岛 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