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多月了,记者怎么还在一线?

中国记协微信 中国记协
2024-08-23


七月以来,湖南多地遭遇暴雨洪涝灾害,牵动人心。


湖南台记者向星华先后辗转于怀化辰溪、岳阳华容、郴州资兴等多个抗洪救援现场,历时一月有余。他向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见闻思考。


本栏目长期征稿,征稿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 | 一个多月了,记者怎么还在一线?

本文作者:向星华


七月以来,湖南多地遭遇暴雨洪涝灾害。怀化辰溪、岳阳华容、郴州资兴等地出现了城市内涝、河湖溃堤、山体滑坡、泥石流等险情。


一个多月时间里,我挤进救援直升机,登上冲锋舟、橡皮艇,又坐上救援车、摩托车,甚至徒步,及时赶赴每一个现场。


(一)


7月1日,怀化辰溪再降暴雨,沅水流域洪峰来势汹汹。


当日9时许,我与摄影记者陈帅驱车6个多小时,在15时30分左右到达辰溪县中南门码头。


眼前的景象令人震惊:沅江边近两米高的沙堤被洪水冲垮,洪水倒灌进当地最大的农贸市场,过去繁华的闹市区已变成一片汪洋。


离《湖南新闻联播》的直播只有三个小时,现场情况却比我们预想的更恶劣。我们决定推翻原有采访计划,冒着大雨,用雨衣护住摄像机和直播设备,徒步蹚水半个小时,直接在决口点附近开展现场报道。



夜幕临近,江水拍打岸边发出巨响,现场氛围紧张。


到了夜晚,雨势不减,我们得到消息——沅水水位将以每小时近40厘米的速度急速上涨。



情况紧急,辰溪县各部门开启“赛跑”模式。在次日1时洪峰到来前,当地必须及时转移近3.5万名群众。


我们和怀化台记者杨持平、辰溪融媒记者向辉坐上冲锋舟。为了确保摄像机的安全,我们用绑带将摄像机牢牢缠在手臂上,打开补光灯,跟随救援队员驶入重灾区。



我们将救援过程写成文章爱心摆渡船 撑起新希望和《辰溪:看到你们 就看到了希望》。


冲锋舟掌舵人蒋华已经连续80多次往返马路坪村转移村民,他说:“我们把受灾群众当成亲人,所以他们也把我们当亲人一样。”


夜间救援,视线受限,难度加倍。两艘冲锋艇一前一后、相互照应。驶入辰溪县马路坪村时,由于河面漂浮物太多,冲锋舟发动机被树枝、电线等杂物缠绕,多次出现故障。


一根被冲倒的树桩突然径直向冲锋舟漂来。舵手眼疾手快,一把将方向杆打横,船体与树桩“擦肩而过”,船体颠簸许久才堪堪稳住。


一路险象环生,好在有惊无险。


暴雨倾盆而下,雨水混杂着汗水模糊了我们的视线。水流冲乱的电线挡住了我们的救援路线,为了避免电线缠绕,救援人员只能关闭发动机,手桨并用,把冲锋舟一点点挪到里面去。


当我们从杂乱的电线里艰难扒开一条水路,成功接到被困家中二楼阳台的老人时,他拉着我们的手,一脸惊魂未定,颤抖着身子反复说“谢谢你们”


搜寻过程中,我们听到了一位母亲的呼唤:她和两个孩子被困在家中,洪水已淹没了一楼,二楼又安装了防盗网,他们无法逃出。救援人员携带切割工具却一时无法剪断护窗,随后,他们直接爬上了二楼窗户,用锤子在窗户和防盗护栏之间砸开了一个出口。


不到二十分钟,母子三人成功获救。面对我们的镜头,母亲说:“看到你们就看到了希望。”


2时,风险区域的群众转移完毕,我们松了一口气。辛苦了一夜的民兵队伍和消防队员,则直接靠着路边商铺的墙头,倒头便睡了过去……



(二)


7月5日,从辰溪返回长沙的路上,我又接到台里的紧急电话:岳阳市华容县团洲垸的洞庭湖堤防发生重大管涌险情。


我们立刻调转方向,朝岳阳华容县疾驰而去。途经洞庭湖大桥时,耳边不断响起警车、消防车的鸣笛声。直觉告诉我,灾情十分严重。


赶到现场后,我们迅速规划采访点位,每天往返于溃口、间堤、安置点等地采访拍摄。



洞庭湖团洲垸大堤成功合龙后,我们的报道重点转向排涝作业。


17公里长的排涝作业大堤上,一辆辆排涝车排起了长龙。这也就意味着,我们无法驱车抵达排涝核心现场。


最后,我们将目光投向消防队员的冲锋舟。搭便船,成了我们唯一的现场登陆选择。



每天,我们都需要乘船绕行洞庭湖十多公里,才能抵达排涝工作现场。行船过程中,为了降低可能的血吸虫感染风险,遇到大浪时,我们一手紧握橡皮艇的安全绳,另一只手捂住口鼻,避免直接接触生水。


采访中,与我们联系最为紧密的消防员,始终穿着厚重的橡胶防水裤,在36度的高温下,毅然跳进夹杂着垃圾的洪水中。为了确保水泵在岸边水域顺畅抽水,他们必须每隔两小时就泡进洪水中,逐一清理树枝等漂浮物,防止垃圾堵塞抽水口。他说:“只有全力加快排水,居民们才能尽早重返家园。”

新闻不仅要深入,还要抢抓时效。


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登上排涝作业的大堤后,我和摄影记者覃添、杜登伟,以及新媒体记者刘常磊在现场分工合作,同步推进航拍、采访、竖屏素材三路工作,确保及时回传。



(三)


洪水刚退,台风“格美”又接踵而至。


这一“多地降雨突破历史极值”的情况,也是我职业生涯头一遭。


7月28日晚,湖南省湘潭县的涓水堤防在19个小时内发生三次漫堤险情。同一天,在衡阳市南岳区寿岳乡岳林村,山洪引发的山体滑坡将一座民房冲垮。在资兴市,极端暴雨造成了8个乡镇78个村的通信中断。


当天夜里,我和摄像胡俊涛、司机郭亮刚在衡阳市南岳区完成十点档的特别直播节目,便立即赶赴郴州资兴。



7月29日7时许,我们收到资兴融媒体记者曹裴媛发来的信息,“直升机将空投物资。


向台里报备后,我们立即改变原定前往八面山瑶族乡的计划,转向直升机的起降点——资兴市一中。报道过程中,我们选择从直升机上俯拍资兴市山体滑坡全景,帮助受众了解真实的现场情况。


学校操场上,四架直升机轮流接力运送物资。那些上百斤重的白色包裹中,装满了米、面、粮油。师生们自愿承担物资搬运工作,医生们则在跑道旁扛着担架随时待命。



上午10时,湖南卫视用大屏切入我们的直播现场。但直播过程中,正好有两架直升机准备起飞,螺旋桨掀起的强风让人难以睁眼,巨大的噪音声盖住了导播间的口头指令,我只能通过手势接受后方的连线信号。


在不影响物资投递的前提下,我们经过多次沟通,乘上了飞机。我和摄像胡俊涛挤进投放物资的机舱,记录这场空中救援的全过程。



航拍内容最终在央视新闻频道、湖南卫视的多个时段播出。


完成直升机运送物资救援的拍摄后,我们立即赶往八面山瑶族乡。路口,好心载着我们进去的“摩的”师傅说,里面的路都被冲毁了,还有滑坡、落石,非常危险。


然而,想到乡里9000多名被困的村民,电话不通,生活无着落,我们只能坚定地回应:“我们要进去,要把里面的情况传递出去。”



徒步的过程十分惊险。每过百米,就有断桥、塌方或滑坡。稍有降雨,我们就得马上避险,防止二次灾害的发生。


大路不通,我们只能沿着山间的泥泞小路前进。为了确保安全,我们尽量沿着消防员行动路线进发。一路上,我们的套鞋里灌满了泥浆,每走一步都有响声。



抵达八面山瑶族乡的镇中心城区时,我们看到居民们正积极开展清淤工作。


我们打开镜头,捕捉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有人担着水桶,有人清理淤泥,还有人搬运家具。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并没有坐等救援,而是积极行动,开展自救。


街道上,一根根木杆整齐排列,支撑着一条延伸数百米的长水管,水流最终汇入街边的大水缸。我们好奇地询问一位正在舀水的居民,水是哪里来的?居民告诉我们,这是山泉水,也就是井水。灾害发生后的第二天,他们自己修建了输水通道,确保村里的基本生活用水。


八面山瑶族乡的上空,负责投送物资的直升机不断往返。中午开始,空投的食品在乡政府被迅速制作成一大盆热腾腾的饭菜,有红萝卜炒肉、四季豆炒肉。原本用于办理村民事务的政务服务大厅,如今已经变成了临时的免费食堂。村民们有序排队,每人一碗饭、一份菜。

我们找到正在忙碌、顾不上吃饭的乡长黄洪波,他扯着嗓子告诉我们,自己几乎几天没合眼,因为“一睡觉就想着600多人的吃饭问题”。空投物资能解决一部分,剩下的部分,还需要乡镇干部们挨家挨户去收集和采购。


采访结束后,我们拍摄的素材《徒步8小时 挺进八面山》被制作为10个短视频Vlog,发布在湖南台的微信视频号和抖音号上。



为了确保素材的及时传输,我们全程使用手机边走边拍。每完成一段拍摄,就立即在手机上打包合成,通过微信传输给值班编辑。一般情况下,道路通到哪里,应急通信车就跟到哪里。为了传输素材,我们常常守在应急通信车旁,一个100兆的视频文件,传送需要半个小时


(四)


时间过去一月,我们依然坚守在资兴第一线。


8月9日这天,正好是八面山瑶族乡的赶集日,我们去现场采访,车辆已经能够顺畅地驶入乡镇农贸市场。


服装店老板曹梦莹面对我们的镜头,眼眶湿润:“感觉以后,会比现在更坚强了。有信心把它做好、做下去、坚持下去。”


两位村民又敲了敲我们的车窗,提着新鲜的蔬菜和猪肉,搭上了我们的采访顺风车回家。


下车时,我们对他们说,希望生活能越来越好。


7月1日起的每一天,我们都在记录着湖南这片土地上的坚韧与希望:各级党委、政府和救援人员倾尽所有,为受困群众送去了生活的温暖;村民们自力更生、艰难重建……灾难面前,一个个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在我们眼前上演。


那些曾经无法通行的“断头路”,如今已经被全部抢通,水电网络供应也逐渐恢复。

灾难终会过去,雨过就会天晴。

征稿启事


“我在现场”是中国记协微信启动改版以来开创的首个栏目,是编辑部重点打造的精品栏目。


“我在现场”中,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一线采访故事,深挖故事细节,分享真知灼见、流露真情实感,鲜活明快、可读性强。编辑部不定期将优秀作品集纳成册出版发行。


更多稿件请参考文末 #我在现场 专栏。投稿地址zgjxwxtg@163.com标注【我在现场】+单位+姓名+联系方式。


投稿要求:

1、字数2000—3000字最佳;

2、强调现场感,记者在现场;突出故事性,记者讲好故事;提高可读性,语言表达简洁凝练。


优质投稿将单篇展示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上,编辑部会与记者本人联系,后续沟通稿酬等相关事宜。


更多阅读
速看!这些单位正在招人
新华社记者发了什么文章,被伊朗人“催更”?
人民日报是怎么报道巴黎奥运会的?
清水英男来华谢罪前后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供稿:陈慧

本期编辑:彭婕妮 林芝瑶 任金蕊 

实习:李丹


点赞!👇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记协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