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谈系列⑫】江志红 | 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服务碳中和决策咨询
编者按: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郑重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5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十四五”期间我国要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2021年重点工作的目标之一是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3%左右。
为更好地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实现高质量发展与绿色现代化,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2021年3月28日,《阅江学刊》联合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举办“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行动方案——碳中和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学术研讨会。
本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与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全球增暖1.5℃下东亚气候系统的响应及其情景预估”项目组等的众多专家,学者们围绕我国碳中和的能源方案、碳中和的实践路径两大主题深入交流探讨,各抒己见。
本刊编辑部根据现场录音整理出主旨发言和专家点评的核心观点,并经作者审核润色,现以笔谈的形式刊发,与广大读者共享,为推进我国应对气候变化战略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气候治理;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结构转型;碳市场;碳汇
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
服务碳中和决策咨询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教授
江志红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重大全球性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共中央推动全球气候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中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共同保护地球家园的坚定承诺,彰显了我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实现经济结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生活方式等的深度低碳转型,本质上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碳排放逐渐“脱钩”,也是倒逼中国经济走向高质量发展道路的战略举措。
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碳排放总量大、能源消费需求高、能源结构“偏重”的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压力极为巨大。
本次研讨会聚集了理、工、文、管、法等多学科专家,有学者从理科的角度研究碳中和的实现路径,也有学者在经济、能源方面进行比较研究,不少学者把研究目光聚焦在中国的经济模型、能源政策、能源模型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和丰硕成果。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刘宇研究员建立了碳中和经济模型,提到碳价和经济能效的改进,认为政策组合更重要。这个结论是根据模型得出的,我们要在这方面进一步加强研究,因为模型的可信度与参数有关,针对这些参数,怎样才能更好地减少不确定性,更好地提高有效性,这是十分迫切的研究课题。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王东主任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型。减排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对全球各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估是非常重要的研究领域。
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刘昌义博士用模型进行能源转型研究,回答了碳中和领域关注度较高的十个问题。他在报告中提出,能源互联网的效率非常高,我国整体的能源网络和特高压技术上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应当利用这方面的优势促进能源转型。他提出,我国通过一块钱的能源投资能够获得九块钱的社会福祉,这个结论具有很大的鼓舞性。他的研究和思考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思维拓展。
本次研讨会的话题十分新鲜,文科、理科的众多专家从不同学科视角就碳中和问题共同探讨,各个学科进行碰撞、交流和对话,推动研究走向深入。本人有几点思考和建议。
第一,碳达峰碳中和问题的科学基础是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给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时间,实际上取决于未来的碳减排速度,不同的碳减排力度将对地球气候系统、特别是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首先要加强对碳排放的有效监测评估、预警监管,开展精细化碳监测,推动完善碳核算体系建设,为制定精细化减排方案、碳中和下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第二,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选择与实现路径涉及地球科学的基础科学问题、大量工程技术问题、社会科学领域的管理等问题,亟需多学科交叉,加强相关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在气候变化及其应对、能源革命、技术创新等方面实现政产学研相结合,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第三,目前,我国通过减排来倒逼技术发展,相信这是实现技术创新的非常重要机遇。技术创新涉及效率、成本、效益、时间等问题,我们要一边积极推进转型改革,一边妥善解决各种问题。
原文出处:
董战峰、季曦、刘宇、李庆、王东、刘昌义、杨富强、涂瑞和、任树本、黄全胜、张安华、江志红、娄伟:《碳中和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笔谈)》,《阅江学刊》,2021年第3期,第33页。
董战峰,季曦,刘宇,李庆,王东,刘昌义,杨富强,涂瑞和,任树本,黄全胜,张安华,江志红,娄伟.碳中和实现路径与政策选择(笔谈)[J].阅江学刊,2021,(3):33.
责任编辑:沈丹
微信编辑:侯苏皖
校对:来向红、沈丹、李海中
作者照片:江志红提供
文中插图:源自互联网
复审:刘伟
终审:渠红岩
固定布局
工具条上设置固定宽高
背景可以设置被包含
可以完美对齐背景图和文字
以及制作自己的模板
往期精彩
【笔谈系列⑪】梅德文 | 完善中国碳市场定价机制,破解发展和碳中和的两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