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永谋 | 元宇宙的现代性忧思

刘永谋 阅江学刊 2023-01-13




编者按:

元宇宙概念是美国科幻小说家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1992年在其小说《雪崩》(Snow Crash)中提出的,“元宇宙是指一个脱胎于现实世界,又与现实世界平行、相互影响,并且始终在线的虚拟世界”。2021年10月29日,扎克伯格把脸书(Facebook)公司名称改为“Meta”后,元宇宙迅速成为火爆全球的话题,资本和众多科技公司都迅速卷入元宇宙,奏响高科技产业的“集体狂想曲”,2021年因此被称为“元宇宙元年”。今天,元宇宙扑面而来,任何人都难以置身“世”外。未来,元宇宙无疑会渗入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成为现实世界的“平行世界”,将对政治、经济、哲学、文化、法律、艺术等人文社科的诸多领域产生无法估量的影响。为此,《阅江学刊》编辑部迅速反应,及时向国内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专家邀约“元宇宙”专题稿件,通过多学科视角来对话并反思“元宇宙”对科技产业、经济发展、文化演进、伦理道德等多方面的冲击、影响和重塑。本组专题文章将在本刊2022年第1期《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元宇宙专题》栏目刊发。目前,中国知网已网络首发,本刊公众号也同步推出,以飨读者。


摘要:可以从技术、艺术、话术和学术四个方面来理解元宇宙的概念。要警惕有关元宇宙的虚假宣传和过度炒作,思考如何使元宇宙造福社会。本质上说,元宇宙是赛博空间的一种形式。没有主体的想象力,虚拟交往无法实现。虚拟现实的发生原理在于深度沉浸,元宇宙最重要的特征是全身沉浸。在全身沉浸性中,绝对的现实摧毁了它自身,走向绝对的虚无。沉浸的更高阶段即全身沉浸,直观地表现了这种绝对现实如何走向自身的反面。元宇宙崛起根源于现代性危机。借助沉浸性的虚拟现实只是人类生活异化和分裂的产品,并不能真正代替生人的生活。元宇宙的崛起,再一次彰显和加剧了现代性危机。


关键词:元宇宙;沉浸;现代性;赛博空间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现代技术治理理论问题研究”(21&ZD064)



作者简介:刘永谋,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原文目录

一、元宇宙的技术、艺术、话术和学术

二、元宇宙本质:赛博空间的高级形式

三、元宇宙特征:深度沉浸到全身沉浸

四、元宇宙、虚无主义与现代性的危机


“元宇宙”概念最近成为全社会热议的话题,热潮从商业界蔓延到艺术圈、媒体和学界。“哲学要把握时代精神,而哲学家又要时刻警惕不着迷于轻佻的当下。”从哲学尤其是科技哲学的视角,应该如何看待元宇宙呢?实际上,此次热潮已经不是与元宇宙相关的新技术应用第一次被资本青睐和炒作。20世纪90年代,围绕虚拟现实(VR)技术的商业应用,美欧等发达国家就曾掀起过炒作相关技术的一波热潮,好莱坞还跟风拍摄过许多著名的科幻电影,比如1982年的《电子游戏争霸战》(Tron),1990年的《全面回忆》(Total Recall),1999年的《异次元骇客》(The Thirteen Floor)、《感官游戏》(eXsitenZ)和《黑客帝国》(The Matrix)。彼时,哲学界也对相关问题进行过诸多反思,即使今天来看许多分析仍然站得住脚,尤其是对元宇宙相关技术应用可能加剧现代性困境的反思。






一、元宇宙的技术、艺术、话术和学术






元宇宙究竟是什么?歧义纷呈,意见不一。借助话语分析方法,可以厘清这一术语。总的来说,纷繁复杂的元宇宙话语可以分为四种,笔者称之为“元宇宙四术”,即元宇宙技术、元宇宙艺术、元宇宙话术和元宇宙学术。通过对此四种元宇宙话语的分析,可以较为清晰地呈现元宇宙的含义。
第一,科技人员主要讨论的是元宇宙技术,属于新科技进展及其新应用。
元宇宙技术所指相对清楚,主要涉及VR技术、AI(人工智能)技术、区块链技术、电子游戏技术、5G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领域的新进展。但是,如果考虑新技术的应用和落地,那么情况会变得很复杂,涉及的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而是与方方面面的社会因素紧密相关。
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当前技术发展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相关新技术明显呈现技术会聚趋势,新的技术集群在元宇宙概念下开始深度融合;二是技术领域“点”上进步的亮点主要集中在AI、区块链和5G通信3个领域,它们为技术新应用和落地起到实质性的推动作用。
第二,艺术家们受到元宇宙技术发展的激发,纷纷介入元宇宙艺术。
作为区块链技术应用之一的NFT(非同质化代币),能够给数字资产(如数字图片和视频剪辑)提供唯一的加密货币令牌,因而能够使得数字化艺术品的版权得到确定的宣示,进而可以进行买卖,于是实际上扩大了原创性艺术品版权保护的范围。此外,VR电子游戏中包含的诸多艺术要素,与元宇宙主题相关的科幻文艺作品,都刺激着艺术家们挺进元宇宙,拓展艺术新疆域和美学表达新形式。
由于当代艺术推崇大众性、参与性和互动性,新科技艺术家们勇于走向社会,传播新的艺术观念,因此包括电子游戏在内的元宇宙艺术对社会公众理解元宇宙影响很大。
第三,商业界和各大互联网公司热炒元宇宙,使用的便是笔者所谓的元宇宙话术。
产业界宣扬元宇宙是人类新未来和世界的新纪元,宣传元宇宙产业是未来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新引擎等,这是典型的元宇宙话术。显然,元宇宙话术的最终目标是希望引导社会资金和资源流向元宇宙产业,进而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因此,此类元宇宙商业宣传,充斥着虚假宣传和过度炒作,尤其是新近出现的“元宇宙炒房热”,已经引来包括《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科学报》在内的多家主流媒体的批评。
技术创新已经成为当代市场经济的基础,只有不断推出新的技术产品,才能维持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资本包装元宇宙,炒作技术新概念,也无可厚非。但是,在浮躁的推销背后,元宇宙产业要脚踏实地,努力向前推进,不能热衷于炒概念、“割韭菜”。90年代VR热之后,产业上并没有太多突破,此次元宇宙热潮要避免出现类似的结局。
第四,人文社会科学学者、各种知识分子更关注元宇宙学术,即元宇宙技术应用对社会、对人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在技术时代,新技术及其应用对当代社会的冲击越来越大,其中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元宇宙学术试图以反思技术与人的关系为起点,努力寻找如何让元宇宙造福社会的方向,向社会提示元宇宙发展伴随的技术风险。因此,经过各种媒体的传播,元宇宙学术成果会对社会公众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元宇宙学术具有批判性特点,更多考虑元宇宙可能导致的社会负面效应,以此推动人在技术时代所获得的社会福祉。这并非简单的“唱衰”,而是防患于未然的底线思维。比如,元宇宙应用的高耗能性,在当代能源短缺的情况下,有可能产生很大的社会风险。
总之,无论如何理解元宇宙概念,它必须要对社会福祉有推动作用,否则无论怎么炒作,都不会有好的发展前景。因此,对于元宇宙技术的发展,国家和社会要支持。技术人员的精力要放在技术进步上,避免掺和到元宇宙话术推销中。对于元宇宙话语,要审慎批判和切实表达,尤其要警惕和反对虚假宣传和过度炒作。对于元宇宙艺术,同样要辩证地接受,去其糟粕,存其精华。





二、元宇宙本质:赛博空间的高级形式



哲学讨论问题看本质。元宇宙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简言之,元宇宙不过是赛博空间的一种形式。如果非得夸奖一句的话,它是赛博空间的高级阶段。但实际上,它与赛博空间另一种为人熟知的形式即网络空间相比,出现的时间稍晚,发生的原理也没有本质差别。
什么是赛博空间?上网的人打开电脑、智能手机或IPad等,通过鼠标、键盘、触屏或语音输入设备开启超文本环境。人在网上冲浪,感觉显示屏背后有一个潜在的巨大信息空间,各种信息在其中不断涌现、变化和流动。此时,上网的人很容易觉得这些信息好像处于某个确定的地方,机器引领人们进入到这个地方。这就是赛博空间。

实际上,并没有这么一个确定的物理空间。赛博空间既不在屏幕之后,也不在硬盘之中,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把电脑当作某种入口,并通过它得以与其他使用电脑的人发生接触。也就是说,赛博空间并不是真正的物理空间,而是上网的人想象出来的。上网的人感到自己在与他人共处赛博空间,在其中交流和互动,但实际上大家在物理空间上又是分离的。因此,要是没有人的想象,就不会有赛博空间,也不会存在虚拟交往。
翟振明认为,赛博空间是隐喻意义上的空间。笔者表示赞同。更进一步而言,笔者认为,赛博空间也是想象空间,或者说幻觉空间。在心理学类型电影、精神病类型电影中,各种癔症病人、被催眠的人“看到”各种奇怪东西,在某种空间中展开,它们和赛博空间一样,都是存在于人的大脑中的想象空间,并非实在的物理空间。
用哲学的话语来说,虚拟交往的非直观性决定了主体想象力在虚拟交往中起关键作用。在交往主体的个体心理学层次上,想象力表现为某种心理上的假设和预期。简单地说,就是虚拟交往主体假定符码背后是一个现实的人,并且这个人与他或她处于一样的心理状态下,这样,双方的虚拟交往行为才能和现实交往的互动等效。当交往主体预期虚拟交往将和现实交往一样发展、深入下去,虚拟交往能够达到与现实交往相同的目的。在电子游戏中,上网的人与NPC(非玩家角色)的关系,不属于虚拟交往的范畴,而是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
区块链技术生产的虚拟货币,如果没有足够的集体想象力——所有参与人的想象力——就无法起到与现实货币相同的社会功用。当想象深入到一定程度,就可能出现幻觉。换言之,想象与幻觉是硬币的两面。互联网技术催生网络空间,而虚拟现实技术催生元宇宙。对于不同的人,不同的技术刺激想象力迸发的能力不同,不过多数人认为虚拟现实技术更能让人信以为真,更容易让人产生幻觉。从这个意义上说,可以说元宇宙是更高级的赛博空间。

关于这一点,二十多年前,曾有一篇题为《毒品、梦、形而上学和疯狂》的文章,在网上广为流传。彼时,很多人比如李瑞(Timothy Leary)就认为,VR就是毒品,和LSD的效果一样。换言之,元宇宙越成熟,越容易让人产生幻觉。和吸毒不同,在元宇宙中,你可以和人共享幻觉,而吸食毒品你只能“自嗨”,无法与人分享环境。
经典科幻电影《黑客帝国》,便是对于元宇宙的极致想象。在黑客帝国中,看似美好富足的元宇宙,不过是给机器人供给能量的程序“母体”(Matrix)。





三、元宇宙特征:深度沉浸到全身沉浸



沉浸性是所有赛博空间的根本属性,网络空间也是如此。VR发生原理在于深度沉浸,而元宇宙最重要的特征是全身沉浸。如果没有沉浸,所有的赛博空间都会烟消云散。
虚拟头盔屏蔽了真实世界,使得虚拟现实比网络空间更加完备,显得更加“真实”。所以,VR技术的实质是屏蔽性的超级多媒体,虚拟现实是沉浸式高级电子空间,而元宇宙是它发展的极致。因此,勉强要说元宇宙更高级,实质上是说它导致了更深的沉浸。从网络空间到元宇宙,即是从局部沉浸前进到全身沉浸。如果没有幻觉,元宇宙就不是元宇宙。所谓虚实融合,实质上是持续的幻觉状态。
元宇宙属于正在发生的建构主义实在,本质是全身沉浸性,而这同时意味着完全的自主性。元宇宙的沉浸性与自主性是关联在一起的。沉浸性使得自主性成为可能,而自主性反过来会加深沉浸性。
此种自主性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人与技术的互动,以技术为中介人与人的互动,以及上述互动不确定的未来,是元宇宙生成的依据。没有人的自主活动,元宇宙只剩下一堆物理元件。
第二,元宇宙中的物理规则和交往规则都是主体制定的,表现为虚拟空间的客观,比如在其中化身(Avatar)可以摆脱地心引力在天空飞翔,但必须服从其中另一套“物理规则”。
第三,元宇宙技术的发展规律,从根本上服从技术现代性的要求,受到主体的现代性观念的决定性影响。
因此,主体在元宇宙中越是自主,越是感到沉浸,越是被元宇宙所“俘虏”。从技术上看,新技术使得使用者彻底沉浸于元宇宙的幻境中。以拟真的方式,VR技术创造一个实时反映实体对象与相互作用的三维图像世界,在视听触嗅等感知行为的逼真体验中,使主体直接参与和探索虚拟对象所处的环境中的各类作用和变化,仿佛完全置身于虚拟的世界中。从哲学上看,虚拟性表达的是人拥抱虚幻的片面追求,将感官视为真实和实在的最高判准,强调人的主体性,似乎把人从桎梏中解放出来。同时,在元宇宙中,没有对更高本体的追问,只剩下对感官的极致沉浸。当下的体验无比真实,彻底的世俗现实最后滑向虚无。从这个意义上讲,绝对的、不搀杂任何杂质的现实(作为对超越或形而上的反动)就是一种虚无。
当沉浸性发展到极端,对于沉浸在元宇宙中的个体来说,世俗的现实或者绝对现实的“直接”就失去了意义。可以说,绝对的世俗生活就是完全的现象界的生活、经验的生活和感官的生活。在元宇宙中,彻底的沉浸能够解决所有世俗世界生人所需要的现象需要、经验需要和感官需要。因此,在全身沉浸性中,绝对的现实摧毁了它自身,走向绝对的虚无。
沉浸的更高阶段即全身沉浸,直观地表现了这种绝对现实如何走向自身的反面。
在元宇宙中,主体可以拟像一个有形有像的本体,比如2018年的科幻电影《头号玩家》(Ready Player One)的创世者,但它终究是人的创造,而不是世界的真正根源。从本体论意义上说,在元宇宙中,不会再有意义生活,只剩下感官活着,不会再有反观性思想,只剩下应激性思维。人作为自在、自为的存在,虚实融合不能真正赋予生人的生活以根据,个体世界、历史世界的虚幻性,只能用指向终极关怀的形而上追问才能救治。





四、元宇宙、虚无主义与现代性的危机



借助沉浸性的虚拟现实只是人类生活异化和分裂的产品,而不能真正代替生人的生活。显然,绝对现实的生活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之所以演化到自身的反面,是因为人不可能规定自身的全部,人生的意义不能不从更高的本体那里寻找依据。因此,全身沉浸性的元宇宙的出现和发展体现了技术现代性、工具理性对现实和意义、神圣和世俗的割裂。这种割裂正是技术现代性发生危机的核心和对自身的异化。
启蒙运动设计的现代性理念,首先就是对中世纪传统的反动,表现为对超越的背叛,进而发展为对形而上学的否定。
第一,现代性的人类中心主义,出发点是认识自然、造福社会,把自然看作一个征服和改造的对象。
第二,现代性的主客二元对立观念,是现代认识论转向的基础,本意是人对自身力量的肯定,最后主体对客体的征服,演变为人对人的征服,最后演化为“我”对自身的否定。
第三,摒弃超越、主客二元对立和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导致感官经验和工具理性的片面发展。只问世俗现实目的的工具理性应运而生,并迅速在整个都市化的世俗社会扩散和渗透开来,成为世俗生活的最高教条。
世俗的目的是什么?当代社会的回答就是感官沉浸。这样一来,赛伯空间、虚拟现实、网络文化和元宇宙便借助感官沉浸迅速崛起。所以,作为现代生活的新方式,沉浸性、感官沉浸的出现是现代性演化的逻辑产物。它深刻地表征了现代性和现代生存方式的危机,而元宇宙便是它的巅峰。
在元宇宙里不存在任何隐私,而且可能是非常舒服的。然而,元宇宙终究是一座“电子牢狱”,即使其中的人是自愿坐牢的。在科幻电影中《虚拟革命》中,人们沉醉于元宇宙,完全放弃真实世界,有一群革命者破坏了元宇宙幻境,想让人们真正获得自由,重新回到现实世界,而被迫下线的暴民却杀死了革命者,迫不及待地回到元宇宙中。从根本上说,元宇宙的人们都是被自己的感官欲望关押的囚徒。
换言之,元宇宙是被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占据的当代的最好标识(Logo)。或者说,元宇宙即虚无——真正的毒品,而非解毒剂。
如果进一步追问,物理宇宙或我们生活的(人)世间,从某种意义上说可以算作沉浸的结果。或者说,按照某种唯心主义的说法,实在性即为沉浸性,比如陆九渊认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当人吸毒之后,物理世界会变得虚幻,而幻觉世界会变得真实。当世界等于完全的感觉沉浸,当感觉被切断,世界便会消失。某些宗教修行者,通过某些技术性的方法,切断受想行识,而观想某些虚幻场景,谓之“转境”。与之相对,这些修行者认为,世人皆以所作为真,沉浸所作之中,须臾不离。如果称这种沉浸为实在沉浸,这是比全身沉浸更高的阶段——此时虚即为实,这些修行者认定世间因此而生。显然,这是一种完全否定物理世界的绝对唯心主义。
沉浸性被视为自主性,或主观能动性,或意志。意志力强大的人,不会被虚无打到,而大多数人则会陷入元宇宙的虚无中,这正是《黑客帝国》所描述的景象。从实在沉浸的角度看,征服虚无实际上是拥抱虚无。
笔者相信,有一类实在沉浸至极的人,完全无法感受到赛博空间的存在。同样,我相信,有一类无法沉浸,或摆脱了实在沉浸的人,完全无法感受到世间的存在。其中一些这样的人,已经成为宗教上的觉者或解脱者。笔者还相信,那些全身沉浸至极的人,同样完全无法感受到世间的存在,而是以元宇宙为真实。但是,他们大概不会成为觉者,而更可能走向幻灭。在《黑客帝国》中,叛徒赛弗不愿在物理世界中生活,情愿做机器人的生物电池,只为了换取感官的全身沉浸。
无论如何,在元宇宙中,虚无会笼罩一切。在其中,现代性的危机会突兀地摆在世界的面前。对此,元宇宙学术不可不研究,社会不能视而不见,而是应该提早预防,规避元宇宙应用的技术风险,努力将元宇宙的发展控制在可信任的阈值之中。








(本文源于笔者2021年11月20日在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举办的题为“元宇宙意味着什么?”学术沙龙上的主题发言内容,后经笔者进一步润色完善成稿)




备注:因微信公众号排版格式所限,本文所有参考文献从略。


本刊声明

本刊刊文版权包括纸质版与网络版版权,均属于《阅江学刊》编辑部拥有,任何形式、任何媒介的转摘译或结集出版均须标明来源于本刊(详见本刊引文格式)。


欢迎学界朋友或学术媒体推广传播。媒体(网站、公众号等)如有意愿转载,请后台留言或拨打电话025-58731054获得授权,联系人:李老师。




本文引用格式:


刘永谋:《元宇宙的现代性忧思》,《阅江学刊》,2022年第1期。


刘永谋.元宇宙的现代性忧思[J].阅江学刊.2022(1).


责任编辑:来向红

微信编辑:邱圣茹

校对:来向红、沈丹、李海中

作者照片:刘永谋提供

标题底图及文中插图:均来源于得到APP《前沿课·元宇宙12讲》

复审:刘伟

终审:渠红岩

推荐阅读沈湘平 | 元宇宙:人类存在状况的最新征候张海滨 黄晓璞 陈婧嫣 | 中国参与国际气候变化谈判30年:历史进程及角色变迁金太军 薛婷 | 突发公共事件审计职能的优化与政府公信力的提升——基于二者耦合关系的分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