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爆表雾霾天,大学生何时才能在宿舍里呼吸到洁净空气?

2017-01-06 大声呼吁的 大学声



最近一个星期,全国人民经历了这个冬季最严重的一次雾霾。

 

在陈大夫的记忆里,这也是从七八年前第一次听说雾霾这个名词以来,持续时间最长,污染最严重,影响范围最大的雾霾过程。


而在室外PM2.5指标动辄超400,500的同时,同学们的宿舍,教室内的空气质量也不容乐观。

 

现在在淘宝上都能买到简易的测量室内空气PM2.5指标的测量表,恐怕现在不少同学宿舍和教室里的读数也都在100多甚至200以上。



 

在这种环境下,每呼吸一口,基本就要报销一堆肺泡。每待上一天,你生命的倒数时针就跑了不止24个小时。

 

中国的大学生,什么时候才能在宿舍和教室,图书馆里享受到洁净的空气?

 

全国大学生:

同一个中国,同一片雾霾


前几年,每次陈大夫在朋友圈里发帝都雾霾的照片时,下面都会有不少南方的同学点赞+嘲讽。

 

“上海人民送来慰问电”“武汉人民欢迎帝都小伙伴来逃难”,最多时发一条状态能获得来自十几座城市数十所高校的温(e)情(yi)满满的慰问。



 

但近两年,随着北方有雾霾已经不再是某几天或几个星期的奇观,而变成了每年一两百天的日常。


为了雾霾觉得值当发张朋友圈的人越来越少,倒是偶尔有一天蒙古高原吹来了大风,露出了蓝天白云时,倒是到处都能看到有人拿着手机煞有介事的在拍照点赞;

 

但更重要的是,那些上海,武汉,广州的同学也失去了搬着板凳吃瓜的幸灾乐祸,因为他们的城市,也和帝都一样,从窗户向外望去一片灰白。

 

上海,武汉,南京,重庆,成都,甚至广州,这些城市一个个相继沦陷。



1月5日,重庆主城上空一片灰蒙蒙。

 

这时还能秀蓝天的,除了海外的同学之外,也只剩下在海南,云南这些祖国边疆,霾神暂时无暇顾及的地方了,而这仅剩的几个省份又没多少大学,陈大夫认识的同学更是基本没有。

 

以前说起雾霾,那是雾是河北厚,霾是帝都淳。

 

而现在,早已是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只要你不移民不出国留学,基本没人幸免,同一个中国,同一片雾霾。



 

仍然以帝都为例,按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官方权威网站)上公布的《2016年11月空气质量状况报告》中的权威数据:

 

“11月份,北京市优良天数比例为43.3%,同比降低3.4个百分点,出现重度污染6天,严重污染1天,主要污染物为PM2.5。PM2.5平均浓度为100ug/m3,同比下降15.3%,环比上升19.0%......

 

总体来看,11月京津冀地区环境空气中PM2.5、PM10和NO2浓度同比、环比均有所上升……”

 

而大家刚刚经历的12月,空气质量则更差。


根据环保部官网的数据,过去的30天,污染指数最低54,最高470,均值都高达184。




而就在昨天,人民日报也刊发了专题文章《七问雾霾》,记者采访了多位相关专家,什么时候能够让人们呼吸上新鲜洁净的空气。

 

文章中给出的答案是:“减排必须在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调整上下更大功夫”。


这显然是一项长期工程,根据之前英国,美国,日本从污染到治理的经验看,至少要20-30年的时间才能奏效。

 

出门戴口罩,

在宿舍和教室里我们怎么办?

 

在雾霾成为中国大学生的生活新常态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同学也逐渐认识到了雾霾对身体的危害。

 

出门要戴口罩,口罩要选购能够低档雾霾的专用口罩,严重雾霾天不适合户外运动,这些常识逐渐深入人心。


像两三年前还经常见到的,雾霾浓到都看不见球门在哪了,还有同学在足球场上挥汗如雨的事情,显然是越来越少了。


 数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室内环境PM2.5调研行动”


谁也不可能一天24小时都戴着口罩,进了室内大家一般就把口罩拿下来了,但目前高校的教室,宿舍,普遍没有具备空气净化器和新风机。


导致实际上大家每天吸进去的雾霾,更多的不是来自于室外,而就是在室内你不经意间,悄悄地钻进你的肺,毒害你的身体。


据清华大学2015年4月发布的全国首个室内PM2.5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在北京,一般人一天的PM2.5吸入量,室内占八成。


目前,国内高校采取措施防护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学生主要聚集的室内场所,这件事已经刻不容缓。



 

在中国治理雾霾攻坚战还未胜利的这二三十年里,国内许多高校,尤其是华北为中心的空气严重污染地区的高校的同学们,都需要今早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肺。

 

否则我们这些大学生,未来的祖国建设者,别说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恐怕连为祖国当三十年绿萝都不一定能撑下来。


中小学已经开始安装空气净化设备,

大学何时能够跟进?


 日前,一封《关于呼吁北京市教委统一安装新风系统的提议》在网上和朋友圈里刷屏。


这篇文章直接建议北京市教委:利用本学期即将到来的寒假,在学校内安装新风系统,并可出具新风系统安装指导意见。

 

而就在昨天(2017年1月5日)晚上,北京市教委回应:“已开始中小学、幼儿园安装空气净化设备试点工作,要求各区充分听取专家意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市级财政将给予补贴。

 

各区正陆续组织开展试点工作,严格开展质量追踪和运行监测。在数据收集、效果分析、专家论证和科学研判基础上,研究切实可行的方案,加快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安装空气净化设备工作。”



 

目前,各地都有不少的中小学,在建或已经开始使用以对抗雾霾室内污染为目标的新风系统,而北京市教委的公开表态,也将大大加速这项工程的进程。


至少在北京市范围内,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里的学生雾霾天在教室里能够放心呼吸空气,马上就要成为触手可及的现实。

 

但至今仍然没有一所国内高校在这个问题上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虽然部分学校的某些新建教学楼,图书馆里,实际上安装并使用了净化空气的新风设备。


但既没有实现宿舍-教室-食堂-图书馆-室内体育馆及其他学生聚集的室内场馆的洁净空气闭环,技术上也缺乏标准,净化效果更是难以量化,经验难以扩散推广。


 数据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室内环境PM2.5调研行动”

 

因此,我们建议各高校,以及主管高等教育的负责部门,能够听取学生们的呼声,考虑尽快在严重污染地区的大学校园里安装室内空气污染控制设备。

 

当然,我们也认识到,这将是一个需要对众多现有校舍进行综合改造才能实现的长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国家,高校,以及全社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才能够实现。

 

但我们相信,和全国大学生正在经历的健康危机相比,这些投入都应该是值得的。

 



习总书记曾经强调过,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而对于高校来说,能够为同学们解决室内空气污染这个迫在眉睫的健康问题,就是贯彻这一中央精神的最好体现。

 

高校没收同学自己购置的

空气净化装置为哪般?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让陈大夫感到非常气愤。

 

21日,中国传媒大学一学生发微博称,希望学校允许学生在宿舍使用空气净化器。

 

26日,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公寓服务中心回应称,如需使用空气净化器,要三甲以上医院开具因为肺部或呼吸道疾病,必须使用空气净化器的证明,还需要写保证书确保安全用电,否则就不允许学生自费在宿舍里使用空气净化器。



 

但据新京报记者请教北京某三甲医院的医生,医生表示,医院只能开病假条,不可能开具有关学生因身体原因需要使用空气净化器的证明。

 

传媒大学的管理部门这则回应,其逻辑就是:除非你有一则永远开不出来的证明,才能用空气净化器。

 

这就和李克强总理曾经痛斥的“证明你妈是你妈” 是异曲同工,实际上就是在故意刁难学生。



 

目前市面的空气净化器,大都不属于大功率电器,并不会对宿舍消防造成什么影响。

 

在学生宿舍里能摆得开的小米,飞利浦等厂家的中小型空气净化器,普遍功率才几十瓦,也就相当于一台笔记本电脑,而且都具备了各种保护措施,至今为止也从没听说过哪个学校宿舍因为学生用空气净化器着过火。

 

而在记者采访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多所其他在京高校的宿舍管理部门,也都表示没有规定不允许学生使用。

 

在传媒大学的老师办公室里,基本都是空气净化器加湿器一应俱全,也从来没有找老师们要过医院证明,或者让老师们写保证书才能使用空气净化器,否则就得没收。


陈大夫就感到很迷惑了,是空气净化器放在学生宿舍是定时炸弹,放在老师办公室就不会着火,还是老师的健康受学校重视,对学生就可以不管死活?



 

即使国家相关部门和高校能够尽快开始进行改善室内空气质量相关的改造,这也将是一场耗时数年的长期工程,不少高校的同学在毕业前也不一定能够用得到。

 

而在学校还未能提供这样的服务的情况下,同学们自行出资购置使用空气净化器的权利,应该得到学校的允许和尊重。

 

在这个问题上,传媒大学胡乱编造一个规定踢皮球刁难学生的做法,既不专业,也不道德。



 

在全国各地政府都在努力放权简政的背景下,中国传媒大学的宿舍管理部门仍然不顾同学们迫切的健康危机,做出这样懒政弊政的规定,背后反映的是什么样的心态?

 

他们的这则回应,是不是能够代表这所学校管理者对于学生健康问题的真正态度?

 

这些问题都值得高校管理者,同学们,以及整个社会深思。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请点击


今年冬天,我想带她去南方看看蓝天


一如既往,为大学生权益发声!——大学声的2016


2016年,你可能在不经意之间就带上了他们的标签




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即可参与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调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