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雄安新区,能否拯救一直被忽视的河北大学生?

2017-04-06 观察形势的 大学声



一般来说,每年的四月一号有人告诉我什么事情,我都是不信的。说的越神乎其神越肯定是拿你开涮的。

所以当几天前,雄安新区的规划刚刚公布时,我也以为是哪个闲着没事干的家伙自娱自乐搞出来的洋葱新闻。

编个假消息编的都这么差,你说首都迁到保定邯郸秦皇岛还都靠谱点,有多少人之前听说过雄县安新在哪吗?



直到第二天,发现几乎所有的央媒都在以几乎前所未有的调门一起宣传雄安新区,我才真的信了。

 

消息一传出,整个雄县,安新,容城三县都沸腾了,我身边的不少河北人也都为自己的家乡终于迎来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而感到高兴。

 

(来源:安信证券)

 而这个消息,对于河北的大学生来说更是意义非同一般。很多家就在河北或者在河北上学的同学,看到这则消息时的感受,可能是一种已经习惯了满头的阴霾,突然看到一丝曙光的感觉。

穷逼的河北教育
苦逼的河北学生


陈大夫在北京打工的前几年,都是在一所三线小影院里担任基层管理岗位,我身边的同事里河北人占了一半多,廊坊,保定,石家庄,沧州的都有。

 

其中前后有好几位的工作能力相当出色,我教给他们的工作技能往往学的比我都快,虽然大都才十八九岁,但为人处事都很干练,一看就是可塑之才。

 

我一直很好奇,为啥他们不笨不傻也很努力,却在这个年纪不去读书跑到北京来打工了。

 雄安新区目前的样子
(来源:新华网)

后来找机会问了他们才知道,河北由于地方教育投入实在太低,不少县里的高中教育水平很差,甚至有时老师工资都不能保证,一年也考不出几个重点本科大学生,即使上三年高中也很难考上大学。

 

所以在河北的不少地方,孩子初中毕业,家长如果愿意继续供他/她读书,孩子也是读书的料子,就送到几十几百公里外衡水中学式的寄宿制高中,去接受魔鬼军事化管理。

 

而剩下的大部分则就随便报个中专学点技术手艺,到十七八岁就去北京天津打工。我认识的这些同事基本都是这种情况。

 在河北,考大学的难度超乎你的想象
(来源:新浪网)

这些年里,到底有多少本来应该有更广阔前途的年轻人,因为河北教育机会的缺乏,而不得不在其他省份同龄人进入大学学习时,在北京天津做着类似于超市理货员,餐厅服务员,影院售票员这样的简单重复劳动,这个数字恐怕我们根本无法统计。

 

绝大多数没有关注或者研究过教育的普通民众,可能根本想象不到河北的教育被忽视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河北的大学生的命运到底有多么的苦逼。

 

按照国际上关于教育投入的公认权威指标:人均教育经费来计算,河北省常年名列全国倒数第一,比大家公认的全国最贫困省份贵州,宁夏,甘肃等都还差着一大截。

根据《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2015-2016)》中的数据,2011年,河北的人均财政教育经费仅为1167元,远低于1772元的全国平均水平,而相对的北京、天津人均财政教育经费均已超过3000元,接近河北三倍。


 该图表数据为2015年
(来源:网易教育)

同样是公认的高等教育建设水平比较低的省份,河南还有郑州大学,山西还有太原理工,而河北省则全省连一所211大学都没有,在这方面和河北享有相似地位的只有西部的西藏,青海和宁夏三个省/自治区。

 

而在211工程院校的名单里,却有一所冠有“河北”名字的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但这所大学虽然由河北管理,校址却一直在天津,河北一直想把这所学校搬回去,但遭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反对,又有外力阻挠而不能如愿。

 

这之间其实有一段相当复杂的历史纠葛,大学声在《国内有哪些非常名不副实的大学》一文中曾经叙述了这所大学的情况。

 河北工业大学实际上在天津
(来源:河北工业大学官网)

长久以来,不论是人才争夺还是重点科研项目的争夺,河北高校在与京津高校的竞争中各方面条件都没有优势。

 

而河北省内部没有一个足以引领全省的中心城市,新旧省会石家庄与保定之间的矛盾几十年来都没有找到解决方案,焦头烂额之下更没有心思和能力来引导省内高校进行有效的资源整合。

 

高水平大学的缺失,则又造成了河北全省高等教育群龙无首,石家庄保定等地方都也有一些本专科高校,但这些年来基本都是低水平发展,难以在现有水平上更进一步。

(来源:河北大学贴吧)

 

省内没有一所像样的一流高校,省外优质大学在河北招生名额的紧缺,以及基层教育资源的匮乏和分配不均,导致了学生之间恶性军备竞赛式的竞争,才使得高考工厂式落后的教育方法,在河北仍然大行其道。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河北会出现衡水中学这样的高考集中营式超级高中,还造就了河北高考前十衡中独霸九个,河北一省高考高分考生数量独抗七省等令全国人民都叹为观止怪现象的根本原因。

搬到雄安新区的高校
越多越好,越彻底越好


对于今天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快速深入,以及雄安新区的设立,陈大夫非常支持,举双手赞成,京津冀一体化的步伐不是迈得太快,而是走得太慢了。

 

北京天津和河北本来就应该是一体的,将来也应该走向融合。这既是几千年地方治理智慧的经验,也是唯一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河北经济,教育发展落后“灯下黑”现状的方案。

 

在陈大夫看来,河北的经济和教育的严重落后,实际上是一开始就注定的,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河北的发展为首都做出了巨大贡献,而河北的学生也理应有权利分享首都的优质教育资源。


(来源:中华网)

 

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京畿要地都是直接由中央来管辖,尤其是明清两个中央集权制度完全成型的朝代,直隶地区的管理方式,和内地其他地区一向不同,比其他省份一直明显级别要更高。

 

京畿要地管辖方式和其他省份不同,由中央直辖或自成一省但比其他省份升格的制度,之所以在历朝历代能够长期有效的运行,因为其权责对等。

 

京师附近的地区在为首都提供安全和资源上的保证,为屏护京师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由于其在权力版图上的倾斜,又能够在全国的资源分配上得到各种好处。



清代的直隶版图比现在的河北更大

(来源:百度知道)

 

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南北直隶的士子都是和南京北京的考生在一起参加乡试,和南北京考生享受完全相同的入门门槛(清代只有北直隶没有南直隶)。

 

所以虽然中国历史上每个封建王朝的首都,都会对附近地区有资源抽水效应,但至少并没出现类似今天河北这样,离北京最近但教育发展最差的问题。

 

而今天的河北省,不仅被人为挖掉了北京和天津这两个大窟窿,在水资源分配,交通,建设等方面一直被京津抽血,为国家做出了贡献,而在全国的资源分配中又得不到任何的倾斜补偿,所以才会发展到今天的局面。

 

尤其是在高等教育资源方面,河北的教育发展滞后问题早就存在,而北京有80多所高校,天津也有四十多所,早就应该动用中央意志,将其中的一部分整体迁出来给河北。


北京集中了相当多的高校资源

(来源:海疆论坛)

 

北京和天津的各类教育资源,应该拿出来给整个京津冀地区共享。将来张家口,保定和承德的高考考生,应该也能和北京和天津的考生享受一样的分数线和相似的教育资源投入。

 

如果我半年前这样说,可能没人会当回事,但如果我半年前跟人说清华大学会搬到河北去,也可能被送进精神病院。但现在“清华北大变身雄大雄二”的消息都已经见诸报端,也并没见谁出来反对。

 

而随着雄安新区的消息落地,最近各种“哪些大学会搬到雄安新区”的小道消息也是满天飞,至于具体应该哪些学校去哪些学校留,陈大夫无意置喙,但我的建议是,搬过去的大学越多越好,越彻底越好。


雄安新区能否
成为河北大学生的福音?


借助强大的中央意志,雄安新区今后的发展肯定会站在一个相当高的起点上。

 

但这个新区能否真的能搞成,是否能能够如中央所愿,像深圳特区和浦东新区一样不仅自身建成全国最繁荣的经济文化中心,还能够将发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辐射到全国,却还要看后面的持续运营给不给力。

 

作为一个“千年大计”的新区特区,一定不是全靠行政力的强制就能搞成的,你能把马牵到水边,却没法强按马头让它喝水。


雄安新区靠近华北平原上罕见的湖泊——白洋淀

(来源:观察者网)

 

你能够靠一纸命令把清华北大等一众高校搬迁到雄安,但没法光靠强制力量保证搬过去以后清华北大能够在雄安呆的安心,其学术水平不因为搬迁而下降,反而能因此受益。

 

从历史经验看来,一个地区想要在短时间内从一张白纸变成欣欣向荣,一定是其在规划或执行过程中,解决了国家发展过程中某些方面根本性的矛盾。

 

深圳特区的成功,就是解决了坚持社会主义和经济对外开放能否共存的问题,而其成功经验也在90年代被以“坚决搞市场经济改革”的中央意志迅速复制到全国;

 

而浦东新区的成功,则是给全国其他城市提供了怎样通过房地产发展,在现有城市布局下凭空建设一块新城的经验。

 

而靠复制浦东的经验,全国几乎所有像样的城市都开始学会了靠农田变城市,生地变熟地,政府赚的盆满钵满同时城市基础建设水平大发展的有中国特色地产经济学模式。


深圳特区的成功,实际上是改革开放政策的成功

(来源:新浪新闻)

 

而与深圳同时设立的珠海,汕头等其余几个经济特区,以及十年前也闹出了不小的动静的天津滨海新区,则基本只是在现有的制度框架内打转转,没法给全国贡献什么有意义的治理经验,最终的发展不尽如人意也就不奇怪了。

 

有不少人认为雄安新区的地理位置不够好,位于河北腹地,自然条件又没法发展大规模的工业,所以很难成功。

 

但我觉得,既然中央给雄安新区的定位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培养创新驱动发展引擎”,只要能够真正从要率先迁到雄安的这些高校及高科技企业的痛点和需求出发,大胆在新区试验新的制度,雄安新区完全是有可能建成深圳之外又一个高科技及教育产业乐土的。



 

就举几个比较明显的例子,现在国内高校想要引进外国优秀师资力量难度很大,中国在外籍人员的永久居留方面的政策非常紧,“中国绿卡”每年才发700多张,被称为“全世界最难拿”

 

是否能在雄安新区试验大幅放宽外国高学历人才在中国居留工作的政策,降低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引进外籍人才的门槛?

 

中国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一向在世界上风评不好,许多高新技术企业不敢在中国搞研发,怕一不小心就被抄袭盗用。

 

能否在雄安新区设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实行一套和国际接轨的高标准知识产权法律体系?

 

雄安新区从一开始就严打炒房的措施深得人心

(来源:央视新闻)


目前北上广的高房价和高生活成本,扼杀了不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的冲动,却养肥了一大片炒房族。

 

在雄安新区,能否真正实施以廉租房和公共住宅为主的新加坡式城市化路子,彻底贯彻“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

 

目前有相当多的国外优秀教育机构,特别是欧美的优秀高校想要来中国建分校,挖掘中国教育市场的大蛋糕,但苦于政策限制进不来,能否在雄安新区内,对这方面的政策大幅放宽?

 

大学去行政化喊了十几年,但相关的所有尝试,包括朱清时院士的南科大都无一不遭遇失败。


在雄安新区的高校里,能不能率先实现大学的自主招生和自主办学,政府不要再插手学校的具体事务?


朱清时校长在南科大的去行政化改革最终难言成功

(来源:深圳新闻网)

 

不少高校和高新技术企业在研究过程中,都不得不频繁地使用翻墙工具上网,不仅网速慢而且不够安全,还经常会出各种问题断网。

 

能否在雄安新区范围内,铺设全部不设墙的高速网络?这样也并不会造成什么严重的负面影响,还能显著提高高校研究和学习的效率。

 

如果没有真正有吸引力的政策倾斜,河北的各方面环境都很难保证雄安新区的持续发展。雄安新区的发展能否成功,取决于中央将给予多大力度的支持。

 

正因为目前雄安新区还是一张白纸,才能够突破现有路径的束缚,解放思想从零开始打造一套适合教育产业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法律,行政,乃至金融,网络体系。


对于搞学术的人来说,没法翻墙的日子简直不可想象

(来源:新浪微博)

 

还有一点很重要的是,这些高校迁到河北去,怎样能够让河北的高校,河北的大学生也能从这些高水平教育资源里受益,从而实现地方和高校的正向反馈双向促进。

 

能否在雄安新区的规划中,把一批河北的高校和迁到雄安的北京高校进行捆绑和整合,让河北的大学生也能沾上光。

 

这样在高校搬迁的过程中,地方才能在各方面提供足够的支持,让这些高校在河北能落地,能扎根,能繁荣生长。

 

而不要重蹈上世纪末建立的“廊坊东方大学城”开始红红火火,但缺乏后续的配套支持,导致现今学校纷纷搬离最终烂尾的覆辙。


廊坊的东方大学城经历十几年发展,最终几乎成了烂尾工程

(来源:新浪博客)

 

也希望河北的大学生们能够真正能够从这次国家战略规划的重大调整中受益,在自己的家乡建设出一座新的高水平中心城市,在其中安居乐业,享受到和北京天津同龄人一样的升学和就业机会。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请点击



学会这些心理学知识,能让你瞬间俘获TA的心


大学里那么多异性,你为什么到现在还是单身?


为什么中国大学生那么害怕体测? | 大学声调查


点击 “阅读原文”,了解大学学业生活秘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