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深挖内幕的 2018-05-30



不少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的心里面都有一个去大学当老师的梦。

 

在他们看来,高校天生比一般企业有更高的可信度,会更珍视自身的声誉,不大可能去骗自己一个穷学生。

 

但我们发现,有部分高校利用了学生的这种信任,故意在招聘过程中给学生挖好坑等着他们跳,然后通过收违约金的方式从中获利甚丰。



靠收违约金

每年能赚几十万


近日,有知情者向陈大夫爆料,反映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在教职工招聘过程中存在故意坑害学生求职者的问题。

 

这所学校大家可能还有印象,这就是前段时间被曝光,规定男女生开房就要被开除的那所民办本科高校。

 

(延伸阅读:《开房就被开除?我怕是读了个朝鲜高校吧 !》)

 

(来源:百度百科)


爆料人告诉我们,这所高校多年以来在教职工招聘的过程中,故意利用法律和程序上的漏洞,通过扣押学生文凭毕业证,逼学生交违约金并从中赚钱。

 

据他表示,齐工程学院在招聘时,虽然对外公布的每个专业只招1-2人,但实际上往往大门敞开,多招比实际需求几倍的人。

 

如果你按约定去该校报到,则会以“查验文凭真伪”的名义让你上交自己的学历证书,但交上去以后就各种推脱扯皮不还给你了。

 

该校的风格极其彪悍,创始人兼院长曹勇安在校内一手遮天,管年轻教师比管学生的规章还要严格,还有各种奇奇怪怪故意刁难人的奇葩管理制度。


曹勇安院长

(来源: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官网)


澎湃新闻一周前曾刚报道了这所高校:

 

包括该校多名前常务副院长在内的十几名已离职教师及干部(其中包括多名前常务副院长),不仅本人被禁止进入学校,而且被院长称为“颠覆分子”,照片贴在门卫室墙上示众。

 

曾担任该学院附属的东亚技职校党总支书记兼常务副校长的翟女士,因与学校出现劳动纠纷,直接被扔到宿舍当管理员,工资为每月1270元。


校门口张贴的“颠覆分子”照片

(来源:澎湃新闻)

 

在这样与正常高校迥异,也远远出乎那些本来怀着一颗教书育人理想来到东北的学生意料的环境下,大部分应聘毕业生在入职一年之内都会被迫选择离职。

 

这时他们就会拿出学校的规章制度文件来告诉你,合同期未满提前辞职是要赔钱的。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招聘聘用管理办法》中写明,教职员工在因个人原因辞职时,必须每提前一年就赔给学校一个月工资的违约金。



根据曾任该校人事处处长多年的另一名知情人表示,该校与新入职研究生签订的合同都是期限五年,他经手的教师辞职案子基本都是最终赔了一两万。

 

如果你选择支付违约金,交钱时不会给你任何收据或证明。都是在财务处交钱,然后电话通知档案室和人事处,这样你才能拿回自己的学历证明及档案。

 

由于该校在网络上负面报道不断,也有不少校招时签了就业协议的学生,在报到前了解到相关的情况而反悔,拒绝去该校报到或虽然报到但拒绝签合同。

 

他们也都被要求缴纳3000-5000元不等的违约金,否则就没法拿回自己的就业协议等相关文件,也没法找下一份工作。


该校前任人事处长的叙述

 

反正只要你在校招时和这所学校签了约,你就相当于握在他们手里了,怎么也得从你身上榨点油水出来。

 

爆料人表示,他曾亲眼看到该校派出去进行巡回校招的老师回去以后,拿着一把简历和就业协议得意洋洋地公开说:“这趟出差又赚了30多万”。

 

据估计,该校这些年来靠违约金收入总数至少几百万元,具体数字恐怕只有曹院长自己才清楚。

 

也曾有招来的研究生因为违约金的问题去政府上访,但最终学校并未受到任何处罚,证件该扣还是扣,违约金该收还是收。

 

这所高校目前

还在进行全国巡回校招

 

我们就这个问题专门找到了专业法律人士进行咨询,对方表示:

 

如果双方的合同或协议中已经写明了违约金的条款,则学生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付诸仲裁,会被酌情判处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但金额一般不大就几千元。

 

扣押就职者学历证明的做法是典型的违法行为,任何就业单位都没有权利这么做。

 

事实上,上面“不交违约金就不给毕业证”的套路,只要平时经常关注实习就业类话题的同学可能都不陌生。


(来源:中国青年报)


每年就业季都会有不少类似的新闻,乃至不少赫赫有名的大企业也有过类似的黑历史。

 

去年五月,我们还专门关注过酷派校招单方面解约风波:

 

(延伸阅读:《酷派毕业前夕解约300余名应届毕业生:大学校招应该建立黑名单制度》

 

但正规本科高校也会采用这样赤裸裸的方式创收,陈大夫这些年还是第一次听说。


对于不少毕业生就业至关重要的三方协议

(来源:网易教育)


我们又采访了多名今年大四及正在读研的同学,几乎所有受访同学都表示,当就业单位是高校时,会比对企业更加信任。

 

但现在就正有人在利用这种信任,设置陷阱让急于求职的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往里跳。

 

我们稍微上网搜了一下,发现这所高校去年和今年还在重庆师范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吉林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进行了校招。


(来源:相关高校官网)

 

对于我们得到的相关情况,我们根据学校官网上的电话号码找到了该校工作人员进行求证。

 

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自己不清楚相关情况,并称曹勇安院长不方便接受我们的采访,并拒绝向我们提供学校人事部门的联系方式。

 

希望同学们对这样的招聘单位提高警惕,同时也希望相关高校、招聘平台能够本着对学生权益负责的精神,加强对组织校招单位资格的监管和审核。

 

大学生就业

千万不要稀里糊涂签东西


平心而论,虽然这所高校的种种做法足以让人颠覆三观,但被套路的学生很多在求职过程中确实不够谨慎。

 

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不清楚,自己在就业过程中签的各种文件,包括但不限于实习协议、就业意向书、就业协议书(三方协议)、劳动合同,都是有法律效力的。

 

如果其中有不利于你的条款,而你稀里糊涂地签了,那很大可能责任会在你这边。除非这些条款明显违法。


校招全国宣讲是企业塑造形象的好助手

(来源:南京大学官网)


但据某位参与过高校校招的老师表示,不少同学在对待就业问题时心大得很,签协议感觉像总统签文件,连看都不带看一遍就敢拿笔,还得别人提醒才想起去瞅瞅自己要签的是啥。

 

这种态度让我想起电影《社交网络》里facebook的联合创始人爱德华多.萨福林的一句话:“我当时不知道,我正在签下自己的死亡判决书”。

 

毕业生求职就业时想要不被坑,首先是一定要对自己将来的单位做好背景调查。

 

在投简历前,需要上网搜一下就业意向单位的大体情况及风评。

 

在基本确定打算去某个单位前,还要再对其进行一轮仔细的调查,各种外部内部渠道,只要你能接触到都要用上。

 

同时多了解相关的法律规定,了解自己作为劳动者有怎样的权利和义务。


该校官宣都是这样的风格

(来源:知乎)


其次,签任何东西之前都要做到对里面的所有条款百分百理解。

 

对于就业相关的文件,发现其中有任何你不能完全理解的条款时,一定要要求对方进行详细解释,并酌情对这种解释进行录音、拍照等方式进行留证。

 

对于工作后的薪酬、工作条件、转正标准及待遇等问题必须要都搞明白。


(来源:IDG资本官博)


看到协议中有“按照公司/学校规章制度办理”之类的文字,一定要较个真,去搞清楚这规章制度实际上是什么。

 

像齐工程学院“每提前一年辞职就要赔一个月工资”的规定,文件本身就只掌握在学校人事部门内部不外传,只有需要敲竹杠时才被拿出来,不少教师根本不清楚其存在。

 

如果不是爆料人中包括曾负责全校人事工作多年的老师,可能这样的内幕许多年都很难被揭出来。


 

另外,我们要再次呼吁,国内的一流高校应该尽快建立一份校际共享的“校招黑名单”。

 

据我们了解,清华等多所高校之前就有企业对本校的学生违约后,三年之内不准再来招生的成文或不成文规定。

 

这种集体共享的“黑名单制度“不必要强制,更多的是一个高校就业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分享制度。

 

不用纠结哪些高校算一流,只要学校觉得自己水平够,你对自己学生的就业前途足够重视就可以自愿加入。


目前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

不能给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


避免这样坑学生坑了十几年的用人单位,还能继续钻法律和制度的空子,堂而皇之地全国校招,不要再让自己的学生继续吃哑巴亏。

 

毕竟对学生的前途负责,应该是一所一流大学责无旁贷的事。分享给学生的一点信息,就意味着许多同学在迈向社会的第一步上避免踏坑。


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说说。


想了解更多有意思大学故事
请点击



长江学者沈阳涉嫌性侵案,我们还能等到真相吗?


你打算什么时候来睡我? | 大学声夜电台


为什么许多学生会在大学里受尽导师的剥削?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大学讲座机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