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评论 | 让网络算命无立足之地

付彪 中国信息安全 2023-06-26

扫码订阅《中国信息安全》

邮发代号 2-786

征订热线:010-82341063


近年来,互联网上悄然流行起网络算命,像人工智能看面相、专业软件看指纹、手机App判断星座运势等等,甚至还有一些平台、个人以此为噱头引流,打造小有名气的“网红”。据媒体报道,网络算命方式多种多样,收费普遍偏高,多在千元以上,有的甚至半小时咨询收费高达上万元。此外,还有价格不菲的所谓“消灾物品”,其定价也远超市场同类产品。无论是借助人工智能看面相、专业软件看指纹,还是通过手机App判断星座运势等,网络算命的内核都是封建迷信。因其打着科学的旗号、宣扬技术的加持,往往更具有欺骗性、迷惑性,潜在危害不容小觑。据媒体调查,网络算命已形成固定套路和专门话术,最终目的是“算钱”,且催生出一条分工专业的产业链,其中包括营销、中介、客服等多种角色。除了骗取钱财,网络算命还存在泄露个人隐私的风险。常见的网络算命通常需要提供姓名、出生日期、个人照片甚至身份证号等个人隐私信息,如果商家和个人收集这些信息并出售给不法分子,那么还会滋生诈骗等犯罪的风险,因此,必须对网络算命时刻保持警惕。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禁止利用迷信活动,扰乱社会秩序、损害他人身体健康。《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联网安全保护管理办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规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制作、复制和传播宣扬封建迷信。有关部门在2023年“清朗”系列专项行动中也明确要求,加大封建迷信和不良现象的整治力度,持续清理鼓吹炒作封建迷信陋习的帖文、视频信息,处置提供算命、占卜违规服务等问题。网络算命的违法属性非常明显。尽管相关整治行动在不断推进,但总体而言,还存在一些难点和痛点。比如在监管执法过程中,执法人员往往面临违法主体追溯难、电子证据收集固定难、电子数据审查难等,有些甚至超越了基层执法人员的知识范围。在交易方面,一些不法商家往往通过红包、转账或打赏等方式进行,以规避相关部门监管。对此,有必要给网络算命套紧法治“紧箍”,让其从网络空间彻底消失。整治网络算命乱象,既需要相关平台加强自身建设,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守好内容监管“第一扇门”,秉持“谁发布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严把内容审核关,强化网上搜索与监控,对违规内容严格采取删除、屏蔽、断链等技术措施及时阻止,从源头上堵住封建迷信内容传播的漏洞;也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建立对有害信息发布和传播者的追责机制,不断完善务实管用的监管执法举措,并通过典型案例、提供科学便利的公共心理咨询服务等形式,帮助社会大众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文明素养,破除封建迷信思想;还需要每个人自觉抵制迷信行为,在遭遇现实挫折时,切莫通过所谓“算命”寻求精神慰藉。

(来源:法治日报)





《中国安全信息》杂志倾力推荐

“企业成长计划”

点击下图 了解详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