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感动交通 | 从海军陆战队员到救助艇长,他风雨中的守护神!

2017-04-01 周献恩 潘永德 中国交通报

 
 

    在珠江口河海交接的喇叭口上,分布着万山群岛等众多岛屿。

 

    这里是珠江口重要的水上航道,交通繁忙,每天航行的船舶流量达4000艘次。随着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开工建设,这里的水上安全风险大幅提高。这里的岛民大多以捕鱼为生,每遇到台风肆虐、风暴横行,只能祈求神灵保佑。

 

    这一切,都因2010年2月一艘红色救助艇的进驻,而出现根本性的转变。这艘救助艇弥补了珠江口沿海浅水区域快速救助力量的不足,让群岛上的渔民和来往船舶更安心。其领头人就是原海军陆战队员、“华英382”救助艇艇长李国伟。为了在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救得下来”,多年来,他发起了一次次“冲锋”。

 

李国伟与同事们救助船员。南海救助局 供图

 

一次次风口浪尖救人

 

    为了使救助更有效,南海救助局积极推动站点前移。自2010年起,“华英382”艇就开始驻守桂山岛,负责珠江口核心区即桂山岛周边40海里扇形区域的近海浅水人命救助任务。

 

    “每一次救助回来,虽然累,但打心眼里感到自豪!”在南海救助局广州基地桂山救助站办公室,李国伟说,每一次救助都像一次“冲锋”,尽管饥肠辘辘、精疲力尽,但心里总是美滋滋的:“我们的小艇又发挥了作用,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奋力一搏,换来的是岛民和来往船员发自内心的感激。桂山岛的办公室墙上挂满了锦旗,每一面锦旗背后都有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其中,一面“神舟雄风、为民解难”的锦旗引人注目。

 

    2014年12月4日5时23分,天还未亮,救助站接到紧急通知:货船“东运989”号从深圳开往珠海途中,在桂山岛西北约9海里处遭遇大风沉没,船上5人弃船乘救生艇逃生。海上巨浪滔天,5人随时可能被吞没。

 

    19分钟后,“华英382”救助艇紧急出动。当时强冷空气南下,风级达9级,浪高3至4米,汹涌的浪涛扑面而来,被称为“海上不倒翁”的“华英382”艇剧烈摇晃。

 

    面对险情,李国伟和其他两名船员迅速商定两套搜寻方案:一是向北顶风浪航行后,沿估计漂移轨迹搜寻;二是横风浪向西航行后,再沿估计漂移轨迹搜寻。如果按第二方案,意味着救助艇将遭遇剧烈颠簸而存在极高风险,船员们将承受巨大压力。

 

    为确保救助成功,与上级确认后,李国伟决定采取第二方案。顶着横风横浪,小艇的航行异常艰难,一个接一个的巨浪,使小艇横摇接近40度,海水不时盖过整个小艇,远远望去就像一艘“潜水艇”。

 

    几经努力,李国伟等人终于找到遇险船员。李国伟谨慎地操控着小艇,抓住时机将5名遇险船员逐个接上救助艇。经过4个多小时的漂移和惊吓,遇险船员腿部已麻木无力,有的只能被抱送至救助艇上。后来,为表达谢意,获救船员的船公司负责人特意赶到桂山岛,给救助站送来锦旗。

 

    就这样,为了岛民和来往船员的安危,李国伟带领着两名同事,顶着狂风巨浪,克服眩晕呕吐,发起一次又一次“冲锋”,救人于危难中。

 

    2011年4月18日,“华英382”艇飞驰在海面上与死神赛跑,冒着风浪将一名心脏病发作的渔民紧急运送至珠海接受治疗。“只要晚来十分钟,病人将无法救治!”事后主治医生说。

 

    2013年11月8日,巴拿马籍散货船“RAFFLES”号上一名船员粉碎性骨折,情况危急。又是李国伟驾驶着“华英382”艇冒着八九级大风赶赴现场救助。事后才发现,救助艇上6根护栏和报务机天线均被狂风巨浪打断……作为艇长,救助现场总能看到他沉着冷静、指挥若定的身影。

 

    据统计,进驻桂山岛7年多来,李国伟带领队员们共出动救助216次,成功救助59艘遇险船舶和372名遇险人员,成为渔民心目中的“守护神”,被当地百姓赞为“海上蜘蛛侠”。

 

缠着纱布领奖

 

    李国伟,曾经的海军陆战队员,退伍后就加入了救助队伍,而此前他从未有过驾船经历。加上华英系列救助艇是从国外引进,对李国伟来说,一切都是从零开始。在岗前培训时,李国伟就暗下决心:必须在最短时间内吃透这艘救助艇。于是,短短几个月,他就把水文、气象、海图作业等知识牢记在心,并娴熟地掌握了华英艇操艇技术。

 

    “要实现有效、科学救助,光有勇气和拼搏精神远远不够,还要掌握过硬的救助知识和技能,才能关键时刻‘冲得上去,救得下来’。”李国伟说,为了这个目标,他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相关知识,不断提高救助技术水平和个人综合素质。

 

    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他的驾驶技术和救助技能突飞猛进。

 

    他通过参加各种技能大赛来磨练自己。2007年8月,为迎接广东省首届“海员杯”船舶水手技能大赛,李国伟参加了南海救助局组织的集训。其间,他加班加点训练,在撇缆绳训练时,由于他人操作失误,撇缆头重重打在了李国伟的头上,顿时鲜血直流,头部缝了四针。但为了取得好成绩,他稍事休息就出院继续参加训练。

 

    最终,李国伟和其他4名队员代表南海救助局在13个航海单位、65名选手参与的角逐中,取得团体总分第二、个人总成绩第二、单项撇缆第三的好成绩。站在领奖台上,他的头上还缠着纱布。

 

    就是凭着这股冲劲,他练就了过硬的本领,在南海救助局及广东省组织的技能比赛中,多次获得前三名,并荣获“广东省技术能手”“救捞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海员”“救捞标兵”“最美南海救助人”等多项荣誉称号。

 

    不仅如此,他还将这股冲劲延伸到对船员的管理训练中。

 

    “每周都会按照训练大纲展开不同科目的训练。风浪大时就训练操艇、靠船等科目,天气好时就在陆地上开展体能、技能训练,磨练团队‘人船合一’的本领。”李国伟说。

 

    采访期间,记者特意登上这艘只有14米长、被称为“不倒翁”的华英系列救助艇。尽管当时海面风平浪静,华英艇还是摇摆得很厉害,人在船上已有很强的晕船感。难以想象狂风巨浪时,他们在华英艇上是怎样保持清醒,并实现精准操作快速救人的。

 

    在大风浪中救助,必须克服航行、操纵的困难,还要面对救助作业中诸多难以想象的难题。比如靠船救人时,两船都在跳动,如何抓住稍纵即逝的几秒钟时间来救人?在靠大船时,如何防止小艇被卷进大船的螺旋桨里?这些都是李国伟时常思考的问题。在总结分析后,他搭建起了一整套救助操作规程,让大家遵守,并在日常训练中进一步固化。

 

    “碰到问题不可怕,就怕你不想问题!”李国伟说。

 

救助人才是守护神

 

    “我跟他就像兄弟一样,只要叫我去参与救助,我没说过一个不字。”见到记者,广州基地在桂山成立的海上救助志愿队队长张容添说,多年来,他始终作为志愿者随李国伟的华英艇出海救人。如今,以张容添为首的这支志愿者队伍已有16名成员,并成为桂山救助站的义务宣传员。

 

    然而,2010年2月9日,救助站刚进驻桂山岛时,可不是这样的景象。

 

    记者了解到,进驻桂山岛后,为了尽快让岛民了解救助站的工作性质和联系方式,李国伟和同事们挨家挨户进行宣传。然而,他们总会遇到渔民的白眼:“你们这是咒我呀!”在不少渔民眼里,海神才是他们的守护神,根本不相信救助宣传。

 

    面对岛民的不理解,李国伟带领船员一方面继续耐心地解释走访,另一方面,用一次次的成功救助让岛民相信:救助人才是守护神!

 

    “那次死里逃生,没有他们我就惨了!此后我就加入了海上救助志愿队。”桂山村民兵班长李桂全说,2010年3月18日晚,他在万山岛参加政府组织的消防演习中不慎从二楼摔下,鼻梁被摔断,伤情严重,而岛上医疗条件有限,必须到珠海接受救治。晚上的海面一片漆黑、大雾弥漫,到珠海的客船早已停航,是李国伟的救助艇冒着危险把他送到珠海,李桂全才转危为安。

 

    “他们进驻桂山岛之后,不管条件多恶劣,只要一个电话,他们都会把危重病人送去抢救。身为医生,我对他们充满了感激。”桂山中心医院护士长周国兰表示,桂山岛上的医疗条件非常有限,进出岛的客船航班也很少,以前每年都有病人因抢救不及时而逝去。

 

    如今,渔民争着向李国伟索要联系方式,桂山救助站的值班电话被贴在了渔船驾驶台的显眼位置,更被放在了岛民电话本里的重要位置。

 

    “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默默奉献,无怨无悔。在珠江口繁忙的水域,李国伟和他的救助艇随时准备着发起新的“冲锋”,丰富和升华着“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救捞精神。


 


大家都在看


快来投票!推选2016年感动交通十大年度人物


感动交通 | 我国仅有两名这样的女机长,她就是其中之一!


 

感动交通 | 东海救101轮:祖国委以重任就义无反顾!


感动交通 | “定海神针”戴长根:渔民子弟,救捞功臣!



责编/吴倩           审核/田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