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怒撕火车票欠妥,但何至进退两难?

2017-12-09 中国交通报


近日,一则“撕火车票”新闻引发热议。一位浙江嘉兴的乘客错过了检票进站时间,按照规定,火车开车后无法退票,只能办理改签,而这位乘客认为可改签的时间又不理想,一气之下将车票撕掉丢弃。当他冷静下来想再买当天另一趟车的火车票时,系统却提示“行程冲突”,无法购买,只能改签。但若要改签,又必须持有原车票,于是他又从垃圾桶里找回碎车票,拼凑后办理了改签。(新闻背景详见:乘客没赶上火车退票不成把票撕了,结果“悲剧”了

因没赶上火车怒撕票,然后又要当天改签,无疑是比较极端的个例。先不说撕掉火车票随意丢弃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更何况火车票不仅是乘客的乘车凭证,也是旅客与铁路运输企业之间建立的一纸运输合同,旅客持票时起,运输合同即成立。单方撕毁合同,显然是一种不理智行为。在联网售票和实名制售票实行之前,如果乘客无法出示车票,当然无法证明自己与运输企业建立的合同关系,无法改签和退票当在情理之中。


不过,在铁路客票实名制售票、乘车早已普及的今天,车票是否仍然是乘客和铁路运输企业唯一的运输合同,也要另当别论。我国铁路客票实名制自2012年1月实施至今已近6年,日趋成熟实名制网络经受了数个春运、暑运的考验,乘客持票乘车,至少要经过进站安检验票、上车前检票验票、车上乘务员验票、到站出站验票四次验票过程。这些验票数据联网,完全可以确定这张已经购买的车票是否已被使用。

同一天、同一车次、同一身份信息不可以购买两张车票,已购票的乘车时间内,不能再购买其他车票,否则将视为“行程冲突”。之所以要设置行程冲突,铁路运输企业给出的解释是为了防止他人利用身份信息在网上囤票倒票。不过,若按照严格的实名制售票和严格的查验车票程序,网上囤票倒票操作起来恐怕也没那么容易。

“撕票”消息一出,网上出现各类调侃吐槽。热心网友介绍诸如“开车后无法退票”的中国特色铁路“冷知识”;铁路运输企业提醒大家妥善保管车票。

若对消费者足够友好,必然会设身处地提供最大的便利,无需太多的说明和也不需要那么多“冷知识”。从这个角度看,过多的“冷知识”、过多需要被提醒的事项,也从一个侧面暴露出现行铁路运输服务机制还有值得提升改进的空间。

在刚刚闭幕的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谷歌CEO桑达尔·皮查伊表示,现在是人来适应电脑,未来是电脑适应人。这一观点也为交通运输服务机制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一切以人为中心”将成为未来运输服务发展的核心,今天乘客适应的是运输企业的服务机制,而未来趋势应是运输企业通过个性化服务不断满足乘客的需求,至少不会因为撕毁(更多是不慎丢失)一张小小的车票而陷入一种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

大家都在看


2017年感动交通年度人物推选活动启动!


观点 | 一位副县长眼中的交通强国


热点 | 空姐“偷吃”飞机餐被停飞引热议,航空公司再回应


观点 | 国家发改委张国华院长谈如何建设交通强国


盘点2017交通行业十大热点事件!



责编/吴倩      审核/田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