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定思痛!上海学界发表重磅文章,反思新冠疫情中暴露的十大问题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中国科学杂志社 Author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上了沉重一课。在这次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中,强大的国家治理体系的制度优势,如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坚持全国一盘棋思想,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等,得到了充分展示,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全球所赞叹。
同时,这次疫情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短板,倒逼上下深刻反思。痛定思痛,亡羊补牢,认识到这些问题和短板,进行进一步思考和研究,是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建设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国家重大公共卫生疫情向公众报告不够及时有度,初期科学防控预案缺乏; 应急响应机制难以应对威胁人民健康的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医疗供给和战略储备不足; 疫情发生后“次生灾害”研判和应对体系有待加强; 科技创新成果基于临床问题导向的针对性不强,数据共享及转化应用渠道不通畅,缺乏相关安全等级实验室;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暴露出的一些干部专业化能力不足及缺乏循证决策能力的短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舆情应对和舆论引导能力存在较大缺陷; 生态文明理念缺位,野生动物市场监管乏力; 民众的公民素质和科学素养亟待提升。
文章提出,要全面梳理和提升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系统在国家卫生体系中的功能定位,加大各级财政投入,大力提高并持续保障公共卫生职业相关人群的待遇和地位,加大各级特别是基层公共卫生和疾病预防控制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和队伍建设。
文章认为,要尽快成立国家级和省级重大公共卫生安全应急高级专家委员会,加强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案研究,在“内部知情期”制定科学合理的防控预案,并及时向公众公开;加强传染性疾病专科医院建设,采用“平战结合”模式,在综合性医疗机构中设置感染性疾病专科;加快突发新发传染性疾病检测的关键技术研发,规范技术下沉到有条件医疗机构的应急流程。
在科技创新方面,文章呼吁国家要加强整体布局,建立重大传染病国家实验室,负责管理和实施“传染病重大专项科技计划”,在各省市建立国家实验室分部,全面开展传染病流行病学、预防、药物和疫苗研发;在高水平医学院、研究所布局建立若干BSL-3级实验室;建立国家大健康(ONE HEALTH)基础研究大科学设施,加大人畜共患病、环境与健康等的研究力度。
文章还建议,尽快建成国家公共卫生应急储备中心,并在区域节点城市建设区域储备分中心;组织相关领域专家进行研判,构建高效务实的次生灾害应对体系;建立应急任务启动标准化流程,提高政府部门专业化程度、循证决策能力和舆情应对能力,提升各级政府处理急难险重任务的整体能力;大力开展公民应急知识普及和公民意识教育,倡导生态文明理念;尽快完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加速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尽快完善生物安全相关法律和政策,将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等。
回顾这一过程, 我们认为, 在疫情发生的萌芽阶段, 地方政府在面对可能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大传染病, 尤其是未知传染病疫情时应该及时倾听和回应专家意见, 并合理合情地向公众报告, 赋予公众知情权, 既防止造成恐慌, 也强化公众的警觉和自我防护意识。
第四,全国大多数地区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少, 公共卫生在体系(软、硬件)建设层面的投入低, 公共卫生人才流失严重, 队伍建设亟待加强[5]。从公卫人员配备数量上看, 中国CDC只有大约2100名员工, 对比只有中国人口四分之一的美国CDC的24000名员工差距明显[6]。不仅人员数量上有差距, 目前公卫人才队伍中明显缺乏具有医学、公共卫生、信息学和法律等多重背景的复合型卫生人才。高层次公卫人才培养乏力, 现有的人才评价体系中公卫人才很难脱颖而出, 高端的公共卫生人才流失严重。由于预防医学等公共卫生专业毕业生的待遇普遍不高、公共卫生人员职称晋升相对困难、成就感和社会地位较低。
此外, 地区主要领导是公共卫生事件中的指挥主体, 在公共卫生事件萌芽阶段的早期判断与应对上, 极为需要第一时间组织专家团队提供决策建议(而不是一味等中央专家组的意见以及疫情的国家正式发布)。武汉作为国内临床医疗、公共卫生及病毒研究最豪华的专业阵容所在地, 此次专业团队在当地政府早期疫情判断及应对决策过程中的作用似乎没有得到最大发挥, 是需要深入思考与反省的。
2 对策和建议
前瞻布局一批重大突发传染病专项研究, 开展传染病发生、发现、确定的系统性整合式联合攻关, 加强地区间公共卫生防治体系的研究成果交流和推广; 建立快速药物筛查系统, 有方向性的开展药物和疫苗研发。以“大健康理念”为导向, 建立国家大健康(ONE HEALTH)基础研究大科学设施, 加强人畜共患病、环境与健康等的研究力度, 加强与世界各国和WHO,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 OIE)等国际组织的合作, 建立更加紧密和有效的国际合作机制, 通过跨部门、多学科和全球范围内通力合作, 提高人类、动物和环境的整体健康。
3 结语
参考文献[1]Novel 2019 coronavirus genome (2020-01-11). http://virological.org/t/novel-2019-coronavirus-genome/319. [2020-02-16]. Google Scholar[2]Cohen J. Chinese researchers reveal draft genome of virus implicated in Wuhan pneumonia outbreak. Science, 2020, doi: 10.1126/science.aba8829. Google Scholar[3]Li Q, Guan X, Wu P, et al. 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N Engl J Med, 2020,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4]Feng Z, Li W, Varma J K. Gaps remain in China’s ability to detect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despite advances since the onset of SARS and Avian Flu. Health Affairs, 2011, 30: 127-135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5]楚安娜, 许迎喜, 吕全军, 等. 中国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13, 27: 1–4. Google Scholar[6]http://www.myzaker.com/article/5e4220188e9f091f5425a353/. [2020-02-16]. Google Scholar[7]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传染病医院建设标准. 建标[2016]131号, 2016. Google Scholar[8]Zhu H, Lam T T Y, Smith D K, et al.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7N9 influenza viruses in China. Curr Opin Virol, 2016, 16: 106-113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9]Zhou P, Yang X L, Wang X G, et al. 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 BioRxiv, 2020, doi: 10.1101/2020.01.22.914952. Google Scholar[10]Xu X, Chen P, Wang J, et al. Evolution of the novel coronavirus from the ongoing Wuhan outbreak and modeling of its spike protein for risk of human transmission. Sci China Life Sci, 2020,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11]Parashar U D, Anderson L J. 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review and lessons of the 2003 outbreat. Int J Epidemiol, 2004, 33: 628–634. Google Scholar[12]Rio C, Guarner J. The 2009 Influenza A (H1N1) pandemic: what have we learned in the past 6 months. Trans Am Clin Climatol Assoc, 2010, 121: 128–140. Google Scholar[13]Ramadan N, Shaib H. 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 a review. Germs, 2019, 9: 35-42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14]Van Kerkhove M D, Bento A I, Mills H L, et al. A review of epidemiological parameters from Ebola outbreaks to inform early public health decision-making. Sci Data, 2015, 2: 150019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15]van de Beek D, Brouwer M C. 2016, the year of Zika virus. Nat Rev Neurol, 2017, 13: 69-70 CrossRef PubMed Google Scholar[16]Wu F, Zhao S, Yu B, et al. A new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human respiratory disease in China. Nature, 2020, CrossRefPubMed Google Scholar[17]梁慧刚, 黄翠, 马海霞, 等. 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与生物安全.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6, 31: 452–456. Google Scholar[18]高雅丽, 张思玮. 口罩告急: 医疗物资储备体系完善吗? 中国科学报. (2020-01-30). http://wap.sciencenet.cn/mobile.php?type=detail&id=435260&mobile=1. Google Scholar[19]樊大彧. 拼尽全力进一步降低新冠肺炎病死率. 北京青年报. (2020-02-10). https://3w.huanqiu.com/a/c4b13d/3wyIj04axhB?p=1&agt=8. Google Scholar[20]李六亿, 李洪山, 郭燕红, 等. 加强医院感染防控能力建设, 提升医院感染管理水平.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15, 14: 507–512. Google Scholar[21]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持续做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医发(2019)12号. 2019-03-29. Google Scholar[22]于双平, 姜晓舜, 王松俊. 美国的灾害救援应急医疗物资国家战略储备.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08, 3: 228–230, 238. Google Scholar[23]王平, 谢耘耕. 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的形成及演变机制研究. 现代传播, 2013, 3: 63–69. Google Scholar[24]马得勇, 孙梦欣. 新媒体时代政府公信力的决定因素——透明性、回应性抑或公关技巧? 公共管理学报, 2014, 11: 109–118, 147.Google Scholar[25]张勤. 网络舆情的生态治理与政府信任重塑. 中国行政管理, 2014, 04: 42–46. Google Scholar[26]金宁一. 野生动物与新发人兽共患病. 兽医导刊, 2007, 10: 21–24. Google Scholar[27]内森·沃尔夫. 病毒来袭: 如何应对下一场流行病的暴发. 杭州: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14. Google Scholar[28]Zhou P, Yang X, Wang X, et al. Discovery of a novel coronavirus associated with the recent pneumonia outbreak in humans and its potential bat origin. BioRxiv, 2020, doi: 10.1101/2020.01.22.914952. Google Scholar[29]童文莹. “预防-主动”型公共卫生应急模式的构建——基于SARS和A/H1N1应对的思考.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3, 15: 12–17. Google Scholar[30]http://www.most.gov.cn/gnwkjdt/201810/t20181011_142071.htm.[2020-02-16]. Google Scholar
大家都在看
救人未救己,武昌医院院长刘智明最后的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