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壮士浴血地四行仓库你去过了吗?馆内98件珍稀文物都和他有关
↑↑↑点击上方“上海静安”关注我们
随着电影《八佰》的热映,
这两天,位于苏州河北岸的
上海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成了不少市民和游客的
热门打卡地。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纪念馆内不少实物展品的文字说明上,都写着“俞建国先生提供”几字。
原来,当初筹办纪念馆时,主办单位曾多次向全球征集文物,但实物文物很少。2015年,上海知名收藏家、上海市光明律师事务所主任俞建国从他历经20余年收藏的3000余件抗战文物中,精选出与四行仓库抗战历史有关的珍稀文物98件,捐赠给纪念馆。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外观
俞建国透露,自己目前仍在搜集和四行仓库以及淞沪会战相关的历史文物,但收藏需要合适的时机、条件和耐心。“虽然这段历史的文物越来越稀少了,但仍然值得好好深挖。”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还原战斗场面
作战地图成侵华罪证
纪念馆还原战士写遗书场面
在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一楼,有一处仓库及周边建筑的复原模型。不少观众疑惑,为何一房一屋的形制和地理位置都复原得如此精细?说起来,这还多亏了俞建国捐赠的一张作战地图。
十多年前,俞建国通过日籍华裔收藏家,在一名日军上海特别陆战队调查科军官的后代手中,偶然购得了一张《上海海军特别陆战队调(查科)》1500:1比例的作战地图。
这张地图制作于1937年“8•13”事变前,详细描绘了闸北区的街坊、道路、居宅,还标记出了日本人控制的“公大一社宅”“俱乐部小”“公大二社”“新女”等保护性场所。纪念馆正是根据这张地图,制作了当年的城市建筑分布模型。
纪念馆根据俞建国捐赠的作战地图还原的建筑模型(顾杰 摄)
俞建国告诉记者,这几年,他在日本的收藏圈朋友已经很难将日军侵华文物带回中国。凡是带有文字的日军侵华史料,都会被日本海关收缴。“相对来说,钢盔等实物出境受到的限制比较少,日本人更在意文字的东西。”正因如此,俞建国得以从日本购得一批侵华日军物品,包括日军作战军号、在沪作战使用的野外帐篷和各种军用绑带。目前,这些侵华的实物证据都被展示在四行仓库纪念馆中。
“我捐赠这批文物,就是为了提醒人们铭记历史,勿忘抗战牺牲的勇士。”俞建国说。
原始电文还原中共抗战
纪念馆展示的当时报纸对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报道
在俞建国捐赠的文物中,大部分为书刊报纸等文献资料,这是他多年来从废品回收站、旧货市场等地的老熟人手中一点点淘来的。“因为收藏年头多了,圈子里凡是谁手上新收了什么货,基本都会告诉我一声。”
在这些史料中,俞建国觉得最珍贵的,是一份1937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布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原始通电文件。“这是当年共产党通过地下电台发往上海印刷的原始文件,是目前的仅见品。”
中共的救国纲领点燃了全民族的抗日烽火,也推动了全面抗战的高潮。当时,由茅盾、巴金等进步人士主办的《国闻周刊》,也在1937年10月4日推出战时特刊,大力宣传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这份珍贵的原件怎么到了俞建国的手里?大约在2002年,俞建国一位专门淘旧货的朋友告诉他,某家废品回收站里有一堆“有些年头”的书报资料,似乎有收藏价值。俞建国立即赶过去,蹲下身子“寻宝”,果然觅到了好东西,就是这件原始通电文件。从出处看,应该是来自旧上海的上海晨报社档案。
“我认为这件东西比较早,又是革命文物,也没有谈价格就花了2.5万元买下,当时专门收抗战文物的人不多,所以圈子里有东西都会找我,只要价格差不多我都收。”俞建国说。
在俞建国捐赠的文物中,还有12期《每日译报》原件,从1938年8月23日到9月3日,这12期报纸全文刊载了毛泽东撰写的《论持久战》。“《每日译报》是上海中共地下党出版的报刊,也是最早发表《论持久战》的报刊,实属珍贵和难得。”
废品中找回孤军亲笔签名
俞建国的捐赠中,还有一件特殊的当代“文物”。2012年,俞建国在逛上海旧货市场时,路过一个摆满旧杂志的摊位,他翻了翻没有什么感兴趣的物品。正要离开时,突然余光瞥到杂志堆一角摆着本灰蓝色封皮的笔记本,用透明塑料袋包着,封面写着“签到簿”三字。
出于常年收藏的敏感,他拆开包装仔细翻阅起来,一看吓了一跳:这本平平无奇的笔记本上,竟然有七位“四行孤军”以及谢晋元夫人凌维诚的亲笔签字!这七位孤军的名字分别是李锦堂、曹明志、王金珏、陈永生、齐从新、余长寿、张青轩。
留有孤军签名(右页)的“签到本”
“我读过谢晋元之子谢继民撰写的回忆录,对这些名字太熟悉了!”俞建国回忆说,这份名单上的签字是用钢笔写的,笔迹歪歪扭扭,很明显出自老人之手。在摊位前,俞建国故作镇定向摊主询价,“一百你拿走吧!”摊主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份资料的历史价值,这让俞建国喜出望外。
“当时随便一本旧杂志可能就要上千元,这本子反而是摊位上最便宜的。”俞建国说,现在八百壮士都去世了,他们留下的痕迹已经十分难觅,这份签字也就成了孤品。
除了签到簿,这份材料中还有一篇改了6遍的领导发言稿。后来俞建国才知道,这份文献是1985年9月2日八百壮士四行仓库勒石纪念揭幕仪式上,孤军中7名老兵与凌维诚受邀亲临现场而留下的。但由于当时没有保护意识,这份珍贵的历史资料被当成废品变卖。20多年后,俞建国又将其送还给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
“在上海,很多具有历史价值的纸质资料都被当成垃圾扔掉了,能流入旧货市场的已属幸运,如果没有回收,我们就永远看不到孤军的墨宝了,这是很可惜的。”俞建国说。
“四行仓库”文物值得深挖
“我对历史比较感兴趣,也是一位老党员,所以收藏革命文物很多,基本上从辛亥革命到新中国成立前都有。”俞建国告诉记者,由于四行仓库保卫战的时间范围很小,相关文物较为难觅,但并非没有深挖的空间。
比如,四行仓库守军奉命撤离后被租界当局滞留在胶州路兵营。当时,上海市民经常去看望孤军。
市民学生去军营探望时,谢晋元都会给他们题词勉励,少则四个字,多则一两句话。俞建国告诉记者,几年前,他曾在上海收藏市场上见到过一张谢晋元勉励学生的亲笔题词,但对方要价15万,他犹豫再三最终错过了。“据我所知,目前上海有两张这样的题词,花时间还是能找到的。”
四行仓库抗战纪念馆外墙(顾杰 摄)
看过《八佰》电影的观众都知道,当时曾有记者进入四行仓库拍摄照片和视频。俞建国的收藏中,就有一段当时拍摄的四行仓库守卫战的珍贵视频资料,约20分钟。视频里有士兵在仓库里打招呼、战斗过后在楼顶灭火,以及上海市民在苏州河边围观等场面。“这是我拜托老朋友从收藏的底片中拷贝来的,十分珍贵。”
此外,熟悉抗战史的观众可能知道,1937年,有一首名叫《歌八百壮士》的歌曲曾经唱响那个时代,这首歌由诗人桂涛声填词,作曲家夏汉兴谱曲,20世纪30年代的纪录电影《八百壮士》曾用此歌作主题歌。“这首歌曾由当时的歌唱家独唱并被录制成唱片,上海有人收藏了原始唱片,如果能挖掘下,将会是很珍贵的音像资料。”俞建国说。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海静安”微信
长按二维码下载
“上海静安”APP
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