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3年筹建!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今起对外开放→
在新闸路与大田路交会处,
静静地伫立着一座建造于1919年的
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建筑。
很多人在感叹百年建筑历史风貌
被完整保留下来的同时,
并不知道在1928年至1929年间,
这里见证了中共中央军委机关
开展军事斗争的早期实践与探索。
2020年8月,中央批复同意上海市
建设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
今天(5月10日)上午,历经三年筹建的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在静安区新闸路613弄正式开馆,向社会公众开放。
这也是全市“一馆五址”中首个正式开馆的场馆。
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周慧琳与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徐国安共同为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揭牌。
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严爱云向“军委四烈士”家属代表彭湃烈士之孙彭浩、杨殷烈士外孙女崔静薇和曾外孙女崔淑敏、邢士贞烈士侄孙邢双庆和邢红建赠送纪念品。
静安区委书记于勇在致辞中表示,静安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的核心区域,区内共有104处重要革命遗址遗迹。静安区将更加深入地挖掘好、保护好、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结合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奋力担当作为,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谢黎萍,上海警备区政治工作局副主任张旭伟,静安区委副书记、区长王华,静安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姜鸣等也出席了开馆活动。
作为上海市实施“党的诞生地发掘宣传工程”重点推进工程之一,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展览面积192平方米,以“风雨经远里,军史丰碑地”为主题,通过图文、实物、视频、音频等多种形式,讲述了中央军委自成立至1933年1月离开上海向苏区转移的近8年间的历史变迁,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军史上筚路蓝缕、披荆斩棘、波澜壮阔的伟大征程。
据纪念馆负责人葛尹介绍,纪念馆展出的文献资料中有近50%都以文物复制件的形式陈列展出,进一步增强了历史还原度。其中,一楼的展陈内容注重沿着历史脉络的顺序把中国共产党领导开展军事斗争的早期实践与探索讲清楚;二楼在展陈布置上重点做到“到见人见物见精神”,希望观众们能够通过烈士们的书信真正感受到他们身上强大的信仰力量。
二楼展出的一封彭湃烈士、杨殷烈士在狱中写给中央的信件让杨殷烈士外孙女崔静薇看得格外感慨。崔静薇说,站在先辈战斗过的地方,看着他留下的书信和有关史料,自己感受到了革命血脉的传承和共鸣。
“杨殷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他践行了自己的光和热。他的一生都是事事处处为别人考虑,为国家和人民舍财、舍家,甚至舍命,他信仰一生都没有变。” 崔静薇说,杨殷从小就立志做一个像竹子一样有气度、像梅花一样高洁、像松树一样遇寒而不凋、像荷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的人,为了革命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被引渡到龙华淞沪警备司令部监狱后,彭湃、杨殷等因身份暴露,自知必死无疑,就抓紧最后时间在狱中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和思想,每每说到激动处,还齐唱《国际歌》,引得囚犯和进步看守士兵高呼口号和之。
在给中央的信中,他们写道:“兄弟们不要因为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1929年8月30日,中央军委4名同志在上海龙华英勇就义。
☞从2019年8月,静安区委对建筑整体进行抢救性保护修缮;
☞到2019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在上海(1925-1933)史料陈列展开展;
☞再到2021年5月10日,中共中央军委机关旧址纪念馆正式开馆。
一路走来,静安区对于早期中央军委的史料发掘,不仅填补了党史、军史研究的空白领域,更充分体现了静安深入开展红色文化保护传承,讲好红色故事,把红色资源作为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生动教材的决心和努力。
据区委党史研究室介绍,在党中央的领导下,中共中央军事部(也称军委)和相应机构于上海诞生(其间在武汉工作短暂时间)后,在尖锐复杂和险恶的环境中,对武装工农、举行起义、创建人民军队、指导红军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中共中央军委机关也见证了周恩来、杨殷、彭湃等革命元勋的光辉事迹。
因此,纪念馆在展陈主题上聚焦中央军委早期为推动全国革命形势发展所做的贡献及所起的作用;在展陈内容上,对史实把握力求客观、精准。
据悉,
除了展陈内容“大有看头”,
纪念馆在布展形式上
也进行了全面优化、提升。
↓↓
☞如运用电子触摸屏展示烈士家书与手稿,增强展览互动性;
☞借助“动态影像窗”再现上世纪20年代石库门里弄场景,增强历史代入感;
☞在有限空间内设置弧形屏幕,增加展厅纵深感等。
记者:邢蓓琳
图片:肖鸣亮
视频:楼英俊
编辑:陈玉珍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长按二维码关注
“上海静安”微信
长按二维码下载
“上海静安”APP
点个赞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