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边的人间百态
在新世纪初,石库门弄堂部分消失于城市更新,高端楼盘渐次拔起。在历史的夹缝里,摄影家郑宪章捕捉到了新旧交替时,苏州河边的人间百态。
他拍下生活在弄堂里的居民,西装笔挺的老克勒,杂货店门口、坐板凳闲聊的老太,弄堂里穿婚纱的新娘。人和苏州河,就像一对老夫老妻,时间在耳鬓厮磨里溜走了。
文|严柳晴
摄|郑宪章
▲ 都市纤妇 郑宪章 摄
在上世纪末,摄影家郑宪章踏进天后宫里,捕捉到这座神庙里的烟火人间:百年古庙住着七十二家房客,曾经的大殿、戏楼上,被单高悬,晾衣杆横斜。主人们初见“来路不明”的摄影师,一时有些排斥,时间长了,被他的坚韧打动。一位住户邀请他进门拍摄,打开门,见到一口大藻井,道道水纹,盘旋在天顶。
▲ 住在神庙里的百姓 郑宪章 摄
郑宪章告诉我,在苏州河边,一道道弄堂,一座座厂房、杂货店、石库门屋子、人家……都有一个故事。郑宪章年轻时在日本读硕士,专攻比较文学。上世纪90年代末回到家乡上海,在《上海画报》担任摄影记者。每逢从城南到城北,途经苏州河时,他都会想到日本东京的隅田川,大概是出于专业直觉,“常把这两条河拿来比一比”。隅田川是东京的母亲河,每逢春日,河两岸樱花烂漫,抚慰人心。苏州河相形见绌,徒留一条臭河浜,一潭沉沉黑水。
▲ 都市纤妇 郑宪章 摄
当年,遥远的历史被掩埋在臭河浜里。住满七十二家房客的神庙,是城市历史中具有象征意义的天后宫,舶商在此供奉天后——海神娘娘。现在的天后宫,是清朝光绪十年,由出使大臣崇厚奉准清廷而建。1937年逢战乱,天后宫变成避难所,大殿、戏楼、看台和寝宫涌入四处流亡的百姓。时间一长,神庙成了民居。郑宪章结识了神庙里的许多人:西看台住着制鸟笼的生意人,藻井下住一个小女孩,屋子转角墙壁上贴两张电影海报。
▲ 住在神庙里的百姓 郑宪章 摄
苏州河边的绚烂往事,一度被尘土掩埋。近代上海已是“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上海开埠之后,一度工商业繁盛,苏州河沿岸出现码头、工厂、仓库。20世纪初期,“实业救国”风气鼎盛。早年,苏州河边上的总商会,就是一段风云万象的商业史,1921年改组成立了“市民提倡国货大会”,在南市筹备开设国货商场;苏州河畔渐次而起的工厂,是城市在商业之途中的脚印:有大如航空母舰的造币厂、水泥厂,小到化工厂、食品厂、榨油厂、覆盖城市的房梁屋瓦、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汽船、帆船、舢板、客船往来穿梭。
▲ 住在神庙里的百姓 郑宪章 摄
在新世纪初,石库门弄堂部分消失于城市更新,高端楼盘渐次拔起。在历史的夹缝里,郑宪章捕捉到了新旧交替时,苏州河边的人间百态。苏州河北岸的弄堂里,曾经有拎着木马桶,行色匆匆的路人。他拍下生活在弄堂里的老百姓,西装笔挺的老克勒,杂货店门口、坐板凳闲聊的老太,弄堂里穿婚纱的新娘。人和苏州河,就像一对老夫老妻,时间在耳鬓厮磨里溜走了。
▲ 住在神庙里的百姓 郑宪章 摄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他还记得苏州河上的船。那些船笨拙地在河上跑,像一部水上的拖拉机。船上住着劳作半生的人。2000年初,他在苏州河一处叫“彭越浦”的地方搭船,记录了在船上劳作的纤妇:7条小木船、18位中年妇女,每天完成75吨大粪的运输任务。照片留下了她们的日常:她们头上戴草帽、绑一条毛巾,皮肤黝黑。河滩上六七只小船,就近看就像一块简陋的舢板。粪便一装,船往下一沉,几乎触到浅滩之底。
▲ 都市纤妇 郑宪章 摄
他曾经跟拍一户船上人家,二十年前的细节仍历历在目:这户“船上人家”,日间在船上劳作,夜里枕河而眠。船上人豪爽,一来二去成兄弟。他们的生活如行船一般行色匆匆,生活的细节都草草了事:拉一块布帘子,从岸上接个自来水管,就算冲了一把澡。船上空间逼仄,清晨船舷上,丈夫举镜,妻子对镜梳妆。
▲ 河上船家 郑宪章 摄
夏天船舱四十五度,热煞人,船外毒日头,闷死人,怎么办?到岸上找个商场孵空调。有天,船上人向他发出邀请:“朋友,晚上一道,坐船去黄浦江看看东方明珠吧。”那一天夜晚,就像船夫一家的节日,在柴油机的“吐吐”的声音里,穿过一座座桥,在东方明珠的对岸,给朋友们留下了合影。
▲ 河上船家 郑宪章 摄
这夹缝中的岁月,被一则则故事留存下来,二十多年过去,世事如转烛。老房子里嘛,老邻居好了吵,吵了好,螺蛳壳里做道场,麻将桌上,一年闹到头。直到石库门弄堂拆迁了,大家歇脚,关起门来过日子。郑宪章的照片里,藻井下打电话给天后的小女孩,一眨眼已是孩子的母亲。
▲ 住在神庙里的百姓 郑宪章 摄
城市更迭快,时间能逆转空间。如今的神庙,修复如初,戏台敞亮,藻井重现世间,浪花般的水纹,活色生香;苏州河边上栽上各色树木,落英缤纷。他回到故乡二十余年,如今苏州河的气象,已不逊色于印象中的隅田川了。
摄影家介绍
郑宪章
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理事、原《上海画报》首席摄影记者。曾先后在圣彼得堡、旧金山、悉尼、东京、大阪举办“今日上海”摄影个展。2013年12月在中华艺术宫举办“心象·影像——郑宪章摄影艺术展”;2018年8月在上海城市规划馆举办“符号上海—摄影家眼中的城市色彩”郑宪章摄影展;2023年6月在海上文化中心(平型关路1222号)举办“苏河印象·郑宪章专题展”,展期至6月30日。
作者介绍
严柳晴
静安区作家协会会员。85后,生于上海。本职为商业分析师,业余写作。
▲ 河上船家 郑宪章 摄
编者按:
本栏目来源于1994年2月8日创刊的《静安报》副刊《百乐门》。在微信平台,“百乐门”将以全新形式向读者展示。每周定期推送,换个角度阅读静安。投稿可发至 jinganbao2016@126.com
作者:严柳晴
图片:郑宪章
编辑:施丹妮
栏目主编:施丹妮
资料来源:摄影家提供、海上摄影文化促进会、静安区作家协会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