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社区治理“末梢神经”,TA们有妙招→
老旧居民小区建起
健身、休闲、交流的“聆聚亭”;
特殊家庭老人就医补贴、
专人照护问题得到了解决
……
近年来,天目西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中,坚持以“进百家门、访百家情、解百家难、暖百家心”大走访为基础,要求街道、居民区干部真正与群众进行“零距离”接触沟通,化解居民群众忧难,从而初步打通了社区治理脉络的“末梢神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为确保社区干部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和精力,真正回归自己的“主责主业”——开展“零距离”联系群众走访工作,天目西路街道通过研发、优化“社区云”“全要素”等大数据平台,为“四百”大走访工作赋能,使干部们民情掌握更显精准化,从而形成联系群众数字化、全覆盖走访智慧化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各居民区的干部们通过数字技术赋能,在大走访工作中精准把握到广大居民群众的需求,并在街道“添睦自治金”的支持下,予以解决落实。如了解到小区居民希望改善小区文体设施、希望参加社区自治活动后,在街道职能部门的帮助下开展了社区“微更新、微改造”项目——
地梨港居民区党总支干部根据灵广大厦小区居民的共同意愿,打造了一座拥有红色健身步道、休憩欢聚的“聆聚亭”,供居民健身、休闲、聊天和议事。
卓悦居居民区党总支干部在“四百”大走访中,用好“社区云”数字平台,发布“萌娃议事会”的招募信息,收到了小区内青少年们的踊跃报名和反馈,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和摸索,“萌娃楼组议事团”和“妈妈议事团”“亲子阅读”等老牌自治项目一起运行,使社区事务“自运转”的基础非常扎实,形成了一套健康的社区生态。
华康居民区党总支干部在“四百”大走访中,发现了一批乐意为居民提供服务的“专业骨干”和“党员骨干”,于是借助“添睦自治金”成立了“五彩华康·楼组达人工作室”,通过“达人”主理“工作室”模式,形成了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
天目西路街道在“四百”大走访中,坚持“党建引领”这一主线,明确居民区党总支书记为第一责任人,从楼组这个最小单位开始,借力党员“双报到”制度,打牢走访工作的地基,即:责任到块、责任到人,各居委会对社区合理分块,由“块长”负责块区内居民的走访安排;每周定量、确保覆盖,完成一年两轮“全覆盖”走访,也做好块区内特殊人群的高频次走访关怀;统筹安排、双人上门,原则上由2人进行走访,工作人员可为居委会工作人员,也可为楼组长、党员骨干等。
天目西路街道在通过社区干部等多渠道收集民意后,细化“零距离”走访工作制度,提高了为民办实事的效能。主要包括——
建立按需走访制度,分为“三个大类”+“五个必走”。“三大类”具体为:A类家庭线上走访;B类家庭入户走访;C类家庭加大走访力度。“五个必走”:在走访中,逐步形成“独居老人、孤老家庭必走;低保困难、重大疾病家庭必走;失独家庭必走;优抚对象等特殊群体必走;新搬入家庭必走”。
做实“六个一”走访任务,即,亮一个身份:“我是居委会干部、我是块长”;登一个账号:注册“社区云”并关注居委会公众号;知一家情况:建立一户一档“家庭档案”;做一次宣传:联系群众争取最广泛的理解和支持;问一声需求:了解和记录居民需求;挖一批能人:梳理能人贤士扩大志愿者队伍。
通过大走访和“零距离”接触,
一些居民的急难愁盼问题
得到了有效解决。
华新居民区干部在“零距离”接触群众过程中,了解到展望大厦小区有一户夫妻均是高龄老人且无子女的纯老家庭,其中丈夫患有直肠恶性肿瘤、前列腺肿瘤和胃恶性间质瘤等多种疾病,存在无法负担高额医疗费用、无人照料等困难,于是,社区干部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帮助其申请一次性临时救助、工会帮扶资金,从而缓解了老人经济压力。同时,居委会又帮助解决老人长护险问题,为老人解决了日常起居生活的“后顾之忧”。
可能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