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话科创丨在4.2平方公里的世界级滨水区,科创“依河而兴”
城市发展,得水而兴。透过落地窗,落日余晖照进苏河湾中心,穿城而过的苏州河在栉比如鳞的楼宇间蜿蜒流淌。这幢今年启用的写字楼,已吸引一众头部、科创企业入驻。
苏州河,这条上海人的母亲河,经过近30年的综合整治,已成为了蓝绿相间的生态“绣带”,成为了市民家门口的好去处,也成为了孵化科创生长的加速器。
《静安话科创》系列访谈节目第三期邀请苏河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董事、总经理韩益,入驻功能区的知名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总裁何静,上海技术交易所总裁颜明峰,在苏州河畔看科创“依河而兴”的发展规律,解码世界级滨水区如何赋能科创生长。
科创的灵感在滨水空间里活力生长
静安苏河湾,因河而生、依河而兴。占地面积4.2平方公里,滨水岸线全长6.3公里,串联起总量50万平方米的历史建筑,是上海中心城区独有的“一河两岸、中西合璧”滨水活力中枢。
今年7月静安区打响“艺术苏河”品牌以来,一条沿着苏州河的“艺术City Walk路线”广为上海市民们津津乐道。依水而居、历史感厚重的环境,能为艺术家们带来更多发散性思维和想象力,吸引着艺术机构经营者不断在苏州河畔选址。
艺术如此,
科创的生长规律亦是如此。
百年前,水系为贸易提供了物流通道;知识经济时代,滨水区成为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的策源地;如今进入创意经济时代,滨水区更是优秀创意的发源地,水起到启迪灵感、赋能创意的作用。
“艺术与科技都需要非常多的灵感,在宜居宜业的环境中,创新的灵感活跃度才会更高。”韩益在访谈中分享。
河流是奔流向前的,是灵动的,保持开放与包容,广泛借鉴全球水岸城市滨水地区的有益探索与实践,依托一河两岸的区位优势和亲切宜人的滨水环境,在城市更新的不断赋能之下,“十三五”以来,苏河湾功能区累计实现税收收入近600亿元,并保持两位数增长;亿元楼宇18幢;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1家;科技创新要素资源集聚,高新技术企业60余家,国家级孵化器及市级科创基地等各类品牌创新载体10余家。
“无界”会客厅为科创提供集成式服务
纵观全球城市滨水空间更新实践,凝聚多元要素都是发展的重要条件,增加交流密度,通过各产业间交叉和融合的催生创新。
近年来,苏河湾功能区经过数年的发展已形成一定的产业发展基础,在科技服务业方面快速布局,引进了一批科技服务龙头企业,集聚了金融投资、人力资源、法律服务等知名专业服务机构,逐渐形成科技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专业服务业优势突显的科技服务业集聚区,为科创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孵化、资金等方面的强力支撑。
在苏河湾区域,我们有全国首个人力资源产业园区,440余家全球知名的人力资源企业能够满足科创企业对于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法律、广告服务等方向的产业布局能够服务一家科创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需求。而当科创企业成果转化需要市场时,区域内的商贸企业又能为他们提供应用场景。
在韩益看来,苏河湾对于科创企业的助力并不局限于从“0到1”的启迪,更多的功夫在“从1到1000”的赋能,在商业模式、管理思维、市场应用等多维度为科创企业提供生长的土壤,为科创企业构建了集成式的服务平台。
苏州河边,“无界”的交流已成为科创企业纷至沓来、扎根在苏河湾“会客厅”的重要因素,在这里,不同的企业在持续的交流碰撞中找到志同道合的合作伙伴,不断地拓宽着业务的发展领域。
科创企业融合集聚加速产业良性循环
对于苏河湾产业多元“无界”融合的“城市会客厅”定位,全球制药公司阿斯利康将全球研发中心落子静安后深有感触,在这里,科创发展的良性循环如同活水一般奔流,生生不息。
来到静安苏河湾我们员工数量已经翻番,并且吸引了非常多高学历的人才和有海外学习和工作经验的人才。
在何静眼中,从无锡到张江,从张江到静安,阿斯利康的全球研发总部落户静安区后,更好地将创新和研发、合作、国际化结合在了一起,资源整合更高效。
两年前的第四届进博会前夕,静安国家孵化器与阿斯利康共同打造上海国际生命科学创新园iCampus正式投入使用。
如今,上海iCampus已吸引了近20家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入驻,成为了静安打造苏河湾世界知名、全国领先的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先导区、应用融合示范区的样本。
在这里,医药细分领域的边界不断被打破,纷至沓来的人才借助政府、功能区的载体,将自身的视野从一家企业拓宽至整个健康产业链。
如今,苏河湾地区
已集聚了众多生命健康产业,
全球药企50强中有超过1/3
落户在毗邻苏河湾区。
区域内科创的成果春种秋收,不断进行着良性的循环。人才智力密集、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融合集聚效应,助力着苏河湾区域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新经济增长点,加速科创成果落地产业化应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
为科创成果的孵化插上金融翅膀
科创的发展需要不断匹配相应的金融服务,创新成果转化的过程需要注入金融“活水”。
科创是高风险的,而资金实际上是需要确定性的,需要平台、服务和政策配套,形成一个科创金融的生态圈。
颜明峰在访谈中指出,科技创新的长周期属性和金融资本的短周期属性本身是不对称的,需要专业的平台来协调,帮助科创的成果转化跨越初期的“死亡鸿沟”。
曾经,多个“新中国金融第一单”在静安诞生,如今,静安苏河湾正在打造一座“金融总部湾”。区域内国泰君安、达晨资本、上技金服等一批金融投资机构,不断为科技创新型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道。
“在推动科创企业和金融资本机构沟通对接的过程中,苏河湾功能区就像横跨苏州河的桥梁一样,一头连接着企业,找到他们的需求和痛点,一头连接着资本。”韩益解释。
据悉,静安区科委、苏河湾集团多次邀请政府产业主管部门、金融资本机构相关负责人,举办“静创苏河湾——企业家资源荟”等活动,为区域内科技企业解读产业扶持政策和投融资渠道,并为企业发展指点迷津。
颜明峰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静安区当前正在打造苏河湾世界级滨水区,发挥专业服务的核心优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积极引进、培育一批研发创新能力强、高成长性的创新型科技企业入驻,推动更多创新技术走向市场,从奔流不息的苏州河奔流而向全世界,加速科创成果落地产业化应用。
往期回顾:
记者:蒋文婕
图片:魏宇涵、肖鸣亮、苏河湾集团
视频:鲍闻捷、魏宇涵、任念葭
编辑: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还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