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张国勇:不论世道怎么变,我不变 | 人物

Music Weekly 音乐周报 2022-04-23

张国勇


文 | 孟绮



10月16日至10月27日,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在成都举行。指挥家张国勇担任了开幕式、闭幕式、金钟之星声乐专场音乐会以及声乐(美声、民族)组别比赛的指挥,可谓金钟奖最忙碌的指挥家,没有之一。在此之前的10月9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开幕式上,身为党员的张国勇指挥100名党员演奏家,上演了一场名为“在灿烂阳光下”的合唱交响音乐会,献礼建党百年。“这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们用音乐再次宣誓,更具力量。”张国勇说。



艺术唯有真才有美


十一当晚,四位指挥与千人交响乐团在天安门广场(史振江/摄)


近两年来,中国交响乐有三次大规模集结。第一次是2019年10月1日晚,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国庆70周年联欢活动,由16支交响乐团组成的千人交响乐团参与庆典演出,张国勇是当晚的四位指挥之一。第二次是今年5月4日,由6支交响乐团共同委约的新作《灯塔》在国家大剧院首演,张国勇指挥由6团120位演奏员组成的联合乐团演出这部信仰之作。第三次是本届北京国际音乐节,来自全国21支交响乐团和机构的百名党员组成中国音协交响联盟-BMF节日乐团,依旧还是张国勇执棒。


第二十四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开幕音乐会


对于这三次近年来中国交响乐的高光时刻,作为亲历者,张国勇认为这三次集结对中国交响乐而言,是团结、协作之后的共荣、共赢。“中国交响乐一路走来不容易,如今,我们可以用这国际化的语言庆祝祖国的生日、党的生日,中国交响乐的发展和进步不言而喻。”


张国勇1983年本科毕业前夕入党,当时作为上海音乐学院学生会主席、团委书记,助人为乐、为集体奉献是他一直坚守的。“那时候我在学校也是从早忙到晚,要学习,还要做学生会的工作,但我觉得奉献光荣,当时我的纯朴追求就是加入共产党。”张国勇说他佩服吕其明、傅庚辰那样的党员,“信仰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就无怨无悔。”张国勇认为一个人最珍贵的品质是“真”,而自己一直在努力坚持、保持这份“真”。


张国勇在音乐界是出了名的敢讲真话,“艺术唯有真才有美”。作为忠诚的共产党员,张国勇认为自己敢讲真话不是愤青,是匹夫有责。面对文化体制改革,时任上海歌剧院院长的张国勇当时就提出异议,“艺术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面对追星乱象,早在20年前,张国勇就说过有的电视台的导向早晚要出问题。“我不是先知,也不是决策者,我只知道讲真话是对的。”


张国勇2000年上任上海歌剧院院长,时任主管领导问他,我们的歌剧水平什么时候可以达到世界一流。张国勇想了一下,说:“乐观一点30年,悲观一点50年。”“领导听完就不高兴了,显然在他的任期里,他是看不到这个结果的。”在耿直的张国勇看来,艺术生产受限制既有外行领导内行的可恨,也有艺术家不说真话的可悲。不少人劝张国勇,改改脾气,不要太直,会吃亏的。张国勇说,他都坚持60年了,现在放弃,前60年就白坚持了。“不论世道怎么变,我不变。我连自己的墓志铭都想好了——无悔。”


张国勇的这份“真”深受恩师黄晓同先生的影响。在张国勇看来,黄晓同“真”得单纯而可爱。“跟黄先生学指挥,没有任何虚头巴脑的东西。跟黄先生学做人,在艺术上决不妥协,坚持追求完美。”黄先生在世时,张国勇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看他,张国勇称之为“上门讨骂”,“我们都五十多岁了,黄先生该批评照样批评。”在张国勇看来,这顿批评比吹捧来的舒服,“这些批评让你立刻清醒,这正是黄先生的厉害之处。”


“没有不好的乐队,只有蹩脚的指挥——黄晓同”


积累越多,

无知的外沿越宽



从1973年进入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到今年7月正式退休,张国勇在上海音乐学院度过了48年,“我血液里都是上音人”。在这48年里,做学生15年,做老师33年。“我对上音的感情从附中开启,一个毫无音乐基础的少年,有幸走进这座音乐殿堂,在这里长大、在这里成才,我对这里的那份感恩、那份敬畏,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张国勇至今清楚地记得附中时期,老师对学生那种全身心的付出,“我们当时理发都是老师给理,老师比父母操心还多。”今年是上音附中成立70年,张国勇说,自己与上音附中的这份情缘一定要好好写写。


张国勇(左)在上海音乐学院为学生上课

“无论艺术还是教育,都要遵循规律。而指挥这个行当的规律就是急不得。指挥需要沉淀,就像煲汤,小火慢炖才能出精品。”回望自己33年的教学生涯,无论是面对研究生、本科生还是进修生,张国勇都倾囊相授。“过去人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在我看来,师傅只要一直学习,就不可能有饿死的那一天。”学生们都说,张老师最厉害的是一直坚持学习。张国勇坦言学生时代的自己非常用功,泡唱片室、研究总谱,这个阶段被他称之为描红阶段。成为老师后,如何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丰满立体,这就要求老师必须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更新。“积累越多,无知的外沿越宽。”在张国勇看来,老师唯有意识到这份危机感,就一定会教好学生。


“指挥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又要积累实战经验。”为此,张国勇给学生们搭建实践平台,给他们创造登台的机会,引荐他们与更多名家学习交流。“如果学生忘了你,不要生气。一个老师千万不要通过学生的名气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张国勇看来,教学不能有私心,“教师这个岗位,就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


张国勇一直习惯赶早班机,学生金郁矿描述过一个场景。有一次,张国勇带学生们去外地演出,演出结束第二天一早赶飞机回上海。约定的时间,张国勇精神抖擞早早站在楼下,学生们却一个个睡眼惺忪、蓬头垢面最后一分钟才出现。“好的,走吧!一声令下,张老师拖着箱子大步流星走在前面,我们一群学生快步紧跟。”金郁矿笑着说画面反差太大。赶早班机是张国勇多年来的习惯,完成工作即可,绝不多作停留。上任贵阳交响乐团音乐总监近5年,张国勇连黄果树瀑布都没去过。“排练、演出,如果有休息的时间,就是在房间看谱子。”张国勇说。


张国勇不抽烟、不喝酒,每天健身、游泳、保证走12000步,每天写东西、看书、看谱子。“保持一种健康、高效的状态,也是在给乐手和学生做自律的榜样。”张国勇快人快语,说话干练,无处不显示着他最显著的优点:高效。



英雄主义者,

理当有助人为乐的精神



张国勇是个军事迷,他最大的遗憾是没有参军打仗。他酷爱军事书籍,在他看来,作战讲究排兵布阵,指挥一场音乐会、带领一个乐团也一样,也需要作战计划。


张国勇的严厉是公认的。金郁矿讲过一个现象,自己最初跟张国勇学习的时候,一度紧张到在大街上看到跟张国勇身形、发型相似的人就莫名紧张。张国勇承认自己脾气不好,尤其是排练爱发脾气,“那是因为追求完美”。张国勇解释,“你不会不要紧,我可以耐心教你。但是学会了,第二天又忘记,我就不客气了。”张国勇坦言自己之所以会发脾气,常常是恨铁不成钢。


“指挥既要严厉又要有爱心,严厉是对艺术,爱心是对人。”张国勇形容指挥要像医生,可以准确知道病灶在哪里,精准治疗;指挥又要像啄木鸟,知道哪个树洞里有虫子,精准捕捉。“一个指挥,排练乐队不超过3分钟,乐手们已经给你打好分数了。因为他们合作过太多的指挥。”张国勇感慨指挥还得是心理学家,在乐队这个小社会,你必须做到让大家心服口服,光靠发脾气不行,而是靠真本事。“我在演出前会做很多案头工作,即便是演过多次的经典曲目,也会因为岁月的变迁产生新的感悟。排练现场,音乐厅声场的不同,也需要指挥对曲目作不同以往的处理。”在张国勇看来,作为一名指挥,耳朵和眼睛就是雷达,“如果你能清楚听到贝斯声部,说明你合格了一半。”


张国勇执棒贵阳交响乐团演奏拉赫玛尼诺夫《e小调第二交响曲》第三乐章


近年来,大家都说张国勇脾气越来越好了,张国勇笑着总结道:“从年轻到现在,我本性没有变,我从不乱发脾气,而且我发脾气对事不对人。之所以大家觉得我脾气变好了,首先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乐手更宽容,懂得如何利用其长处,容忍其短处。其次是中国交响乐水平提升了,演奏员能力越来越强,排演难度大的曲目也不至于排不下来。第三,张国勇脾气大已经名声在外,所以在我去排练之前,演奏员都会早早认真做好功课。”其实,乐团里被张国勇批评过的乐手反而跟他关系最好,再次印证他对事不对人的处事原则。


张国勇喜欢挑战,“我是一个英雄主义者,理当有助人为乐的精神。”当年在莫斯科留学期间,张国勇就曾冲进海里救起一名落水的孩子。正是依靠这份勇于挑战、乐于助人的信念,张国勇上任深圳交响乐团、上海歌剧院、青岛交响乐团、贵阳交响乐团之时,都是乐团最难的时候。“我很感谢别人对我的这份信任,也正是基于这份信任,我宁愿辛苦自己,也不愿意辜负别人。”所以当青岛交响乐团出现在国家大剧院的乐池中,当贵阳交响乐团出现在金钟奖的赛场上,这份荣誉与功劳理应属于张国勇。张国勇还主动谈到“钱”,“好的生活品质,离不开钱。我不相信视金钱如粪土之说,只是比起金钱,我更看重事业。”张国勇坦言自己太实在,得意与失意都来源于这份实在。


张国勇在青岛为乐友讲解马勒《第四交响曲》


除了演出、教学,张国勇还经常开展讲座。无论在青岛交响乐团还是贵阳交响乐团,为了带动当地交响乐发展,张国勇帮助乐团成立乐迷俱乐部,他定期都会给乐迷开展讲座。即便是一场讲座,张国勇对自己的要求也很高。“不能只是我在台上讲,填鸭式地普及,听众听完就忘。我要跟乐迷互动,解答他们的问题,引导他们如何欣赏交响乐。”


9月29日,张国勇撰文《退休啦……》在《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一经刊出,音乐界朋友圈以刷屏之势,阅读量迅速冲破5万。评论区无数留言饱含对张老师的感激和赞许。从2019年1月起,张国勇应《音乐周报》之邀开设专栏“老张杂谈”,至今共发表文章21篇。从交响乐到足球,从作曲家到演奏家,从手机到听力……每月一篇的文章被很多人惦念,一经发布,总是会收获满坑满谷的点赞。张国勇从不拖稿,更无需催稿,守时且保质保量交上文章,这样的作者无疑是编辑最喜欢的作者之典范。对于写作,张国勇认为自己是出于社会责任感,“说出来、写下来,这样更有意义”。


正如自己在文章中所言:退休,是新的开始,时间能在身上刻下痕迹,但是对于一份事业来说,并不存在岁月的束缚。张国勇希望自己走得远,希望自己的价值像缓释胶囊一样,慢慢展开……



- THE END -


“星标”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

不错过每条推送


 热门文章精选 


第十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比赛落幕,评委们都怎么看?


“从来不唱” 也能做声乐名师?


夺冠之后,刘晓禹还是刘晓禹 | 首家中文媒体专访


张国勇:退休啦……


艺考重大改革,低分混文凭不可能了


歌剧导演陈蔚:歌唱的审美误区、提高方法与三种境界


黄宗权:音乐研究生正在“泡沫化内卷”


学音乐教音乐听音乐爱音乐看什么?点开就知道了


钢琴“基本练习”:练什么、如何练?


亚健康!中国歌剧之现状


Q:想订阅《音乐周报》?

A:请进入“音乐周报”微信公众号,点击下拉菜单“订阅报纸”。


Q:想投稿?

A:发这里 yyzb1979@163.com


Q:想合作?

A:请点击下拉菜单“广告合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