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明德”与“思辨” ——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为例|专号推送

中国外语2021年第2期(总第100期)

【外语课程思政建设专号】









(点开可看本期目录)


改革论坛





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明德”与“思辨”

——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为例



李秀英  寇金南  关晓薇  刘 靖    
大连理工大学


摘 要:面向新时代,做好教材研发与任务点设计是落实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关键环节。《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依托OBE(Outcome-Based Education)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遵循反向设计原则,以“明德”为目标,基于主题“元素大纲”,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主线,融入爱国、友善、平等、公正等主题,研发教学材料;以“思辨”为牵引,基于Webb的知识深度理论框架、Bloom的认知过程维度模型以及Hess et al.的认知能力矩阵模型,通过“问题导入”“思辨拓展”等路径研发深度学习任务,探索如何把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及培养跨文化和谐共处和全球治理能力有效融合,以实现大学英语课程育人育才相统一的目标。


主题词:明德;思辨;知识深度框架;认知能力矩阵





1


引言


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按照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及教育部印发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紧紧围绕“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中国外语教育教学的重要使命。大学英语作为普通高校通识教育和公共基础课中的核心课程,在提升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要围绕“立德树人”做好课程思政(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教材作为输入媒介,在知识性、思想性、价值引领性方面对学生的知识体系建构、能力培养、价值观形成、人格塑造都会产生较大影响;教学任务设计对于学生是否能够深入理解、吸收或接受某种思想或价值观体系具有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材研发如何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引领、人格塑造相统一,是亟待探索的问题。本文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3》(以下简称《明德英语综合教程3》)为例,探讨在大学英语教材主题对标、教学任务点设计中如何以“明德”为目标,以“思辨”为牵引,以“问题导入”“思辨拓展”为路径,通过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植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和谐共处能力与全球治理能力,实现育人育才相统一的教育教学目标,为新时代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提供借鉴。



2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明德”与“思辨”



2.1 “明德”



新时代“立德树人”的核心内涵是在教育教学中深入挖掘课程的思想情感资源,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重塑教学生态,帮助学生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厚植家国情怀,具备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掌握跨文化和谐共处与全球治理能力,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大学英语如何围绕“立德树人”,做好课程思政,实现价值观引领、人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统一、育人和育才相统一、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

王守仁(2021)指出,“明德”是大学英语落实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的有效举措。“明德”的核心内涵是从“育人”大目标出发,把“立德树人”的目标融汇在教学内容中,涵养“大人格”;要从方法入手,重构教学内容,抓好主题切入,找准材料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增强价值辨识能力,掌握科学和人文精神,学会明辨是非美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见,“明德”与“立德树人”高度契合,应作为大学英语教材研发的指导性原则。

 


2.2 “思辨”



“思辨”是指从某个视角出发,面向某个目标或目的,针对某个问题,基于事实、数据、证据、观察、经验和原因,依托某种概念、理论、原则、模型和假设来分析、综合、评价,提出解决办法,得出结论和启示意义的一种方法(Paul & Elder,2016)。鉴于语言、文化、思想和价值观之间的密切关系,在外语教学活动中会接触到异于本族文化的价值观和文化理念,因此,外语教学要客观、思辨地审视和评价外语教材的思想文化内涵、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和分清真伪(肖琼、黄国文,2020)。可见,“明德”与“思辨”相辅相成。

具体来说,基于上述“思辨”运作机制,采用“问题导入”开展互动型教学,有助于促成思辨型深度学习。“互动假设”指出,“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把主题知识理解、思想观点表达、外语语言能力提升融为一体(Gass & Mackey,2007)。采用“问题导入”有利于构建有效的课堂互动,其核心在于“问题设计”。Wilen(1991)梳理了教师在课堂上的口头和书面提问方式、提问对学生思维和态度产生的影响以及提问策略和方法,提出了“问题层次”(question levels)和“提问技巧”(questioning techniques)两种研究模型,强调教师的“问题设计”对于提问效度具有重要影响。本文聚焦教材研发中教学任务设计的“问题层次”,强调面向“明德”并促进课堂“互动”的“问题导入”应该在“问题层次”上有一定创新,确保所设计的“问题”在主题知识体系和学生思维拓展层面达到一定深度,使学生能够体验深度学习过程,取得预期学习效果。

Webb(1997)的知识深度理论框架(Depth of Knowledge Framework,DOK)在关于“问题层次”的研究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该框架包含四个问题层次:一是获取知识型,指事实性记忆与方法界定;二是应用知识型,指应用概念来回答问题;三是分析能力型,指论证和复杂推理等战略性思维能力;四是论证能力型,指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问题的拓展性思维能力。Webb对“问题层次”的分类与美国教育家Bloom(1956)提出的认知过程维度模型有一定契合性。Bloom提出的认知过程维度模型区分了低阶与高阶思维能力,从下至上分别为知识、理解、应用、分析、合成和评估,体现了从初级到复杂的思维发展过程。Anderson et al.(2001)对Bloom的认知过程维度模型进行了修正,把创造置于评估之上,更好地展示了思维能力的发展过程,强调人的认知模式要遵循自下而上的发展过程。该框架已在教学中得到应用,同时用于评估课程在培养学生认知能力中的成效。Hess et al.(2009)基于Webb的知识深度框架和Bloom的认知过程维度模型,提出认知能力矩阵(Cognitive Rigor Matrix)——一种渐进的从低阶到高阶的思维能力拓展模式和深度学习的任务设计模式,对以“问题导入”“思辨拓展”为路径来设计深度学习任务的教材研发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3


《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 3》的研发


《明德英语综合教程3》以“明德”与“思辨”为导向,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元素大纲”(肖琼、黄国文,2021),基于Webb的知识深度理论框架、Bloom的认知过程维度模型、Hess et al.的认知能力矩阵(Cognitive Rigor Matrix),以“问题导入”“思辨拓展”为路径来研发教学材料,把育人与育才相统一,形成具有一定创新性的大学英语教材研发体系。

 


3.1 教材研发的选材:以价值观“元素大纲”为牵引,做到主题对标



教材作为语言输入和课堂活动的基础,是决定外语教育教学成效的关键因素之一(Tomlinson,2016)。《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2020)强调,大学英语教材研发要“体现新时代、新要求”,“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中华文化的主体性,坚守中国文化话语权”;在教材选材上要“立足中国,面向世界”,“自觉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反映世界科技新进展”,“吸收人类文明优秀成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明德英语综合教程3》采用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理念,遵循反向设计原则,面向“明德”育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元素大纲”,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爱国、平等、公正、友善等建构主题参照系,开展教材主题的选材研发。以课文的选材为例,8个单元的教学材料分别讲述8个价值观元素,每单元2篇课文均对标教材主题:一是中国高铁发展与交通强国战略、欧洲科技创新催生模式与富强战略,以探索中外富强的核心要素,让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同时具备开放包容的心态,胸怀祖国,放眼世界,不断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发展创新思维;二是大湾区中国科技领先秘诀与科技团队民主决策的7个要诀,帮助学生懂得科技领先的活力源泉,树立民主意识并掌握实施民主的方法;三是中华文明的天地人和智慧与文明互鉴、西方对中华经典《论语》智慧的借鉴与吸收,提升学生的中国文化自信,懂得文明交流互鉴与和谐共处的方法和路径;四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粮食浪费与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帮助学生洞悉文明传承、负责任消费与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接受并践行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未来和谐相处的重要理念;五是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希腊奥运会主要组织者爱国情怀的励志故事,帮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精神的力量,厚植家国情怀;六是性别平等与企业效益,教育学生充分认识性别平等与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关联性;七是企业决策的伦理与社会责任、人工智能的科技伦理与规范制约,探讨企业的社会责任以及社会对前沿科技的有效规范对于维护社会公正的重要价值;八是尊重人的尊严与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及实践模式、跨国企业中的多元文化冲突及其危害,启迪学生恪守跨文化思维和意识,掌握多元文化背景下跨国企业管理、沟通和交流的方法,提升全球治理能力。

 


3.2 教材研发的任务设计:以“问题导入”“思辨拓展”为路径,促成价值观引领



《明德英语综合教程3》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系统的价值体系。为了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做好价值观引领和人格塑造,在教学任务设计环节,编者着力对标核心价值观元素,以“明德”为引领,以《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英语语言能力指标点,融入批判性思维能力,建构任务点设计的参照系,研发听说读写译等学习任务。具体而言,本册教材依托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等能力,分别设计面向描述、比较、讨论、概述、应用的低阶思维学习任务,以及面向分析、阐述、解释、对比、分类、识别、论证、评估、创造、建构等的高阶思维学习任务。该教材通过“问题导入”,开展有效的交互式、研讨式、探究式的合作性教学,强化学生课堂参与的深度和广度,构建有效的课堂内外互动,从而将英语语言能力、主题内容建构、思维能力培养有机融合,将课前预习、课堂教学、课后作业、课程考核等环节融为一体;通过核心价值观聚焦与探讨、单元主题研讨、核心问题辩论、主题翻译、论辩写作、项目研究等,使学生体验深度学习过程,从而把外语学习活动置于有意义的、真实的交流中,实现隐性导入、显性提升的教学目标(刘正光等,2021)。这不仅强化了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也拓展了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提高了其分析性、论辩性的口头和书面表达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加深了学生对价值观元素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做到显性和隐性相统一。

以阅读和写作任务点设计为例,基于批判性思维能力指标点,编者系统研发面向价值观主题元素并能提升学生思辨性读写能力的知识点和任务点。其中,依托批判性阅读的能力指标点,设计6大类问题,以提升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和对单元主题思想的辨识能力:一是基于主题识别能力指标点来设计主题类问题,如识别改写的主题思想表达、作者的主要写作目的、段落主题标题匹配等;二是基于修辞目的识别能力指标点来设计修辞目的类或支撑信息类问题,如区分支撑信息和主题信息、明示信息和潜含信息、观点与支撑事实或细节等;三是基于推理能力指标点来设计推理性问题,如分析作者隐含观点、识别作者其他解释、识别隐喻意义、分析潜含观点等;四是基于应用能力指标点来设计应用性问题,如识别作者观点是否可以应用于类似的其他语境、判断作者是否会赞成某个观点,以及某个语境与文中语境是否一致等;五是基于逻辑结构分析和判断能力指标点来设计逻辑结构分析问题,如分析篇章组构方式、评价论证的逻辑性、评价推理或论证的有效性、识别假设、识别反驳论证及其角度等;六是基于文体及语气特征来设计态度甄别问题,如分析措辞来判断作者态度、选择恰当词语来概括作者的语气和态度等。

基于批判性写作的能力指标点,编者设计了8个单元的写作技巧知识点和任务点:一是明确关于有争议问题的观点和立场,撰写段落主旨句(topic sentence);二是建构主题论证(argument),撰写篇章主题陈述句(thesis statement)和开头段落(introductory paragraph);三是建构子论证(subargument),撰写具有说服力的展开段落(supporting paragraphs),支撑主题论证(argument);四是撰写具有说服力的论证段落的一般方法,如因果论证、比较与对照等;五是撰写具有说服力的论证段落的高阶方法,如类比、分析、归纳等,撰写概述性、解决办法性、呼吁性结论(conclusion that summarizes, proposes solution, calls for action);六是撰写反驳性论证段落的方法,包含如何预测反驳性论证并做出反馈;七是阐述论证写作中的文体、基调、语气、修辞手段、叙事风格、谨慎语言手段(hedging);八是阐述论辩性语篇篇章的组构典型模式,系统地讲述了论辩性语篇的写作方法。每个单元基于写作能力要点,配有样例和写作训练任务点。

 


3.3 教材研发的案例设计:以第 4 单元“‘和谐’元素下的‘可持续发展’”为例



该单元价值观元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和谐”,聚焦主题为可持续发展与和谐之间的深度关联性。

第一,以“和谐”价值观元素为牵引,进行单元主题导入设计。

在“Quotes”中,本单元以《周易》中的“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契合“天自强不息、地承载万物”的德性,说明人与天地自然和谐发展、不片面征服自然对于人类未来的重要性;以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的名言“Nature, to be commanded, must be obeyed”(人类征服大自然之前,首先必须顺从大自然)来点题,反映中西方自然观的共同点和不同点,从而凸显本单元的主题聚焦点“和谐”。

在“Core Value Focus”中,本单元以“Never does nature say one thing and wisdom another”来阐述本单元的价值观导向,突出顺从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从自然实践中获得智慧,尊重自然,珍视来自自然实践的人类智慧的传承。在“Learning Outcomes”中,本单元明确这两篇文章的价值观指向,突出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原则,即:

 

·     recognizing cultural heritage as a valuable resource for achieving environmental,social and econom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identifying the impact of food waste and food loss on environmental and food security and making a habit of saving food in their daily life

·    understanding the inter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hinese concept of harmony and the 17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of the UN

 

在“Explore the Core Value”中,本单元设计了图表,让学生分析中国的和谐观,即天蓝、地绿、水清、人和与文化遗产和联合国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关联性,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懂得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须遵循的共同价值,如下所示:

在“Think and Discuss”中,本单元以“问题导入”“思辨拓展”为路径,引导学生对课文A的主题和价值观元素进行思考与讨论。针对课文A的主题“The Contribution of Cultural Heritag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即保护文化遗产有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编者设计了“Think and Discuss”练习,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是否应该把保护文化遗产也列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具体如下:

 

* What cultural heritages can you think of? What legacy can we draw from cultural heritages?

* How can cultural heritage contribut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Is it necessary to integrate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promotion in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debate?

 

第二,以“和谐”价值观元素为牵引,以可持续发展为主题,选择阅读课文材料。

根据价值观元素和单元主题,编者根据保护文化遗产(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包容性的经济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负责任消费(粮食浪费与损失)与可持续发展(粮食安全、生态平衡和社会和谐)的关联性来选择阅读课文A和B,与单元学习目标对应,使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趋于一致(张敬源、王娜, 2021)。

第三,以“和谐”价值观元素为牵引,以听说读写译为手段,进行任务点设计。

在课文A的阅读理解任务点“Task A”中,编者编写了10道单选题,围绕价值观元素和单元主题,关注学生对保护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批判性阅读技能考查学生的思辨和深度阅读能力,如识别和理解事实、证据的能力;分析、推理、应用和评估主题论证、判断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态度的能力等。教师可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聚焦文化遗产对促进包容性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环境可持续发展、维护和平与安全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冲突地区重建和平、构建凝聚力和社会和谐的支撑作用,要有针对性地研讨和讲授。

同时,编者设计了针对课文A篇章组构特征的练习“Task B”,以考查学生对于保护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的篇章主题论证的理解深度,侧重培养学生分析概念、问题和难点之间的关联性(Analyzing interrelationships among concepts,issues,and problems)以及综合并评价文本信息(Synthesizing and evaluating information within one text)的高阶思维能力,强化学生的理性推理和有效论证能力,从而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于篇章价值观元素的接受度,如下所示:

(点击可看大图)


在“Language in Use”任务点中,编者编写了以单元主题和价值观元素为底蕴的“Task C Word Form”和“Task D Collocation”两类练习,分别考查学生对派生词和词语搭配的掌握程度,以强化学生的语言能力。在翻译任务点“Task E”中,编者编写了5个英译汉句子,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元素导向,关注英汉翻译中的句法变换、概念迁移和隐喻翻译等技巧。具体如下:

 

Those who contemplate the beauty of the earth find reserves of strength that will endure as long as life lasts. 那些凝视地球之美的人会找到持续一生的力量储备。

We should not be overjoyed by our victory on nature. For each such victory, nature will take revenge on us.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

When man is happy,he is in harmony with himself and his environment. 人类幸福之时,即人类自身和谐生活且与环境和谐共处之时。

We make the world we live in and shape our own environment. 我们创造自己生活的世界,塑造我们自身的环境。

The water that bears the boat is the same that swallows it up.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Seminar on the Core Value”中,编者选择与单元主题和价值观元素一致的视频材料,围绕自然给予人类智慧的主题,设计听力任务点,考查学生在理解观点和语言都具有一定难度的听力材料时是否具有信息综合和听写能力;培养学生利用具体的细节信息,如提供统计信息、列举事实、引用可靠资料等来阐述观点并发表具有说服力的演讲的能力,在“Task C”中,学生将利用具体细节信息就“how man may achiev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by making nature and technology work together for the common good of man and nature”来阐述具有说服力的观点。

在“Workshop on Translation and Writing”中,针对翻译技巧,该单元讲授了在表达性文本(expressive text)的段落翻译中,通过创造性地翻译源文本中的表达性元素来传递原作者思想的方法,即“Recreating the expressive elements of the original text to transfer the mind of the author”。基于单元主题和价值观元素选取汉译英段落翻译,在提升翻译技巧的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核心价值观。例如:

 

原文:尽管我们所有人因此而对大自然的馈赠感到满意,然而有多少人曾倾听过她的心声?我们又何曾考虑过如何去追随她的脚步?追求真理的道路朴素而直接,大自然的指点却无济于事;虚荣、幻想、宠溺、时髦披上自然的外衣,蜿蜒穿梭,将我们带向虚幻的梦境,走向愚笨和谬误。

译文:Though all are thus satisfied with the dispensations of nature, how few listen to her voice! How to follow her as a guide! In vain she points out to us the plain and direct way to truth, vanity, fancy, affection, and fashion assume her shape and wind us through fairy-ground to folly and error.

 

针对写作技巧,该单元讲授因果论证和比较优势论证的段落推理论证方法,即“Developing a persuasive argumentative paragraph by establishing the causal relationship, and highlighting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s”,并分别给出示例;在“Task A”中,要求学生利用这些方法讨论经济发展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联性。

在“Project”任务点中,该单元围绕世界遗产名录中的中国文化遗产,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调研其中一个文化遗产,并分析该文化遗产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启示作用以及与中国的和谐观的关联性,提出保护该遗产的具体方法等;经过演讲、答疑等环节,最终通过视频呈现提案,评价其他小组提案,指出其优缺点并给出理由。该任务把保护文化遗产与可持续发展及中国智慧结合起来,增强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实现课程思政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的教育教学目标。

在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测试任务点中,该单元聚焦文化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文B的选篇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基于世界粮食安全、生态安全与可持续性消费主题,选择了食物供应链中的粮食浪费与损失,倡导负责任消费对粮食安全、生态安全的重要性,课后阅读任务点围绕课文主题,设计10个段落主题和细节主题试题,考查学生对段落主题和细节的理解深度;选择与生态安全/生态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短篇文章,设计从15个单词中选出10个来填空的词汇运用测试题,兼顾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语言能力训练。

 


4


结语

围绕“立德树人”,重构教学内容,加强教材研发是当前大学英语做好课程思政的重要路径。《明德英语综合教程3》依托OBE成果导向理念,遵循反向设计原则,以“明德”为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元素大纲,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研发主题对标的教学材料;以“思辨”为牵引,基于Webb(1997)的知识深度理论框架、Bloom(1956)的认知过程维度模型以及Hess et al.(2009)的认知能力矩阵模型,以“问题导入”“思辨拓展”为路径,围绕单元主题和价值观元素,研发听说读写译任务点,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头及书面表达的逻辑性;将“明德”与“思辨”相融合,帮助学生掌握讲好中国故事,坚持中国立场并增强中国国际话语权的能力,实现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统一,育人与育才相统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观引领和人格塑造相统一,形成具有创新性的大学英语教材研发体系。





注释&参考文献
注释①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2020年5月28日).
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6/06/content_5517606.htm.访问日期:2021年1月20日.
②    习近平. 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
http://www.xinhuanet.com/2018-05/03/c_1122774230.htm.
访问日期:2021年1月20日.


参考文献[1]   Anderson, L. W., D. R. Krathwohl, P. W. Airasian, K. A. Cruikshank, R. E. Mayer, P. R. Pintrich, J. Raths & M. C. Wittrock. [C]. New York: Longman, 2001.[2]   Bloom, B. S. 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M]. Bloom: Longman, 1956.[3]   Gass, S. M. & A. Mackey. Input, interaction and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A]. In B. VanPatten & J. Williams (eds). Theor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An Introduction [C]. Mahwah: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7: 175-199.

[4]   Hess, K., D. Carlock, B. Jones & J. Walkup. Applying Webb’s depth of knowledge levels to Bloom’s cognitive process dimensions[P]. CCSSO, Detroit, MI, 2009.

[5]   Paul, R. & L. Elder. The Nature and Function of Critical and Creative Thinking(3rd ed)[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16.[6]   Tomlinson, B. The importance of materials development for language learning[A]. In M. Azarnoosh, M. Zeraatpische, A. Faravani & H. R. Kargozari (eds). [C]. Rotterdam: Sense Publishers, 2016:1-9.[7]   Webb, N. L. Research Monograph No. 6: Criteria for Alignment of Expectations and Assessments on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Education[M]. Washington, D.C.: Council of Chief State School Officers, 1997.[8]   Wilen, W. W. Questioning Skills for Teachers[M]. Washington, D.C.: National Education Association, 1991.[9]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S].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10] 刘正光, 许哲, 何岚.“立德树人”与大学英语教材开发的原则与方法——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1》为例[J]. 中国外语, 2021(2): 25-32.[11] 王守仁. 论“明明德”于外语课程——兼谈《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教材编写[J]. 中国外语, 2021(2): 4-9.
[12] 肖琼, 黄国文. 关于外语课程思政建设的思考[J]. 中国外语, 2020(5): 1; 9-14.[13] 肖琼, 黄国文. 《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的多元大纲和潜在的教学法[J]. 中国外语, 2021(2): 17-24.
[14] 张敬源, 王娜. 基于价值塑造的外语课程思政教学任务设计——以《新时代明德大学英语综合教程2》为例[J]. 中国外语, 2021(2): 33-38.





作者简介:

李秀英,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典籍英译、西方汉学,E-mail:xiuyingli@dlut.edu.cn。

寇金南,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关晓薇,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刘靖,大连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本期《改革论坛》栏目其他文章:


更多阅读,请关注《中国外语》官网:

http://zgwe.cbpt.cnki.net/wkg/WebPublication/index.aspx?mid=zgwe







责任编辑|常少华
版式设计|王宇茜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