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专栏”回顾| 体育何以思政?
本文节选自:
[1] 刘敏,刘一萱,樊哲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青少年体育教育的价值依归——基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分析[J].体育与科学,2019,40(03):1-6.
[2] 於鹏,张树林,陈章源.以体育人:新时代体育价值观培育践行的着力点——基于习近平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讲话精神研究[J].体育与科学,2020,41(02):1-5+13.
体育何以思政?
一直以来我国的体育教育始终在争辩和反思中发展和成长,这是由两方面的原因决定的。
一方面,我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体育并不重视,体育被列入“玩物丧志”之列,在高考和沉重的课业压力下,青少年的体育参与和锻炼意识并不高。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竞技体育领域实现了从金牌零的突破到奥运会金牌榜首位的跨越,但是在学校体育教育领域,存在青少年体质下降以及体育课程的边缘化现象。我们并没有达到体育教育的自信,导致的结果是“当深入的运动习得变成体育课教学的‘蜻蜓点水’后体育锻炼则失去了乐趣”。
“教育强则国家强”“国运盛则体育兴”。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基于伟大祖国的不断强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体育课程与教学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上也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的时代背景之下,体育所承载的价值和功能愈发强大,体育也成为了衡量国民素质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
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不断推动体育强国建设是新时代所赋予体育人的使命,同时,体育强国战略目标的实现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需要不断明确体育人的责任担当,特别是明确青年体育人的责任担当,因为“青年的理想信念关乎国家未来。青年理想远大、信念坚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无坚不摧的前进动力”。
青少年群体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不断变化的、富有生机和朝气的庞大群体,同样伴随着发展和变化的不可控性。情绪状态是青少年群体不可控的重要方面,但又会时时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判断,因此如何调控这一动态因素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个体的情绪是身心活动的重要表现特征之一,是个人对于客观现实产生的可变的多元的主观反应,对于身心健康有着重要指征,并且青少年处于情绪高度变化并缺乏有效调控的特殊时期。在有关研究中曾明确指出积极情绪象征着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促进青少年的积极情绪的发展是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那么,体育锻炼更是大家熟知的一种提高身体运动能力从而促进身体健康的有效调动情绪的积极的方法。因此,良好的有计划的适当的健康的体育锻炼方式能够缓解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压力,同时促进其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效应。
历史发展的实践表明中国青年是敢于担当、有深厚家国情怀和远大抱负的青年,这种担当和使命感始终贯穿于新中国建设的各个行业,涌现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精英力量。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中国的先进青年在奥林匹克以及各个世界瞩目的竞技赛场上同样发扬出了敢于担当、顽强拼搏、英勇奋斗的精神。从20世纪50年代容国团的“人生能有几回搏”、60年代中国登山队登顶珠穆朗玛峰、70年代足球队“志行风格”,到80年代中国跳水队“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洛杉矶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90年代的“东方神鹿”“铿锵玫瑰”,再到21世纪北京奥运会问鼎金牌榜首位。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以及历史性的突破,演绎了青春中国的时代创举凸显了中华体育精神。这种精神的赓续与传承是新时代中国青年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深刻诠释,更是中国先进青年将自身奋斗历程与中华民族荣誉紧密结合,并不断地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的扩大过程。
体育与科学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
投稿网站:
http://tyyk.cbpt.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