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刊速览 |《体育与科学》2023年第1期




“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中国特色体育新发展”专题




文化重叠共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育学解释——基于《体育与科学》学术工作坊主题叙事的分析

于海渤,王智慧

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变”中促“团结”谋“发展”的创造性提法,这一提法被学界所关注。《体育与科学》编辑部基于从体育学领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切,在2022年12月14日举办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体育学解释”为主题的线上学术工作坊,邀请专家分别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体育学理论、社会学理论等展开了探讨。本文以相关专家的观点为质性材料进行了延伸思考,尝试从文化重叠共识视角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体育学解释,认为:体育精神以其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化建构与本体契合而建立关联,并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反映,通过增进主体间的“共同性”而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积极作用;体育文化以其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共在与赓续而建立关联,并以此为支撑,在“多元”体育文化融合与“一体”的文化重叠共识中,强化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除了相对抽象的体育精神、体育文化,相对具象的规模化现代体育赛事以及特色化民族传统体育等,以体育“事件团结”的形式同样在铸牢共同体意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关键词:体育精神;体育文化;体育赛事;身体;情感;认同








中国式体育治理的现代化路径探析

王立刚,朱 旭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十九大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五年间,我国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也在系列机遇与挑战中进一步得到推进。在新时代新征程,我国体育治理现代化迈入新阶段之际,进行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发展调整以及路径建构,不但对推动我国体育持续发展,而且对以体育为载体满足我国公民情感需求等具有积极意义。在中国式体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中,应通过巩固发展内核、坚持发展逻辑,执行体育政策、拓宽治理维度,均衡发展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以推动中国式体育治理体系稳步、协同、全面发展;在中国式体育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中,辩证学习他国相关经验以提升本国体育治理能力的同时,应结合中国特色、数字技术等提升体育治理能力;在推动新时代中国式体育治理现代化过程中,应进一步关注弱势群体体育参与权利和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关键词:主体协同;治理逻辑;技术嵌入;弱势群体;政策法规








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发展之路寻径

刘 强,李凤梅

摘要: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体育发展进一步得到推动。结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对近十年间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发展所取得的创新成果和成就进行系统探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之路探寻中,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以及体育相关战略政策的颁布与实施等,为我们提供了思路。无论是疫情防控期间,拓宽的体育参与路径、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体育产业“线上”“线下”的营销路径,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后掀开的中国特色体育发展新篇章、新格局、新精神,还是“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战略指引下的体育跨领域的融合及发展,抑或体育治理现代化实践中多主体协同共治等,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体育发展之路。

关键词:体育参与;体育教学;体育产业;健康中国;体育强国;治理现代化







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与体育强国建设的理论依托

陈凯华

摘要:中国的现代化发展经过了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过程。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现代化在主动发展的同时进行着内生性探索。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式现代化被进一步提出与发展之际,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所发表的系列具有前瞻性、代表性的体育观点等,对中国式体育现代化与体育强国建设进行探讨,不但有助于深入了解新时代中国体育发展逻辑,而且有助于推进新征程中国体育发展。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形成,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客观基础,以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为主观前提,并在持之以恒的探索中得以进一步发展。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体育强国,不但表现在中国体育发展水平的整体增强,而且表现在大现代化观中以人为本的核心性进一步强化,以及并联式发展中的体育文化软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新征程中,中国式体育现代化发展与体育强国建设将在兼顾世界性与民族性、稳定性与全面性中稳步前进。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联式发展;文化软实力;以人为本
















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功能优化与价值拓展

陆书建,李 艳,高 敏

摘要:体育是人类基于主体需求而建构的一种文化。在体育的传承与发展中,伴随不同阶段不同主体的需求变动,不同时期的体育功能与价值也进行着优化与拓展。在我国步入新征程之际,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体育功能优化与价值拓展,将为我国推动体育全民、全面、全过程发展,加快体育强国建设等提供思路。新时代十年间,我国体育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双创”探索以及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中,不但发挥了体育原有功能与价值,而且在体育教育与生命教育、终身教育、全民教育融合,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文化协同发展,变迁社会下的体育社会化过程中,展现出体育功能优化。在新时代,体育价值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拓展,不但发挥出使国民在体育参与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价值,而且发挥了以体育文化、赛事、产业等促进共同体建构的价值。

关键词:文化符号;文化自信;全面发展;中国式现代化;获得感;共同体





新探索





本体·认识·方法:体育社会学的想象力与话语权

王智慧

摘要: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思想体系和学科传统入手,详细阐述体育社会学的思想承继、理论传统,厘清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和方法论范式,为体育社会学在社会学的学科体系中寻找到应有的位置,进而激发想象力和话语权。在思想承继的脉络上,身体原始性及身心二元论奠定了社会事实与行为的研究思脉,身体“隐而不显”的连续性及身体竞技行为的社会性激发了体育与社会的耦合;经典社会学理论为体育社会学研究提供了思想之源,“问题之学”是体育社会学思想体系建立和想象力拓展的基础。在现代性场域空间之下,文化象征、社会建构、社会实践以及身体规训等研究指向构成了体育社会学研究的主题论域,身体“自表述”与“他表述”不对等的认知关系以及身体行为与秩序共同构成了一项表征现代性的议题。体育社会学的研究主题应定位为体育参与中的行为与秩序,以及由二者耦合而衍生出的物质性身体与社会情境化表征。借此,呈现两个方面的价值指向:一方面,兼顾经验性与理论性是中国体育社会学学术接轨和话语权力建构的基础,经验研究的品质是体育社会学优秀基因;另一方面,基于社会变迁的中国经验与学科规范前提下的本土化问题阐释和理论推进,直面中国文明与世界的关系将是中国体育社会学想象力和话语权拓展的路径和根基。

关键词:身体社会学;身体竞技;社会行为;问题之学;身体规训;体育文化;现代性;方法范式







政府、村组织与宗亲社会下的多重应对:一个农村体育社会组织的个案田野

燕 飞,王 雁,李晓栋

摘要:发展农村体育社会组织,实现农村体育治理现代化,构建农村体育多元治理新格局是促进农村体育发展,改善农村居民体育生活质量的有效举措。通过文献资料与案例分析的方法,以K村老年体育协会作为研究个案,在“制度逻辑集—组织特征”的分析框架下,指出K村老年体育协会在政府、村组织和村民社会不同制度逻辑下所采取的多重应对策略包含以下三个方面:遵守基层政府社会稳定限制型制度逻辑,保留有限的生存发展空间;迎合村组织赋权型的制度逻辑,在协同发展基础上获得生存空间的再拓展;团结村民社会的支持型逻辑,在乡土宗亲互助关系下的社会支持获取。

关键词:农村;体育社会组织;制度逻辑;农村社会治理







明代吴殳《手臂录》版本考析及价值发微

杨 震,彭国强

摘要:大枪是我国古代兵器中的重要刺兵,在古代的军事战争以及武术发展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作为中国传统武术器械的优秀代表,其相关著作及文字记载在明清时代因印刷术的发展而不断涌现,其中吴殳《手臂录》因其所载内容的专业、客观、详实而成为后世研究大枪的重要参考文献。为了更好地促进大枪武艺的发展、显豁该书内在价值以及为世人提供一个更加清晰的文献阅读思路,运用文献资料、实修体悟等研究方法以《手臂录》为主要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文献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理论,在考析其版本源流与嬗变的基础之上挖掘《手臂录》一书的时代价值。《手臂录》一书内含的大枪理论与实践价值十分丰富,不仅系统直观地呈现了大枪武艺的技术体系,更在历史的视角下勾勒出传统武术对抗哲学与身体技艺相融合的基本演进脉络,其不仅是武术器械、拳法技理思想互证的重要文献历史依据,更是历史进程下明清习武群体中一种罕见的武学研究自觉。本研究希冀为中国明代大枪武艺的复原与振兴,特别是为新时代大枪武艺研究以及长兵竞技武术运动的发展提供相应的版本文献例证。

关键词:吴殳;手臂录;大枪武艺;武术版本学;武术文献学





“疫情下的竞训”专题





运动员新冠感染的症状评估及重返赛场——基于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文献数据库的分析

梁艺炜,杨海晨

摘要:运动员新冠感染后出现的疾病复发、不良心理情绪等问题导致学界开始关注运动员如何安全重返赛场。通过梳理世界卫生组织新型冠状病毒全球文献数据库有关运动员重返赛场研究的文献,分析运动员新冠感染后出现的症状影响,借鉴相应的评估策略及重返赛场恢复方案,提出我国运动员安全重返赛场的经验启示。研究发现,运动员新冠感染主要对自身呼吸、心血管、神经肌肉系统产生影响,也会引发运动员焦虑、抑郁等心理失调状态。目前国外机构依据器官系统症状及心理评分量表指标对运动员进行筛查评估,主要按照运动员运动项目、症状严重程度等分类、分层恢复训练,采用社会支持、可调配资源利用和心理训练等方式对运动员进行适当心理干预,加快运动员安全重返赛场步伐。最后,基于上述重返赛场策略提出我国启示:依托数字化技术监测运动员恢复训练,加强运动员个性化和过程性运动心理干预和管理,建构中国运动员筛查评估体系。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运动员;感染;重返赛场;症状评估







大型体育赛事危机源头治理——基于奥运公共卫生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姚芳虹,钱俊伟,王东敏

摘要:公共卫生危机仍是大型体育赛事的长期伴生因素,提高危机事件早发现能力是有效治理危机源头的关键所在,提升赛事公共卫生危机治理能力是我国体育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应有之义。以脆弱性理论为指导,以BBC模型为分析工具,建立大型体育赛事脆弱性分析和危机源头治理框架,大型体育赛事内在脆弱性表现为暴露性、敏感性、适应性,其外在危险源来自孕灾环境中的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管理系统、技术系统四个层面,当外源致灾因子超过系统的脆弱性阈值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之产生。奥运公共卫生危机是指影响和危及奥运赛事系统的公共卫生危机状态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奥运会脆弱性属性要求对危险源进行源头治理,以北京冬奥会、东京奥运会为例,分析这两届在疫情下举办的国际性大型体育赛事的系统脆弱性、公共卫生危机源头及源头治理举措。从两届奥运会案例中得到公共卫生危机源头治理启示:降低暴露程度,提升系统韧性是减控体育赛事公共卫生危机的重要措施。可从危机源四个层面构建大型体育赛事公共卫生危机减控路径,为未来举办大型体育赛事提供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卫生危机源头治理方案。

关键词:大型体育赛事;脆弱性;公共卫生危机;源头治理;健康遗产




研究报告





美国体育场馆融资方式:跨域治理视角的分析

许焰妮,曹靖宜

摘要:基于文献资料收集,从跨域治理视角分析美国体育场馆的融资方式。结果显示:(1)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文化等宏观环境形塑了美国体育场馆融资中的跨区域、跨组织、跨部门协同特征;(2)融资方式由决策主体、资源结构和责任机制等三大要素构成,三者相互依赖、分工合作实现社会适应、资源整合、模式维持和目标达成等功能,保证融资过程稳定可持续;(3)匹兹堡的文化资产区、印第安纳波利斯的资本增值委员会和底特律的市区发展局,反映同一融资方式下由简到繁的三种代表性跨域治理实践。对优化我国体育场馆融资方式的启示包括:(1)构建多元协力的融资网络,赋权独立自主的决策机构;(2)推动共建共享的跨域合作,探索稳定可靠的财税安排;(3)构建有效激励的责任机制,引入合理完善的绩效监督;(4)鼓励因地制宜的区域创新,便利跨域交流及创新扩散。

关键词:体育场馆;融资方式;跨域治理;区域创新







人口转型视域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应对策略

孙侃然,康 露

摘要:人口转型是谋划我国体育产业未来发展必须始终把握的新的基本国情。当前,我国人口发展问题已从数量矛盾转化为结构矛盾、质量矛盾,中国体育产业须在复杂的形势和政策变化中未雨绸缪,及时进行变革调整。研究从顶层设计和长期发展的视角出发,以人口经济学为理论依据,从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和质量四个维度揭示了人口转型对我国体育产业的系统性影响,并提出了应对策略。主要观点包括:第一,我国人口转型呈现人口增长速度放缓、老龄化与少子化并存、流动人口两极分化、教育和健康素质双提升的基本特征;第二,在人口转型影响下,我国体育产业增长潜力可能下降,老年、青少年体育产业迎来发展机遇,我国体育产业空间布局将受到人口集聚影响,人们的体育需求质量层次不断提升;第三,积极应对人口转型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高公众体育参与度和产业劳动生产率,积极发展老年体育、青少年体育产业,及时调整和优化我国体育产业空间布局,大力培育体育品牌和发展健身休闲业。

关键词:人口转型;人口结构;人口质量;体育产业








1956—1966中国对东南亚体育外交政策审视

陈 刚,殷怀刚

摘要:研究聚焦“文革”前十年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以中国体育外交政策为对象,着力发掘和运用新史料,运用文献资料法进行甄别、总结和归纳。冷战中的国际体育外交显得非常活跃,成为各方表达政治态度的工具,实践中,中国也确立了自己的体育外交政策和方略。在西方 “两个中国”政治讹诈下,中国果断地退出国际奥委会和相关的国际体育单项组织。为了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和得到“国家”承认,中国以东南亚为突破口,展开卓有成效的体育外交实践,中国和印度尼西亚合作,成功地主导了第四届亚运会,打破了西方以及印度对东南亚地区的控制企图,为1963年新兴力量运动会的举办创造了条件。新兴力量运动会给主流国际视野之外的国家提供了展示和投射自己的机会。东南亚外交战略的实现,是中国体育外交的胜利,是对外体育政策的胜利。挑战意识逐步的淡化、参与意识的增强,成为1956—1966年中国对东南亚体育外交政策演变基调。应对当前复杂国际局势,中国的体育外交政策要保持战略定力,在尊重的基础上,进一步增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利、互动”,充分利用“体育”这一载体,提升国际影响力,改善自身形象,在国际事务中提出中国的解决之道。

关键词:“文革”;体育外交;东南亚;新兴力量运动会;中国方案








麦克乐身体素养观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启示

叶松东,周爱光

摘要:美国体育家麦克乐是20世纪学校体育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者之一,也是第一位将身体素养运用到学校体育领域的学者。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文本分析法及逻辑分析法,对麦克乐身体素养观的理论渊源、内涵、实践原则、启示进行了探讨。研究得出:麦克乐身体素养观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其内涵主要体现在多维度的身体体验、多元化的互动情境和多层次的身体能力三个方面。麦克乐力求通过身体与情境的协调交互和连续性身体活动动力两个维度发展身体素养,其对当代学校体育的启示体现在注重强化融合性的身体体验、构建多元一体的体育情境、助推终身运动行为的形成。

关键词:麦克乐;身体素养;学校体育;具身德育






往期回顾 

大型体育赛事危机源头治理——基于奥运公共卫生危机的经验与启示

运动员新冠感染的症状评估及重返赛场

《体育与科学》2022全年文章总目录

旧文新读| 阿根廷足球的民族特性与风格探析



体育与科学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

投稿网站:

http://tyyk.cbpt.cnki.net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刊速览 |《体育与科学》2023年第1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