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将目光聚焦于女性健身过程中的身体感,抓住经典民族志在观察和访谈中忽略掉的有关运动“感官”的深层知识,从而探究女性健身的身体感与自我、社会性别文化的关系。对广州市两家健身房进行一年的田野调查并对20名女性健身者进行深度访谈,归纳出女性健身者“痛”的酸爽、“轻”的愉快、“难”的努力、“汗”的舒畅、“热”的流动和“被看”的不适六种主要的身体感。女性健身者在健身时体验到“痛”“轻”“难”“汗”“热”“被看”等多种身体感觉,不仅展现了女性运动身体感官经验的多重性和复杂性,还动态地表征了其中蕴涵的性别文化、健身文化、养生文化的交互影响。因此,女性在健身运动中的“身体感”已经不再是一种生理现象,而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通过女性的健身感官经验,勾连起了社会文化、运动文化和性别文化对现代身体的界定。
运动、“身体感”与文化:一项女性健身感官民族志研究
文 | 陈海飞,熊欢
(《体育与科学》2023年第3期新刊)
当前,女性的身体仍然是物质和象征意义所控制和争论的场所。在体育研究领域,女性身体也常常被作为一种社会秩序和文化符号来进行研究,但其主体性、能动性常常被忽视。而女性主义现象学认为对女性身体经验的描述,有助于消除人类经验的普遍性以丰富我们对人类经验的组成和范围的理解。就此而言,“身体感”研究的出现为运动身体经验的挖掘和理解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取向。当前社会科学正经历一场“感官革命”(the sensory revolution),改变着人们对感觉(sense)和感官的研究和理解方式。在这种背景下,身体研究由“身体观”转向“身体感”(bodily sense)。“身体感”一词原为日本学者栗山茂久所提出,余舜德等学者沿用,并发展成一个可以广泛运用的概念以及分析框架,并将身体感定义为:身体作为经验的主体以感知体内与体外世界的知觉项目(categories),任一身体感项目由单一或多项不同的感官知觉形成;张珣则认为身体感大致意指身体的经验与感觉,特别是无法详细区分五感的感觉经验。龚卓军则将身体感表述为身体经验的种种模式变样中的不变的身体感受模式,是经验身体(lived body)的型构条件,也是这些模式与型构条件所落实下来的习成身体感受。感官人类学代表人物戴维·豪斯(David Howes)提出要重新看待感官体验和文化表达之间的关系并开发了嗅觉、触觉、味觉这些被忽视的感官。同时,豪斯不仅强调感官之间的关系,而且开始关注“具地”(emplacement)的概念,以说明感官与空间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研究领域,虽然已承认将身体作为行动的焦点并展开类似具身体育(embodied sport)的研究,但是依然无法改变现有的局面——在许多传统的体育研究中依然寻求一种稳健的“客观性”。但也有部分学者,如劳伦斯·德·加利斯(Laurence de Garis)较早指出体育运动的身体体验本质上是感官的,而不仅是通过视觉或口头交流来传达的,而且“感官知识是非常有意义的数据”。对于女性运动的身体经验研究来说,身体感不仅能够提供一个创造性的理论与方法论框架来凸显女性运动的主体性和具身性(embodiment),也能够很好地呈现女性运动的身体经验与社会文化的关系。鉴于此,本文以女性在健身中的身体感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女性健身主观感受的挖掘来探讨以下问题:女性健身者如何通过身体感来阐释自己健身过程的复杂体验?健身运动感官经验如何反映女性健身者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身体感如何扮演中介的角色,连接个体运动经验与社会文化建构?最后,回应“运动中的身体感觉为何是一种文化现象”。2.1 感官民族志方法的选用
为了从运动中的感官经验层面来呈现女性个体与社会、文化和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本研究选用感官民族志(sensory ethnography)的研究范式。感官民族志以身体感作为研究方法取向,强调从方法论角度抓住经典民族志在观察和访谈中忽略掉的有关身体感的深层知识。在具体研究操作上,莎拉·平克(Sarah Pink)认为感官民族志依然会使用传统民族志方法,如参与观察、访谈和其他参与性方法,但是在方法实践上会更多地借助视觉和听觉等数码技术。除此之外,感官民族志强调感官知识的获取是一个具身具地的参与性过程,研究者在参与式观察中须将身体感置于实践的中心位置。在深度访谈时,研究者要有意识地引入具体情境中的物件或文化特征以激发被访谈者的多感官体验叙述,而被访谈者除了使用言语,还可以通过手势、声音、图像以及味道去表征他们的感官体验。根据以上研究背景和方法论要求,本研究以研究者自身的健身经验为基础,使用参与式观察与深度访谈的方法来进行女性健身的感官民族志田野工作。
2.2 研究实施与资料收集
2.2.1 参与式观察
2018年1月,研究者购买了广州市T健身俱乐部会籍年卡,以非正式身份进入观察点,通过日常健身锻炼,研究者将自身置于该健身房的物质性和感官性的具体情境中,以求获得与被研究者类似的感觉以及达到深刻理解被访者身体感的目的。经过八个月的时间,研究者认识了十多名女性会员,并与其中六位会员建立了朋友关系,后来顺利对她们进行了访谈。2018年4月伊始,研究者获得了L连锁健身馆店长的许可,进行公开的参与式观察,通过半年的共同锻炼也获得十多位女性会员的信任,并陆续对她们进行了访谈。在整个观察周期,研究者使用了摄像、录音等手段及时收集健身房的空间、场景和事件以及被观察者的情况,并通过观察日志记录研究者个人健身感受和研究中的反思等重要资料。
2.2.2 深度访谈
首先,开展访谈的地点尽量选择在健身房,以便使用一些特定的物件、空间布局和具体情境来启发被访者健身时的感官体验;同时使用健身锻炼中特定的概念、语言或情境去唤起被访者的感官感觉、意义和价值等一系列深层的认知。其次,除了使用录音设备外,本研究还采用了访谈记录表进行记录,以最大程度上还原访谈过程的临场气氛,特别是关注访谈过程中受访者的非言语信息(比如对身体部位的使用、描述不同感官体验的语气、情绪和态度等)以及她们对特定场景(如初进健身房、挤满异性的力量训练区、有氧操课等)的描述。对每位受访者的访谈次数为1到2次,每次访谈时间为30分钟到60分钟。最终,获得了20位女性会员的健身经验质性资料,具体信息见表1。
2.3 资料的整理与编码
访谈结束后,将收集的访谈录音转录誊写,获得13.6万字的文本资料,然后运用Nvivo11.0对文本进行管理和编码。首先,对访谈资料进行逐字逐句的开放式编码(一级编码)。在归纳感官体验的意义和范围过程中,除了要充分考虑受访者描述健身体验的语气、情绪变化、身体动作姿势、对健身房空间的态度等,还有利用研究者自身的健身感官体验,这些非语言的描述资料让研究者更容易捕捉到身体感的类属,然后从原始语句相关条目中归纳出“越痛越爽”“轻飘飘的”“刻意用力”“出汗有用”“肌肉发热”“感觉被看”等18个概念。其次,在开放式编码的基础上进行轴心式编码(二级编码),受访者的主观感受和研究者具身具地的健身经验,更好地帮助研究者把握各个感官项目蕴含的价值取向和文化意义,从而顺利地归类开放式编码中的各个类目,将相同或相近的身体感类目组织在一起,最后形成“痛”的酸爽、“轻”的愉快、“难”的努力、“汗”的舒畅、“热”的流动和“被看”的不适等6个范畴(见表2)。
Vannini等人指出将人的感觉狭隘地分为视、听、味、嗅、触,严重地简化了人类的感官体验,我们对自己内部肌肉和器官的感觉如何?我们的平衡感、运动感(动觉)、温度(肤觉),甚至我们的时间感是怎么样的?只有我们主动去认识身体和身体与世界的关系中的感官变化,才能发现女性健身者身体体验的多重性和趣味性。研究通过对女性健身者锻炼时的“痛”“轻”“难”“汗”“热”“被看”等多种感觉的分析发现,这些受访者通过运动激活了她们感官,不断发现新鲜的身体感觉,重新了解自己的身体构成范围。3.1 “痛”的酸爽
女性健身者的身体“痛”感是从事抗阻训练(包括健身房的力量训练)产生的肌肉延迟性酸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DOMS),这种肌肉酸痛感不同于疾病或者身体损伤带来的疼痛(pain)。这种酸痛让参与者分辨出不同运动项目对身体的刺激:“能感觉到那个肌肉在酸痛啊(开心),走、跑步没有那种感觉。”(Y11)“最多就是练瑜伽拉伸的时候有点拉到,反正就是拉伸的痛,不是手部都痛的那种。”(Y5)然而,受访者对这种感觉又爱又恨。一方面她们认为这是运动有效果、有价值的体现,一位参与者(Y13)直言:“如果这节课没有给我的肌肉带来反馈(酸痛),我可能就觉得这节课不值。”另一位受访者Y10将酸痛与减肥效果关联起来,认为能够带给她愉悦,她如此解释其中的原因:“这种酸痛感会有一点点,其实我练完有这种酸痛会很开心,这种酸痛给我一种我又瘦了一点的感觉。”另一方面,严重的肌肉酸痛会影响参与者运动后日常生活:“练完太累也不行。主要第二天身体会酸痛,有一点点还好,如果太痛了上下楼梯都费劲。”(Y6)酸痛一般给人身体带来的是不舒适的感觉,但有受访者反而喜欢肌肉痛感之后的放松(Y4),更多受访者甚至认为“越痛苦对身体塑造越有用”(Y8),因而愿意承受这种酸痛感并主动去获得这种感觉。
3.2 “轻”的愉快
知道东西的轻重是筋肉感觉,女性健身者获得积极的运动体验而感受到身体轻松舒服。在一项太极拳参与者身体感研究中,受访者在打拳时会呈现舒服感、轻飘感、自在感等不同的身体感。而在本研究中,受访者在接受力量训练之后,身体在负重到自重之间转换,这让她们体验到“轻飘飘的”“轻松年轻”“举重若轻”的感觉。在Y5和Y11的描述中,她们觉得锻炼完“轻飘飘的”很舒服:“做完力量训练感觉很好入睡,就感觉很舒服很轻松,然后就是整个人轻飘飘的。”(Y5)“在这里运动完就浑身都舒服了啊,走路都轻飘飘的。”(Y11)举重训练不仅增强了肌肉力量,也让女性参与者感受到身体年轻活力,一位四十多岁的受访者(Y5)表示:“踩单车过来的时候,像风一般的少年飞过来。”另外一位受访者(Y6)则体会到“举重若轻”感觉:“有一些重量以前做得很吃力,现在做起来很轻松,还可以再加重量,做力量训练时能感觉得到。”“轻”的身体感不仅存在于举重训练,受访者在瑜伽练习和有氧练习过程也能体验到身体“变轻”的奇妙。例如,Y8描述了她刚结束瑜伽课程的状态:“练完挺神清气爽的,打开一些平时不怎么打开的肌肉和骨骼,轻松了些。”Y18也感受到完成高强度有氧运动项目后“让脑袋放松一下的感觉”。运动后“轻”的愉快感觉,不仅让受访对象的身心得到休憩和调整,也放松了她们紧绷的神经,起到情绪调节的作用。
3.3 “汗”的舒畅
健身房健身运动中“汗涔涔”的感觉,让女性受访者体验到“活生生的”“富有质感的”的身体。这不同于“汗液”在大多数日常社会交流中被认为是令人厌恶和应该避免的。相反,流汗是积极的运动体验的介质,能让运动者感觉舒畅和愉快:“我从中得到某种身体上的兴奋……当一切都在进行时,我汗流浃背、身体发热或者有点欣喜若狂。”流汗也让女性健身者感觉到“轻松”“舒服”和“爽”,例如:“出汗就感觉整个人很轻松很舒服啦。”(Y11)“流了很多很多汗,觉得很爽!”(Y8)研究者亦认为女性在运动时将焦点从视觉转变为身体内部感觉,出汗和心跳加速有助于到达“忘我”境界。当健身参与者把调动感官浸入自我身体之中,能感受到皮肤发热、血流量变大和“活生生”的肉体,达到身心一体的放松状态。这也是“汗”的舒畅的原因。同时,汗水也是体育文化的一种隐喻。首先,汗水作为运动成就的标志来展示:我汗流浃背,所以我是一个更努力训练的运动者,这是肯定运动者艰苦付出的——“无痛不获”(no pain no gain)文化,正如Y6强调的:“不练到出汗,能叫练吗?”Y10也表示平时是不喜欢出汗的,但在健身房一定要练到全身湿透,这是一种荣誉勋章:“练得浑身大汗(没有空调),非常爽,算是励志什么的,反正进健身房整件衣服湿透了就会开心。”其次,运动的汗水具有道德含义。有学者指出女孩会用特殊的方式“大汗淋漓和气喘吁吁”来形容那些“减重”的剧烈运动,她们认为这样做符合道德规范并因为健康负责任而自我感觉良好。例如,受访者Y2谈到喜欢运动流汗是因为“出汗量比较大,就感觉吃的东西都消耗得差不多了”,Y5就表示她运动主要目的是“为了出汗,出汗为了排毒,为了爱美呗”。显然,运动出汗给她们一种正向的心理暗示:流汗是运动起作用的信号,流汗可以减肥燃脂和排毒美颜。这也让她们感到“汗”的舒畅。
3.4 “难”的努力
努力感是一种肌肉维持发力的状态并传达出雕琢身体的个体意义。在健身房观察期间,每次都看到力量训练者咬牙切齿、青筋暴露和满脸通红地尝试举起更重的器械,他们认为当肌肉达到最大张力(顶峰收缩)时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受访者也提到这种尝试刻意用力的感觉体验,如Y13:“我就是控制不住肌肉的发力,特别是顶峰收缩时候,那个就是收缩的(最大张力),要不然那个动作白做了。”Y15在做深蹲练习时,会有意识地让腿部肌肉去用力:“他说你是(膝盖)没力才往里扣,后来我就有意地往外打开。”如果这种努力感得不到反馈,也会让受访者感到沮丧:“很难去感受的话,我就会生气。”(Y10)这样的健身活动体现了一种自我损毁的自虐快感。肌肉的充血往往取决于对自己身体耐力的挑战,每次要将力量逼至极限,乃至气空力竭颓然倒地始能满足。有不少受访者也表达了自己喜欢在“难”的训练之中寻求“突破身体极限”的满足感:Y4:“进行高难度高强度的运动,能产生一种突破自我以及突破身体极限的感觉,我做运动就想着用力砸下去。”Y16:“喜欢加点力量的,加点冲击力的,冲破瓶颈的那种感觉。”这种不断冲击身体极限、突破自我的“难”的努力感,追求“力竭至倒地方能满足”的体验能够给女性健身者带来自我成就感。
3.5 “热”的流动
本文所指的“热”(heat)并不是外在刺激给身体带来热的肤觉,而是运动中或者之后所带来肌肉发烫、肌肉充血、血流加快和心跳加速所带来的“热”感。杰奎琳研究女性跑步和拳击时的特殊“热感”,将运动时的“热”概念化为一种特殊的触觉,这既可以作为内在能量和身体准备状态的感知,也可以是一种心理状态的调节。比如Y10在力量训练时直言这种“热”就是“烫啊,那块肉烫啊”;Y3在骑车感到自己膝盖发热异常:“最厉害的是骑单车的时候,膝盖不太舒服,我膝盖特别烫,温度高于正常很多,就感觉这个温度不是正常发热的那种高,就是烫的。”“烫”“热”让受访者对自己的身体部位警觉起来,并做出调节措施,此时感觉与知觉联合。“热”的感觉亦能让参与者感觉运动时身体的血液流动、身体发胀和神经兴奋,甚至激活了某些从未觉察到的肌肉。血流循环加快带来肌肉的“热”和“胀”的感觉,类似健美运动所指的“泵感”(the pump)——“感觉你的肌肉从你的皮肤中冲出来的”愉悦感,这种感觉被部分社会学家和健美运动员认为是一种强大的训练动力。受访者在从事力量训练之后也体验到这种“泵感”,Y14很喜欢肌肉充血的感觉,这让她感受到身体在变化,看到自己训练的成绩;Y4钟爱“肌肉那个拉伸感,充盈着新鲜血液那种快感”;Y15感觉做完举重练习“某一块肌肉突然被激活了,好像当天晚上特别兴奋”;Y9提到拳击课上跟教练对打会有一种“打着打着很热血的感觉”。虽然肌肉发胀是身体内部感觉,但是用手触摸起来有一种“硬硬”触感;Y10是通过触摸来感知自己肌肉发胀:“我练手会有那种胀胀的感觉,就是你摸上去整个都是硬硬的感觉。”而Y4则是通过穿裙子松紧来感觉到肌肉充血发胀:“头两天穿裙子都觉得这里紧绷。”总之,健身中“热”感,既能够引起受访者对身体内部变化的重视,也让她们健身时(后)由内感到心跳加速、血流加快,从外能触摸到肌肉发胀变硬,这种身体边界模糊感觉,让身体内外感官融为一体。
3.6 “被看”的不适
“看”是人类最自然最常见的行为,但是看的目光具有文化暴力、冲突和权力关系的社会学意义。健身房内会员之间的“看”与“被看”,男性对女性会员的“看”和感到“被看”也是一种权力关系。受访者体验到来自健身房异性的“看”,这给她们带来不自在的异类感。Y19描述了这种感受:“首先你会变成一个异类,当只有你一个女生在那里的时候,避免不了大家会看你。看你在干什么,你会感受到自己会被别人看着。”“被看”的感觉不仅带来异样感,也会产生不适感,如Y9表示:“我在打拳的时候,旁边的人关注太多了,我也会打不好,我上第一节课的时候整个一圈都围满了人,就会让我有点不太适应。”这种“被看”感也是一种性别规训力量并带来纪律效应,迫使她们改变训练计划和空间位置来自我调节:“我是觉得怕自己占他们的空间怎么样的感觉,就主动避让吧。”(Y17)受访者体验到的这种健身房的“场所感”,也表明了体育场所在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意义:运动空间秩序体现了种族、空间、性别和身份的建构。
4.1 “无痛不获”的健身文化
运动让人的快感、痛感与悲喜情绪并存,如约瑟夫·马奎尔(Joseph Maguire)所述:体育本质是追求令人兴奋的意义。健身作为身体形塑的实践,它给肉体带来兴奋感、成就感等积极情绪,很大部分源自“无痛不获”的健身文化的隐喻,而这些“痛”“难”和“汗”的身体感不仅是对女性健身者的努力付出的肯定,还蕴含女性对自我身体规训的道德责任。首先,肌肉酸痛由运动生理现象变成“酸爽”的感觉体验,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健美疼痛文化的影响,将身体推到极限导致的疼痛是健美者一种“反常”的享受。如Y10的体验,尽管力量训练过程很痛苦,练完晚上难以入眠,但是不断去追寻这种“痛并快乐”的感觉:“蹲得比较重就会比较痛,就会比较开心。因为有痛就有效果。”而且迷恋这种痛感:“难受但是我喜欢啊!然后第二天那种酸痛,又觉得,啊好爽!是有点变态,但是我就是这样。”反之,如果不够酸痛则是自己不认真训练的结果:“因为练完都超痛的。没有一次不痛,可能痛的程度不一样,比如自己心情不好那天就‘摸鱼’了(不认真)就没有那么痛。”事实上,只有当健身参与者从其他人身上学到肌肉酸痛是努力锻炼和健康的标志时,他们才能把它理解为“有效”,并觉得它是令人愉快的。从本研究可发现,即使酸痛感令人难受,但女性健身者认同了健身运动中“无痛不获”的文化,从而愿意将其理解为付出、进步、有效的信号并为之兴奋。其次,在这种文化脉络里,汗水被这些健身者视作努力付出的勋章,肌肉酸痛是女性自律的表现。因此,不出汗的健身锻炼,并不能叫“练”,而出汗了就代表锻炼目标顺利完成,不管运动量多寡,也自觉心满意足。Y18的经验十分典型:“跑倒是能跑,我觉得出了汗,对自己今天表现就很满意了,算了就这样吧,今天的目标就达到了,任务就完成了,就很开心了。”而付出努力的女性健身者也能获得其他人的尊重:“只是对练得好的人,首先我觉得这个女人是很自律的,起码这一点就值得尊敬。我会比较尊重她,起码她付出了汗水。”(Y13)以上不仅表明受访者认同健身运动中的“汗水文化”,也侧面印证了女性的身体受到性别审美文化的规训,她们需要为维护身体的秩序挥汗如雨,才能避免道德上的苛责。
4.2 运动“美容”与身体养护的性别化
健身运动中的“汗”和“热”是人体运动后的正常生理现象,但被受访者赋予了“排毒”“美容”和“疏通经络”等功效,而运动后“轻”的愉快舒畅,则是判断运动的身体养护功效的主观感觉。同时,这种身体养护亦呈现性别化特征,人类学者林淑蓉便指出在减重班中男性为健康着想,女性则为美丽而奋斗的情形,反而凸显了性别刻板印象所造成的影响。一方面,这些受访者认可健身美容养生的功效,甚至表示健身比美容更有效。如Y15表示:“我觉得运动倒是实际比美容更有效,像他们说的美容啊,刮痧啊,还是不如动一动好。”此外,受访者认为运动出汗是身体在“排毒”的信号,出汗越多证明这个运动项目越有效。如Y9提及:“还有代谢方面,我会流很多汗,感觉我在排毒,不管是运动中,还是运动之后我都会流很多汗的。”她们将运动过程的“出汗”“心跳加快”“发热”和“发胀”等身体感视作“排毒养颜”和“舒筋活络”的过程,这是受到了当下养生文化的影响。因为处在一定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于感官的生理性过程所呈现的信息,能够产生相应的解读与反应,因而呈现出特定的文化特色。另一方面,身体养护的感官体验所承载的社会价值和意义受到特定的文化观念影响。因为受访者受到“排毒养生”等女性身体养护观念或广告宣传的影响,所以会将平日难以忍受的“汗涔涔”的黏湿感和“热”“胀”等筋肉感觉视为获得健康的信号,并从中体验“轻松年轻”的感觉。比如,她们表示“出出汗,身体会舒服一点”(Y2),“出完汗,觉得整个人很放松很舒服的”(Y6)。此外,这些运动中的身体养护具有性别化特点。有学者认为女性健身是为了达到理想身体——苗条、健身、年轻,她们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感到身心快乐。部分受访者为了获得美容瘦身的效果而乐此不疲地投入健身锻炼中去,正如Y5直言健身即使再累也要坚持:“为了出汗,出汗为了排毒,为了爱美呗……因为你要穿漂亮的衣服啊!”可见,女性通过身体不仅感知运动中身体养护文化的意义,还会主动去参与性别化的身体管理实践。
4.3 “被凝视”感与社会性别文化
女性能够通过身体感去理解健身房身体文化作用于自己所表现的性别化身体,以及健身空间所特有的“凝视”(gaze)。受访者表示不仅感觉到“被看”,而且经由这种异性目光,她们感受到运动区域的性别禁忌,并需要遵循女性气质规范去进行身体训练。这些健身房性别展演已成为女性健身者的重要体验之一,她们能够感知健身房空间内的(符合女性气质)性别期望和极端的性别孤立,这让她们感到不安和焦虑。“被凝视”感便是一种建立健身房“性别隔离”的隐形机制,究其原因,健身房本是一个男女身体文化共存、性别秩序分明的空间,包括某些身体技术、锻炼区域的性别划分。例如,以下三位受访者的感受:Y8:“我觉得这对其他人来说就不一样了,因为它营造了一种气氛,对于某些人来锻炼是有作用的。因为有些女性她不敢,她不想在一个完全是男性的空间里锻炼,她觉得很不舒服,感到很不爽。”Y9:“就是不想跟男生处在一个空间,因为我觉得人太多了,偶尔一两个我还能接受。人太多,你就会担心自己做得不好什么的,有点不太好意思,不太好意思过去练。”Y14:“我觉得绝大多数女生刚开始跟我一样,觉得很尴尬,如果那里有很多男生的话,不敢靠近,觉得很尴尬。首先自己是个‘小白’,自己是女生,加上自己刚开始有点害怕。”这些女性健身运动的感官经验,能够展现出社会文化建构动态地作用于女性身体,而女性如何感知和运用这些身体感,反映出特定的文化隐喻和健身房的性别空间秩序。再者,健身房这种性别文化秩序并非静止的与可见的。这种权力关系是流动的,只有特定群体才能感受到其中的氛围或者感觉。它以女性健身者的感官为中介,生产出一种来自异性的压迫感,并给她们带来害怕、不适和羞耻等负面情绪。我们关注的重点不是“健身房性别空间的意义如何”而是“健身房性别空间如何拥有意义”,而“被凝视感”和“异性压迫感”阐明了性别文化的意义是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经由学习、体验以及行动,一步步建构而成的。同时这种感觉也是一种互涉的过程,一方面它的意义被化约到所属的结构关系中,源自它所存在的文化脉络之中;另一方面,个体对这种文化意义的理解也是一种流动的过程,女性健身者持续的健身实践亦会带来身体感的变化。(1) 女性健身者在健身时体验到“痛”“轻”“难”“汗”“热”“被看”等多种身体感觉,不仅展现了女性运动身体的感官经验多重性和复杂性,还动态地表征了其中蕴涵的文化隐喻。(2) 感官是与文化联系最紧密的空间,感官的意义不仅取决于某种特定的感觉对个人的意义,还取决于它所承载的社会文化价值和道德规范。尽管健身带来“黏湿感”和“酸痛”令人不适,但因为健身者认同这种文化和具备了一定的健身知识,愿意将汗水与酸痛视为付出、进步、有效标志并为之兴奋,以及不断追求这种大汗淋漓和酸痛的快感。(3) 女性健身者将出汗、发热、血流加快、肌肉发胀等运动生理现象与“排毒”“美容”和“疏通经络”等身体养护的功用相联系,这既受到养生文化的影响,又凸显了身体养护经验中的性别化特征。(4) 健身房空间性别文化秩序是流动的、无形的与互涉的。它以女性健身者的感官为中介,展现健身房空间特有的“被凝视”不安感和“性别压迫感”等性别孤立体验。这种感觉亦是一种互涉的过程,一方面它的意义被化约到所属的结构关系中,源自它所存在的文化脉络之中;另一方面,个体对这种文化意义的理解是流动的,女性健身者持续的健身实践亦会带来性别文化感知的变化。
原文刊登于《体育与科学》2023年第3期,已于中国知网发布,如果其他媒体或机构转载,请标明文章出处。
文献引用格式:
陈海飞,熊欢.运动、“身体感”与文化:一项女性健身感官民族志研究[J].体育与科学,2023,44(03):34-41.
体育与科学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
CSSCI来源期刊
国内体育类核心期刊
投稿网站:
http://tyyk.cbpt.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