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amp-RFC(13):人物园里的对话 | 认知重启:科技正在发生什么? by 网络智酷

2017-02-24 鹿小姐 阅录评

鹿小姐按:2017互联网思想者大会采用开放式编撰Camp-RFC协议,更多相关信息请搜索“网络智酷”公号和“段永朝读书”公号了解。以下为前情回顾

Camp-RFC(12):陈老宇眼中的“生物艺术及生物骇客”

Camp-RFC(11):再编撰马旗戟《思想者,是思想的艺术品》 by 岳路平

Camp-RFC(10):对歌德学院提问的回答 by 段永朝

Camp-RFC(2):段永朝 | “大窑炉”:将尤伦斯艺术中心打回原形 | 互联网思想者大会即兴演讲 by 网络智酷(正确编号为Camp-FRC(5))

Camp-RFC(2):胡泳 | 属于时代的思想和思想者 by 网络智酷(正确编号为Camp-FRC(4))

尤伦斯艺术中心变“人物园”,让朝阳群众十脸懵逼的大会为何吸引了145750+的人?

倒计时5小时 | 欢迎来到极乐时空:天问·天梯·天书

明天下午两点,798见!

倒计时两天│欢迎来到2017互联网思想者大会的壮丽场景

倒计时4天 | 2017互联网思想者大会·诗意栖居提纲出炉

创客第一人李大维5天后降临798,要不要来参观一下

再过6天就可以见到你们吵着要嫁的青山周平了

开源村长Jason | 一个下午教会你如何诗意栖居

讲座预告 | 生物骇客如何在世界各地制造物种大爆炸?

阅录评生物工程 | 福山:生物工程如何影响人性及人类社会?

高能高维视频 | 14分钟了解“第四次革命”

高能高维视频 | 10分钟了解凯文·凯利被舶来中国的过程

高能高维视频 | 12分钟了解维基式集体智慧

高能高维视频 | 9分钟认识国产凯文·凯利

高能高维视频 | 13分钟识破互联网思想真面目

逆流而熵的后天(下)│岳路平演讲@互联网思想者大会预热沙龙

逆流而熵的后天(上)│岳路平演讲@互联网思想者大会预热沙龙

岳路平阳明山演讲|重编天梯(下)

岳路平阳明山演讲|重编天梯(中)

岳路平阳明山演讲|重编天梯(上)

真实版《降临》2月19日降临北京798!| 2017互联网思想者大会科幻版预告

【阅录评】2016年互联网的五大事件——川普/马云/孙正义/阿桑奇/马斯克

何霞阅录评“天地一体互联网”

姜奇平阅录评“打回原形的川普”

预告|岳路平圣诞节台湾演讲《重编天梯》

赛博格:编撰社会的基因(互动部分)丨岳路平演讲@2017年互联网思想者大会一系列预热沙龙

赛博格:编撰社会的基因丨岳路平演讲@2017年互联网思想者大会一系列预热沙龙

地球上70亿人五天的逆流而熵│阅录评梁春晓“后天”的终局想象



今天发布的内容根据“网络智酷”公号昨日发布内容重新编撰


“认知重启”是2017互联网思想者大会四大板块之一,由段永朝老师主持


互联网思想者大会场景模型


互联网思想者大会四大主题场景分布图



互联网思想者大会场景工程图



互联网思想者大会直播界面截图


认知重启板块场景现场组图



张树新:我们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思考2500年前先人们想过的所有元问题



特别高兴能在这么一个场所里讲话,一个似乎不封闭,但其实又封闭的空间里讲话。我原来听过一个说法:互联网思维很像今天这个对话屋的玻璃墙:看得见,过不来。有很多人现在围在外面,但其实你们进不来。你想参加谈话,还要透过某些工具或者路径。我们感知这个世界,其实也是一样。


这些年,经常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去周游世界,因为这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由于战乱或者其他原因很难去看看,要找机缘才能去到。我们经常讲“世界观”,但你没有观过世界,哪来世界观?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透过文字认识这个世界,因此,你对世界的感知实际上是经由别人的表达完成的。



互联网给了我们一次机会,拉近你跟这个世界的距离。但其实AI也好,VR也罢,基于目前的技术发展,你还是需要透过工具了解世界。


所以我这些年满世界转悠,其实是想知道,这个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在哪?


我特别同意段老师讲的:互联网是一个千年大事。但什么叫千年?是1000年前那个千年,还是现在的千年?如果说时间是相对的,那么1000年前的千年可能只等于今天的一个下午。还有人提到年龄的概念,什么叫年龄?机器人多大?还有最后的问题,就是什么叫人?


因此,两年前我开始回到我的母校,去上一门课叫互联网发展史。今天,我们终于有时间坐下来思考,2500年前那些先人们想过的所有问题,所有元问题。我们就是要回到最原点,重新思考什么叫人?什么叫存在?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我们该怎么活?这就是,胡泳老师在开场时讲的苏格拉底问题。

 


翟振明:VR将彻底颠覆人类文明的元问题



我经常被邀请去做讲演,讲人工智能或者VR。这二者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别:人工智能是做减法的,VR是做加法的。


现在,人工智能带来一种恐慌,大家认为机器人把人类的工作给抢走了,人类没事干了。连脑力劳动都不需要人类做了。脑力劳动自动化,这叫减法。以前的所有技术发展都是在做这种减法。


VR是做加法的,它让人类过去不能做的事情成为可能。刚才张树新老师说想环游世界,现在到我的实验室就能环游世界。你到了我的实验室,看到一辆高尔夫球车,你戴上头盔,就能从实验室的现场,穿越到北京。这中间的过渡,是在你没有感知的时候无缝穿越的。完了以后,你可能就到了纽约街头,碰到另外一个人,你可能以为他就是站在纽约街头的一个人,其实那个人是在我们实验室里面。


然后,你突然看到来了个飞碟,把你坐的车吸到天上去了,停稳之后我们叫你下车,你看到了自己的镜面,停下,触摸一下,UFO门一开,就看到太阳,星星……



你碰一下,连人带车掉了下去,掉到地面。发现回到了中山大学的门口。继续开那辆车,回到了实验室。在实验室里摘了头盔看一看,果然就是在实验室!好像没出去过一样。两头无缝连接,中间还插入一个真实环境,这就是遥载技术。


所以你看,VR能让人类文明变成什么样子?我在哪里、我是谁这些元问题的边界即将面临彻底颠覆。20年前我写过一本书,专门讨论虚拟现实的哲学问题。今天我把这个虚拟现实的环境造出来了,就是为了说明,到某个时点,人类是可以把虚实的边界抹掉的。而危险就在于,有人已经在说,VR体验可以不用头盔了,我们可以直接通过脑机接口实现连接。伦理问题、哲学问题还没有研究清楚,技术理论已经开始一步步成为现实,这是我最担心的。

 


王飞跃:认知重启意味着人类将要进入一个时代,我把它叫做新IT时代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人工智能是做减法的,我肯定不同意啊,我觉得人工智能是做加法的。确切来说,人工智能有时做加法,有时做减法,可能更多的时候是做乘法。


首先有一点我就觉得这个威胁论什么让人下岗还有这个什么机器战胜成人?首先,我要声明一下,关于机器人威胁论的观点,我一贯持反对态度,我一贯认为这是瞎扯。人变成机器的奴隶,什么这些人机大战,机器智能超过人类智能,这都是不可判断的问题。在哲学上没有异议,在数学上没有异议。


但翟老师讲的蛮有意思,我是赞成他的观点的,将来虚实的边界可以在相当程度被打破。张树新老师用脚走了130多个国家,我想不要多久,你用眼睛、用脑袋就可以走更多的国家。


其实目前的技术也已经可以实现用眼睛和脑袋去旅行了,只是还不能满足个性化需求。因此我的观点,这个时代到了要支持自动化的时候了。你到一个场景,根据你自己的知识库,再加上别人的知识库。最后产生属于你的、唯一的知识库,这个知识库会在你的脑袋里产生唯一的认知。


这就是认知重启:我们将要进入一个时代,我把它叫做新IT时代。



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已经是过去式了,Intellect Technology(智能技术)是可见的未来。这里有很强的哲学基础,就是波普尔讲的“三个世界”。这个理论对我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因为从小我就知道两个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波普尔说,还有个第三世界,他叫人工世界。我给它改个名字,叫“虚拟世界”。


回望整个技术发展史,工业技术开发了物理世界,信息技术开发了心理世界。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弥补了血缘不对称、资源不对称。但是,完成到今天这个程度之后,我们总得有点事干吧?人类总归要发展,发展的动力就是不对称。我认为下一个不对称就是智力不对称。在新IT时代,弥补智力不对称,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完了之后再怎么样?我觉得,至少我们这代人是回答不了。

 


余晨:人类低级能力的机器外包化将持续,而技术发展导致的次级灾害需要审慎考虑



刚才张树新老师说我们今天思考很多问题要回到元点,所以如果把认知看作是一个大问题的话,大家会看到今天我们很多的认知模型、思维方式、价值体系都源于2500年前的轴心时代。都是像孔子、老子、苏格拉底、释迦摩尼等等先知先哲帮我们奠定的。他们去思考一些人类存在最根本的问题,比如生死问题,人跟自然、人跟社会、人跟人的关系,这些最基本的问题。刚才段老师提到《互联网时代》播出后,我回来写了一本书。书的前言就叫做《互联网文明:新轴心时代》。


我想表达的是,今天我们看到的技术变革,某种意义上在开启一个新的轴心时代。就像2500年以前,那个时候经历的那些元点事件一样,在重新改变我们认知世界的一些最基本的看法。


认知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谈,可以从神经科学的角度谈,也可以从知识体系、认知模型、价值系统上去谈。我还是先从几个故事讲起。



20多年前,我刚刚上大学的时候,先是去了石家庄陆军学院当兵,在军队里待了一年。大家军训过的都知道,当兵要练向左转向右转,当时军队里有好多农村兵,这些农村兵是分不清左右的。就是说我们认为,听指令做一个向左转向右转的动作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你不用思考就能知道该向哪儿转,对吧?但是农村兵从小没有这些概念,长大才要求他再去固化这些概念,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东南西北他们分得特别清楚。所以钱包掉地上,他会跟你说“钱包掉你脚的西边了。”在地里只要看一眼太阳,他就知道东南西北。


《枪炮、病菌与钢铁》的作者贾雷德·戴梦得研究过很多原始部落,他在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原始部落发现,很多原住民的那些能力,我们是没法想象的。比如把你扔到树林里,你就是个废物。但是那些原住民就能根据情景和地型,非常快的适应环境并生存下来。


讲另外一个故事,在美国的时候我亲眼看到,有美国学生需要借助计算器来完成1万除以1千的计算。这在我们中国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1989年教改以后,美国好多学校是不教九九乘法表的。而在咱们我们中国人的脑子里,这是一个固件,不假思索就可以算出来。还有更甚,印度人可以做到19X19的乘法心算。如果没有从小进行这个认知训练,成年后你是没能力做到的。但对美国人来讲,他觉得这种低级的能力本来就是应该外包给机器的。就好比现在我们也不用算盘了。


我们在拍《互联网时代》的时候,采访过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这个人自称有超级的“自传体记忆”。我去采访他的时候,随便问他一天,比如1994年2月7号发生了什么事,他不光知道还能把事情从头到尾讲给你听。再比如我告诉你今天是星期三,然后问你2月20号是星期几?你要算一下,他是不用算的。就是说他脑子里面的记忆结构,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他的记忆真的跟照相机的记忆一样。当时有个教授叫詹姆斯_麦高夫(James McGaugh)做了一份监测报告,他猜想在文字出现之前,人类中可能存在更多像他这样的人。



回到刚才王飞跃老师跟翟振明老师谁在做加法,谁在做减法的讨论。今天,技术已经变成了我们认知体系的一部分。你离开了这个系统,根本就没法运作。我们的记忆力肯定是下降,但从另一种角度看,就是我们的低阶能力是一直在被外包的。


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我对技术基本上是持乐观态度的。但我想补充一点,我是谨慎乐观。因为我认为低级能力都是可以被外包的,但有很多的次级危害可能在外包开始的时候,我们都是没有意识到的。


比如汽车刚被发明的时候,人们最关心的安全问题是发动机会不会爆炸。后来几十年中,大家关心的是会不会撞车,安全带、安全气囊都是这个阶段慢慢变成标准的。今天,我们才会想到燃油机动车的空气污染问题。也就是说,空气污染这种次级危害,在100年前根本不会被人们意识到。


所以从长远来讲,人工智能是不是从认知角度可以替代人或者超过人?它有没有意识?有没有意向性意义的意志?今天看来应该是没有了。但是消灭人类并不需要机器有意志。我一直在举一个例子,全球变暖也没有意志,自然灾害也没有意志,大罢工也没有意志,但这些东西确实有可能毁灭人类。


所以总体上说,我对技术发展持乐观态度,但我觉得技术所导致的很多次级危害,是需要我们审慎思考的。







阅录评


阅天下高精尖 | 录群体亲实践 | 评你我真感觉识别二维码涨姿势,开脑洞,变聪明

阅录评微信公号2014年2月6日发布第一条信息,阅天下高精尖,录群体亲实践,评你我真感觉。曾组织:量化自我日志,心跳博物馆,艺起睡,艺起跳,阅录评Close Day,阅录评咖啡分享会,协助成立极体营、开源村。在成立三周年之际,阅录评公号将每日推送一条或者多条原创音频。音频素材主要来自岳路平的演讲、讲座、论坛现场。欢迎欣赏、打赏、阅、录、评、转。


2017年2月19日,2017中国互联网思想者大会将在北京798尤伦斯艺术中心举行,大会主席王俊秀先生定义此次大会是“中国互联网最大的哲学剧场与艺术行动”,岳路平担任大会组委会委员、“哲学剧场&艺术行动”策展人,并配合建筑师王子一设计大会场景。阅录评公号将陆续推出相关原创音频,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