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肚腩突出要纠正吗?我健身知识基本都懂了,为何还是练不好?——各种经典误区答疑

索索队长 FitEmpire健身领域 2021-03-15

本文适合所有健身爱好者

内容标签:腹肌必要性 硬拉与臀部 自我认知 

答疑者:陆肆壹

问:请问下做很多动作的时候,肚子总是突出来,是不是要先练核心,然后再练自由重量?


答:许多人在常态下肚皮就是突出来的,哪怕体脂不高。在健身爱好者当中,这多发于那些不爱练腹的人群(健身老手居多)。那么很可能,你脊柱前侧的腹肌张力/神经募集能力都很弱,确实有必要着重强化这方面的力量。

想要纠正体态问题,高频率是关键,所以我给的底限是,每周至少有4天训练腹直肌腹横肌,每天3次(早起、训练前和训练后)。



早起:醒来的第一件事是趁着空腹状态进行“仰卧真空腹”练习。

将腹腔的气吐到一干二净,想着用你的肚脐去亲吻脊柱。当你能够维持极限收腹状态60秒以上时,说明腹横肌力量已经得到明显强化了。强有力的腹横肌对于矫正体态和维护脊柱健康都颇有帮助。


训练前:将卷腹动作与静态拉伸穿插执行。

比如当天你要练腿,那么先拉伸脊柱15秒,然后做一组卷腹,再拉伸髋部15秒,做一组卷腹......这种方案即节约时间又能有效激活腹肌,你会在不知不觉间完成5-6组卷腹。不要达到力竭,去追求彻底的腹部挤压和完整的动作幅度。


训练后:一些悬吊/举腿式的卷腹动作最为理想。此时,你可以更频繁地深入力竭,因为训练已经结束了,你不再需要用腹肌来维持大重量复合动作的稳定性。



在深蹲、硬拉、推举、卧推等基本动作训练中,学会让腹肌紧张——端出重量后,往腹腔吸一口气憋住,保持腹肌和竖脊肌的静态收缩,然后开始执行动作。

动作全程用胸腔换气,而不是腹腔,因为一旦你松弛了腹肌,就可能会破坏动作结构。


有些健美运动员是从来不练腹肌的,他们发现仅通过自由重量复合动作训练,腹肌就得到了足够附带刺激,并且在减脂后展示出不错的腹部分离度。

然而我们要看到个体差异。对于其它许多人,从来不练腹肌是很难将其形态最佳化的、并且会引发一些体态失衡问题。


建议大家多少练一练,好歹学一学。

至少练出一个体积适当,但是造型规整的腹肌。



40分钟腹肌的训练课程,韩文讲解、中字翻译,更适合大众接受的内容和价格。

59元长期观看,这个价格就别下次一定了,光看这个脸,扫下图二维码跟我冲吧。



问:肩加三头是怎么练的?是先把肩练完后再练三头肌?还是一起练?


答:将肩部与肱三头肌放在同一次训练是多里安耶茨的偏好。也是我个人设计训练计划的特点:大部分健美爱好者需要额外重视肩和手臂,让它们的比例追赶上其它肌肉,甚至略微超过其它肌肉一点。


在传统分化中,许多人会将胸部和肱三头肌安排在同一天;然而对于成熟训练者来说,卧推力量很强大,他们在练完胸后也明显疲劳了肱三头肌,此时的三头肌训练就无法达到100%的努力状态,显得鸡肋。



然而在肩推训练中,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使用夸张的重量,训练完毕后三头肌的状态依然是新鲜的。而且,肩推和面拉带来的“肩部激活及更好的肩袖稳定性”甚至可能帮助你提高三头肌推类动作的力量。


所以,练完肩之后再练三头肌比较合适。

如果你将肩和三头结合成超级组同时训练,很可能会降低肩推的力量表现,毕竟三头肌是肩推的协同肌。


问:用半程硬拉练臀,感觉上背斜方肌那里好像刺激到了,怎样避免斜方肌发力过多呢?


答:你所说的半程硬拉,应该是上半程硬拉(也称架上拉)。因为据我所知,没几个人会去练下半程硬拉(杠铃从地面启动,拉到一半就立即放回地面)


然而,不管是上半程还是下半程硬拉,你都无法将其作为一个着重强化臀部的动作。相比之下,全幅度罗马尼亚硬拉对臀部刺激会好得多。记住,在硬拉训练中,臀大肌对大幅度离心收缩的反应较好,对顶峰收缩反应较差——出于动作结构,硬拉降到最低点是阻力峰值,而站直到最高点之后是阻力最小值。

所以,如果你想用硬拉来练臀,尽量做全幅度、不触地,达成彻底的离心收缩和负重拉伸。



你当前使用的上半程硬拉(或者架上拉)通常被作为一种上背部的强化训练:力量举运动员用它来强化硬拉的上背部锁定力量,健美运动员用它来强化上背部的厚度,所以你感到斜方肌发力是理所当然的——一旦你剔除了硬拉的下半程,就相当于剔除了硬拉大部分腿部驱动作用,这会更集中地强化到躯干背部肌群。


问:双杠臂屈伸下身不由自主向后飘,怎么办?


答:你在做动作之前,一定要先理解正确的动作结构——低头,收腹,脚放在前面而不是后面。在胸部主导的双杠臂屈伸中,你应该让腹肌紧张缩短、同时让下背部放松伸展,而不是反过来。


最近有一天,我在健身里执行双杠臂屈伸训练。当时我和一位新手轮番使用双杆器械,他在组间休息观察了我之后想要模仿一下:于是他像我一样低头收腹开始下降过程,可惜降到一半他就崩溃了,可能是胸部和手臂无力导致他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瞬间又变回了老样子:抬头、下背部反弓、下身飘在后面——这些错误结构潜在地削减了运动幅度,让动作变得更容易。



所以,如果你无法完成“低头收腹”的标准臂屈伸,很可能是因为基础力量不足。我建议你暂时先选择助力垫的模式:低头,收腹,双膝跪在脸的下面。下降时尽可能追求完整的运动幅度,不要畏首畏尾。

通过一个月以上的助力垫模式巩固之后,再回到自重训练。


问:我感觉我基本上已经什么都懂了,为什么还是练不过某某某?


答:这个问题很眼熟。是的,在我的学生当中,也有人问过我相同的问题。但他们的自我认知与真实表现恰恰相反:他们并非什么都懂,而是经常暴露各种低级错误。

人脑趋向于将事物逻辑简单化、一劳永逸化。所以,掌握一点信息之后就认定这辈子已经彻底搞懂了——这是人性特点之一。


我有个朋友,总是在别人面前这样评价我:“啊~~~我最了解他,他不吃盐的,他们健身人群都这样的...”

哪怕每次我都解释道:“我只是控盐,不是无盐!”他依然听过就忘。

几年来,他从最初给我贴上的标签就一直没变过,我在他眼里只能是个无盐的家伙。

“无盐”理解起来很轻松,但“控盐”则更复杂更麻烦得多。那么他会本能地接受简单的逻辑,而不是真实的逻辑。



没错,我这个朋友既不是健身爱好者、也不是健身从业者。所以,他并不在意我们健身健美的专业知识,这情有可原。

然而我发现即便在健身爱好者当中,有时候情况也类似——举个例子,就在我进行这一系列问答活动期间,发现一种规律:那些健身老手们非常喜欢这个环节,讨论起各种问题都津津乐道;

但某些新手却看得一知半解、并不能很好地接受一些超出认知的信息。

这与他们“已经什么都懂”的自我认知产生了偏差,然后这种偏差会转化成一种强烈的“讽刺和攻击”指向我。


而当我与他们交涉时,那种感觉就像是在看处男炫耀性生活——对方没有任何实质性的经验,但却急着证明自己经验老道。

我承认,与这些人发生争论是我今年干过的最蠢的事,没有之一......



我经常在整理自己四五年前的文章时,对自己曾经创作过的“得意作品”感到幼稚和脸红,并果断删除。我认为这是件好事,说明我的心智在变化,没有一直停留在相同水平。

如今我也是这样指导学生的:学会得越多,越应该意识到自己更多的欠缺。你的心智格局决定了在这条路上还能走多远。


推荐阅读:

1.健身后腰痛到生活不能自理?我这么自律身材还是惨不忍睹?——各种经典误区答疑

2.半年没体会到延迟酸痛了,正常吗?关注收缩,力量就下降咋办?——各种经典误区答疑

3.每天究竟吃几个鸡蛋才算安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