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5点43,狂风暴雨,他们守着广东北大门
昨天凌晨5点43分
广东“北大门”——粤北检查站
迎来了天气预报里所说的狂风暴雨
此时的粤北检查站是这样的
狂风伴随着滂沱的雨水呼啸拍打着
检查站外设下的路障早已被肆虐的大风吹倒
面对着狂风暴雨
韶关市一群团员青年组成的
战疫志愿突击队
选择了坚守原地
成为了“粤北守夜人”
一场暴雨不期而至。“快!快!全部人先撤回来!”当班领队连忙对远处的志愿者喊话。暴雨来得太快,肆虐的狂风携着豆大的雨珠砸在身上,啪啪作响,这些“守夜人”瞬间变成了“落汤鸡”。
“雨真的好大,风吹得我们都有些站不稳了,但是看到后面还有等待过站的车辆,咬着牙也要坚持。”作为女生的“守夜人”许青怡说。
寒风呼啸、暴雨滂沱的恶劣天气一直不见好转,但没有一个人停下来。
凌晨,气温低至个位数,雨还在下着,每当看到有车辆向卡点的通道驶来,“守夜人”就会主动上前说,“您好,请这边靠边停车。”但雨点声将说话声冲刷掉了,他们还是一遍一遍重复着,一遍遍挥舞着手势,在雨中撑着伞,将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每一项工作都做到细致入微。
暴雨持续,志愿者们的工作服早已被雨水浸透了。他们“送别”过一辆辆车,又向后续的车辆迎上。
孤灯从粤北站里射出来,附和寒冷的夜,这群“守夜人”忙碌的身影似乎冒着“热气”。
“冷和累都已经习惯了,夜班最难的,可能就是和人体的生物钟做‘搏斗’。”已经在粤北检查站坚守了几个夜晚的刘英说,凌晨两点至三点就是最容易发困的时候,然而越是夜间越需要警觉性。
好不容易有了空档休息,淋了一夜雨的“守夜人”柯雪荣和她的“战友”张丽丽脱下早已湿透的志愿服和鞋子,放在暖炉旁烤了起来。
在简陋的帐篷里,有的志愿者坐在冰冷的铁皮椅上,卸下疲惫不堪的身体,借着暖灯散发的热气,就这样坐着眯了一会,没有深睡。
休息是暂时的,这是一场24小时不间断的战斗。淋湿的衣物和头发还未干透,“守夜人”又必须上岗了,他们一起拍了张合照,互相打气加油。
早上6时
粤北检查站“守夜人”是第一批迎接晨曦的人
绷紧的弦终于可以放下来了,终于可以休息了
在换了班后
她们
已经累到
直接坐着就睡下了
...
他们不是天使也不是英雄,
只是一名平凡的“守夜人”。
无论雨有多大、夜有多长,
他们都愿做黎明前的那道微光,
疫情还在蔓延,守护从未松懈。
每一份坚守与温暖,都会驱散冬日的寒冷,
有了这群“守夜人”,相信春天不会太远!
我叫李桂林,是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ICU的一名护士,我的妻子索翔是手术室护士,我们同年入职,结婚快两年了。
得知第二批援助湖北医疗队的消息后,我们医院三百多位医护人员主动请缨。我和妻子都递了申请,但最终我先被选中。
妻子很遗憾不能和我同行,但她深知我此行的决心和坚定。这次我是一定要去的,一是支援自己的家乡,二是我的重症抢救经验和技术有了用武之地,不去,怕是要留下遗憾。“没事,你安心去,我留下照顾公婆。”临行前,她细心帮我收拾行李,为我添置保暖棉衣和各种生活用品。
机场送行,她没来。她担心自己会哭,会让我更难受。和我一起同行的战友,有俩娃的爸爸,有孩子刚满一岁的妈妈,有的年纪还很小...虽说上前线的人是我们,但背后要承受同样压力的,是一个个家庭里的每一份子。“后方”的支持,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没有这股力量,我们也撑不下去。
我们在到达武汉的第二天便开始投入工作,前几天,我都排到晚班,回到住处已经凌晨一两点,消毒工作做完后,才能拿起手机跟妻子报一声平安。2月3日凌晨,我看到妻子的留言,“我已报名到急诊支援,今天就到岗。放心,我会保护好自己的。”我虽然很担忧,但是我知道,就像她理解我,支持我来武汉一样,这次我也不会阻止她。
我最近护理的患者中,有一名汉口医院的医生,年三十那天,年夜饭吃到一半,就接到医院的紧急调令返岗工作,结果不幸被传染了。他告诉我,医务工作者这时候冲锋在前,是职责所在,等战胜了这场疫情,才能真正安心回家和家人团聚。这更加坚定了我的信念,我想,在前线努力奉献,保护好自己,就是对妻子最大的支持。我在微信中叮嘱妻子要做好防护,等我回来。
今天有一位老奶奶出院了,她的儿子是一名军医,这次随军加入了火神山医疗团队,但由于任务需要,没能见面。在出院之前她再三对我们表示感谢,她说,每次看到我们就会想到她儿子,让她更有动力尽快好起来。
我和妻子分隔两地,却各自坚守岗位。妻子说:“在工作的时候,想到你在前线,就好像并肩作战一般。”
我虽然想念我的妻子,想念我的家人,但更明白有机会战斗在一线,能尽一份力,我们责无旁贷。
索翔,我们很快就要胜利了,等我回来,让我抱抱你,好吗?
来源:韶关共青团
编辑:斐
▲关注“广东共青团”B站、抖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