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再探港深边界,猜猜哪边是香港? | 看见

2016-05-17 郭浩忠 新浪图片



香港、深圳,37公里边界线。1949年,英军一夜间拉起边界铁丝网,1951年,港英政府成立边界禁区。如今,香港已回归19年,一条无形割痕仍横亘在港深间,隔开了两地沧桑变换。 


摄影:郭浩忠   编辑:秦翼

新浪图片出品,严禁转载,欢迎分享。



河水蜿蜒,分开深圳与香港。两座一衣带水的城市,在香港回归后更加唇齿相依。随着口岸相继开通、边界禁区逐步缩减,来自内地的新移民、自由行游客、专业人才一批批涌入,界限逐渐模糊。



▲一名公安在中英街上站岗。不管对于深圳还是香港,中英街都是个特殊的地方,这条不足0.5公里的街道被称为“特区中的特区”。曾经,这条街以空气隔开,两侧商铺分属中方和英方,至今街心仍有界碑石。八十年代,这里凌晨四点人声鼎沸,来“趁墟”(赶集)的内地人与香港人摩肩接踵。



▲香港回归后,这种奇特的隔离与共存发生了变化。嘈杂热闹集市不见了,代之以成群结队蜂拥而至的“水客”,带来一片商业繁华,并不断向外辐射。每到周末,更是被旅游巴士塞满。从沙头角过关后,深圳一侧中英街附近客流穿梭,快节奏往来深港。



▲2012年2月15日,香港政府开放了沙头角墟口前的禁区,香港市民可以自由进出。2015年,中英街内开设了唯一一间禁区内的麦当劳分店。沙头角沿岸,游客们三三两两,在海边栈道上休憩乘凉。



▲随着沙头角大门逐步打开,陆地上的铁丝网一一拆除,水上依然保留着一些隔离装置。沙头角码头岸边,长长的蓝色漂浮装置,形成一条海上屏障。这是为了打击海上走私设置的,有水警轮在旁边驻守。



▲登上上水大石磨高地,两地间的割裂更加清晰可见。借助望远镜和摄影器材,微妙的隔离与戏剧性的差异尽收眼底。灰白的高楼与碧绿的农田遥相对峙,天气好的时候,可以看到一条钢铁巨龙横跨两地,像一条坚韧的伤口缝合线。那是深圳湾公路大桥。



▲深圳湾大桥,连接着深圳蛇口东角头和香港元朗鳌堪石,被称为“深港西部通道”。这架桥梁工程的杰作本身,也成为了一道颇具工业美感的风景。深圳湾公园里,一对情侣紧紧相拥,望向远处的大桥。市民们喜欢在这里休憩散步,享受海水与海风。



▲如今,深圳的楼房已经伸展至禁区边缘,深圳长岭村惠名花园的泳池更是紧贴着边界的铁丝网。泳池中,一群孩子在尽情戏水。泳池一侧,立起的铁丝网外,就是香港莲麻坑村。



长岭村内,村民在午后打着麻将。孩子们则对镜头产生了浓厚兴趣。走过一座窄窄的小桥,就从深圳长岭村到了香港莲麻坑村。一些村民甚至会“跨境”种庄稼,靠一张过境耕作证,每天去香港地界祖传的土地上种菜种粮。



▲除了长岭,罗芳村也有许多过境耕作的村民。村内专门设立了过境耕作口。罗芳过境口是一座两层小楼,有边防战士把手。走出耕作口,便是香港的莲塘河。罗芳村外,顺着延芳路望向香港方向,新界东北堆填区近在眼前。它们之间隔着正在施工的莲塘口岸工程。



▲与耕作口的稀疏过客不同,深圳罗湖口岸终日人流不绝。新建的莲塘口岸,据说到2018年有望投入使用,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罗湖口岸的通关和交通压力。



▲与深圳一侧的繁忙热闹相比,香港一侧则清净得多。远处,深圳的高楼大厦遮天蔽日,香港的村庄依然静谧,它们中许多曾是禁区,有些至今仍是禁区。茂密的植被、低矮的建筑、稀疏的人口,村民过着几乎与世无争的生活。



▲香港落马洲村,荷花农庄的主人郭婆婆已年过八旬,从她家可以望见深圳最高的几座大厦。回忆起当年的“大逃港”,婆婆至今记忆犹新。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单是1957、1962、1972和1979年,四次大规模逃港潮中,越境人数就有56万。许多人死在渡河途中,再也没能到达对岸。



▲如今冷落的落马洲村,在二、三十年前,正是大陆偷渡客的登陆热点。郭婆婆回忆,当年偷渡客游上岸,常会拍门乞求:“阿婆,有无嘢食呀?(阿婆,有没有东西可以吃?)” 如今,落马洲村已经解禁,她的农庄做起了私房菜。许多大陆游客慕名而来,还有旅行团来谈合作开发生态游。 



莲麻坑村的村委叶玉安则忧愁得多,他从家里一抬头,就可以看到深圳电视塔。村委会早就做好准备,等着迎接解禁后的游客,修葺好了村中辛亥革命元老叶定仕的故居,还立了一座孙中山铜像,莲麻坑村却至今仍在禁区内。



叶玉安远眺对面的深圳惠名花园,慨叹:“真是风水轮流转!”七十年代,他由英国回到香港。不少偷渡客在莲麻坑村上岸,会向村民借电话,联络在港亲友,叶玉安总会慷慨借出。如今深圳的楼房已经伸展至禁区边缘,莲麻坑村却难以接力。叶玉安有些沮丧:“唯有系到等死。”



太阳渐渐落下,夕阳越过深圳的高楼天台,照向曾经的香港禁区。



最后一缕余晖消失时,深圳商厦京基100的96层观景廊上,一家人正在享受晚餐。他们身后的两面落地窗,映着截然不同的景象,两三灯火的田园香港,与车水马龙的深圳市区。



入夜后,港境一侧更加侮暗不明,深圳沿岸愈发华灯璀璨。京基100的外墙不断亮起广告语:“百闻不如一见”、“闪耀招商”……“是包容一切。”寥寥几个字,闪烁得刺眼。




【看见 看不见】

如果你喜欢这个栏目

不妨点击下面关键字

查看往期文章


拉萨 | 精神病人 | 乡村娱乐 | CBD

留守儿童 | 流美孤儿 | 三峡小村

双十二 | 创业大街 | 长城 | 拉萨创业者

深圳滑坡 | 莽人 | 环美旅行 | 小确幸

峭壁 | 爸妈做的饭 | 变性人 | 边境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