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九龄童砸6万元充值游戏,家长要求退款,腾讯退了,华为不退,理由是……

谢钱钱 上海法治报 2021-02-19


未成年人瞒着父母充值大额游戏,能要求退款吗?近日,家住浦东的钱女士就遇上了这么一件烦心事。今年5月份,她发现家里一张工商银行储蓄卡上,6万多块不翼而飞。这令钱女士慌了神,仔细翻看微信交易记录,她才发现,原来这钱是被9岁的儿子小周全部拿来充值游戏了。在火冒三丈的同时,钱女士赶紧追回钱款。


6万多块中有3万元流向腾讯游戏,另外一部分全部被儿子充值进华为应用市场下载的多款游戏中。就在10月份,钱女士收到了腾讯退回的3万多,可在华为这边,钱女士碰了壁......


未成年人进行大额游戏充值,游戏公司到底是否有义务返还?华为应用市场作为提供游戏下载的平台到底应不应该负责?



8岁儿子偷偷充值6万玩游戏

“今年5月份,在家里一部闲置的华为手机上,我发现了微信里的多笔充值记录,一查才知道是游戏充值”。意外发现储蓄卡中6万存款不翼而飞,钱女士在家里闲置手机上发现了端倪:从去年6月份开始,儿子便开始往游戏里“砸钱”,648、328......6万多钱款一部分流向腾讯游戏,另一部分流向华为应用市场下载的游戏。


小周通过微信进行支付,钱款显示流向华为


“询问才知道,孩子都是在我们上班时间偷偷玩游戏,我们下班比较晚,回家以后也没有发现这些情况。”钱女士表示:“因为学校学习安排要用到手机,我就更放松了警戒心。”


钱女士家中闲置的旧手机


小周是怎么登录游戏的?为什么会知道支付密码?面对记者的疑问,钱女士表示:“孩子登录游戏,使用的是他爸爸的旧手机号,根本就没有经过实名认证,游戏充值则直接关联微信。”关于支付密码,小周袒露实情:“家里就那几个密码,我一个个试出来的。”此外,钱女士表示因为自己觉得工商银行的卡比较安全,便没有订购消费提醒服务。就这样,钱女士一直没有发现存款被儿子一笔笔砸进了游戏。


通过跟腾讯客服沟通、说明情况,钱女士提交了儿子的户口本、家长的身份证、照片等证据,在今年10月份,腾讯返还给钱女士3万多。“因为我作为家长也有责任,存在失职,要吸取教训,双方协商下来,腾讯返还给我3万多元,我是可以接受的。”



但今年6月份,钱女士在跟华为沟通时,却碰了壁。“对方态度比较强硬,连核实都没有核实,一分钱都不退,我觉得有些过分了。”“当时,游戏没有实名认证,否则小孩根本不可能登录上游戏。”此外,钱女士认为,孩子在一两分钟内进行两百多、六百多的连续疯狂充值行为,对方是应该尽到提醒义务的。


各执一词,

监管漏洞还是家长失职?

为什么华为的态度如此强硬?记者拨打了“950800”华为消费者服务热线了解情况。“我们是不同意退款的”,华为方面表示:“这位小朋友在2019年7月份开始充值,一直到今年用户才反馈。长时间、持续地在多个游戏进行充值,时间跨度长,游戏内的每一笔充值都需要主动操作,而且需要输入密码或者指纹验证才能支付成功。”华为认为,家长应该起到监督责任,不建议告诉判断能力尚未完善的未成年人支付密码等重要信息,还应及时查看消费记录。


钱女士因此诉诸法律程序。其代理律师表示,他们可以直接找游戏公司负责。但是根据微信交易记录显示,孩子充值游戏资金流向的商户是“华为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我了解到,华为在应用市场上上架游戏,收取的费用类似于服务推广费,充值钱款是直接流向华为的,相当于我们直接跟华为建立服务合同”。其代理律师认为,此种商业模式下,华为应该尽到一定的监管责任。“小周直接通过手机号码便能登录游戏,并通过绑定微信进行充值。而今年1月份小周没有办法登录游戏,是因为去年11月份,国家新闻出版署实施了《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对游戏进行实名认证。显然,以前华为并没有更好地尽到监管义务。”


2019年11月1日,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正式施行,要求实行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制度。此外,《通知》对明确严格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网络游戏时段、时长;规范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费服务等。


钱女士代理律师表示:“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其所做的行为与当时年龄不符的情况下,需要监护人进行追认”。


记者再次跟华为沟通,华为称:“目前,华为游戏中心已经积极按照国家的监管要求,跟平台上的游戏公司分批次介入强制实名。”


而关于退款,华为表示:“用户充值游戏时使用的是华为账号,华为方是会收取平台运营费用的,相关款项会结算给游戏开发者。华为不能单方面决定是否退款,需要反馈游戏开发者,证实游戏内的情况,核实游戏内操作的行为,综合去判断能否退款以及退款额度。


专家解读:

无权代理行为效力待定,需追认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杨代雄表示,小周擅自用父母亲名义实施的充值行为称为冒名行为。因冒名行为在实践中经常发生,而民法并未对其有规定,所以冒名行为的法律效果类推适用代理。


他表示,小周的充值行为并没有经过父母的授权,应当类推适用无权代理。“而实际上,无权代理的行为是效力待定的,需要看有没有经过被代理人的追认。”


如果没有经过被代理人追认,那又该如何近一步认定呢?杨代雄表示,还得区分两种情况。“其一,代理行为的相对人是否是善意的?相对人知不知道是小周在充值还是父母本人在充值?其次,如果相对人并不知情,还得看其是否存在过错,在辨别到底是小周充值还是小周父母充值的问题上,有没有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


他认为,如果相对人存在过失,没有尽到必要的注意义务,导致发生冒名充值行为,就要适用无权代理的一般规则,也即如果没有经过被代理人的事后追认,就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效力。对父母而言,这相当于一个无效的法律行为。


“钱款虽汇到了华为的账户中,但是如果充值购买游戏的界面中,有很多迹象表明华为只是一个‘中间人’,包括华为声明自己只提供缔约媒介的服务,那么合同相对人就是特定的游戏商。”杨代雄同时还表示。



目前钱女士方已经跟南京市消费者协会进行沟通,消协介入后要求华为继续对接。其代理律师表示:“我在网上也联系到了很多遇到类似情况的家长,他们也是退款无门。”“从6月份跟华为沟通,现在仍然不见松动,接下来我可能会提起诉讼,通过司法途径解决。”钱女士表示。


见习记者 | 谢钱钱

编辑 | 刘家杭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请关注我,长按下面的二维码!

推荐阅读

你点的每个赞和在看,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点分享点点赞点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