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博物馆的发展方向
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使得博物馆正在不断地被重新定义。
博物馆已不仅是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文化遗产的机构,还成为服务人的全面发展、面向未来的文化服务和教育机构。
在“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上,业内大咖普遍认为,未来的博物馆应更加关注和推进自身变革,主动融入现代科技和当代生活,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和展现多元文明,突出开放性与国际合作,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作用。
推动城市发展的新文化势力
博物馆在做好收藏、保护、研究、展示的同时,还应充分发挥作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职能,全方位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文化势力。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不同时代人们对于博物馆的理解不尽相同,关于博物馆职能的定位,也不断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延伸,新的观念被注入到原有概念当中,开始探索博物馆事业发展进程中更为核心的问题。近十年来,全球范围内博物馆的工作重心在悄然发生转移,在很多情况下,博物馆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新文化势力,开始以各种姿态呈现于大众的社会生活之中。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每个博物馆都需要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重新定位,并成为城市转型的复兴力量。对于绝大多数博物馆来说,我们认为可行的办法是用新技术、新方法,让博物馆呈现出新面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力量。
爱沙尼亚国家博物馆馆长托尼斯•卢卡斯:我们采取开放式策展,通过创新的展览模式吸引青少年的目光;鉴于他们比较关注城市本身和科技产品,我们将让博物馆更多地与城市关联。博物馆将不仅仅展示过去,还将激活城市的改造和重建。
有作为才有地位。博物馆要积极推动自身变革,主动融入社会发展,将博物馆打造成为独特的城市文化名片,以服务者的姿态,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才能得到当地政府和公众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博物馆将会越来越多元化
在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博物馆已不仅仅由建筑和藏品定义。新型博物馆方兴未艾,老牌博物馆重新审视自身定位,胸怀大志的博物馆则是,采取一种海纳百川的发展策略,应用新技术拓宽受众面,打破地域和时空的限制,让全球各地的观众参与其中,并纷纷与学术机构展开合作与研究。博物馆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中国,非国有博物馆已超过全国博物馆总数的两成,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建设方兴未艾。博物馆应更加关注和推进自身变革,融入现代科技、融入当代生活,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和展现多元文明,突出开放性与国际合作。
巴西圣保罗全球当代艺术博物馆发展和管理部主任卡洛斯•布兰道:世界上有一些博物馆并不收藏文物,而是收藏普通人生活中会用到的东西,比如手机和个人电脑。这种方式可以向下一代展示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很有意义。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无边界博物馆”在实体层面来说,地铁站、社区、商场都可以成为延伸和实现博物馆功能的重要场所,而这些地方此前的利用都是不充分甚至被忽视的。在虚拟层面,广东省博物馆的做法是打造网上博物馆及开办虚拟展览。
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深圳博物馆这座“新城新馆”,关注城市发展,在多元化发展时代另辟蹊径。规避了新馆文物数量少、质量弱的缺点,履行了一个城市的群体记忆,将地方历史通过综合展览表现了出来。
观众体验与互动是重中之重
博物馆“高”,观众就“冷”。越来越多的博物馆正在放下身段,把观众体验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论坛上,“转型”成为所有博物馆专家的关键词,而如何让博物馆与大众进行更好的互动,更是重中之重。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中国博物馆事业正在经历着“以物为本”向“以人为本”的观念转变,博物馆做为公共文化服务机构的属性不断强化。下一阶段,将支持鼓励更多有特色的基层专题类博物馆,完善博物馆体系,提升博物馆质量,让更广更多的民众体验社会发展进步的方方面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总干事班达林:现在我们的工作重点不再是博物馆的可及性,而是调整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要更好地满足公众教育和娱乐方面的需求。有些博物馆在最初创建之时的情况和目的已经发生了变化,而且现在我们有了新的技术,可以借助此来提升公众的观展体验。
中国国家博物馆副馆长陈成军:中国文博事业的发展,离公众越来越近。从过去的“殿堂”,变成现在公众感受博物馆文化的一个重要的休闲、学习和接受教育的场所,会让公众更有亲切感。
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南京博物院致力于将“综合性博物馆”的效能最大化,积极创建集历史探索、文物欣赏、艺术展示、社会教育于一体的多样性公共文化空间。同时,完善公共服务信息化系统建设,创新引入多媒体导览系统,增进公众参与感。以藏品架起沟通桥梁,以多元、分众的服务方式吸引观众,试图将博物馆优质资源与社会共享,努力成为公众喜爱的博物馆。让公众喜欢来、愿意来,逗留的时间更长。
大英博物馆古埃及和苏丹部主任尼尔•斯宾塞:新兴博物馆在收藏与记录历史的基础上,还应该有教育功能和娱乐功能。大英博物馆的做法是,通过策展方式和科学技术的更新,吸引更多观众到博物馆来参观;而对于全球众多无法亲临博物馆的人们,我们则会逐步通过社交网络,在新媒体世界去探索新的展览方式。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多种渠道,研发数字化产品,将“故宫藏美”以更便捷和更亲民的方式推向大众,方便大家欣赏故宫建筑及文物。这些皆以普通博物馆爱好者作为目标受众,简单易懂,生动可爱,取得了极高的下载量和很好的推广效果。
墨西哥经济学互动博物馆馆长Silvia Singer:与参观者互动是博物馆最重要的内容。此前博物馆总是展出文物,大家对博物馆的观念都较为陈旧。刚接到经济学互动博物馆项目时的第一反应是“这东西没法弄”。没想到,大家对多元化博物馆的需求也很旺盛。今年,墨西哥经济学互动博物馆将进行第二轮技术革新。
新技术成为变革的重要驱动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博物馆与受众的传统关系正在发生改变。展览、户外活动、公共讲座,让这里不再仅仅是观赏、学习的空间,也成为不同文化群体的表达平台。而新技术的驱动,也让博物馆的可及性大大提高,成为多元的公共文化载体。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目前,全球博物馆更加关注和推进自身变革,融入现代科技、融入当代生活。我国各地的博物馆也同样通过互联网技术应用和创新设计等方式,纷纷加大了文化产品开发力度,通过研发文化产品、提供差异化优质有偿服务等途径,为公众提供了相应服务,延伸和拓展了陈列展览的展示服务空间,这顺利地实现了对博物馆文化更深入、更广泛、更持久的传播,同时又增强了博物馆自我造血功能,减少了对财政单一补贴机制的依赖,实现博物馆的可持续发展。
巴西明日博物馆馆长里卡多•皮格:通过运用一系列技术手段,让观众体验想象、探索构筑未来的情景。我们把技术作为工具,来打造明天的平台。采取机构合作,比如说和麻省理工学院、伦敦科技大学和教科文组织进行连接,作为一个合作平台获得这些数据和报告,以此充实展览内容;同时会进行辩论和研讨会,设立了创新实验室,通过艺术、技术、科学之间的关联来激励观众,提供思想的源泉。
德国柏林佩加蒙博物馆古西亚地区分馆马库斯•希尔格特:目前博物馆最大挑战是科技化和数字化转型,也是最大的机遇与潜能。我认为,博物馆可以努力结合科技抓住潜能,要吸引年轻的人群,让他们知道博物馆的使命、内容和传递文化的责任。博物馆是记录人历史的工具,告诉人类过去发生的故事,博物馆的好处在于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使得全世界不同的学者从不同视角重新阐述历史,使人们更多地了解文化多样性,因此,不管是交流方式还是内容,博物馆都应该准备为未来而努力。
巴西圣保罗全球当代艺术博物馆卡洛斯•布兰道:博物馆不仅是具有展示功能,更重要的是保藏、研究和共享,让后代看到人类历史的进程,为历史研究提供新的途径。因此其呈现方式应该是多样的,未来的博物馆应当通过科技让年轻人更加易于接受理解,而不是用传统单一的信息传递方式来陈述。
合作交流是解决难题的必然选择
此次论坛的主要目的是促进世界各国的博物馆间加强合作,以及加强博物馆在保护文化遗产方面扮演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和能力建设。交流合作是全球化背景下的必然趋势,也是摆在每个博物馆面前的一道课题。
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加强政府间合作,促进陈列展览、文物保护和人员培训等合作保障的机制。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名誉馆长Emily:大都会博物馆重视对藏品的整理、保护、教育。博物馆的藏品展示了自然历史的多样性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现代科技对文物保护、收藏和展示有利好作用。新媒体增强了与观众的互动联系。希望国际文化交流对文化促进交流和文化传承起到积极作用。
日本筑波大学图书馆、信息和媒体研究生院教授水嶋英治:当前博物馆迎来了许多共同的挑战,这需要各个博物馆之间的密切合作。希望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一个长期的机构,去培训专业的人员,在博物馆的理念、政策等方面制定全球标准。
英国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蛇口V&A展馆主管孟露夏: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蛇口V&A展馆选择深圳,选择蛇口?你们可以了解到,深圳有很迷人的城市精神,深圳人往往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目前,深圳也在从制造之都转型成创新之都。我们认为,中国有很好的条件让我们发展我们的博物馆,很多新兴的中产阶级正在出现,他们需要设计师为他们做出更好的设计。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在全球化的时代,各个博物馆虽处于不同地域,但全世界的博物馆都面临着如何解释我们本质上从哪里来和处于什么地位这一问题,并试着探究我们是谁和我们将如何发展一个共同的未来。国际博物馆界面临着共性化的发展难题,因此,增加国内外博物馆界从业人员之间交流的频率,提升交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共享资源、观点和战略,确实必要且具有重要意义。
抓住机遇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
当今世界正经历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博物馆事业更面临新的重要发展机遇,也面临不少挑战。积极适应新形势,加快改革和创新,进一步提升博物馆的专业化水平,激发博物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加快博物馆融入社会生活的步伐,是国际博物馆界共同关注和积极实践的重大命题。
深圳博物馆馆长叶杨说,未来博物馆将更多地涉及社会发展和当代题材,更多涉及自然题材,更多涉及传统文化和民俗题材;同时,将涌现更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陈列方式和更多创新等。
未来博物馆应更加关注和推进自身变革,主动融入现代科技和当代生活,同时,更加注重保护和展现多元文明,突出开放性与国际合作。
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认为,对博物馆而言,最重要的发展机遇有三项:文化的多样性为博物馆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互联网的普及为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新技术革命为博物馆的未来提供了技术储备。
如何抓住新的发展机遇,如何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如何在当代社会发展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是每一个博物馆,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的永恒命题。
本文根据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讲话内容及相关报道综合整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文博圈立场)
往期精选阅读(直接点击进入)
>>><<<
文博圈,qq群 149299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