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院名师系列访谈 | 王国莉:做靠谱的“农村科技特派员”
个人介绍
王国莉,女,山西万荣人,理学博士、农艺学教授,标准化高级工程师,现任广东省植物生理学学会理事、惠州市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监事长、惠州市农学会副秘书长等职务,广东省“千百十”校级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农村科技特派员、广东省企业科技特派员、惠州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大学生创新创业导师等。
主持参与国家、省市科研项目20多项,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多篇,获得科研奖励10项。指导学生创新创业获省级以上竞赛奖励27项,获全国地方高校学报优秀主编、广东省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广东省优秀农村科技特派员、惠州市第八届十大杰出青年、惠州学院优秀教师、成人教育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班主任、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等光荣称号。
在采访中我们得知,其实早在2012年王教授就已经成为广东省首批“农村科技特派员”了。在别人看来这顶多不过是为自己的履历增加一笔记录而已,可是王教授并不这样认为。恰恰相反,这一路走来,她一直在默默耕耘锻造“农村科技特派员”这张名片,不断丰富其内涵。据同事和同学们反映,如果你在课堂上找不到她,那她准在乡村的田间地头、在去往基层的路上。
王教授给我们介绍,她的团队主要致力于农业科技推广和农业科技乡村富农。一是良种示范推广,主要将最新研发农作物新品种在主产地区进行推广和示范;二是进行良技示范,主要是种养技术、智慧农业技术的推广示范;三是围绕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绿色化进行指导,积极推动农业生产转型升级。恰逢乡村振兴全面振兴时期,他们抓住产业振兴的契机,做足一产、发展加工业、发展乡村旅游。因此,王教授认为一二三产业融合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而科技特派员的作用就是要积极发挥一产专业优势,比如在汝湖镇推广甜玉米种植、水稻种植绿色技术;在二产领域,通过农产品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解决农民卖产品难的问题;在乡村旅游方面,调研家庭农场和各类农业资源禀赋并进行有效整合,设计开发高质量的乡村研学课程,有效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有着深沉的三农情怀,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而农民朋友对她的那一份信赖便是不断鞭策自己的内生动力。王教授回忆了一段支农惠农的经历。2020年在布心村,乡村振兴正处于脱贫攻坚阶段,但因为疫情一度阻断了市场供应链,导致养殖户的罗非鱼严重滞销。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得到这一消息后,马上联合多家电商和融媒体平台,现场推销和带货罗非鱼,为养殖户解决了销路问题,及时挽回了损失。帮扶活动结束后,养殖户不无感慨地说:“惠州学院的农村科技特派员真的很靠谱,有你们真好!”,“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王教授很欣慰地说。
在学校的“申硕”攻坚之年,王教授希望自己和团队能发挥更大的作用,把论文写在祖国广袤的“三农”土地上。2021年11月底,她和团队5人被选派为驻汝湖镇帮镇扶村农村科技特派员。通过调研,他们发现汝湖镇一二三产融合有很大提升空间,而这恰好是团队的重点帮扶方向。
经过反复沟通,在校领导郑文的亲自指导和科研处的助力下,校镇双方开展了深度战略合作并签署协议。
今年,农村科技特派员工作将重心放在乡村振兴博士驿站的打造上,总体布局包括:一是建设“一平台”(即乡村振兴博士驿站),旨在将该站打造为高层次人才的蓄水池,为汝湖的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支持,同时可以对当地的乡村工匠、广东技工、粤菜师傅、电商人才进行针对性的培训,使之成为汝湖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二是建设“一中心”(即汝湖融媒体电商中心),通过整合全国农产品供销信息、实现产品对接和市场链接,用互联网思维解决农业问题,充分发挥“农业+”潜力;三是精准服务“三产融合”,围绕农村生产、加工、乡村旅游、教育等多产业,依托生命科学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和政法学院的学科优势,打好组合拳,助推汝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镇取得较快进展;四是建立N个社会实践基地,积极组织开展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让新时代青年厚植爱国情怀,在社会实践中获得成长。
当谈到青年学生社会实践时,王教授说,她牵头成立的“义之教”科普教育特色班已经与汝湖镇达成深度合作意向,开展乡村科普教育、乡村社会实践和自然教育课程开发等服务输出。
尽管王教授的团队取得了可喜成就,但她依旧很谦虚地认为自己还有很多工作需要继续推进,尤其希望将惠州学院服务乡村振兴、服务地方发展的名片打造得更加靓丽,躬身实践,努力扩大学校的地方影响力。这些年,他们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的社会服务工作受到国家、省市31家主流媒体的一致关注,为惠州学院融入地方社会发展大局起到了极好的助推作用。同时,她更加期待农村科技特派员团队、“义之教”人才培养团队以及广大师生都能在此中获得不一样的成长价值。
在采访中我们还得知,王教授作为主要负责人,带领生命科学学院“义之教”科普教育特色班师生开展科普义教和乡村支教,前后有500多名大学生深入20多所惠州市城市和农村学校,为3143人带去了免费科普课程,社会服务效果显著,获得学习强国、中国文明网、广东卫视、南方日报、南方+、惠州日报、惠州电视台等21次媒体跟踪报道,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效益。
往期推荐
资料:党委宣传部
视频:谢志雄
编辑:新媒体部 / 陈奕华
责任编辑:林少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