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问一句,“双黄连可抑制新冠”算不算谣言?
一早醒来,双黄连口服液脱销了,殃及池鱼,兽用双黄连、双黄莲蓉月饼也宣告断货。焦虑的人们,把目光盯向了藿香正气丸、金银花、绿茶……中医从来没有这么风光过。
我不奇怪。这些抢购双黄连的人,日本核泄漏的时候抢购过食盐,非典的时候口服过洁尔阴,家里囤积的板蓝根能用到下辈子。未来,还有无数神药在等着他们,他们还会一如既往地买下去。不用劝,劝他们还会跟你急,用范伟式的幽怨眼神诅咒你:我们这里病人与病人之间的交流,你瞎参乎个啥!
我只是羡慕他们的购买力和行动力。一条午夜惊魂的消息,就能让他们不惧疫情传播的风险,冲向了小区的药店,把线下线下的双黄连都买了个干净。下手真狠,动作真快,可见智商这个东西跟经济实力没什么关系。
也不能怪他们。不同于以往的小道消息和路边社,这次“双黄连神话”的缔造者是权威媒体,代货双雄——人民日报和新华社双双重磅加持,真没多少人顶得住。
一看事闹大了,甩锅也快。凌晨,@人民日报官微发出特别提醒:抑制不等于预防和治疗。文中还提到,目前该发现仍是初步研究,对病人如何有效还要做大量的实验。以及,普通人请勿自行服用双黄连口服液。
既不等于预防也不等于治疗,普通人还不能自行服用,也就是说毛用都没有,那你大半夜的不睡觉,莫名其妙地发个“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干什么?提振抗击疫情的信心,还是缓解紧张的气氛?
那啥不可怕,就怕那啥有文化。不得不说,国社的理论水平就是高,文字游戏玩就是玩得溜。比如“抑制”这个词,就用得十分巧妙,既富有挑逗性,又没有落到实处,就看你怎么理解了。你想怎么理解都可以,反正不关我的事,我只说“抑制”,至于是真抑制还是假抑制,鬼才知道。
这是绝佳的新闻写作范本,网友们要好好学习领会,以后在网上发言,要想避免被跨省、被传唤、被训诫,一定要掌握这样的文字技巧。
可你是国社啊,能严谨点,不这么鸡贼吗?
比人日更鸡贼的,是发现这个重大医学突破的上海药物所:
“我们不想说得太过”“没办法回答您的问题”“我们现在也不好说”……中医的名声,就是给这些神棍式的专家给败坏的,典型的高级黑。
现在的问题是,就连“抑制”都已经站不住脚了。
公众号《知识分子》联系了一些专家,请他们就这一系列的举动作出评论。
一位上海的研究员说,先不说这个中药怎么样,没有完成详细的药物学实验啊,细胞实验距离临床试验十万八千里,连个动物实验结果都没有!
一位清华大学药学院教授表示:99%以上的在细胞上有用的药,在临床上是失败的。另外,双黄连所造成的毒性,副作用,可能会带来灾难。
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李克表示,我不会给病人或普通人使用双黄连口服液,既没有实验数据释放出来也没有临床数据,隔空释放消息,我是不会信的!所谓隔空就是不在正规学术刊物发表,而是所谓媒体。”
一位不愿具名的北京某三甲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表示,研发类的新闻,在没有循证学依据的情况下,贸然地发布“有药了” “可预防” “可抑制”,是不负责任的。
总结一下,
一,这个研究结果只经过了细胞实验,还未临床试验,而细胞实验距离临床试验相差十万八千里。
二,99%以上的在细胞上有用的药,在临床上是失败的。
三,没有循证学依据,发布“可抑制”是不负责任的。
就算不懂医学,上面这个结论也能看懂吧?总而言之,“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就是扯淡!
那么,我想就问一句,“双黄连可抑制新冠”算不算谣言?如果算,相关传播者、发布者该怎么处理?
此前,8名武汉医生因发布不实消息被警方传唤。当时警方是这么说的:一些网民在不经核实的情况下,在网络上发布、转发不实信息,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我们逐条套用:媒体在发布“双黄连可抑制新冠”这个消息时核实过吗?还未经临床试验就声称“双黄连可抑制新冠”,是不是发布不实信息?几亿阅读量,导致无数人抢购不能自行服用的双黄连口服液,不良社会影响大不大?
依法治国,应该公平公正、人人平等。既然我们对谣言这么敏感,那么就坐等警方传唤不实信息发布者、传播者。
往期文章
原创作品 欢迎转发
交流请留言或添加作者微信号:qmmc326
长按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