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救不了非理性蕭條
2016年8月,美國第二季度經濟數據新鮮出爐,《中銀財經述評》“金融海嘯以來,美國經濟復甦已踏入第八年,但從2009年三季度至2016年二季度的年均實質經濟增長只有2.1%,是二次大戰以來11次經濟週期中增長最慢之一。” 為什麼會這樣?
2008年美國金融海嘯以來,世界各國政府救股市、救銀行、救房地產,降息減稅,貨幣財政寬鬆得無法再寬鬆,經濟學家年年期盼、忽悠、鼓噪經濟復甦。這篇2009年的文章和書斷言:非理性投機賭博主導,沒有經濟邏輯可以復甦。
經濟學救不了“非理性蕭條”
王小強、梁曉
投機而僅為企業洪流中之一點小波,也許沒有什麼害處;但設企業而為投機漩渦中之水泡,情形就嚴重了。設一國之資本發展變成遊戲賭博之副產品,這件事情大概不會做得好。(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佔盡天下便宜的美元霸權金融海嘯了。好一盤通喫的大模樣,最後收關了,志得意滿之際,忽喇喇似大廈傾,自己活命的眼位,走成了倒不上氣來的生死劫。—— 真的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值得重複指出,金融海嘯不是次按危機,不是信貸危機,更不是什麼“虛擬經濟”脫離實質經濟,甚至不僅僅是索羅斯聲嘶力竭20多年金融體系出了問題,而是全球一體化的經濟性質,經過金融創新肆無忌憚,衍生變異成經濟學不理解、所以不承認、當然也應對不了的投機賭博新經濟。
圖~12:宏觀經濟調控必須面對的現實邏輯
再看圖~12,商品市場與金融市場,收入→消費→生產→就業→收入→……的循環,股市→樓市→錢市→股市→……的循環,現實經濟生活中,決非兩個可以區分開來的“實質經濟”和“虛擬經濟”。越來越多的商品(住房、石油、糧食)變成投機賭博的工具,既遵循價格下降、購買增加的供求規律,又遵循經濟學沒轍的追漲殺跌。譬如住房,作為直接消費的商品,在商品市場,價格下降→購買增加→住房建設增加→就業增加→工資收入增加→購買增加→……。價格下降有利於消費,刺激生產。所以有美國1866~1897年,“物價平均每年下降2%,但GDP每年仍有接近4%的增長”。住房作為保值增值的項目,在房地產市場,價格下降→理財收入減少→房地產購買減少→房地產建設減少→相關就業減少→工資收入減少→房地產購買減少→……。價格下降不利於理財,減少消費,損害生產。所以有美國2006~?年,房地產價格掉頭,引發金融海嘯,造成經濟衰退。
值得進一步琢磨,住房作為直接消費的商品,價格下降、購買增加,經濟學叫:商品的“價格彈性”——價格漲落對銷售的影響。住房作為保值增值的項目,價格下降、購買減少,經濟學叫:收入的“消費傾向”——收入增減對消費的影響。前者說的是單個商品價格漲落引起的銷售變化,後者說的是收入變化帶來消費支出和儲蓄之間的比例調整,涉及所有商品的購買。再加上樓市、股市、錢市之間的正反饋循環,金融市場過山車一飛衝天、一落千丈的價格變化,商品市場上的零售交易望塵莫及。結果,當住房不再只是買來消費的商品之後,非理性的追漲殺跌摻和進來,誰也說不清價格下降會增加還是減少購買了。顧客與開發商討價還價,當然越降價越想買。一旦添加可能繼續降價的宏觀預期,再降價也沒人買。降價預期越強烈,預期越發自我實現——索羅斯實踐的經驗之談“反身性”。可能漲落的宏觀預期,受超越住房商品供求的種種因素干擾(圖~17)。八桿子打不著的流言蜚語,經常打得整個市場人仰馬翻。具體到每一樁買賣,買房子、買石油、買股票,經濟核算費盡心機,不如擲骰子撞大運。什麼東西,郁金香、君子蘭、普洱茶、企業產權、商業票據、圖畫、郵票……只要從消費受用的商品演變成保值增值的項目,再不聽從供求原理指揮了。日常生活精打細算省吃儉用,經年累月聚沙成塔,金融市場一縷輕風,頃刻化為烏有,無聲無臭無影無蹤。放鞭炮燒錢,還聽個響呢。
圖~17:從房地產價格下降展開的金融海嘯
宏觀調控擲骰子撞大運?圖~17是圖~12的邏輯展開,追隨房地產下降濫觴金融海嘯,羅列若干不難想見的交叉循環。商品市場理性,金融市場非理性。傳統物質生產,商品價格下降→購買增加→價格上昇的理性循環(虛線),需要抗衡無數價格下降→購買減少→價格下降的非理性循環,才能完整實現。“財富效應”主導宏觀景氣,已成不爭的事實。難題是箭頭好畫,圓圈套圓圈之間相互作用到什麼程度,無從預知、無從把握。瓦解了社會主義陣營的競爭和鉗制,資本賺錢的邏輯展開肆無忌憚,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極端發展,把賭博變成了經濟,把經濟變成了賭博。家家戶戶,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政府自己,既消費又理財。消費,遵循價格下降、購買增加的供求原理。理財,或分散風險組合下注,或道聽途說“羊群效應”起鬨架秧子,贏了房子贏地,樂此不疲,與戒賭一樣怎麼勸都沒用,生拉硬拽也不出來。說賭博還有經濟,說經濟滿是賭博。金融服務、華爾街花紅,真金白銀,一點不虛擬,統統統計GDP,渾然一體。金融市場的“財富效應”無時、無刻、無處不在,天衣無縫。誰也說不上來,什麼時候、什麼條件下、多大程度上,非理性的追漲殺跌怎樣影響理性的商品供求。因為投機賭博,沒有也不可能有規律可循。有規律就不再是公平的賭博了。
現在各國政府千方百計救市——救股市、救樓市、救信貸泡沫?從目標到手段,到效果,極大的盲目性,史無前例!誰也不知道放鬆的貨幣供應,增加的財政開支,相應增加多少商品消費,多少投機賭博,通過正負“財富效應”,轉換成多少商品消費,多少流動性緊張。但是,人人確切知道,牛市不可能萬壽無疆,“非理性繁榮”必然“非理性蕭條”。追漲還是殺跌,全憑信心。信心不足,股市、樓市、錢市螺旋下降,經濟蕭條;信心增強,股市、樓市、錢市螺旋上昇,經濟繁榮,泡沫蒸騰→早晚還得破裂。政府救市不缺錢,缺邏輯。說小布什上萬億美元搶救銀行效果不佳,奧巴馬八千億美元刺激經濟,——刺激什麼經濟?
無論什麼措施,“80後”的超級泡沫難以為繼。“去槓桿化”擠泡沫,知易行難,難過清理企業間相互拖欠的三角債。美國存款信託清算機構(DTCC)報告,50~60萬億美元的CDS,“淨交易頭寸”不到兩萬億。問題僅僅在操作過程的摩擦。各式各樣幾乎量身訂做的場外交易,對手、金額、條件、時間千差萬別,集中結算平倉,討價還價談判和法律裁決程序等方面的工作量,大得難以想像。打個比方,構造摩天大廈的磚瓦灰石,理論上件件均可回收再用。真動起手來,房倒屋塌的瓦礫廢墟,裝車拉走。更別提〈高倍數槓桿拆卸摧殘市價〉的“財富效應”摧殘經濟了。經濟風聲鶴唳,市場驚弓之鳥,想拾掇哪棟建築,引發的連鎖反應,都是當今社會難以承受之重。這時候放言空論回歸金本位,道理簡單,願望不錯,面對現實,把利率提高到3%試試?
更重要的是,即便去些槓桿程度,並不改變投機賭博的經濟性質。輿論追究救助銀行的鉅款去向不明,毫無道理。因為質問者,包括決策當局,包括再開出兩萬億救助賬單的蓋特納,說不出銀行怎樣才算“正確”使用了納稅人的救濟款。今天,政府“主權基金”和索羅斯一樣,絞盡腦汁理財,遑論專業理財的銀行了。國會聽政會,議員們拿銀行家當地主老財批鬥,鉅額花紅人人眼紅,政治家做秀義憤填膺,唾沫星子亂飛完了,回家打理自己那點廉潔奉公的年薪,還得揣摩銀行的眼色,或基金、或股票、或保險、或存款……。這裡,值得一問的還是零利率。各大銀行到美聯儲拆借頭寸免費,隨借隨有,借多少有多少,仍然必須財政撥款,當然不是為了擴大貸款業務,是要政府墊支當下斃命的賭債!同理,銀行家們拍胸脯儘快還錢,根本不可能靠給那些無力按時還本付息的按揭百姓補充貸款,實際上連中小企業都貸不到錢(由於擔心商業貸款市場是“尚未落下的第二隻鞋”,銀行不願給中小企業放貸)。表面上看,政府救市都是維繫資金鏈條,減少銀行破產。經營性質上說,傳統經濟的支付鏈條、信貸鏈條,與賭徒之間的三角債,不是一碼事。譬如50~60萬億美元的CDS,投入最少,贏錢最多最快,輸錢最多最快。雷曼兄弟2007年42億美元淨收入,創歷史最高紀錄(2008年二季度才出現赤字)。看家的市場分析在《機構投資者》(Institutional Investor)“連續六年奪得華爾街最佳研究分析團隊的殊榮。”一朝房倒屋塌,覆巢無完卵。四千億美元CDS,虧損3655億。一美元剩8.625美分。有批評說保爾森理應一視同仁,給點錢救雷曼。果真如此,設身處地,試問您要是雷曼的兄弟,打算怎麼還錢?已經零利率了,房地產按揭斷供連續不斷刷新紀錄,分散零售存貸利差,成本最高、風險最大、收益最少,儘快歸還政府救助的鉅額資金?別自欺欺人了。國有“主權基金”不會做的傻事,讓私營投資銀行幹?投資少見效快,市場經濟的天經地義。哪裡跌倒,哪裡爬起來。賭債還要賭來還!
《華爾街日報》引述交易紀錄報道,美林、花旗集團、德意志銀行和瑞銀集團等多家大行在雷曼兄弟9月中申請破產保護兩天後,透過信貸違約掉期(CDS)市場,大舉向摩根斯坦利可能倒閉投下龐大押注。
高盛建議客戶買美國11個州政府債券信用違約互控(CDS),賭這些州政府債務違約,無法支付利息。除高盛外,大摩及美林亦建議客戶這樣做。估計現在美國有31個州本財政年度赤字240億美元,有人估計40多個州已面臨三百億美元預算短缺,2009年六百億元,下一財政年度為1200億美元。相信新一輪州政府所發債券無法支付利息潮快將出現!
高盛等等都是政府出錢救下來的。最好大摩玩殘了成雷曼第二,更好州政府紛紛破產,聯邦當局的援助資金,很快得以回收,納稅人的錢還能賺錢哩。南懷瑾高度概括人生三件事:自欺,欺人,被人欺。富哉言乎!在商言商,唯利是圖。“為富不仁矣,為仁不富矣。”發揮市場效率,排除道德干擾。話說回來了,莊家替輸紅了眼的賭客著急,幫忙墊支玩不下去了的大窟窿,然後催逼著扭虧增盈,儘快還錢,惡醉而強酒?
只要繼續投機賭博,無論個人、企業、團體、政府,但凡手裡有錢,都得繼續理財,接著分頭下注。政府的救援資金概莫能外,接受救助的銀行、企業(如三大汽車)和個人(免稅增收)概莫能外。政府救市籌措賭資,出錢組建“壞銀行”,大包大攬“有毒資產”,以便雷曼的兄弟們輕裝上陣,化悲痛為力量,孤注一擲美國國債違約的CDS?(美國十年期國債CDS在2008年1月保費是7.5個基點,但到七千億美元救市方案通過後,該保費上昇到了37個基點。也就是說,一億美元的美國國債,在2008年1月時年保費是7.5萬美元,但到10月初已經漲到37萬美元。這意味著市場正日益擔憂美國國債的違約。而同期麥當勞公司十年期債券的CDS年保費是33個基點)
世界財富30年餵大的超級泡沫,一時半會兒,很難想像周而復始,再造第二個“非理性繁榮”。連續注資的種種努力,微觀上個個都有機會,宏觀上等於噉臍果腹,給進行時的海嘯補充彈藥,再釀新的衝擊波,連推帶搡,把“非理性蕭條”堵在死胡同別想出來。所以格林斯潘大聲疾呼:
根據日本90年代的經驗,我們必須保證在開始主要財政刺激方案之前,修理金融系統。除非取得成功,我判斷,財政刺激的正面影響將隨著方案實施而不斷消失(peterout)。……所以,暫時國有化一些銀行,以展開迅速而有序的重組,恐怕是必要的。
與蓋特納一樣,大呼小叫重組,缺乏明晰的邏輯思路。疾呼歸疾呼,給不出具體如何操作,國有化了也白搭。拿恩平集資案舉例,中國鬧大發的,很多都是國有銀行。美國的大學基金、州政府財政都不是私家基金。國有賭場也是賭場,國有化了就只贏不輸?所以,癥結不在於誰有,而在於玩什麼,怎麼整頓。諾貝爾經濟學獎Maurice Allais早已指明:“世界變成了一個大賭場,賭場裡邊橫排豎排,擺滿了賭桌”。不讓玩21點了,還有輪盤賭。真能清理CDS,還有致深圳南山熱電於死地的“累計認購期權”(accumulator),逼榮智健辭職的“目標贖回”(target redemption)……。股票市場、債券市場、外匯市場、房地產市場、信貸市場、期貨市場,場內場外,金融創新多如牛毛。不僅如此,立一個規矩管制,馬上衍生諸多繞過管制的新產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僅如此,各類不同風險的產品結綑打包,經過權威機構評出風險等級,按質論價,在銀行企業之間不斷轉手,相互滲透。區區兩三千億美元次按壞賬掀起濁浪滔天,足以表明,看上去21點牌桌與輪盤賭櫃檯之間隔著老遠,每張牌、每個骰子,通過複雜的交叉對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全連一塊兒了。豬八戒勇闖盤絲洞,牽一髮而動全身。無論想先摁住哪一位,全體不答應。
摘自中信泰富研究部《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第五章〈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歷史終結,怎麼終結?〉大風出版社2009年
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原始出处。
推荐阅读大风网站往期相关文章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订阅】
点击标题下蓝字“大风网站”,再点关注
大风网站微信号:strongwindhk
长按下列二维码可直接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