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城与乡的互联,山与水的拼贴:苏家原舍酒店改造设计 | 周凌 张莹 | 时代建筑2019年第4期

周凌 张莹 时代建筑
2024-08-30


作品文章简介

《时代建筑》从创刊伊始便以不同形式关注富有创意的中国当代建筑作品,我们坚持选择建成作品,关注其创新性和探索性,并重视其完成度和现场感受;坚持第三方评论为主,推动建筑评论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每期作品栏目在作品选择上尝试走向设计探讨上有相对共性的可能性,在评论文章的作者的选择上,力求其研究背景与作品的设计探索有一定的相关性。


本期的多个作品探索了特殊场地条件下的应对策略。莫万莉通过回溯OPEN事务所历时6年的上海油罐艺术中心的设计与建设过程,分析了建筑师对城市公共性和空间开放性的追求;王飞讨论了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的“空间规划”和“规划空间”;王彦、俞佳春分享了江南布衣仓储园区设计策略;贺勇讨论了孟凡浩的三个乡建项目的设计策略与操作路径;周凌、张莹讨论了苏家原舍酒店设计中所呈现的城乡互动关系与乡村建筑改造中的设计原则与工作方法;支文军、王欣蕊从10个方面对扎哈·哈迪德事务所的阿塞拜疆巴库阿利耶夫文化中心进行了分析,指出其在设计上很好地平衡了先锋性与文化性;赵秀玲、刘少瑜、王轩轩讨论了新加坡国立大学零耗能教学楼的被动式设计;钟文凯分析了其在北京延庆百里乡居设计中是如何维护乡村环境的朴实、清新与原真;黄元炤讨论了花房艺术中心、红砖塔在当代建筑中的意义与价值。


栏目主持:戴春


城与乡的互联,山与水的拼贴

苏家原舍酒店改造设计

Merging of City and Village, Collage of Mountain and Water

Renovation Design of Sujia Yuanshe


周凌   张莹    ZHOU Ling, ZHANG Ying

Abstract


     文章以南京苏家原舍酒店改造为例,从城乡互联、功能复合、空间塑造几个方面,探讨了都市近郊乡村发展中产业与环境方面的综合策略,以及乡村建筑改造中的“四原”方针与四个工作方法。


乡村聚落

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苏家原舍改造设计

项目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西毗苏村

建成时间:2017年8月

主创建筑师:周凌,张莹

建筑设计:张莹,吴仕佳,殷奕,拓展,宋富敏,张豪杰,谢星宇

室内设计:周凌,董天殊,李扬

结构:丁晓峰

水电:朱金花,王立明

摄影:侯博文

建筑面积:1 850 

建筑结构:砖混、框架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

建筑材料:红砖、原木、青瓦、水泥瓦

造价:860万


在线阅读


苏家原舍酒店位于南京江宁区秣陵街道的西毗苏村。村庄原来是一个四十户村民的小村子,乡村占地较大,相对比较分散,村民房屋单独或成组散落于丘陵坡地中。原舍酒店便是利用村中靠近白鹭湖的一组废弃的老房子改建而成。白鹭湖四面环山,北岸密林环布,南岸满山翠竹。江宁地区多样的地貌是乡村空间塑造的重要基础,江宁区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和盆地类型丰富,既有江南水乡特征,又有山地丘陵风貌,都市近郊优美的山水环境提供了城乡共享的基础。苏家改造涉及两个方面的策略,第一,城乡互补的产业定位;第二,山水拼贴的环境与新旧并置的建筑。


总平面图


1 定位:城乡两极之间的磁铁


城市与乡村代表了人类文明的两极。芝加哥社会学派学者路易斯· 沃思(Louis Wirth)在《城市社区研究的书目》一文中说到,“地理学家一直将城市视为地貌的一部分。从这个角度来说,城市是一片高地,像山峦一样从地面耸起”[1]187。人文地理学家倾向于将城市看作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改造,是人类与自然环境互动关系的产物的一部分,他们把城市看作三个基本过程——生态过程、经济过程和文化过程的产物。乡村与城市一样是人们世世代代与环境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包含生态、经济、文化三个部分,涉及环境、产业、文化三个领域。从城乡之间的关系来看,城市发展常基于乡村的支持,如同沃思所认识到的,古代城市的发展是寄生式的,一般来说,城市通过技术与武力支配着农村,但却不对农村作出太多贡献[1]280。这是一个古今中外的普遍现象,城市乡村的依存关系自始至终一直存在着。


原舍鸟瞰图


城乡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有如磁铁的两极,城市和乡村必须结合,这种结合会产生新的生活、新的文化。霍华德提出了城乡之间的第三种空间“田园城市”,他在《明日的田园城市》一书中说道,“事实并不像通常所说那样只有两种选择——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而有第三种选择。可以把一切最生动活泼的城市生活的优点和美丽、愉快的乡村环境和谐地组合在一起”[2]6。他把城市和乡村看作两块磁铁,各自吸引人们,然而还有一种兼顾二者特色的新的形式,就是吸取城乡共同之便利的“田园城市”,他用一幅“三磁铁”的图解来说明这第三种空间[2]9。霍华德在现代城市化的初级阶段,提出了大胆的假设和选择,影响到了后来英国的城市规划,尤其是郊区居住的模式。


苏家原舍与其他郊区居住模式一样,是一种新型社会有机体(social organism),它建立在流动性基础上。乡村低地价、低租金,与城市高工资、丰富的就业机会、令人羡慕的卫生条件、多样的社交活动相结合。对于发达地区都市近郊的乡村,面临的问题通常都有相似性。这类地区受城市化影响较大,经济条件好,在不同时期通常都已经进行过不同程度的自主更新改造。都市郊区通常都是产业集聚地,传统的农业已经不是主要的支柱产业。城市环境方面和消费方面,城市在完成了快速城镇化之后,居民消费以温饱为主向休闲化、品质生活转型。乡村空间作为一种特殊商品,逐渐进入人们视野,山水田园乡土文化被赋予新价值,乡村生产生活空间被赋予新的功能和意义。


苏家位于都市近郊,属于南京市江宁区秣陵街道,距离主城区一小时车程的距离,使其可以作为市民周末和短假期的一个郊外休闲地。江宁区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快速交通与轨道交通使江宁与主城区形成多路径无缝交通对接,这使得江宁区与南京市区城乡资源流动更加直接,功能互补性也更加明显。凭借着区位优势、交通优势,以及良好生态环境、新鲜农产品,江宁区乡村对南京市民构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如规划师张川所说,“城市的消费市场,技术、信息、资本、人才也不断向乡村导入,乡村地区需要主动作为来整合外部资源,驱动乡村可持续发展。”[3]


江宁区位于南京南侧丘陵地区,从东西南三面环抱南京主城,多样的地貌是乡村空间塑造的重要基础,低山、丘陵、岗地、平原和盆地类型丰富,其中岗地面积最大。境内水系发达,水网密布,众多湖泊星状点缀,既有江南水乡特色,又有山地丘陵风貌。因此,苏家的山水资源成为都市近郊的一个重要资源。原舍的区位优势与发展定位便取决于此。


2 类型:乡村改造的复合功能


在中国乡村改造实践中,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乡村改造策略差异很大。清华大学顾朝林教授把村庄类型分为城镇化地区、城乡过渡地区、永久农村地区三种地区类型,规划目的分为美丽乡村、魅力乡村(传统村落、特色历史文化村寨)、富裕乡村(“一村一品”、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乡村旅游)三种目的类型。不同类型的乡村可以根据村民需求选择不同类型的村域规划内容。[4]


南京江宁区的苏家村就属于城镇化地区的富裕乡村一类,这类乡村建设中,乡村的“复合功能”变得十分重要。顾朝林认为,“当前我国的乡村已经由单一地承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转向承载多元发展复合功能,乡村规划需要向适应乡村发展的全面转型,乡村规划也需要从农业发展、村镇建设的条条规划转向农村现代化的全面转型”[5]。以往城市规划的目标,往往是基于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国家需求,其基本原理建立在功能分区、按级配置和规模效益理论基础上,用城市规划这套方法进行乡村规划时,就会出现系统的不适应性。我们更应该按照系统优化、协同发展、公平包容理念指导乡村规划,在农业区位、生活圈、公共产品、公共政策、乡村发展、空间布局等层面展开乡村规划的理论创新。苏家原舍可以说就是一种城市郊区的功能复合的公共产品。


3 改造:苏家原舍空间塑造


新旧混杂的普通乡村是中国目前最大量的存在,最普遍的现象。针对这类乡村,需要制定一些特殊的工作方法,苏家原舍发展了几种乡村改造工作法。(1)历史记忆的保留。首先要保留村庄原有最重要的特征,这些原有特征有时候体现在房屋村落,有时候体现在山水环境,有时候体现在传统材。改造不宜改变乡村原有特征和气质。“村庄要利用这些承载着乡村记忆的老房屋,置换新功能,植入新业态,达到活化乡村的目的”[6]26。(2)自我约束的态度。建筑师应当自我约束,避免华而不实。“从事乡村建设的建筑师,应该自我约束,抵制并超越形式游戏的诱惑,避免时髦,避免华而不实的形式表演和无谓的材料表现”[6]29。(3)逆向修复的方法。在南京地区过去几年乡村实践中,桦墅乡村铺子改造可以视为针对大城市郊区风貌混杂的普通乡村进行“反向修复”的一次尝试[7]。这种方法借鉴法国19世纪的“风格修复”理论,让城市或者乡村恢复到某一个历史时期的风格。“风格修复”不同于历史遗产保护的“文献式修复”,相对更加重视空间风格的整体性和功能性,不是一味地“修旧如旧”。(4)藏而不露的技术。乡村改造应该使用不炫耀的、隐匿于环境的技术。“乡土技术在这里摒弃了凸显自身的炫技化方式,转而成为一种消解自身物质存在的手段”[8]。苏家原舍改造设计基本上实现了以上的四点工作法。


从苏家狭窄的入口进入,沿缓坡下行,路过村中心,村中有三十余户村民,规划选择一些废弃的公房和民宅布置了文创店、茶社、甜品店、餐厅、咖啡书屋等小型服务业态。接着一直往里走,水面逐渐开阔,路边逐渐出现一面湖水,即白鹭湖,湖面水位很高,水面几乎与道路相平,四周青山围绕,显得尤其平静,犹如一幅宁静致远的山水画。行至最深处,左手出现一道破旧的半高红砖围墙,居中一道铁门掩映着。推门进入,上一串台阶,是一个单层三合院,一组废弃的老砖木结构房屋。房屋右后方是一栋二层坡顶半现代的房屋,立面有外廊和花砖,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风格。二层楼再往右后方,是一个小院,有一排一层木结构辅房,端头是一个倒塌的石头房子。原舍平湖便是利用白鹭湖畔最深处这一组临湖的废弃公房改造而成。房屋前湖后岗,面朝湖水,背靠绿林。


从入口庭院看客厅


原舍改造策略可总结为“四原”方针,即保持“原址、原尺度、原地貌、原材质”进行重建。这个策略的意义在于,不改变原有的山水格局与村落空间,不改变原有环境的场所感。将西侧原来红砖侧院保留,重建一组带院子的套房;正房部分改为接待厅,坡屋顶厢房前增加一组白色平屋顶房间;正方后方新建一栋二层白色坡屋顶客房,一楼餐厅厨房,二楼客房。客厅后原有二层住宅保留,改造为客房;二层东侧原有辅助房屋原样修复,改造出四间套房。


进入原舍,首先是主入口部分。设计师将原来主入口调整至西侧,原来面对湖水的入口则留作适宜停留休息的内部景观空间,这个位置后来增加了游泳池。再进去正对接待厅。入口加入庭院要素,进小院,再进大院,接待是原址正房,拆除后改造为一层钢结构的接待兼客厅,客厅面南临湖,背面是台地小丘陵,所以北面相对做实体化处理,其余三面尽量通透,能看到四周景色。


中心前院游泳池


客厅前两侧厢房则保留下来,改造为两间客房,每间约40 ,做成小套间,屋顶更换青瓦,加了保温层,内部沿用以往的木结构屋架。厢房往前各自再加一段一层平屋顶建筑,作为两间临湖客房,面积户型与厢房相似。这样就保留了原来合院的正房厢房格局,并且强化空间围合,地面对湖面跌落处理,保持客厅能看到更多湖面。围合部分保留了两棵原有柏树,另外增加了一个小型泳池。泳池对于城市近郊民宿尤其重要,一是可以增加夏天暑假对小孩的吸引力,另一是住店客人中家庭和团建占比很大,泳池是一个很好的游戏和活动的设施。


中心前院客厅


客厅这组前院建筑后方是后院,后院保留了一栋二层砖混结构旧房屋,只是简单修复改造,对屋顶进行了翻新,对窗户调整了位置大小,以适应居住需求,一楼做两间员工宿舍和布草办公,二楼改出两个套间。窗户进行了细致的设计,增加了一个可以站人的微型阳台,在老的结构上薄钢板直接挑出去40 cm。后院另外新建了一栋二层客房,一层是整个民宿的厨房和餐厅,二层是标间客房,面积较小较紧凑,利用空间高度做了5间带局部夹层的家庭房。再往后院东侧,是一组库房围合的小院,同样的改造原则,原址改造了四套客房。风格保持传统的坡屋顶木结构建筑。这样布局最后出现了三组院落,提供了较多的景观和活动场地。


左图:外观原貌

右图:内院原貌


在中心院落的西侧,有一个一层红砖木结构房,原来是堆放草料的库房,现在改造为一个独立的院落,带两间客房。


景观设计不改变原有空间关系,新旧建筑围合一个中心庭院,以接待厅为中心,厅前是跌落的浅景观水池,水池中保留了两棵原有柏树。过程中一度想换成姿态更加优美的树种,后来放弃最初想法,保留了原有的真实性。水池设计时候仔细做了视线分析,因为前院比较大,接待厅位置靠后,如果水池不做跌落,水池和泳池就会遮挡住接待厅看湖面的视线。经过跌落处理后,人在客厅中,视线可以看到较大的水面。经过这些细致的考虑,人在空间中的体验会更加完整。


中心前院水景


一层平面


左图:东南侧外观

右图:东后院


游泳池的设置是处于运营考虑,长三角地区冬冷夏热,通常冬天、夏天很少出门,而民宿的运营假期很重要,游泳池可以为整个暑假带来客源。苏家原舍游泳池建造时候,南京周边民宿几乎没有带游泳池的,这里建成之后就迅速成为年轻人拍照打卡的亮点。游泳池和背后的山水融为一体,水池边可以让游人站立拍照,拍出来是山水一体的效果。


改造策略


中心庭院(从游泳池看客厅)


几个院子景观各有不同,从游客入住的顺序,入口处先上一个碎青石片铺设的缓坡,进入一个不高的院门。进门之后是一片草地,正对着接待的客厅,客厅是钢结构,四面开敞,南面对湖,客厅前是浅水池,浅水池往下一级,就是游泳池,层层跌落。客厅后面是正后院,由前面所说一新一旧两栋二层楼围合而成,保留了两棵原有的枣树,陡坎位置是原来旧有的基址。东边后方是后院,后院保持了原来的尺度和高度,以木结构翻建,两间合并一间,一共设置了四个套间,客房东边能看到背后的田园风景。


剖面图


室内设计的原则是朴实、自然、实用、环保。风格基本统一,都是一种现代乡村风格。改造房屋基本保持原有结构,裸露出其自然的木结构屋顶或者混凝土屋顶。客房墙面主要采用传统草筋灰,局部裸出红砖。每个功能房间都考虑如何获得最佳景观。


图左:西侧院

图中:西侧院室内空间

图右:中心庭院东侧背院


一号楼剖面


原舍平湖开业后迅速成为南京最受欢迎的民宿,入住率达到80%以上,获得“2017中国最受欢迎民宿金奖”“南京地区最佳民宿”等奖励。成功背后是乡伴团队系统而专业的运营,一方面设计营造的空间和氛围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作为稀缺的不同于传统标准酒店的高端民宿,因其亲切的家庭氛围和优美的环境,成为年轻人新的打卡地。


后院二层楼立面改造


(图片来源:图片图纸均由作者提供,摄影师:侯博文)


参考文献:

[1] [美]罗伯特·E·帕克,等.城市:有关城市环境中人类行为的研究的建议[M].杭苏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

[2] [英]霍华德.明日的田园城市[M].金经元,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3] 张川.从全域到村庄:南京市江宁区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路径探索[J].小城镇建设,2018,36(10):13-20,26.

[4] 顾朝林.县镇乡村域规划编制手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340.

[5] 顾朝林.新时代乡村规划[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51-65.

[6] 周凌.桦墅乡村计划:都市近郊乡村活化实验[J].建筑学报,2015(09):24-29.

[7] 周凌,殷奕.桦墅村口乡村铺子设计[J].建筑学报,2017(01):84-89.

[8] 钟华颖,王铠,席弘,张雷.类型的乡土重构——江宁石塘村互联网会议中心设计回顾[J].建筑学报,2017(01):76-83.

[9] 费孝通.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见《时代建筑》2019年第4期 新引擎:引领城市群发展的国家级新区与新城,贺勇《再谈基本建筑:建筑师孟凡浩的三个作品解析》,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作者简介:周凌,男,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教授;张莹,女,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主任建筑师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7025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678287)


本期作品文章相关阅读

[1] 莫万莉.重构地表:上海油罐艺术中心[J]. 时代建筑,2019(4):62-69.

[2] 王飞.大理古城既下山酒店的“空间规划”和“规划空间”[J]. 时代建筑,2019(4):71-77.

[3] 王彦、俞佳春.人文背景下的产业建筑:杭州江南布衣仓储园区设计[J]. 时代建筑,2019(4):78-83.

[4]贺勇.再谈基本建筑:建筑师孟凡浩的三个作品解析[J]. 时代建筑,2019(4):84-95.

[5]周凌、张莹.城与乡的互联,山与水的拼贴:苏家原舍酒店改造设计 [J]. 时代建筑,2019(4):96-101.

[6] 支文军、王欣蕊.流动·无限·未来:阿塞拜疆巴库阿利耶夫文化中心设计解析与评价 [J]. 时代建筑,2019(4):102-111.

[7] 赵秀玲、刘少瑜、王轩轩.基于气候适应于舒适性的零耗能建筑被动式设计:以新加坡国立大学零能耗教学楼为例[J]. 时代建筑,2019(4):112-119.

[8] 钟文凯.乡村建筑遗产与再利用:北京延庆百里乡居[J]. 时代建筑,2019(4):120-127.

[9] 黄元炤.现代之塔,共有之物,常民之用:一个“International”、社会主义意识倾向的花房艺术中心[J]. 时代建筑,2019(4):130-139.


===================================

本期杂志责任编辑:戴春,王秋婷

如有任何有关此期主题的建议、问题或讨论等,

欢迎发送邮件至ta_weixin@163.com

标题请写明前缀【新引擎:引领城市群发展的国家级新区与新城】

谢谢!

===================================

《时代建筑》Time+Architecture

中国命题 · 世界眼光

学术性 · 专业性

时代性 · 前瞻性 · 批判性


《时代建筑》杂志电子版二维码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订购《时代建筑》杂志


感谢关注《时代建筑》微信平台

微信平台:timearchi(微信号),时代建筑(公众号)

新浪微博:@时代建筑杂志

内容策划:戴春

官方网站:http://timearchi.tongji.edu.cn

电话:(021)65793325、(021)65038903

邮箱:timearchi@163.com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时代建筑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