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佩奇的“硬核爷爷”已经是幸运的了 | 清单
对抗碎片化时代,你可能需要一份清单
本期清单撰文 | 江东瑜
编辑 | 俞诗逸
无须票房的验证,《啥是佩奇》肯定是今年春节贺岁档最成功的电影预告片。这是一个温暖的故事,看过了,治愈了,却放不下。
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身处城市的人们,已经习惯了物质的便利,精神的满足,然而随之而来的,是对现实感受的逐渐消解。
这部短片把我们拉回到了中国的另一面,那是属于农村留守老人的世界,如此陌生,陌生地近乎沉默。
我们想走近他们的世界,通过故事去了解、解读他们的境况。
壹
湃客号“严肃的人口八卦”在这篇题为《〈啥是佩奇〉反映了什么样的老年生活》的文章中提供了翔实的数据: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已经达到2.44亿人,其中主体是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2015年,中国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1.11亿人,其中全部子女外出的“纯粹”留守老人占了23.8%。这是一个2600万的庞大人群。
2.44亿,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庞大的人口迁徙,这是一个奇迹。如果没有这个奇迹,所有的成就都无从谈起。可是,奇迹属于城市,卑微留给了农村。
1.11亿农村老人,恰好和中国富裕阶层的人数相当,而2600万“纯粹”留守老人几乎就是上海市常住人口的数量。这是意味深长的巧合,傲岸的城市拔地而起,成为财富、活力与未来的象征,而农村却在城市的阴影中悄然老去。
扫码阅读 湃客号“严肃的人口八卦” 全文
夕阳红也是一道风景,却不属于所有人。
这个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的湃客号进一步指出,生活不能自理却无人照料的农村老人比例约为16.7%,照此计算,“硬核爷爷”的幸福只属于三分之一的幸运人群。这是让人悲伤的事实。
令人意外的是,我国农村留守老人对生活感到满意的达到了71.6%,不满意的仅占7.2%。而养老意愿方面,打算在家养老的占比67.19%,只有30.81%的老人打算在子女家养老,至于打算进入养老机构少到忽略不计。
他们没有太多抱怨,没有太多要求,他们默默地活着,平静地面对命运。如果说他们坚忍和体谅是面镜子,那么映照出的应该是我们的愧疚与心酸。
假如“留守”意味着被遗忘,那么“离开”就是一种罪过——这份罪过将属于我们每一个享受成就的人,属于我们的后代,属于我们的未来。
贰
就像所有的童话故事都以“从此他们幸福地生活着”结局,每一个悲剧也有相同的开头:无人察觉命运的萌芽。
当第一代农民工进入城市时,谁也没想到他们会与家乡渐行渐远。没有人相信尘土飞扬的工地、机器轰鸣的工厂,会是他们的归宿。打工赚钱、回乡成家,城市是旅途,家乡才是终点。而大学扩招,更多农家子进城读书、就业,更被传为“寒门贵子”的佳话。
我们曾经乐观地相信,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将会像潮汐一样按时往复,城市的繁荣与丰饶随之流向农村。当我们发现城市和乡村之间此消彼长、鸿沟深嵌时,为时已晚——来的人回不去,留下的也进不来。
金何在非虚构长文《老漂儿:为了儿女,背井离乡》中,生动地描写了农村老人老郑夫妇进城后的困境。豫北农村的老人家最骄傲的就是有出息的儿子,可是真和孩子住到城里,生活变成了磨人的艰辛。生活习惯、婆媳关系、脾气性格,种种不和终于在育儿方法之争上爆发,老人怆然返乡。“有出息,就是分开”是老父亲最后的感慨。
扫码阅读 湃客号“金何” 全文
“天底下,从来只有狠心的儿女”,这位来自豫北的写作者如是说。可是,责备儿女也无济于事。“天鹅女”和“凤凰男”的故事,谁都可以说出几个。其中的是非,谁又能说得清楚?靠爱填平城乡的鸿沟,是美好的传说。和所有传说一样,属于小概率事件。残酷的现实是,有人牺牲才有人能保全。“凤凰男”留在了城市,“有出息,就是分开”,是两代人的无奈——即使对“天鹅女”而言,也是如此:浪漫的理想向冰冷的现实屈服,何尝不是痛苦?
城市和乡村的无形高墙投影在小小的家庭之中,对每一个成员都过于沉重。所谓时代的悲剧,就是没有恶意的加害者,每个人都付出了代价,却总有人受伤至深。
叁
分开无法挽回,思念化作蚀骨的病。
湃客号“真实故事计划”的作者唐晓芙加入了朋友方强的回乡创业计划。两人在农村做的摄影生意,不是城里时尚靓丽的婚纱摄影、艺术照,而是给老人们拍摄遗像,这个视点堪称诡谲。
老人们活着,却要预先留下遗像,算是给远方的孩子们留个念想。有的老人才说说笑笑,真拍起来却哭个不停。民营养老院里,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坐在轮椅上,一坐一下午,面无表情,空洞地望着远方。虽说是众生百态,但在这位报社记者笔下,老人却是一样的凄凉。
扫码阅读 湃客号“真实故事计划” 全文
凄凉,不是因为死之将至。人并不害怕死亡,而是害怕不在场。当思念的羁绊如此微弱,以至于指望生死两隔时才能传递,他们已经不在场。
文中唯一出现的孩子,是一个9岁小孩。孩子从娘胎里带了艾滋病,五岁时被遗弃给了爷爷,爷爷带他来拍遗像。老的小的,都被遗弃了,都在活着时见证了死亡——没有未来,也没有远方。
远方是我们的繁荣、我们的丰饶、我们的汲汲以求,与他们没有交集。我们的世界是喧嚣的,无数人在希望与失望中跌宕,每个人都在述说梦想和不平。他们的世界是静止的,默默地生、默默地死。他们的生存像路边的野草一样,从没有打扰过我们。这样真的好吗?
肆
湃客号“Aha视频”的纪录短片,传来了那个灰暗世界里的一点亮。河北省张北县有个玉狗梁村,很小的村落,清一色的老人百十来个,竟然成了“瑜伽之乡”。老人们练起瑜伽,很有板眼,起因是扶贫官员从老人上炕盘腿的习惯中找到了灵感,用推广瑜伽的方式给这个小村子注入了活力。村子动起来了,老人们的健康也很有改善,好事一桩。
可是,一位老奶奶说却说,以前常生病,子女们还回来看看,现在身体好了,倒是一年都不回来了。于是,这点略显得尴尬。
扫码看 湃客号“Aha视频” 纪录短片
家人,是生命中无法被替代的,毕竟血浓于水。
而我们经历了人类历史上罕见的高速发展,在不到半个世纪走了其他国家数百年的发展道路。付出的代价也很沉重——“有出息,就是分开”,中国有出息了,很多中国人的家却被分开了。
诚然,农村留守老人们终将逝去,所有问题都会随之埋葬。如果我们因此袖手旁观,我很怀疑我们是不是有资格自称是一种文明——至少按照华夏先人的标准衡量,不配。“贱老贵壮”的族群被祖先们轻蔑地称为蛮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曾经脍炙人口。
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的困境,也许我们无力拯救,更不能保证他们的幸福,但是至少不能转过身去、假装一切都好——遗忘,是最恶毒的遗弃。
更多……
扫码看 湃客号“十行视频” 纪录短片
扫码阅读 湃客号“腾讯谷雨” 全文
扫码阅读 湃客号“城中村文学小组” 全文
如果觉得这次的内容不错
请给我们一个“好看”
还可以把“湃客工坊”设为星标
看到我们的完整封面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