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撞上脑肌电,一次土族盘绣技艺传承的数据实验|有数
作者 / 宋安琪 黄鑫 张婉君
指导老师 / 李谦升
黑色棉布打底,红、黄、绿、蓝、桂红、紫、白七彩丝线搭配,一针两线,手指翻飞,不一会儿,一幅色彩绚丽的盘绣作品就做好了。这是独属于土族人民的珍宝——土族盘绣,有着千年历史的传承。2006年,土族盘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同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由于盘绣工艺复杂、耗时长,少有土族年轻人愿意学习这门手艺,土族盘绣面临着失传危机。带着求知与好奇,我们踏上了一段“拜师”之旅,并在学习过程中采集了脑电波、肌电、用线等数据。
土族独具特色的盘绣艺术主要源于青海省东北部的互助土族自治县,大约在4世纪左右盘绣工艺就已经出现了。盘绣是中国土族刺绣中最主要的绣法,也是土族妇女一生的必修课,其传承主要在母女间的口传身教为主,也在姊妹、妯娌、婆媳间传承。
盘绣刺绣所需的主要工具有:绣花针、顶针、布、线(一般有丝线、棉线、毛线、金线、银线等)。并且盘绣针法独特,操针时需同时配两根色彩相同的线,一作盘线,一作缝线。绣者需要左手拿布料,右手拿针,作盘线的那根线挂在右胸,作缝线的那根线穿在针眼上。上针盘,下针缝,一针二线,虽费工费料,但成品厚实华丽,经久耐用。
盘绣刺绣视频演示
作为初学者的我们对盘绣知识有了基本了解后,接下来就是实打实的手工活练习了。
师傅领进门:新手和大师差距在哪
我们找到了一位叫做李业尕的盘绣传承人开启了学习之旅,李业尕老师从1981年开始学习土族盘绣,从艺盘绣刺绣生涯已有34年。据我们了解,她的家族中从外婆到妈妈,再到她自己都拥有精湛的盘绣技法,现在她又要将这项非遗技艺传给更多的人。
没有刺绣经验的张学徒跟着老师像样地做起了针线活,师徒二人分别刺绣了20个图案。在此过程中我们采集了师徒的肌电、脑电波、使用线的长度、时间等数据,从数据的角度观察新手与手艺人之间的异同,从而揭开学习盘绣背后的数据秘密。
我们选择了“铜钱”作为本次实验刺绣图案,铜钱作为财富的象征,寓意扭转乾坤、改变衰运的能量。
老师和学徒在刺绣过程中都一次性地完成了“铜钱”这幅刺绣作品,从脑电数据可视分析图中可以获悉,李老师的冥想度区域相对多于专注度区域,(蓝色区域代表冥想值,红色区域代表专注值,紫色是冥想度和专注度两者之间的重合)所以可以看出老师刺绣经验丰富在刺绣过程中更为放松,而学员等有一定经验后刺绣过程才会比较放松。
利用脑电分区直方图进一步比较两者整体的放松度和专注度,我们通过脑电波的5个区间值对比,可以看出学员eSense指数数值在40-60、60-80以及80-100整体偏高于老师。即学员的整体刺绣过程更专注且吃力。
与此同时,每项刺绣技艺运动规律都是独一无二并且有迹可循的,在盘绣刺绣过程中可以看出师徒两人的肌力值变化活动情况,学员的用力程度比老师大,并且刺绣过程中肌肉运动剧烈,显然因为在学习盘绣中遇到了更多的困难。
刺绣过程中用尺子测量使用的线长,也能明显发现学徒比老师使用的线要长,学徒在刺绣中单股线容易发生缠绕打结,比较费线,而老师能很好地避免这种情况。
修行在个人:学徒的刺绣30天
“我是另一位跟着李老师学习盘绣的学员,第一次接触盘绣时就深深地被它独特的针法和艳丽的图案色彩所着迷。听李老师说,土族盘绣中,最典型的绣品就是太阳花,盘绣太阳花有着家庭兴旺、幸福长久等吉祥含义。于是我开始了为期30天的刺绣学习之涯,并以日记的方式记录下成长的点点滴滴。希望最终有个好的收获,并把作品送给家人!”
“不得不说,我的第一次刺绣过程是十分失败的,刺绣只进行到了1/3,由于线频繁打结导致单股线消耗较大,扣瓣基本不成型,但是我相信失败乃成功之母,加油就好。”
“大概在第五天的时候,这是一个值得纪念的历史性时刻,我开心地到处去炫耀着自己的第一个完整作品!”
“我的刺绣技艺是不是下滑了,虽然有了完整图案,但是这已经不是我的最终目标了,我更想要的是老师那均匀有致的盘绣扣瓣,有点小失落。”
“刺绣这一件事是需要坚持的,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到了第25天,我的扣瓣终于有了一个很不错的效果,对自己这段时间的努力成果很是满意!”
经过30天的刺绣学习,这位学员的肌电值也在相应产生变化,通过视频可以看出随着对盘绣刺绣这项技艺越来越熟悉,肌电值也越来越趋于稳定的上下波动。
30天肌电值变化
对此她说道:“这也许就是属于我个人的学习盘绣肌肉技艺曲线了,哈哈哈!”
—— 宋安琪
—— 黄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