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招生季 | 成都成就在西华 文新文苑铸华章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那些属于青春的汗水,

见证了成长,
也见证了你们的披荆斩棘。

时光不负有心人,

星光不负赶路人。
在丹桂飘香的日子里,

我们期待你的到来!


地上天少日晷短,子月日南而北返。
地上天多日晷长,午月日北而南行。
四时成岁岁如此,日南日北而已矣。

日晷(卓越广场)


怀先辈一片丹心,

念至诚做人之本,

湖边景色千娇百媚,

又是一年春天。

怀诚湖


桥横跨小河两岸,

细细的露珠散落在上面,

清晨的微光荡漾在桥上,

如仙歌般的世外桃源。

荷苑桥


迁延蹉跎,来日无多。

人间烟火,报我以歌,

杯中盛满不夜侯,敬我远道而来的朋友。


窗外是一碧如洗的天空,

当时细碎的阳光打在窗台上,

有梦想在图书馆起航。

图书馆(摄影:张健)


进入大学后,

许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拥有“家”——自己独立的家。

这个家很特殊,

它是由不同地方,

不同姓氏的青春者共同组成的。

宿舍



还有更多美丽风景等你来发现!





学院介绍


然后,让我们来看看我们的学院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吧!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西华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简称文新学院)现有在校本专科生、研究生、留学生1700余人。有教职工7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2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学院在学校领导下与印度尼西亚三一一大学(Universitas Sebelas Maret)共建孔子学院,共办中文与中国文化本科专业。


学院设中文系、传媒系、文化产业系3个教学系,涵盖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和工商管理3个一级学科。有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媒体艺术和文化产业管理5个本科专业,其中汉语言文学专业是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具有教授职称评审权和“双学位”授予资格。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研究和文化产业管理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2个,招收有全日制外籍留学研究生。有中国现当代文学、写作2个四川省一流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近代史、语言学基础等4门省级精品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2个校级重点学科,有外国文学、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对外汉语要素教学、写作、中国传统文化、课程与教学论7门校级一流课程,有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文学概论等5门校级精品课程。


有“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四川省李冰研究中心”2个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有第一批全省高校重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院“西华大学蜀学院”,与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共建的“蜀学研究中心”、与宗教出版社共建的宗教与文化研究所、与宜宾市共建的“川南文化旅游研究中心”等多个研究机构,出版有《地方文化研究辑刊》《蜀学》《李冰研究学刊》《扬子学刊》等学术刊物。有1个专业图书资料室,藏有各类图书资料5万余册。

学院出版的学术刊物

学院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学科专业建设。近五年来,出版学术专著、教材50余部,公开发表各级各类学术论文600余篇,承担和完成国家级社科基金等项目16项、教育部及四川省社科联项目50余项,市厅级科研项目60余项,横向合作项目110余项,各类科研总经费1500余万元。荣获教育部、四川省人民政府、四川省教育厅、成都市人民政府等不同级别的教学与科研成果奖30余项。与省内外多个地方政府及企事业单位在地方文化资源保护开发、历史文献档案整理、名人文化研究传承、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等方面有广泛深入合作,推出了系列研究成果,服务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融媒体工作站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和实践实训教学。多名教师在教育部、四川省和学校组织的教学优秀奖或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名列前茅。有数字媒体生态资源协同创新育人平台1个(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授牌“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教育部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1个,四川省易班建设与发展中心实践平台1个,与成都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合作平台1个。有1个实验中心,有汉语言实验室、微格教学实验室、文秘综合实训室、案例分析实验室、谈判实训室、中华才艺实训室、数字三维图形制作室、数字影像制作室、快速摄影技术实验室、数字音频制作室、数字影视后期制作实验室等多个实验实训室及工作室。另与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凤凰网、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四川广播电视台、新浪网、腾讯网、成都市部分区县、宜宾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深圳掌娱炫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新闻媒体、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实践实习基地40多个。承办有长期性的四川省本科高校大学生竞赛项目“四川省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

学生在川报集团MORE大数据工作室实习

学院秉持“文以载道,学以立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突出、富于创新精神、具有人文情怀的应用型、复合型优秀人才。自办学以来,已培养各类专业人才11000余人,涌现出一批在相关行业有一定影响的优秀校友。



专业介绍


看完了学院简介

相信你对学院开设的专业也十分有兴趣吧~

看!这不就来了嘛!


 数字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管理网络与新媒体汉语国际教育汉语言文学

汉语言文学

本科一批次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一批次、国家级一流专业)旨在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评能力和运用汉语进行书面、口语表达的能力,熟悉地方文化,了解国家文化工作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较高的审美品位,能在党政机关以及文化教育、传媒机构、对外交流等各类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核心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美学、写作等。

就业方向:可在各级教育教学部门、新闻出版、党政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从事相关工作。

人文新视野学术讲座


汉语国际教育

本科一批次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一批次)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掌握汉语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具备扎实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传播能力,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国际视野,能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并能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以及外贸、文化管理等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核心课程: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写作、跨文化交际。
就业方向:可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在各职能部门、外贸机构、新闻出版单位及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相关工作

西班牙留学项目宣讲会


网络与新媒体

本科一批次

网络与新媒体(本科一批次)培养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掌握新闻传播学基础理论、网络与新媒体信息生产与传播知识,能熟练运用网络与新媒体开展内容采集、编辑、策划、传播,兼具新媒体组织运营和管理能力,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和较高审美品味的应用型复合型全媒体人才。
核心课程:新闻采访写作、融合新闻学、新媒体文案写作、新媒体编辑、新媒体数据分析、网络舆情分析与引导、新媒体创意与策划、数字多媒体作品创作、新媒体产品设计与项目管理、新媒体运营等。
就业方向:可在专业网络媒体、自媒体、其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行业从事内容生产、策划营销、运营管理等工作,也可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融媒体宣传、公关、新媒体平台信息策划、生产、运营与管理等工作

网新专业学生参加凤凰网(四川)“资本融通•产业赋能”论坛外采活动


文化产业管理

本科二批次

(宜宾校区)

文化产业管理(本科)培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公共意识和创新精神,适应国家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具有人文精神和科学素养,掌握文化产业管理及其分支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较强的文化理论水平、产业管理能力、文化创新能力,以及灵活开阔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在文化管理部门、文化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机构、艺术产业机构、新媒体机构等从事研究、管理、创意策划、教育等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文化学概论、管理学、传播学、文化资源与产业开发、文化创意与设计、文化市场营销与管理、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旅游学概论、新媒体内容策划与制作。
就业方向:可在政府机关、文化企事业单位、文化传播公司、文化旅游业、广告业、新闻出版业、文博展演业等从事文化产业投资、策划与管理等工作

文产系学生到实训基地进行实训


数字媒体艺术

艺术本科

(宜宾校区)

数字媒体艺术(艺术本科)立足互联网时代媒体智能化发展趋势,通过系统专业理论学习、专业实践和人文、艺术、技术等方面的综合素质训练,培养了解国内外全媒体视频内容研发、创作及运营规律,熟悉当代数字影视制作、数字娱乐内容生产流程,掌握前沿媒体艺术与技术的高层次、复合型全媒体人才。
核心课程:视听语言、导演基础、影像内容创意与策划、故事脚本与分镜头、影视创作、影视后期制作、信息可视化设计、交互设计、虚拟现实技术、游戏设计基础。
就业方向:可在国内外新媒体和传统媒体行业从事新媒体视频、网络视听节目及数字娱乐内容生产的策划、创作与制作、创作管理等工作,或从事新媒体、数字娱乐、影视动画、虚拟现实等领域的应用研发工作

传媒系老师同学采风留念合照



教师介绍


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9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6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四川省教学名师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四川省优秀教师1人。



谢应光,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四川省教学名师,省级一流本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负责人,省级精品课程《中国现当代文学》负责人。
主要承担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文学经典导读、巴蜀文化名人等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文学与西方文化、中国现代诗学。主要学术成果有:出版《艾青研究》《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梦中道路——何其芳的艺术世界》等专著3部;在《文学评论》《社会科学研究》等刊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CSSCI收录和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20篇。主编或参编各种著述8部。主持或主研省(厅)级科研和教研项目10余项。曾获四川省委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重庆市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四川省人民政府高等学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潘殊闲,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华大学图书馆馆长,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兼任中国苏轼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扬雄研究会会长、四川省李白研究会副会长、四川省杜甫学会副会长等职。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传统文化和巴蜀文化的教学与研究,先后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出版专著、合著、编著等20余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多次荣获四川省人民政府优秀科研成果奖。


王学东,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四川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四川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校园文联副主席、四川省鲁迅研究会常务理事、成都市作家协会评论委员会主任,《蜀学》副主编。曾获“西部最具潜质的青年作家”“我最喜爱的老师”等称号。主要研究中国新诗、巴蜀文化、当代思潮,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等刊物上发表论文80多篇,出版研究著作《第三代诗论稿》等3部,参编《新视野大学语文》等教材多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星星》诗刊与中国当代新诗的发展研究”,四川省哲社重大项目“20世纪四川新诗发展史”等9项。出版有诗集《现代诗歌机器》,诗歌入选《21世纪中国最佳诗歌》《中国新诗排行榜》等。


武小军,教授,硕士生导师。四川省优秀教师,西华大学优秀学者。现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评审专家,国家语言文字政策研究中心咨询专家,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专家库成员,四川省高等学校教师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四川省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评审专家,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理事,中国社会语言学学会理事,西华大学学术道德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地方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中心"研究室主任,蜀学研究中心学术顾问。曾获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奖和社会科学奖。


范国英,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西华大学教学名师。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九三学社西华大学委员会主委。2016年入选“西华学者”。出版专著《茅盾文学奖的文学制度研究》《新时期以来文学制度研究》。参编著作和教材3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978年以来的中国文学评奖制度硏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子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和参研市厅级项目多项。获四川省政府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


吴结评,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入选“西华学者”。主要从事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2项,厅级重点研究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CSSCI收录8篇,出版专著1部。


李朝军,博士(后),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相关文献和教学研究,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及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重要学术期刊和国家级出版社发表、出版了上百万字的学术论著,多篇论文为《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文学遗产》(网络版)《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年鉴》等转载。荣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


李晓华,教授,硕士生导师。民盟盟员。国际应用写作学会理事,中国写作学会理事,全国大学人文教育研究会理事,全国应用写作学会理事。重庆应用写作学会副会长,重庆文学奖评委,重庆市文学创作专业高级职称评委会评委,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
主要从事写作教学、现当代文学、区域文化与文学、《人间词话》研究。在《文艺研究》《民族文学研究》《中国比较文学》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被CSSCI收录10余篇。出版《人间总是勘疑处》《巴楚茶马古道上的罗田古镇》等学术著作5部,参编教材5部。发表万州本土作家评论20余万字,发表散文、小说等文学作品30余万字,多次获国内报刊好作品奖。


陈海燕,教授,文学博士,硕士生导师,2008年起从事学术期刊编辑、网络文艺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发表学术论文73篇,出版专著4部,主持并完成教育部“网络文学与动漫产业互动发展研究”,四川省省级“网络文学价值观研究”“网络文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科研项目,现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四川文艺评论家协会网络文学专委会副主任,兼任四川网络文学研究中心、四川网络文化研究中心、四川动漫研究中心研究员。


王燕飞

中文系主任

文学博士,副教授

李钊

文化产业系主任

历史学博士,副教授

陈彧

传媒系主任

传播学博士,副教授

樊洁

中文系副主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

陈睿

文化产业系副主任

管理学博士

乔晓英

传媒系副主任

文学博士


学生活动


我们学院务实而浪漫,

在完成各项工作的同时也积极举办各种活动,

同学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充实快乐。



学生创办的《文新青年》


                    记者团培训


大家也能在学习工作之余谈天说地,

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

让生活充满意趣。




学院举行的迎新晚会十分吸睛,

有没有让你移不开眼呢?



书是精神的粮食,

悦读者活动带你走进书籍的世界,

让精神生活变得充实。












我们学院不仅重视书籍的阅读,

而且对同学的语言方面也很重视,

同学们在普通话朗诵比赛中得到收获。








赌书消得泼茶香,

烟雨蒙蒙,一盏清茶,一首好诗,

诗词大会,

带你去领略诗词的魅力。



年轻的我们自信飞扬,

一滴滴汗水,

飘洒在运动场上,

伴随着矫健的步伐,

奏出希望的乐章。




拉拉队员们旋转、跳跃,

每一个音符,都被她们跳出了青春激昂与活力,

每一个舞步,都传达了努力协作和坚持。



合唱声声有情,

文新心心相印。

每一次参与都有收获,

努力终将见得彩虹。







莫把丹青等闲看,

无声诗里颂千秋。

书画摄影作品展给校园生活添一抹亮色。


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

万紫千红披锦绣,尚劳点缀贺花神。

汉服配花朝节,

你还不心动吗?

服章之华汉服社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以文睿智,以武修身。

九鼎武术协会

这世间努力奋斗的人,都不会被辜负。

我们学院的同学在“挑战杯”大赛中,

过五关,斩六将,创佳绩!




招生咨询方式


联系电话: 028-87725198


                028-87720090

官方QQ :2279914125



“文以载道,学以立人”

是我们学院的不懈追求。

我们是文新学子,西华的一员。
从五湖四海而来,
要向最好的未来奔去。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