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说不会上“核心素养课”了,这么多方法今天都给你了!
导 读
三维目标与核心素养的变与不变。
新合作学习倡导的理念除了从关注三维目标到关注核心素养,从整齐划一的学习方式到以生为本的个性化选择,从关注知识、能力到关注思维的发展外,还应包括:
课堂上关注学科知识的双层意义。任何学科的教学不仅是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还要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
从传统课型走向课堂自由组合模块,用“内容+方法模块=活动”的思路取代传统课型。方法模块是指各学科、各课型都有回忆、总结、概括、分类等理解信息;有归纳、演绎、应用、解决等处理信息;有比较、综合、创新等生成信息。若针对每类课型设计不同学习方法模块,以活动统领,课堂上教师就可以实现模块的自由组合,简便易行。也就是说,课堂结构是由不同方法模块(嵌入内容)排列组合而成。传统课型是以知识内容为明线,方法为暗线;现在的课型是以学习方法、培养思维为明线,内容、知识为暗线;过去只落实学科素养目标(学科三维目标),现在还要借助过程、学习形式渗透、整合完成社会素养目标,即同一时空完成两类课程目标。
课堂模式要更加关注学科思想、学科品质这一本质属性。
新合作学习的有效载体——思维、素养双生长课堂,其基本框架为:
学习目标制定:在原有三维目标落实的基础上再关注学科核心知识结构,关注师生课堂上创生知识;在重视认识技能基础上对非认识技能,如社会情绪、团队合作、可迁移技能的挖掘、掌握。让学生经历真实的探究、创造、协作与问题解决,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原来我们只关注文本本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现在更加关注学生在项目学习、真实情境下品质、态度对完成知识学习、方法感悟中的整合统一作用。
学习内容选择与呈现:我们要致力于用具有挑战性的真实情境(形式上更多是对现实生活的模拟、仿真)呈现学习内容和任务,在一定程度上还原知识发生、发展的现场,避免过于简化和形式化。关注“基于学科”和“基于主题”统整的综合学科实践活动,让学生经历实践过程,增强程序和模型意识,形成相应的思维方式、实践能力和责任担当意识。
学习方式多元:要积极探索项目学习、跨学科主题整合、真实情境的实践活动等课堂模式;要积极研究云课程、慕课、翻转课堂、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等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与教育新形态匹配的课堂组织形式,如基于项目主动学习、面向真实的深度学习、基于证据的智慧学习、突破校园的无边界学习;探索利于学生思维生长的学习模式:思维可视化的表达→呈现思维过程→呈现思维方法→换位思维(推测别人观点的思维过程、方法)→引导质疑思维→引爆创新思维→阐述教师思维观点→形成优化团体思维→达成思维生长终极成果。课堂不仅仅是改变思维、达成思维显性结果,还应该指向让思维生长的终极目标。知识的同化策略,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的综合运用,问题中心图式运用是思维生长的有效载体。
学习方法自选:包括基于个体学程学习,基于标准、确定目标的自主学习,基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路径展开学习,提供给学生工具、模型和“脚手架”,等等。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过程中,要知道每一个知识都应该关注两类结构:基本概念与方法程序。课堂上教师以结构为载体,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某一类知识、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问题为主轴,借助多元对话互动、反馈、导向性评价,实现对知识的整体表征、多角度表征。
学习评价务本:根据(跨)学科素养描述不同等级水平,再根据等级水平设计不同类型试题。试题一是要体现真实生活情境的创意与结构化设计;二是要涵盖系列推理链和能力;三是答题多样化,实现不同能力的多重组合。
思维、素养双生长课堂学习的流程。
思维激发(导入):思维激发是组织教学的开端,包括教学组织形式、导入新课、出示学习目标。提倡能与学生生活发生关联的真实情境导入。
思维导引:搭建“脚手架”,关注结论更关注过程,借助疑与探、问与思,从目标、结构、路径、方法、核心知识对探究主题进行多元导引。
思维的表征:提供混合学习区,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学习方式,呈现多元化、层级化的学习效果。
思维的迁移:少些简单记忆、模仿问题;多些变式、理解、应用等综合思维、创新问题。
思维的内化:借助冥想、思维导图等构建知识树,并同化或顺应到单元知识树中,丰富、完善知识结构。
思维的觉察:反思顿悟个体思维、团体思维的“增量”,内省、觉察思维改变和思维生长。
需要注意的是,流程环节可以排列组合、整合,遵循模式更重变式,切忌模式化。
思维生长素养课堂评价的关注点将三维学习目标提升为学科素养目标,目标导向评价贯彻始终,从课型模块走向课堂结构模块,从单一学习方式走向混合学习方式,从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内容来源 | 中国教师报
微信编辑 | 冬慈
微信投稿、商务合作等请联系中师君
(微信号zgjsbhh)
荐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