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酒驾判定!假期小心这些饮食和行为算违法!

2023年中秋+国庆长假来袭

吃喝玩乐也必定是计划中的一环

但是在这些美食和美酒的背后

却隐藏着酒驾的风险

注意这些隐蔽威胁👇

像前段时间爆火的「酱香拿铁」,使用白酒风味厚奶做饮品,酒精度低于0.5%。但是未成年人、孕妇、驾驶人员、酒精过敏者不建议饮用,饮用后不建议驾车。

那么,如何判定是否属于酒驾?生活中易导致“酒驾”的饮品、食品又有哪些呢?速看小保汇总的要点!



酒驾的判定标准

是否属于酒驾醉驾以人体血液酒精浓度的专业检测结果为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每个人对酒精的吸收情况都不尽相同,所以不能根据饮品中的酒精含量来换算。

01


酒驾判定

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20mg/100ml,<80mg/100ml

02


醉驾判定

驾驶人血液中的酒精含量

≥80mg/100ml

为保障出行安全,各位车主开车前不要饮用含酒精的饮料!



这些食物也要当心

除含酒精的饮料外,生活中有很多食物食用后也极易被查出“酒驾”。

01


过于成熟的水果

榴莲、荔枝、龙眼、葡萄干、杨梅等水果也可能让人“假性酒驾”。由于果肉中糖分较高,过于成熟或存放时间较长后可能经微生物发酵,产生一定的酒精。

02


蛋黄派、瑞士卷等糕点

除了饮料,老人、孩子都爱吃的蛋黄派、瑞士卷、软面包、提拉米苏等糕点也会含有一定量的酒精。

建议吃之前先看看食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含酒精的雪糕等冷冻食品也要额外注意!

03


腐乳、酒酿等发酵食物

日常的发酵类食品,其制作过程中或者发酵后会含有一定量酒精,食用后也容易“酒驾”。

酒糟类食品是容易引起假性酒驾的“元凶”,如醉蟹、啤酒鸭、甜酒等。这些食品在烹制过程中会添加食用酒精、料酒、酒酿发酵物。

04


含酒精的药物

服用藿香正气水后,测出来的血液酒精浓度通常较高。但不用担心,数值升得快,降得也快,可以通过漱口加快酒精挥发。

止咳糖浆也含有少量酒精,建议饮用后稍作休息后开车。

温馨提示

以上这些情况通常被称为“假性酒驾”,驾车前车主们一定要尽量避免食用这些食物。如已食用,建议提前漱口,休息15~30分钟后再上路,避免“被酒驾”的情况发生。

如果是因为吃了这些食物而测出酒驾,可以向当事民警解释,请求过5分钟后再测,或是抽血复测,再次确认是否属于酒驾。




酒驾的法律成本

01

饮酒+机动车


处罚:记12分、驾驶证暂扣6个月;罚款1千元~2千元。

02

二次酒驾+机动车


处罚:拘留10天以下;吊销驾驶证;罚款1千元~2千元。

03

饮酒+营运车


处罚:拘留15日;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考取;罚款5千元。

04

醉酒+机动车


处罚: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5年内不得考取。

05

醉酒+营运车


处罚:追究刑事责任;吊销驾驶证,10年内不得考取;终生禁驾营运车辆。

温馨提示

根据《刑法修正案(九)》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涉嫌危险驾驶罪,处拘役,并处罚金。




这些行为也算酒驾

在判定酒驾方面,也有很多酒驾“开车”行为,是大众难以判断的,这些情况你都知道吗?

01


酒后骑摩托车不属于酒驾?

按照相关规定,“机动车”是指以动力装置驱动或者牵引,上道路行驶的供人员乘用或者用于运送物品的轮式车辆。二轮、三轮摩托车均属于机动车酒驾同样违法

02


隔餐酒、隔夜酒不属于酒驾?

不管是中午饮酒、晚上开车,还是晚上饮酒、第二天早上开车,只要血液中酒精含量达标就构成酒驾。

03


酒后挪车不属于酒驾?

不管速度快慢,即使只是挪动一下车,也属于酒驾。

04


酒后多喝水能稀释酒精浓度?

有的人酒驾遇到交警巡查,就想用喝水、抽烟、吃口香糖等方式,来降低口腔里的酒精含量,这些都是徒劳的,呼吸式检测仪检测的是来自肺部的空气。

05


酒量大喝得少不属于酒驾?

酒驾认定标准与酒量大小没有任何关系,酒量大的人饮酒后即便神志清醒,血液中酒精含量也可能达到酒驾或醉驾标准。

06


搭乘酒驾车辆出事不用担责

有人认为:乘坐酒驾司机的车辆出了事故,酒驾司机负全责,同乘人员免责。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在自己远离“酒驾”的同时,需对酒驾人员进行及时劝阻,不可随意搭乘酒驾车辆。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开车切勿心存侥幸!




点击图标

体验河南人保财险

线上更多服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